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我学会了包粽子(三年级/400字)
一天晚上,妈妈看见大姨在朋友圈发自己包的粽子,妈妈和我也想试一试。
我们先把包粽子的食材准备好,然后妈妈拿起粽子叶,包了一个三角筒,紧接着把豆沙、蜜豆和糯米依次装进三角筒里面,把粽子叶往里一堵,再把它卷起来,最后用粗线绳缠好,一个漂亮的粽子就大功告成了。
该我包了,我原以为包粽子只要卷一个三角,然后装上米,再卷一卷就好了。可是谁知道,我包成之后,整个一个四不像,歪歪斜斜躺在桌上睡大觉呢!我重振旗鼓,准备再战。我先拿起粽子叶,卷了一个三角筒,往里装上一点米,把粽子叶往上一卷,可是角儿那里露了,米全洒了出来。“妈妈,我总也包不好,我不想包了,你自己包吧。”妈妈鼓励我说:“别灰心,多练练就好了。”于是我再一次鼓起勇气,这次我吸取了前两次的教训,双手紧紧地用粽子叶包紧米,这一次米没有洒,“我终于学会包粽子了!”我高兴地大叫着,妈妈也向我伸出了大拇指。
通过学包粽子,我懂得了一个道理: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所有事情都要经过磨难才能成功!
第二篇:我学会了包粽子(三年级/450字)
星期六,我写完作业没事干,就看见奶奶在院子里包粽子,于是我就决定跟奶奶学包粽
1
子。
伴随着一阵清香,好吃的粽子就出炉了。我看着粽子,恨不得全部都吃掉。看着一家人坐在一起,津津有味地吃着我包出来的粽子,我心里美滋滋的。
这次包粽子,让我知道了一个道理;做任何事都不是很容易的,遇到困难的时候,不能退缩,要学会克服困难,努力就会有收获。
第三篇:我学会了包粽子(三年级/400字)
是为了纪念古代伟大的诗人屈原的民间传统。在这一天人们都要用吃粽子来的方式纪念他。
姥姥住在她自己家,每当端午节的时候我们都去看望她。她坐在沙发上为我们包肉粽子。由于我的好奇心强,所以有时就看姥姥是怎样包粽子的。姥姥笑眯眯的说:“为什么总看我包粽子,是不是想学呢?”我点头称是。“那我就教你吧!”姥姥爽快的答应了。首先,准备猪肉、粽子叶、酱油、鸡粉、盐和糯米。先把猪肉切成一块一块的,用酱油、鸡粉和盐淹上。再把糯米洗干净,等猪肉淹好了。就可以包粽子了。只见姥姥先把粽子叶折成一个不封口的三角形,放上糯米和猪肉,并一层一层地叠上去。再用粽子叶封上口并拿线扎紧就可以入锅了。现在轮到我了,由于我是包粽子,馅放得太多了,都被挤了出来,馅放的太少了,粽子瘪了,线绷得太紧了,把粽子叶都绷破了。再包第二个时我就吸取了上一次的教训,慢慢包,终于包出一个和姥姥差不多的粽子。
通过这件事使我懂得了,做事不但要注意结果,更要注意过程,因为只有过程,才能带给人们一种快乐。
2
第四篇:我学会了包粽子(三年级/300字)
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是我国传统佳节端午节。这一天人们为了纪念大诗人屈原,举行包粽子,赛龙舟等活动,但是我最喜欢的是包粽子。
今天我就包了一个与众不同的粽子,叫做“迷你水晶粽子”。老师先给我们准备了材料,有粽叶,有蜜枣,有水晶皮,还有蓝色的棉线。老师给我们做了示范,我们开始做了。首先我们戴上了手套,然后取一小团水晶皮,好黏啊,根本无法压扁。我重新做了一遍,闯过了黏的那一关,包上一颗蜜枣,取一片粽叶,从中间卷起来呈圆锥状,放入包好的蜜枣的水晶团,将水晶团压成粽子的形状,再把上面的两片叶子拉下来包住底下的锥筒。在这一步动作后,我再取一根棉线,将粽子捆起来,这动作虽然是老师帮助我做好的,但是我又试了试,真的成功了。
粽子是三角形的,有多出来的粽叶,有蓝色的棉线绑了一个蝴蝶结,我非常非常高兴。
第五篇:我学会了包粽子(三年级/350字)
端午节那天上午7点半,我们一家人去爷爷家过端午节。
我们到了爷爷家后,爷爷就叫我们一起包粽子。
爷爷说:“我早就知道你们会来,我这里早买了一些米和肉,包肉粽子。”爷爷说完,妈妈又开始说:“爸爸,你是不是没有把肉浸浸味?”妈妈话音刚落,爷爷的脸就红了。
我们把肉浸好味后,开始包粽子了。我看妈妈包得这么好,我也来包。我拿了两片粽叶圈成漏斗形,把米放进去,再放一块肉,再把一部分米放上去包成圆柱形,还没开始系绳子,
3
我的粽子就一下子散开了。妈妈看到了,总结说是因为肉很大,米太多,粽子叶就很容易散开。
我第二次包,就弄了一点点的肉,这次粽子没有散开,可是妈妈又说这肉太小了,煮出来就像吃米饭似的。最后,妈妈看不下去了,手把手教我包粽子,包得差不多了,叫我拿着继续包,结果我一下子拿漏了,米撒了一些。
又尝试了几次,我真的学会了包粽子。这时,我知道了:不要懒,要寻找做事的乐趣,认真投入地去做事情。
4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