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的气候》
气候这部分内容是初中地理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是经常用到的分析地理现象,地理事物的要素之一,而且也是比较难懂和容易混淆的知识点。所以在备课的过程中,我根据教材的内容,结合练习册上的习题,来协助自己更好的把握教学重难点的问题,希望站在学生的角度来备课;另外,学生的接受水平也是我备课中要考虑的因素,因为我班的学生有三分之一是民族学生,有部分学生的理解水平稍微偏弱一点,所以,在教学中,我主要突出的是方法的教学。本节课中,气温和降水虽然前面已经学过,但原来都是以一个要素单独出现,本节两个要素在同一幅图中表现出来,辨别学习起来依然有一定的难度。但这节内容和生活比较贴近,所以尽量将知识点融入到生活中,协助学生了解、理解并掌握气候的相关知识,并能使用到生活实践中。现将我在备课,上课以及课后的一些个人的反思在这里做一个交流。
一、教材分析
《世界的气候》是七年级上册第三章第4节的内容,主要包括气候的地区差异、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和气候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三部分,其中前两个部分是本节内容的重难点内容,三部分内容环环相扣,第一部分看似在讲气候差异,实质上是通过度析气候特点来体现差异性的;对气候特点的掌握是判读气候类型的基础,也是了解气候分布的前提。第三部分的内容在讲解中能够很好地实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渗透,气候影响人类的生产生活,反过来人类的活动也会影响气候,所以我们更要保护我们生活的环境。本节课根据内容分为三个课时,主要还是考虑到学生的接受水平,所以一节课就一个主要的问题通过自主学习,小组合作,老师讲解,巩固练习等方式掌握本节课的内容。
二、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通过前面的学习,对地理的学习方法有了一定的基础,对气候有了一定的了解;另外,气候的两大要素,气温和降水的分布规律是单独来讲的,学生对此有一定的了解,但是,分析气候的特点,掌握气候的类型,并对此作出准确的判读依然是一个难点,需要在教学中注重方法,引导学生,扎实的了解并掌握该有的方法。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水平
(1)了解世界各地区的气候差异,能准确的描述气候特点;
能在世界气候分布图上说出主要气候类型及分布
(2)准确的实行气候类型的判读,能在世界气候分布图上说出主要气候类型及分布
2、过程与方法
使用气温分布曲线图、降水量柱状图、世界气候分布图,指导学生通过自学、小组合作、讲授法等方式完成教学
3、情感态度价值观
树立爱惜保护环境的思想感情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1、世界主要气候的类型及分布
2、气候的特点及其气候类型的判读
五、教学方法及反思
1、注重引导,贴进生活。前三节课程中相关天气、气温和降水的知识是本节知识的准备和基础,本节知识是对前三节知识的归纳,所以,在本节教学时,应注意引导学生使用前三节已经学过的知识,并实行归纳、综合、比较,从而理解气候的相关知识。如我在实行第一课时的讲解中,从现实生活的经历出发,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使用几则不同地区(热带、温带、寒带)气候的描述让学生找共同点,材料中很容易发现是气温和降水,自然引出气候的两大要素,也为将要实行的气候特点的学习奠定基础。
2、依托于教材,紧扣教材内容学习。分析气候的地区差异,这里还有一项重要目标,使学生通过阅读气温曲线图和降水量柱状图,学会分析气候特征的方法。而教材中对这个方法有讲解,先让学生自学本部分内容,引导让他们发现,气候的特点的描述,离不开气温和降水。但是在这里还需要讲解几个需要的方法,如温度我们用高低来描述,那么温度达到多少度是高温,多少度是低温;降水用多少来描述,那么降水达到多少是多,多少是少;以及描述气候特点的词语,如“温和,高温,炎热,寒冷,干燥”等这样的词语是需要讲解的,还要注意常用的固定搭配,这也为后面的小组合作完成气候特点的分析做铺垫,另外的也是为了提升合作学习的的效率。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和快速的进入角色,高效地完成课堂教学内容。
3、依据地图,采用提问式的教学方式。在本节内容中,教材的文字内容很少,但是又有很多的方法和知识点需要学生理解并掌握,所以我主要通过提问的方式让学生来参与到课堂中来,如在讲气候类型的分布时,我先抛出了一个问题,气候类型的分布,学生感觉无法下手,然后我就做了调整,我问,学生答,而且给出选项,热带雨林气候分布在哪里,看经过它的重要纬线,学生一看,赤道,很容易得出是在赤道附近。
4、注重总结,侧重方法的讲解。判读气候类型是一个重难点的内容,我是学完所有的气候类型后,又将降水量柱状图和气温分布曲线图放在一起让学生观察,然后得出结论,故意的讲热带、温带和寒带气候放在一起。在判读气候类型时还是依据气候的两个要素,气温和降水。首先确定温度带,然后根据降水确定气候类型。首先温度带的确定是根据前面讲气温时看的两条等温线20摄氏度和零下10摄氏度来确定温度带;降水同样的看几组数据,100毫米,50毫米;以及在分析的过程中一般用到的季节冬季,夏季,1月和7月等。第二就是,抓典型,判断易判读的。如热带中的气候类型,热带雨林和热带沙漠好判读,可以在讲解中一带而过;对于热带草原和热带季风气候,容易搞混,而且干湿季节,旱雨两季学生也长互换,在这里必须强调它们降水量不同,雨林气候降水量具有突变的特点,草原气候降水量是渐变的特点,这样就区分开了。对于温带地区的气候也是这样的一个讲解。还有必须要明确的一个问题不能让学生看图找相似的图来判断气候类型,不可靠,说明学生也完全没注重判读方法,也很容易出错。
5、发现的问题。
(1)在做题的过程中我发现学生会根据图的相似性来判读气候类型,这绝对是是不可以的,而且也只能说明学生还没有掌握方法,所以在判读时我要求学生根据要求第一步,第二步来做,不翻地理图册;
(2)气温分布曲线图和降水量柱状图的数据弄反。这是学生不细心的结果,而且做题中只为做题而做,要知道,降水量是不可能有负值的,通过强调学生也改正了过来。但是有些不良的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改掉的,需要师生共同努力。
以上是我在教学中自己根据学生的学习状况,还有自己在教学中发现的问题,以及自己的一些课后反思,自身还有很多的不足,需要今后不断学习。希望我今后在地理教学这条道路上能走得更远。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