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旅游文化研究方法的初步分析

来源:赴品旅游
旅游文化研究方法的初步分析

王晓琳赵媛媛

河北外国语职业学院

[摘要]旅游文化学科的成熟依赖于其研究方法的科学化,而旅游文化研究方法问题恰恰是目前研究中的“冷点”和“难点”。作者以1994~2008年的781篇论文为主要研究样本,通过对其所涉及到的研究方法进行详细的统计分析,发现目前旅游文化研究方法产生的新突破及存在的不足,力争对今后旅游文化理论与实践研究提供一点参考与借鉴。[关键词]旅游文化研究方法统计分析

作者简介:王晓琳(1981-),女,内蒙古赤峰人,河北外国语职业学院教师,硕士,研究方向旅游与酒店管理;赵媛媛(1982.6-),女,河北唐山人,河北外国语职业学院,助教,硕士,酒店航空系教师。

一、研究样本及方法

本文以“1994~2008”年为时间跨度,以“题名”为检索项,“旅游文化”为检索词“精确”检索到的“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上的781篇论文为主要研究样本。采用内容分析法(contentanalysis)对现有的研究成果进行归类、分析。内容分析法是对各种材料、记录的内容、形式、含义以及重要性进行客观、系统和数量化描述的一种研究方法。目的是把用言语表示的非数量化资料转换为用数量表示的资料,客观、系统和量化是其突出特点。

二、旅游文化研究方法的统计分析

(一)旅游文化研究方法统计。通过对781篇论文的统计得出,截至到2008年底,旅游文化研究主要采用了9种研究方法(详见表1)。其中,应用最多的是纯理论分析方法,共计533篇,占68.2%。这些论文主要以文字作为表现手法,对所研究的内容进行理性的分析。对旅游文化现象进行理性的思考有助于我们加深对问题的认识,但论文不可避免地带有明显的主观性。其次,应用相对多一些的方法是跨学科的研究方法、案例分析法和比较研究法,所占比例分别是9.5%、5.5%和4.7%。而调查法、文献综述、SWOT分析和定量研究这4种方法,其论文都不到60篇。另外,还有36篇文章,是以旅游文化研讨会、报道及作者手记等形式出现的,在理论上不具备论文的写作模式,故将其单独列出。

(二)跨学科研究方法突出。由表1统计明显得出,跨学科研究方法自2003年以来,也就是近六年,其应用明显增多,其所涉及的学科主要有文学、历史学、生态学、人类学、美学、营销学、管理学、社会学、档案学、体育学、档案学、外语类等等。其中,关系比较密切的学科有文学、历史学、人类学、社会学、管理学等,如陶娥运用东北文学来研究其在东北旅游文化中的教益作用;彭兆荣从人类学的视角来探讨旅游文化;任崇岳将“历史学如何为河南旅游文化服务”作为其研究的重点加以分析;刘文彬管理策略应用于旅游文化建设中去,很好地运用了学科之间知识的迁移等等。表11994~2008旅游文化研究方法统计

注:文献统计到2008年底(三)定量研究方法开始出现。经统计,定量研究方法的文章有8篇,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文章是魏中俊等(2006)和卿志军等(2007)。魏中俊等(2006)中,用可拓逻辑和菱形思维方法构建旅游产业持续发展的可拓模型,并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提出经济可持续增长、文化可持续进步、生态可持续改善的三维方法论框架,将模型应用于旅游区(点)的4A景区创建与可拓营销策划,取得了满意的效果。卿志军等(2007)以海南旅游文化传播为例,探讨了旅游者媒介接触习惯对其认知目的地旅游文化的影响,文章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运用SPSS11.5统计软件包对数据进行了统计,并运用了复杂的统计分析方法,如标准差、卡方检验、回归分析等,为旅游文化研究提供了一个新视角。从这两篇文章可以看出,截至目前,虽然定量研究的文章很少,但是文章的质量都很高。这也打破了过去旅游文化研究纯粹的定性研究的界限,同时也表明,旅游文化研究在朝着科学化、精确化的方向迈进。

三、旅游文化研究方法不足之处

(一)涉足者少,研究人员不专业。国内旅游文化研究已有二十多年历史,在某些领域已取得显著成绩,甚至已达到国际水平,但有关旅游文化研究方法的探讨,一直是研究中的“冷点”和“难点”,涉足这方面的研究人员寥寥无几。同时,由于与旅游相关的许多学科(如社会学、人类学、心理学等)在国内的研究起步较晚有关,研究水平与国外也有相当的差距,加上人们对旅游文化现象的认识还不够全面和深入(如更多关注旅游的经济意义),使得旅游文化研究偏向某些领域,旅游文化研究者较多地来自历史学界、地理学界和管理学界,很多其他学科的研究方法没能在旅游文化研究中发挥作用,造成国内旅游文化研究方法目前尴尬的局面。

(二)研究方法种类较少,不够系统。通过对上述781篇文章的研究方法进行深入分析发现,使用理论分析的文章占68.2%,占全部方法的2/3之多,即主要通过参阅相关文献、书籍对研究的现象进行分析,而其他方法应用的较少且不够深入。因此,可以说到目前为止,旅游文化研究方法未形成一个基本的体系。这也是导致旅游文化学这门学科不成熟的重要原因之一。

(三)某些研究方法在使用上的不规范。许多学者认识到国内旅游文化研究方法上的不足,并开始尝试使用新的方法。但在尝试新方法时出现了一些不规范操作,使其研究结果受到质疑。如问卷调查方法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但对严重影响分析结果的几个问题却未能得到很好的解决。其中,最重要的问题是问卷的设计,国内文章很少报告其问卷设计的过程和量表问卷的信度和效度。另外两个问题,即取样设计和样本规模的确定要么缺少报告,要么缺乏依据。这些问题不得到很好解决,问卷调查法就难以得到承认。

参考文献

[1]周常春,唐雪琼。符号学方法和内容分析法在旅游手册研究中的应用[J]生态经济,2005(6):24-27[2]BatterRobet。符号学原理[M]上海:三联书店,1999[3]EchtnerCharlotteM.Thesemioticparadignimplicationsfortourismresearch[J]TourismManagement,1999(11):47-57[4]Hallanbosi。Sociologicalfoundation[M]ShanghaiPress,1986[5]张宏梅。旅游研究方法的分析与示例[D]安徽师范大学,2005

47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