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书法《第12课 长捺》教案

来源:赴品旅游


第12课 长捺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认识《颜勤礼碑》的长捺,掌握它们的写法和用法。

(二)技能目标

1.掌握笔画分析方法之一——看笔画的“走向”。

2.掌握“捺”的写法,以及课本上带有“捺”的范字:文、吏;学会举一反三。

(三)情感目标

通过欣赏、学习以及练习,让学生对书法产生更浓厚的兴趣,增强他们对学习书法的信心和热情。

二、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去体会看笔画“走向”这一种学习小技巧,感受不同笔画的不同“走向”; 掌握“捺”的写法,以及“捺”的用法,即写好课本上带有“捺”的范字:入、天。

三、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做到学以致用,把看笔画“走向”这一技巧运用到“捺”以及其他笔画的学习;“捺”的提按以及出锋的方法。

四、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课件、毛笔、墨水、砚台、毛毡

学生准备:毛笔、墨水、砚台、毛毡

五、教学过程

(一)认识《颜勤礼碑》

(二)复习导入

师:同学们,在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横”和“竖”,在学习这两个笔画的时候,我们学习怎样去看笔画的……(引导学生回答:看笔画的长短和粗细)。很好,那我们还记得,大多数情况下,横和竖,哪一个比较粗,哪一个比较细吗?(横细竖粗)很好,看来大家对横、竖的特点掌握的还不错,继续加油!

这节课呢,我们来学习《第12课 长捺》。(书写课题)

(三)讲授新知

1.笔画分析方法之——看“走向”

师:在我们学习“捺”这个笔画之前,我们先来学习一种“看笔画”的小技巧——“看笔画的走向”,前面我们已经了解看笔画的“长短”和“粗细”的方法。那么,什么又是看笔画的“走向”呢?

首先,我们要区分清楚“走向”和“方向”的区别,请看屏幕。

引导学生去发现“走向”和“方向”的区别,并理解“走向”这一概念和技巧。

总结:

方向:从哪里起(起点)?到哪里去(终点)?

走向:从哪里起(起点)?经过哪里(过程)?到哪里去(终点)?

2.《颜勤礼碑》的捺

(1)写法

运用看笔画“走向”的小技巧,先勾勒出“捺”的走向,明确运笔轨迹,然后再根据运笔轨迹进行书写,如此写两遍,把握好运笔方法之后,再独立书写“捺”。边示范,边讲解(讲解过程学生不允许动笔),重点突出“捺”由轻到重的“按”的运笔过程,以及

出锋的方向和方法。归结为:一波三折

学生练习“捺”,至少写两遍。(巡视并指导)

(2)用法——例字“文”和“吏”的讲解和练习

师:笔画要放在字里面才更加能体现出它的美。

师:大家看一下课本的“文”和“吏”,除了有长捺以外,还有一个什么相同的笔画吗?

师:对啦,同学们观察的很仔细。其实啊,大多数情况下,有捺的出现,都会伴随一个“撇”,他们同时出现的时候,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特点,课本也用红线来告诉我们了,就是它们底是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下面,老师重点来示范一遍“文”字。

边示范,边讲解。

(1)接下来的时间大家按照老师所讲的方法对“文”字进行练习,一共练两个。

(2)选择较为优秀作品进行展示,并让同学对字进行评价,根据学生回答老师在学生作品上进行修正。

(3)讲解结束再进行一遍练习,强化印象。

3.对比与欣赏

通过老师的示范和讲解,相信同学们已经对课本中《颜勤礼碑》的“捺”有比较深的认识了,下面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课本上的其他三个“文”字,它们分别是欧阳询《九成宫醴泉铭》、柳公权《神军策碑》、赵孟頫《三门记》中的“文”字,对比一下,看看它们的“捺”和《颜勤礼碑》的“文”字“捺”有什么不同之处。(适时渗透楷书四大家“颜柳欧赵”相关书法常识)

经过对比,我们对《颜勤礼碑》的“捺”的理解就更加深刻了,相信同学们写起来也更加得心应手。下面,我们要在课后接着练习“文”字,“吏”字在写好“文”字的基础上可以在适当试写。

4.小结

强调学习书法中耐心和积累的重要性。

板书(课件)

第12课 《颜勤礼碑》长捺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