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宁市第四高级中学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
试卷 高 一 生 物
一、选择题
1. 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 ) A. 蛋白质 B. 核酸 C. 细胞 D. 器官 【答案】C
【解析】试题解析:除病毒外,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生物体是由细胞构成组织,由组织构成器官,由器官构成系统,进而构成生物体,生物体的细胞有细胞膜,可以保护细胞,同时控制物质的进出,使之从结构上成为一个独立的单位,细胞内有细胞核内含有遗传物质,细胞质里有能量转换器--线粒体,把有机物分解并释放出能量供细胞生命活动利用,使之从功能上成为一个独立的单位,因此从细胞的结构及功能的角度来看,细胞是生物体进行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C正确。A、B、D不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的能力。 2. 下列关于细胞与生命活动关系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生物的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
B. 病毒不具有细胞结构,所以它的生命活动与细胞无关 C. 单细胞生物能独立完成各项生命活动
D. 多细胞生物依赖高度分化的细胞密切协作,才能完成生命活动 【答案】B
【解析】试题解析:所有生命活动都离不开细胞,A正确;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不能独立生存,必须寄生在活细胞中才能繁殖,B错误;单细胞生物能独立完成各项生命活动,C正确;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既有它自己的生命,又对与其他细胞共同组成的整体的生命起作用,D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细胞与生命活动关系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判断或得出正确结论的能力。
3. 病毒、蓝藻和酵母菌都具有的物质或结构是( ) A. 细胞壁 B. 细胞质 C. 细胞膜 D. 遗传物质 【答案】D
【解析】病毒没有细胞结构,其遗传物质是DNA或RNA;蓝藻和酵母菌都属于细胞生物,结构上都含有细胞壁、细胞膜和细胞质,其遗传物质都只能是DNA,其中蓝藻属于原核生物,酵母菌属于真核生物,所以D正确;A、B、C错误。 【考点定位】生物的多样性和统一性
【名师点睛】易错知识:1.病毒没有细胞结构,其遗传物质是DNA或RNA,而不是DNA和RNA。2.细胞生物的遗传物质都只能是DNA,不能是RNA。3.细胞生物在结构上都含有细胞壁、细胞膜和细胞质,但原核细胞内没有细胞核。
4. 下列各项组合中,能正确体现生命系统由简单到复杂层次的是( ) ①核酸 ②神经元 ③呼吸道的上皮 ④病毒 ⑤胃 ⑥一只野兔
⑦同一片森林中的所有野兔 ⑧一片草地中所有的昆虫 ⑨一片果园
A. ①④②③⑤⑥⑧⑨ B. ②③④⑦⑧⑥⑨ C. ②④③⑤⑧⑥⑨ D. ②③⑤⑥⑦⑨ 【答案】D
【解析】生命系统由简单到复杂的结构层次依次是: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①核酸是一种生物大分子,不属于生命系统结构层次;②神经元属于细胞层次,③呼吸道的上皮属于组织层次;④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不属于生命系统结构层次;⑤胃属于器官层次,⑥一只野兔属于个体层次,⑦一片森林中的所有野兔属于一个种群;⑧一片草地中所有的昆虫属于多个不同的种群,但不属于群落;⑨一片果园是一个生态系统;所以D正确,ABC错误。
【考点定位】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5. 一棵桑树的结构层次由小到大依次为( ) A. 细胞→个体 B. 细胞→组织→器官→个体→系统
C. 细胞→组织→器官→个体 D. 细胞→器官→组织→个体→系统 【答案】C
【解析】植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细胞,由细胞再组成组织,构成植物体的主要组织有:保护组织、营养组织、输导组织、机械组织和分生组织.不同的组织再组成器官,植物有六大器官: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由这六大器官直接构成整个绿色开花植物体.可见一颗桑树的结构层次由小到大依次为: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植物体无系统。 【考点定位】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名师点睛】解题的关键是知道植物体的结构层次中没有系统,而动物体有系统。 6. 构成原核生物的原核细胞多种多样,结构也不完全一样,体现了细胞的( ) A. 全能性 B. 多样性 C. 统一性 D. 一致性 【答案】B
【解析】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都多种多样,而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又不一样,这体现了细胞的多样性。
【考点定位】细胞结构的统一性和差异性。 【名师点睛】
7. 下列有关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都有核酸 B. 它们都有染色体
C. 最大的区别是原核细胞没有核膜包被的典型细胞核 D. 有相似的细胞膜和细胞质 【答案】B
【解析】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都有核酸,A正确;原核细胞没有染色体,B错误;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最大的区别是原核细胞没有核膜包围的细胞核,C正确;原核细胞具有与真核细胞相似的细胞膜和细胞质,D正确。
8. 在观察装片时,由低倍镜换成高倍镜,细胞大小、细胞数目、视野亮度的变化( ) A. 变大、变少、变暗 B. 变大、变多、变亮 C. 变小、变多、变暗 D. 变小、变多、变亮
【答案】A
【解析】由低倍镜换成高倍镜后,细胞大小变大,细胞数目变少,视野亮度变暗. 【考点定位】显微镜的使用
9. 下图为显微镜观察中的两个视野,其中细胞甲为主要观察对象,由视野(1)到视野(2)时,操作过程的正确顺序是( )
①转动粗准焦螺旋 ②转动细准焦螺旋 ③调节光圈 ④转动转换器 ⑤移动玻片
A. ①②③④ B. ③①② C. ⑤④③② D. ④⑤①② 【答案】C
【解析】据图可知,图(2)为图(1)中甲的放大,因此首先⑤移动装片,可将装片向左移动,然后④转动转换器,移走低倍镜,换上高倍镜,此时视野可能变暗,需③调节光圈,最后再②转动细准焦螺旋即可。 【考点定位】显微镜操作
【名师点睛】考生关键要熟练掌握显微镜的操作步骤,高倍显微镜的使用方法:1.选好目标:一定要先在低倍显微镜下把需进一步观察的部位调到中心,同时把物象调节到最清晰的程度,才能进行高倍显微镜的观察.2.转动转换器,调换上高倍镜头,转换高倍镜时转动速度要慢,并从侧面进行观察(防止高倍镜头碰撞玻片),如高倍显微镜头碰到玻片,说明低倍镜的焦距没有调好,应重新操作.3调节焦距:转换好高倍镜后,用左眼在目镜上观察,此时一般能见到一个不太清楚的物象,可将细准焦螺旋逆时针移动约0.5-1圈,即可获得清晰的物象(切勿用粗调节器)。
10. 下列各项中,不是细胞学说主要内容的是( ) A. 细胞分为细胞质、细胞核和细胞膜三大部分 B. 细胞是生物体相对独立的单位 C. 细胞可以产生细胞
D. 一切动植物都是由细胞及其产物构成 【答案】A
【解析】试题解析:细胞学说没有提出细胞的结构,A错误;细胞学说提出:一切动植物都是由细胞发育而来,因此细胞是生物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B正确;细胞学说提出:新细胞可以从老细胞中产生,C正确;细胞是一个有机体,一切动植物都是由细胞发育而来的,并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所构成,D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细胞学说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的能力。 11. 细胞学说的建立者主要是( )
A. 罗伯特·虎克 B. 孟德尔 C. 施莱登、施旺 D. 达尔文 【答案】C
【解析】细胞学说引是 1838~1839 年间由德国植物学家施莱登 (Matthias Jakob Schleiden)和动物学家施旺 (Theodor Schwann) 所提出,直到 1858 年才较完善。 【考点定位】细胞学说。
【名师点睛】细胞学说的建立过程: 时间 1543年 1665年 17世纪 19世纪 德国的施莱登、施旺 细胞是构成动植物提的基本单位 列文虎克 科学家 比利时的维萨里,法国的比夏 英国的虎克 用显微镜观察植物的不栓组织,发现许多规则的“小室”并命名为细胞 用显微镜发现了活细胞 重要发展 揭示了人体在组织和器官水平的结构
1858年
德国的魏尔肖 个体的所有细胞都是由原有细胞分裂产生的 12. 美国细胞生物学家威尔逊(E. B.Wilson)曾经说过:“每一个生物科学问题的答案都必须在细胞中寻找”。他作出这一结论的理由最可能是( ) A. 细胞内能发生一切生命活动 B. 有些生物是由一个细胞构成的
C. 各种生物的生命活动是在细胞内或细胞参与下完成的 D. 细胞是一切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答案】C
【解析】细胞内不是能发生一切生命活动,A错误。有些生物是由一个细胞构成,但不是该结论的理由,B错误。各种生物,无论是细胞生物还是病毒它们的生命活动是在细胞内或细胞参与下完成的,C正确。病毒没有细胞结构,D错误。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细胞结构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掌握程度。 13. 如果在载玻片上写一个“b”,那么在视野中看到的是( ) A. b B. d C. p D. q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显微镜下成的是倒立的像,即上下倒,左右也倒,做这类题,我们可以把这个字母写在纸上,然后将纸旋转180度,再看就是显微镜下成的像了.
解:据显微镜下成倒像的原理,做这道题,我们可以把b这个字母写在纸上,然后将纸旋转180度,再看就是q,这就是显微镜下成的像了,D正确. 故选:D.
考点:细胞观察实验.
14. 科学家在研究生物体的化学成分时,发现组成生物体的元素在非生物界中也都存在,这一事实主要说明( )
A. 生物与非生物没有区别 B. 生物界与非生物界具有统一性 C. 生物来源于非生物 D. 生物界与非生物界具有差异性 【答案】B
【解析】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在非生物界中也都存在,说明生物界与非生物界具有统一性。【考点定位】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
15. 在生物体内含量极少,但对维持生物体正常生命活动必不可少的元素有( ) A. Zn、Cu、B、Mn B. Zn、Cu、Mn、Ca C. Fe、Mn、Zn、Mg D. Mg、Mn、Cu、Mo 【答案】A
【解析】Zn、Cu、B、Mn均属于微量元素,A正确;Mg、Ca属于大量元素,B错误;Mg属于大量元素,C错误;Mg属于大量元素,D错误. 【考点定位】碳原子的结构特点
16. 考试开始了,同学们都在冥思苦想。此时,直接参与这一活动的最小结构是( ) A. 大脑 B. 神经细胞 C. 大脑皮层 D. 神经系统 【答案】B
【解析】大脑包含大脑皮层和众多其他神经核以及中枢神经,属于器官层次,A错误;学生在考试过程中,冥思苦想解题思路,需要神经系统的参与。由于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的功能单位和结构单位,所以直接参与这一活动的最小结构是神经细胞,B正确;大脑皮层包含众多的神经中枢,含大量的神经元,C错误;神经系统属于系统层次,D错误。 17. 下列物质中,属于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的是( )
A. B.
C. 【答案】A
D.
【解析】试题分析: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至少含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并且都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相连于同一个碳原子上。依据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这一结构特点进行判断,不难看出D项物质不符合这一特点。 考点:氨基酸结构特点。
点评:本题设计很好的考查了学生对氨基酸结构通式、结构特点的灵活运用。 18. 区别组成蛋白质的20种氨基酸的依据是( )
A. 氨基酸数目不同 B. R基不同 C. 羧基不同 D. 碳原子数目不同
【答案】B
【解析】氨基酸的不同是因为R基的不同,其余的都相同,即在中心碳原子上还含有一个—H,一个—COOH和一个—NH2,B正确,A、C、D错误。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蛋白质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掌握程度。 【名师点睛】(1)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有两个判断标准: ①数量标准:至少含有一个—NH2和一个—COOH。
②位置标准:一个—NH2和一个—COOH连接在同一个碳原子上。 (2)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分子的基本元素是:C、H、O、N。
(3)上述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的R基依次是:—H、—CH3、—CH2—COOH。 (4)写出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的分子通式:C2H4O2NR。 19. 组成生物体最基本的元素是( ) A. C B. H C. O D. N 【答案】A
【解析】在细胞中,无论是干重还是鲜重,组成细胞的元素中,C、H、O、N这四种元素的含量最多,在干重中,C的含量达到55.99%,这表明C是构成细胞的最基本的元素。故选:A。
【考点定位】生物体内的化学元素。
【名师点睛】细胞中常见的化学元素有20多种,其中C、H、O、N、P、S、K、Ca、Mg等称为大量元素,Fe、Mn、Zn、Cu、B、Mo等被称为微量元素,在细胞中,无论是干重还是鲜重,组成细胞的元素中,C、H、O、N这四种元素的含量最多,在干重中,C的含量达到55.99%,这表明C是构成细胞的最基本的元素。
20. 如图表示细胞中各种化合物或主要元素占细胞鲜重的含量,以下按①②③④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 水、蛋白质、糖类、脂质;N、H、O、C
B. 水、蛋白质、脂质、糖类;H、O、C、N C. 蛋白质、水、脂质、糖类;C、O、H、N D. 蛋白质、糖类、脂质、水;O、C、N、H 【答案】C
【解析】分析题图可知,细胞的各种化合物中,占细胞鲜重最多是②,其次是①③④,因此②是水、①是蛋白质、③是脂质、④是糖类;组成细胞的主要元素中,占细胞鲜重最多是②,其次是①③④,因此②是O、①是C、③是H、④是N,所以C选项正确。 21. 下列能与斐林试剂发生颜色反应的是( )
①葡萄糖 ②蔗糖 ③麦芽糖 ④果糖 ⑤淀粉 ⑥纤维素 A. ①②⑥ B. ②⑤⑦ C. ①③④ D. ③④⑤ 【答案】C
【解析】葡萄糖是还原糖,与斐林试剂反应能生成砖红色沉淀,①正确;蔗糖是非还原糖,与斐林试剂反应不能生成砖红色沉淀,②错误;麦芽糖是还原糖,与斐林试剂反应能生成砖红色沉淀,③正确;果糖是还原糖,与斐林试剂反应能生成砖红色沉淀,④正确;淀粉是非还原糖,与斐林试剂反应不能生成砖红色沉淀,⑤错误;纤维素是非还原糖,与斐林试剂反应不能生成砖红色沉淀,⑥错误。故选:C。 【考点定位】还原性糖鉴定。
【名师点睛】本题考查还原性糖鉴定的相关知识,对于此类试题,需要考生注意的细节较多,如实验的原理、实验采用的试剂及试剂的使用方法、实验现象等,需要考生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注意积累。
22. 在还原糖、脂肪、蛋白质的鉴定实验中,最佳的一组实验材料是( ) ①甘蔗的茎 ②油菜籽 ③花生种子 ④梨 ⑤甜菜的块根 ⑥豆浆 ⑦鸡蛋清 A. ④②⑥ B. ④③⑥ C. ①②⑤ D. ⑤②⑦ 【答案】B
【解析】①甘蔗的茎中含有丰富的蔗糖,而蔗糖是非还原性糖,不能用于还原糖的检测;②油菜籽中富含脂肪,但种子体积较小,不易操作,不宜用于脂肪的检测;③花生种子富含脂肪,且种子体积较大,易操作,宜用于脂肪的检测;④梨中富含还原性糖,且近乎白色,可用于还原糖的检测;⑤甜菜的块根富含蔗糖,而淀粉是非还原性糖,不能用于还原糖的检测;⑥豆浆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可用于蛋白质的检测;⑦鸡蛋清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可用于蛋白质的检测.所以最佳的一组实验材料是④③⑥,故选:B。
【考点定位】检测还原糖的实验;检测蛋白质的实验;检测脂肪的实验。
【名师点睛】生物组织中化合物的鉴定:(1)斐林试剂可用于鉴定还原糖,在水浴加热的条件下,溶液的颜色变化为砖红色(沉淀).斐林试剂只能检验生物组织中还原糖(如葡萄糖、麦芽糖、果糖)存在与否,而不能鉴定非还原性糖(如淀粉);(2)蛋白质可与双缩脲试剂产生紫色反应;(3)脂肪可用苏丹Ⅲ染液(或苏丹Ⅳ染液)鉴定,呈橘黄色(或红色)。 23. 下列关于实验操作步骤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用于鉴定可溶性还原糖的斐林试剂,可直接用于蛋白质的鉴定 B. 在花生子叶脂肪的鉴定中需要显微镜才能看到被染成橘黄色的脂肪颗粒 C. 鉴定可溶性还原糖时,要加入斐林试剂甲液摇匀后,再加入乙液
D. 用于鉴定蛋白质的双缩脲试剂 A 液与 B 液要混合均匀后,再加入含样品的试管中,且必须现混现用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1、斐林试剂是由甲液(质量浓度为0.1g/mL氢氧化钠溶液)和乙液(质量浓度为0.05g/mL硫酸铜溶液)组成,用于鉴定还原糖,使用时要将甲液和乙液混合均匀后再加入含样品的试管中,且需水浴加热.
2、双缩脲试剂由A液(质量浓度为0.1g/mL氢氧化钠溶液)和B液(质量浓度为0.01g/mL硫酸铜溶液)组成,用于鉴定蛋白质,使用时要先加A液后再加入B液.
解:A、斐林试剂甲液和双缩脲试剂A液的成分及浓度都相同,斐林试剂乙液和双缩脲试剂B液的成分相同但浓度不同,因此用于鉴定可溶性还原糖的斐林试剂甲液和乙液不能直接用于蛋白质的鉴定,A错误;
B、脂肪的鉴定需借助显微镜才能看到被染成橘黄色的脂肪颗粒,B正确;
C、用斐林试剂鉴定可溶性还原糖时,应将甲液和乙液混合均匀后加入待测组织样液,C错误;
D、用双缩脲试剂鉴定蛋白质时,应先加A液,后加B液,D错误. 故选:B.
考点:检测还原糖的实验;检测蛋白质的实验;检测脂肪的实验.
24. 在生物组织中还原糖、脂肪、蛋白质的鉴定实验中,材料选择不合理的是( ) A. 甘蔗茎的薄壁组织、甜菜的块根含较多的糖且近于白色,可用于鉴定还原糖 B. 花生种子含脂肪多且子叶肥厚,是用于脂肪鉴定的理想材料 C. 大豆种子蛋白质含量多,是进行蛋白质鉴定的理想材料
D. 鸡蛋清含蛋白质多,是进行蛋白质鉴定的动物材料 【答案】A
【解析】甘蔗茎富含蔗糖,而蔗糖是非还原糖,A错误;脂肪鉴定应选择脂肪含量较多的材料,如选花生种子,B正确;大豆种子蛋白质含量多,是进行蛋白质鉴定的理想材料,C正确;鸡蛋清含蛋白质多,是进行蛋白质鉴定的动物材料,但要进行稀释,D正确。 【考点定位】还原糖、脂肪、蛋白质的鉴定实验 【名师点睛】生物组织中化合物的鉴定:
(1)斐林试剂可用于鉴定还原糖,在水浴加热的条件下,溶液的颜色变化为砖红色(沉淀).斐林试剂只能检验生物组织中还原糖(如葡萄糖、麦芽糖、果糖)存在与否,而不能鉴定非还原性糖(如淀粉);
(2)蛋白质可与双缩脲试剂产生紫色反应;
(3)脂肪可用苏丹Ⅲ染液(或苏丹Ⅳ染液)鉴定,呈橘黄色(或红色)。 25. 形成蛋白质分子的结构层次,从小到大依次是( ) ①氨基酸
②C、H、O、N等元素 ③氨基酸脱水缩合
④一条或几条多肽链连接在一起 ⑤多肽 ⑥蛋白质
A. ②—①—③—④—⑥—⑤ B. ①—②—③—④—⑥—⑤ C. ②—①—⑥—③—④—⑤ D. ②—①—③—⑤—④—⑥ 【答案】D
【解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是氨基酸,氨基酸由C、H、O、N等元素组成;氨基酸经过脱水缩合形成多肽;一条或几条多肽链连接在一起,形成一定的空间结构,构成蛋白质. 所以形成蛋白质分子结构的层次,从小到大依次是②→①→③→⑤→④→⑥。故选:D。 【考点定位】蛋白质分子结构。
26. 赖氨酸的分子式为C6H14O2N2,则赖氨酸的R基为( ) A. —C4H10N B. —C4H10O C. —C4H10ON D. —C5H11N 【答案】C
【解析】根据氨基酸的结构通式,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含有一个中心碳原子,分别连接1
个氨基(-NH2)和1个羧基(-COOH),还连接1个-H,以及1个R基,除了R基,氨基酸的其他部分分子式为C2H4O2N,赖氨酸的分子式为C6H14O2N2,则赖氨酸的R基为C6H14O2N2-C2H4O2N= C4H10N,A正确。 【考点定位】蛋白质
【名师点睛】熟悉氨基酸的结构通式为解题关键,再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计算出R基的分子式。27. 丙氨酸的R基为—CH3,谷氨酸的R基为—C3H5O2,它们缩合形成的二肽分子中,C、H、O的原子个数比例为( )
A. 7:16:6 B. 7:14:5 C. 8:12:5 D. 8:14:5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是对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的结构通式和氨基酸的脱水缩合反应的考 查,梳理氨基酸的结构通式的特点和氨基酸的脱水缩合反应,然后根据题干信息进行解答.解:氨基酸的分子式可以表示为:C2H4O2NR,由题意可知,丙氨酸的R基为﹣CH3,丙氨酸酸的结构简式可以表示为:C3H7O2N;谷氨酸的R基为﹣C3H5O2,谷氨酸酸的结构简式可以表示为:C5H9O4N,因此丙氨酸和谷氨酸缩合形成的二肽分子的结构简式是C8H14O5N2. 故选:D.
考点:氨基酸的分子结构特点和通式.
28. 两个氨基酸缩合成二肽产生一个水分子,这个水分子中的氧来自( ) A. 氨基 B. R基 C. 氨基和羧基 D. 羧基 【答案】C
【解析】由氨基酸脱水缩合反应的概念可知,两个氨基酸缩合成二肽产生的一个水分子是一个氨基酸的氨基(—NH2)和另一个氨基酸的羧基(—COOH)反应生成肽键(—CO—NH—)的结果,因此水中的H原子一个来自氨基,一个来自羧基。故选C。
【点睛】本题的知识点是氨基酸的脱水缩合反应,对于氨基酸脱水缩合反应过程的理解是本题考查的重点。氨基酸的脱水缩合反应过程是一个氨基酸的氨基和另一个氨基酸的羧基发生反应,产生一分子水的过程,两个氨基酸由肽键(—CO—NH—)连接形成二肽
29. 人体免疫球蛋白中,蛋白质由4条肽链构成,共有764个氨基酸,则该蛋白质分子中至少含有的氨基数和羧基数分别是( )
A. 4和4 B. 764和764 C. 762和762 D. 760和760 【答案】A
【解析】人体免疫球蛋白中,IgG由4条肽链构成,对于一条肽链来说,“至少”应有的氨基
和羧基数都是一个,所以,该蛋白质分子中至少含有游离的氨基和羧基数分别是4。故选:A。
【考点定位】蛋白质的合成——氨基酸脱水缩合。
【名师点睛】本题考查蛋白质的合成--氨基酸脱水缩合,我们的重点要理解脱水缩合的过程特点,还要注意“至少”一词的含义。
30. 现已知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共有20种,他们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128,由60个氨基酸形成的某蛋白质的一条多肽链的相对分子质量是( ) A. 6400 B. 6618 C. 5518 D. 2560 【答案】B
【解析】脱去的水分子数=氨基酸个数-肽链条数=60-1=59个;氨基酸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128,则多肽链的相对分子量=氨基酸分子量×氨基酸个数-水的个数×18=128×60-18×59=6618.故选:B.
【考点定位】蛋白质的合成——氨基酸脱水缩合。
【名师点睛】氨基酸形成蛋白质的过程是一个脱水缩合的过程,通过相邻的氨基酸脱去一分子水,形成肽键而连接起来.因此,在计算氨基酸一条多肽链的分子量时,仅仅算出氨基酸的总分子量是不够的,还要计算出脱去的水的分子量,两值相减才是多肽链的分子量。 31. 现有100个氨基酸,共含有116个羧基和106个氨基,这些氨基酸缩合成6条多肽链时共含有﹣NH2个数是( ) A. 6 B. 12 C. 22 D. 100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结合氨基酸的结构特点知;氨基酸上的氨基数=氨基酸数+R基上的氨基数,氨基酸上的羧基数=氨基酸数+R基上的羧基数;蛋白质中的氨基数=肽链数+ R基上的氨基数,蛋白质中的羧基数=肽链数+ R基上的羧基数。依据上述关系,可算出R基上的氨基数=\"6,\" R基上的羧基数=\"16,\" 蛋白质中的氨基数=6+6=12.答案选B。
考点:本题考查蛋白质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基础知识的理解应用能力及分析、计算能力。32. 下列叙述中能对蛋白质的功能进行高度概括的是( ) A. 细胞和生物体的重要结构物质
B. 催化、运输、免疫等生理活动的物质基础 C. 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和体现者 D. 调节细胞和生物体新城代谢的重要物质
【答案】C
【考点定位】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的综合。
33. 由下面3个氨基酸脱水缩合所形成的化合物中,含有的氨基、羧基和肽键的数目依次是( )
A. 1,2,3 B. 1,1,3 C. 1,2,2 D. 2,2,2 【答案】C
【解析】这3个氨基酸分子的R基团中都不含氨基,因此,由这三个氨基酸脱水缩合所形成的化合物中只含有1个氨基;第一种氨基酸的R基团是羧基,因此,由这三个氨基酸脱水缩合所形成的化合物中含有的羧基数=1+1=2个;肽键个数=氨基酸个数-肽链条数=3-1=2个;所以C选项正确。
【点睛】脱水缩合是指一个氨基酸分子的羧基和另一个氨基酸分子的氨基相连接,同时脱出一分子水,所以脱去的水分子中的氢原子来自氨基和羧基。脱水缩合过程中的相关计算: (1)脱去的水分子数=形成的肽键个数=氨基酸个数-肽链条数;
(2)蛋白质分子至少含有的氨基数或羧基数,应该看肽链的条数,有几条肽链,则至少含有几个氨基或几个羧基;
18 (3)蛋白质分子量=氨基酸分子量×氨基酸个数-水的个数×34. 在真核细胞中,DNA存在于( ) A. 细胞核中 B. 细胞质中
C. 细胞核和细胞质中 D. 细胞核、线粒体、叶绿体中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是考查DNA在细胞中的分布,真核细胞中DNA主要分布在细胞核中,其次线粒体、叶绿体也含有少量的DNA.
解:据分析可知,真核细胞中DNA主要分布在细胞核中,其次线粒体、叶绿体也含有少量的DNA,故在真核细胞中,DNA存在于细胞核、线粒体、叶绿体中. 故选:D.
考点:核酸的种类及主要存在的部位.
35. 在“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中,将口腔上皮细胞置入8%的盐酸溶液中水解的主要目的是( )
A. 使细胞中DNA水解成脱氧核苷酸 B. 使细胞中物质全部水解 C. 破坏细胞,使染色剂进入细胞
D. 使染色体中DNA与蛋白质分离,有利于DNA与染色剂结合 【答案】D
【解析】8%的盐酸不能使DNA水解成脱氧核苷酸,A错误;8%的盐酸能将染色体上的DNA和蛋白质分离,但不能使细胞中物质全部水解,B错误;8%的盐酸能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加速染色剂进入细胞,C错误;8%的盐酸能使染色体DNA与蛋白质分离,便于染色剂与DNA结合,D正确。
36. 下列不是DNA和RNA在化学结构上的区别的是( )
A. 五碳糖不同 B. 碱基不同 C. 空间结构不同 D. 在细胞中的分布不同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DNA和RNA的比较:
英文缩写 基本组成单位 五碳糖 含氮碱基 存在场所 结构
DNA 脱氧核糖核苷酸 脱氧核糖 A、C、G、T 主要在细胞核中,在叶绿体和线粒体中有少量存在 一般是双链结构
RNA 核糖核苷酸 核糖 A、C、G、U 主要存在细胞质中 一般是单链结构 解:A、DNA和RNA的五碳糖不同,组成DNA的五碳糖是脱氧核糖,而组成RNA的五碳糖是核糖,A正确;
B、DNA和RNA的碱基不同,组成DNA的碱基为A、C、G和T,而组成RNA的碱基为A、C、G和U,B正确;
C、DNA和RNA的空间结构不同(DNA一般为双螺旋结构,RNA一般为单链结构),但这不是它们在化学结构上的区别,C错误;
D、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不同(DNA主要分布在细胞核中,而RNA主要分布在细胞
质中),但这不是它们在化学结构上的区别,D错误. 故选:CD.
考点: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RNA分子的组成和种类.
37. 生物体内遗传信息的携带者和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分别是( ) ①核糖核酸 ②核酸 ③脱氧核糖核酸 ④蛋白质 ⑤脂质 ⑥糖类 A. ③⑥ B. ②⑤ C. ③④ D. ②④ 【答案】D
【解析】生物的遗传物质是核酸,核酸包括核糖核酸和脱氧核糖核酸;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是蛋白质,故D选项正确。
38. 病毒储存遗传信息的物质是( )
A. DNA B. DNA和RNA C. RNA D. DNA或RNA 【答案】B
【解析】核酸是一切生物的遗传物质,核酸包括脱氧核糖核酸(DNA)和核糖核酸(RNA)。病毒只有DNA或者RNA其中一种遗传物质,故病毒储存遗传信息的物质是DNA或RNA,所以B选项正确。
【点睛】总结:细胞类生物(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的细胞都同时含有DNA和RNA两种核酸,它们的遗传物质都是DNA;病毒只含有一种核酸,即DNA或RNA,因此病毒的遗传物质是DNA或RNA。
39. 在洋葱根尖细胞中,组成核酸的碱基、五碳糖、核苷酸各有多少种( ) A. 5,2,8 B. 4,2,2 C. 5,2,2 D. 4,4,8 【答案】A
【解析】洋葱表皮细胞的细胞质中含有DNA和RNA两种核酸。组成DNA的碱基有A、C、G、T,组成RNA的碱基有A、U、C、G,因此碱基共有5种;组成DNA的五碳糖是脱氧核糖,组成RNA的五碳糖是核糖,因此五碳糖共有2种;DNA由4种脱氧核苷酸组成,RNA由4种核糖核苷酸组成,因此核苷酸共8种,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核酸的相关知识,解题关键是要识记核酸的种类及化学组成,要注意细胞质中含有DNA和RNA,且能理清DNA和RNA的异同。
40. 如图是生物体内核酸的基本组成单位——核苷酸的模式图,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若a为核糖,则m有4种,分别是A、T、G、C
B. 若m为鸟嘌呤,则b的名称是鸟嘌呤核糖核苷酸或鸟嘌呤脱氧核苷酸 C. 构成人体遗传物质的b共有8种,a有2种,m有8种 D. 在HIV和SARS病毒中共可以检测到2种a,5种m,8种b 【答案】B
【解析】依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a表示五碳糖,包括核糖和脱氧核糖;m为含氮的碱基;b为核苷酸。若a为核糖,则b为核糖核苷酸,因此m有4种,分别是A、U、G、C,A项错误;若m为鸟嘌呤,则a为核糖或脱氧核糖,所以b的名称是鸟嘌呤核糖核苷酸或鸟嘌呤脱氧核苷酸,B项正确;构成人体的遗传物质是DNA,组成DNA的b即脱氧核苷酸含有的五碳糖是脱氧核糖,含有的碱基是A(腺嘌呤)、C(胞嘧啶)、G(鸟嘌呤)、T(胸腺嘧啶),a有1种,m有4种,C项错误;HIV和SARS病毒只含有1种核酸所以b共有4种,(RNA),因此共可以检测到1种a,4种m,4种b,D项错误。 【考点定位】核酸的种类、化学组成、在生物体中的分布。
【名师点睛】本题以“核苷酸的模式图”为载体,综合考查学生对核酸的种类、化学组成、在生物体中的分布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解答本题需熟记并理解有关核酸的知识,形成清晰的知识网络。本题的易错点在于因不清楚病毒只含有一种核酸、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中两种核酸都存在而误选。
41. 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的特点是( )
A. 种类大体相同,含量有差异 B. 种类不同,含量大体相同 C. 种类和含量都相同 D. 种类和含量都不同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从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的种类来说,组成不同生物体的元素种类大体相同;从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的含量来说,组成不同生物体的元素的含量存在差异。所以A正确。B、C、D不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生物体的化学元素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2. 在组成人体的各种化学元素中,最基本元素、鲜重中含量最多的元素、占细胞干重最多的元素依次是( )
A. C、H、O B. C、O、C C. C、O、N D. C、O、O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组成生物体的各种化学元素中最基本元素是C,鲜重含量最多的元素是O,占干重最多是的C,所以B选项正确。
考点:考查细胞内元素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43. 雄性羚羊角或犀牛角是治疗创伤的中药方剂中用量极少的成分,但是如果缺少这味药,疗效将大大下降甚至无效。已知动物的角主要是由死亡细胞的角化(变性)蛋白质组成的。则羚羊角等的有效成分最可能是( )
A. 特殊活性蛋白质 B. DNA C. 微量元素类 D. 大量元素类 【答案】C
【解析】根据题意分析,治疗创伤的中药方剂中,羚羊角或犀牛角的用量极少,但是缺少这味药,疗效将大大下降甚至无效,说明羚羊角等的有效成分含量很少,作用很大,符合微量元素的特点,故C项正确,A、B、D项错误。
44. 沙漠中的旱生植物细胞中含量最多的物质是( ) A. 水 B. 糖类 C. 脂肪 D. 蛋白质 【答案】A
【解析】活细胞内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水,所以凡是有细胞构成的生物,含量最多的物质都是水,故A选项正确。
45. 某生物学家研究一片草原中的生物群落,他应研究( ) A. 草原上的全部植物 B. 草原上的全部生物
C. 草原上的全部动植物 D. 草原上的全部生物及其无机环境 【答案】B
【解析】生物群落包括草原上的全部生物,B正确。 【考点定位】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46. 从组成物质的主要化学成分看,下列面料中,与另外三项相比不属于同一类的是( ) A. 棉麻面料 B. 丝质面料 C. 毛纺面料 D. 皮革面料 【答案】A
【解析】丝织品、毛料和皮革都来自动物细胞,主要是蛋白质;棉麻制品来自植物,主要成分是纤维素;所以A选项正确。
47. 组成DNA的结构的基本成分是( )
①核糖 ②脱氧核糖 ③磷酸 ④腺嘌呤、鸟嘌呤、胞嘧啶 ⑤胸腺嘧啶 ⑥尿嘧啶 A. ①③④⑤ B. ①②④⑥ C. ②③④⑤ D. ②③④⑥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DNA的基本组成单位是脱氧核苷酸,一个脱氧核苷酸由三个部分组成,即一分子磷酸、一分子脱氧核糖、一分子含N碱基,含N碱基有四种,分别是腺嘌呤、鸟嘌呤、胞嘧啶和胸腺嘧啶。所以选C。 考点:DNA分子的结构组成 【名师点睛】核酸的结构
1.核酸的基本单位——核苷酸的组成:
2.两类核酸的组成对比:
48. 下列各项中,不具有细胞结构的是( )
A. 细菌和变形虫 B. 烟草花叶病毒和噬菌体 C. 真菌和草履虫 D. 蓝藻和乳酸菌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病毒不具有细胞结构,烟草花叶病毒和噬菌体是病毒,B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细胞结构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
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的能力。
49. 在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中,既是细胞层次,也是个体层次的是( ) A. 水螅 B. 心肌细胞 C. 变形虫 D. 精细胞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水螅为多细胞生物,属于个体层次,A错误;心肌细胞属于细胞层次,但不属于个体层次,B错误;变形虫属于单细胞生物,因此其既是细胞层次,也是个体层次,C正确;卵细胞只属于细胞层次,不属于个体层次,D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生命系统层次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的能力。
50. 下列生物中属于原核生物的一组是( )
①蓝藻 ②酵母菌 ③草履虫 ④小球藻 ⑤水绵 ⑥青霉菌 ⑦葡萄球菌 A. ①⑦ B. ①②⑥ C. ①②⑥ D. ①②⑥⑦ 【答案】A
【解析】①蓝藻是原核生物,①正确;②酵母菌是真菌,属于真核生物,②错误;③草履虫④小球藻是一种单细胞藻类,④错误;是原生动物,属于真核生物,③错误;属于真核生物,⑤水绵是低等植物,属于真核生物,⑤错误;⑥青霉菌是真菌,属于真核生物,⑥错误;⑦葡萄球菌是细菌,属于原核生物,⑦正确;所以A选项正确。 【点睛】生物的分类判断:
(1)病毒(含噬菌体):不是真核生物,也不是原核生物。
(2)原核生物:有细菌、蓝藻、放线菌、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氏体等。蓝藻包括蓝球藻、颤藻、念珠藻、发菜等。关于判断细菌:带“菌”字的生物中,“菌”字前有
“杆”“球”“弧”“螺旋”等表示形态的字的都是细菌,如大肠杆菌、肺炎双球菌、葡萄球菌、霍乱弧菌等都是细菌。
(3)真核生物:有衣藻、水绵等绿藻;海带、紫菜等褐藻;草履虫、变形虫等原生动物;酵母菌、霉菌(如青霉、根霉、曲霉等)、“菇”类食用菌等属于真菌;植物、动物。 (4)带“菌”字的不一定是原核生物,如酵母菌、霉菌都是真核生物,带“藻”字的也不一定是原核生物,蓝藻以外的藻类如绿藻、褐藻、红藻都是真核生物。
二、判断题
51. 蓝藻的叶绿体含有叶绿素 (_____) 【答案】错
【解析】蓝藻属于原核细胞构成的生物,没有叶绿体,但它含有叶绿素和藻蓝素,可进行光合作用,属于自养型生物。故判断为“错”。
52. 酵母菌含有DNA和RNA两类核酸。 (_____) 【答案】对
【解析】酵母菌属于真核细胞构成,凡是细胞构成的生物都含有DNA和RNA两类核酸,故判断为“对”。
53. 核苷酸中同时含有磷和氮元素。 (_____) 【答案】对
【解析】每一分子核苷酸都是由1分子磷酸、1分子五碳糖和1分子含N碱基组成,其中磷酸中含P,碱基中含N,故判断为“对”。
54. RNA病毒的遗传物质主要分布在细胞质。 (_____) 【答案】错
【解析】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不存在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等任何细胞结构,故本题判断为“错”。
55. 细胞中的一种元素的作用能被其他元素替代。 (_____) 【答案】错
【解析】组成细胞的元素分为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但它们都是细胞的必需元素,任何一种元素特有的作用都不能被其他元素所替代,所以本题判断为“错”。 56. 氨基酸中必定含磷元素和氮元素。 (_____) 【答案】错
57. 氨基酸可以与双缩脲试剂产生紫色反应。 (_____) 【答案】错
【解析】双缩脲试剂能与多肽或者蛋白质中肽键发生紫色络合反应,而氨基酸中没有肽键,所以不能与双缩脲试剂产生反应,故判断为“错”。
58. 原核生物中既有自养生物,又有异养生物。 (_____)
【答案】对
【解析】原核生物中既有自养生物,如蓝藻,又有异养生物,如乳酸菌,故正确。 59. 不同蛋白质含有的氨基酸数量不尽相同。 (_____) 【答案】对
【解析】蛋白质结构具有多样性,原因就是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数量、种类或排列顺序不同,以及肽链形成的空间结构不同,故本题判断为“对”。
60. 有些结构不同的蛋白质具有相似的功能。 (_____) 【答案】对
【解析】有些结构不同的蛋白质具有相似的功能如:猪胰岛素和人胰岛素结构并不完全相同,但它们都具有降血糖的作用,故本题判断为“对”。
三、综合题
61. 根据该化合物的结构分析回答:
(1)填写虚线框内结构的名称:A.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C.______________。 (2)该化合物中含有_______个氨基,________个羧基。
(3)该化合物由________个氨基酸失去_________个水分子形成,这种反应叫做_____________。
(4)该化合物称为__________,含有_______个肽键。
【答案】 (1). 氨基 (2). 肽键 (3). 羧基 (4). 1 (5). 2 (6). 3 (7). 2 (8). 脱水缩合 (9). 三肽 (10). 2
【解析】试题分析:该图是肽链的结构,其中A是氨基,B是肽键,C是羧基,该化合物中含有2个肽键,是由3个氨基酸脱去2分子水形成的三肽化合物。 (1)由分析可知,A、B、C分别是氨基、肽键、羧基。
(2)由题图可知,该化合物中的氨基(—NH2)只有一个;羧基(—COOH)有2个。 (3)该化合物是由3个氨基酸脱去2分子水形成的,该反应叫脱水缩合。
(4)该化合物由3个氨基酸组成,是三肽化合物,肽键(—CO—NH—)有2个。
【点睛】本题关键要能正确识别肽链中氨基(—NH2)、羧基(—COOH)和肽键(—CO—NH—)。62. 下图是几种生物的基本结构单位。请根据图回答下面的问题:
(1) 最有可能属于病毒的是________,它在结构上不同于其他三种图示的显著特点是_______,病毒的生活及繁殖必须在________内才能行。
(2) 图中属于原核细胞的是________,它在结构上不同于真核细胞的最显著特点是________,与真核细胞的统一性表现在________。
________,能完成此生理过程的物质基础是因为其内含有(3)图中能进行光合作用的是[ ] ________、_____________,因而它是一类营________生活的生物。
(1). C (2). 没有细胞结构 (3). 活细胞 (4). A (5). B (6). 没有核【答案】
膜,没有成形的细胞核 (7). 具有细胞膜、细胞质、遗传物质DNA、核糖体 (8). B 蓝藻 (9). 藻蓝素和叶绿素 (10). 自养
【解析】分析题图可知:A是细菌,B是蓝藻,C是病毒,D是真核细胞。(1)病毒与细胞的区别是无细胞结构;病毒营寄生生活,只能在活细胞中才能生存和繁殖。(2)细菌和蓝藻属于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主要区别是没有由核膜包围的细胞核;与真核细胞的统一性则表现在都具有细胞膜、细胞质和DNA。(3)蓝藻有叶绿素和藻蓝素,能进行光合作用,属于自养生物。
【考点定位】病毒与单细胞的真核生物和原核生物的结构异同 【名师点睛】病毒、原核细胞、真核细胞的比较 原核细胞 真核细胞 病毒
主要区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 别 有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 无细胞结构 无核膜、核仁,遗传物质有核膜和核仁;核中DNA与蛋细胞核 DNA分布的区域称拟核;无染色体 无 白质结合成染色体 有线粒体、叶绿体、高尔基体等细胞器 只有核糖体,无其他细胞器 复杂的细胞器 细胞壁不含纤维素,主要成细胞壁 分是糖类和蛋白质形成的肽聚糖 遗传物质 DNA DNA DNA或RNA 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和果胶,真菌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几丁质 无 无 放线菌、蓝藻、细菌、衣原举例 体、支原体 动物、植物、真菌、原生生物(草履虫、变形虫)等 T2噬菌体、HIV、烟草花叶病毒等
63. 下图是某核苷酸链的示意图,据图回答问题:
(1) 1、2、3的名称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4、5分别代表________、________。
(3)通常由________条图示的核苷酸链构成一个________分子,真核细胞中分布在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
(1). 磷酸 (2). 脱氧核糖 (3). 胞嘧啶 (4). 胞嘧啶脱氧核苷酸 (5). 【答案】
一条脱氧核苷酸链 (6). 2 (7). DNA (8). 细胞核 (9). 线粒体 (10). 叶绿体 【解析】试题分析:由题图可知,该核苷酸链中含有碱基T,因此为脱氧核糖核苷酸链的片段,1是磷酸,2是脱氧核糖,3是胞嘧啶碱基,5是一条脱氧核苷酸链。 (1)分析题图可知,图中1是磷酸,2是脱氧核糖,3是胞嘧啶。
(2)4由1分子磷酸、1分子脱氧核糖、1分子胞嘧啶碱基组成,但不能组成胞嘧啶脱氧核糖核苷酸,5代表一条脱氧核苷酸链。
(3) DNA分子是由条脱氧核糖核苷酸链组成的双螺旋结构,真核细胞DNA分布在细胞核和线粒体、叶绿体中。
【点睛】本题关键要注意:不能把图中4看做是一个脱氧核苷酸,因为2和3应与其下方的磷酸才构成胞嘧啶脱氧核苷酸。
64. 下表中各元素的数据代表该元素占原子总量的百分比,请据表回答问题: 岩石圈的成分% 47 28 7.9 4.5 3.5 2.5 2.5 2.2 氧 硅 铝 铁 钙 钠 钾 镁 钛 氢 碳 所有其他0.46 0.22 0.19 成分<0.1
人体的成分%
氢 氧 碳 氮 钙 磷 氯 锌 硫 钠 镁 所有其他63 25.5 9.5 1.4 0.31 0.22 0.03 0.06 0.05 0.03 0.01 成分<0.1 (1)组成人体的化学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上都有,它普遍存在于非生物界,生物体内不包含特殊的“生命元素”,这个事实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生物从非生物环境中获得的那些元素与环境中的这些元素的比例相差甚远。如岩石圈中,氢、碳、氮加在一起占总原子数不到1%,而在生物体中占总原子数的74%左右。这个事实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人体中的钙在骨和牙齿中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形式存在,成年人缺少时会患__________________症。钙在血液中主要以__________________形式存在,如果含量太低会出现__________________现象。
(4)铁在人体中是构成__________________的成分。 (5)构成人体的化学元素中H、O、C含量最多的原因是: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N含量也较多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生物界与非生物界具有统一性 (2). 生物界与非生物界还具有差异性 (3). 碳酸钙 (4). 骨质疏松 (5). 离子 (6). 抽搐 (7). 血红蛋白 (8). 构成细胞的化合物中含量最多的是H2O (9). 构成细胞的四种大分子有机物共有的化学元素也是C、H、O (10). 蛋白质和核酸中都含N,特别是蛋白质是占细胞干重最多的化合物 【解析】试题分析: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在无机环境中都能找到,没有一种是元素是生物特有的,这说明生物界和非生物界具有统一性;组成生物体的元素的含量与无机环境中元素的含量差异很大,这说明生物界与非生物界具有差异性。生物体的无机盐主要的存在形式是离子,有些无机盐是某些复杂化合物的组成成分,如Fe是血红蛋白的组成成分,Mg是叶绿素的组成成分等。
(1)分析表格信息可知,组成人体的化学元素普遍存在于非生物界,生物体内不包含特殊的“生命元素”,这个事实说明生物界和非生物界具有统一性。
(2)从非生物环境中获得的那些元素与人体中的这些元素的比例相差甚远,这个事实说明生
物界与非生物界具有差异性。
(3)人体中的钙在骨和牙齿中以碳酸钙的形式存在,儿童缺少钙会患佝偻病,成年人缺少时会患骨质疏松症。钙在血液中主要以离子形式存在,如果含量太低会出现抽搐现象。 (4)Fe是血红蛋白的组成成分,人体缺铁会患缺铁性贫血。
(5) 构成人体的化学元素中H、O、C含量最多的原因主要有:①构成细胞的化合物中含量最多的是H2O;②而C是构成人体有机物的必需元素,同时构成细胞的四种大分子有机物都共有C、H、O;③人体中N含量也较多的原因是蛋白质和核酸中都含N,特别是蛋白质是占细胞干重最多的化合物。
【点睛】本题需要注意两点:一是从元素角度上,认识生物界和非生物界的统一性和差异性;二是识记组成细胞内常见化合物的含量以及化学元素种类。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