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油茶籽壳粗提物的抗氧化活性研究

来源:赴品旅游
基础研究 食品研究与开发 第32010年3月卷第3期  油茶籽壳粗提物的抗氧化活性研究 寇巧花,吴雪辉 ,李丽,林锷,许宝如 (华南农业大学食品学院,广东广州510642) 摘要:采用不同浓度的乙醇溶液提取油茶籽壳中的有效成分,通过自由基体系、双氧水体系和亚硝酸盐体系研究油 茶籽壳粗提物的抗氧化性能。结果表明,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与乙醇浓度有关,以60%乙醇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最 强,当浓度为15、2、4、10 g/L时,粗提物对・OH、DPPH・、H202和亚硝酸盐的清除率最高分别为47.7%、76%、97.1%和 99.0%。且粗提物用量与清除能力呈现明显的量效关系。 关键词:油茶籽壳;粗提物;抗氧化;自由基 Study on Antioxidant Activity of Crude Extract from Camellia Seed Shell KOU Qiao—hua,WU Xue—hui ,LI Li。LIN E。XU Bao一131 (College of Food Science,South 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Guangzhou 5 1 0642,Guangdong,China) Abstract:The effective components from Camellia seed shell was extracted by ethanol solvents with diierent fconcentrations.The antioxidant activities of the crude extracts were determined using free radical system, hydrogen dioxide system and nitrite system.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antioxidant activities of Camellia seed shell were related to the concentration of ethanol solvents.and the 60%ethanol extracts had the best free radical—scavenging activity,when the concentrations were 15,2,4,10 g/L,the scavenging rate of 60%ethanol extracts to・OH、DPPH・、H202 and the nitrite were 47.7%,76%,97.1%,99.0%,and showed the obvious dose..effect relation after a certain concentration. Key words:camellia seed shell;crude Extract;antioxidant;free radical 作者简介:寇巧花(1983一),女(汉),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食品高新技术与设备。 通讯作者 ●●●●●●●●●●●●●I●●◆●●◆I◆●●◆●iI●◆●◆◆● ̄i.O-●●●◆◆◆●●●  I利用,可持续发展,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F.Mayer.J.-O.Hillebrant.Potato Pulp:microbiological characteri— zation,physical modiifcation,and application of this zgncultural 【J】.上海理工大学学报,2006(2):107—110 【7]Atsufumi K Z.Industrial Minerals Chemistry[M].Tokyo:Published by kyouritsu Publisher Co,1965:73-75,97—99 【8】李冀新,林向东,罗晓玲,等.低甲氧基果胶凝胶特性的研究【J1.食 品科学,1994(1):15 waste product fJ】.Appl Mierobiol Biotechnol,1997,48:435—440 f9】O’Neill MA,Albersheim P,Darvill A.The pectic polysaeeharides of primary cell walls[M]//DM Dey,ed.Methods in Plant Biochemistry. Academic Press,London,1990:415-441 [2】Frank mayer.Potato pulp:propeaies,physical modiifcation and applications[J].Ploymer degradation and stability,1998,59:231—235 『3 王小芳,吕金顺,31杨安仁.PDF对H 、Pb“、Cd 的吸附机理及动 力学研究fJ1.西南科技大学学报,2003,18(4):51—54 [1Ol徐伟,马力,袁永俊,等.低甲氧基果胶的凝胶机理及防止预凝胶 形成的措施『J】.食品与发酵工业,2004,30(3):91—95 [11]王钦德,杨坚.食品试验设计与统计分析[M】.北京:中国农业大 学出版社,2005:500—501 [4]黄晓钰,刘邻渭.食品化学综合实验【M】.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 版社,2004:165—166 [5】李洪仁,王敬涛.微波加热法快速测定粮食中的水分[J】.粮油食 品科技,2004(41:23—24 【6]刘业凤,王如竹.新型复合吸附干燥剂的吸附动力学特性研究 收稿日期:2009—05—05 74 第 卷第期 31 3 ’食品硪究与再发 飘疆霸 l 嘲矸蹑 基础研究 油茶(CamelliaoleiferaAbel黼于山 ̄'21-(Theaceae) 山茶属(CamelliaL),是我国特有的食用油料树种,主 要分布在山区和丘陵地带,远离城市“三废”污染源。 从油茶种籽中提取的油脂称为茶油,是绿色无公害食 品,营养价值高,脂肪酸组成与橄榄油相似,有“东方 橄榄油之称”,深受国内外市场欢迎。长期食用茶油, 具有预防心血管硬化、降血压、降血脂、抗肝炎、防癌 抗癌等功效_l_。近年来,我国茶油的消费量和出口规模 大幅增长。据统计,目前我国油茶林面积近400万hm , 年产油茶籽约54.98万t、茶油240 000卜270 000 t,占 全国木本食用油料作物的80%以上[21。油茶籽壳是油 茶籽去壳榨油后的副产物,随油茶籽产量提高而增 加,主要含有木质素、多缩戊糖、色素,以及一定量的 抗氧化活性物质唧。目前,油茶籽壳一般作为燃料,甚 至弃去,未能得到合理利用,造成环境污染和资源的 极大浪费。 近年来对茶油的活性成分有较多的研究,但对于 油茶籽壳的活性成分研究较少。因此,开发研究油茶籽 壳中的天然活性成分,探讨其抗氧化性能,以期为油茶 籽壳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参考,促进茶油产业的发展。 1材料与方法 1.1材料与仪器 油茶籽壳:广东新大地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提供, 经干燥、粉碎后过筛,备用。 无水乙醇、DPPH・(1,1一二苯基一2一苦肼基自由 基)、硫酸亚铁、双氧水、水杨酸、对氨基苯磺酸、盐酸萘 已二胺、亚硝酸钠、柠檬酸、磷酸氢二钠、磷酸二氢钠: 均为分析纯。 UV755B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上海精密科学仪 器有限公司;DK一8D电热恒温水浴锅:上海森信实验 仪器有限公司;pHS一3C酸度计:上海雷磁仪器厂;旋 转蒸发器:上海亚荣生化仪器厂;SHZ—D(1lI)循环水式 真空泵:巩义市英峪予华仪器厂;NP—B一38—250型旋 转式超声波聚焦处理器:广州新栋力超声电子设备有 限公司。 1.2方法 1.2.1油茶籽壳粗提物的制备 采用超声波进行提取,取一定粉碎度的油茶籽 壳粉4.000 g,加人200 mL水、60%乙醇溶液、100% 乙醇溶液,在250 W功率下分别超声提取15 min,抽 滤、定容,取50 mL用旋转蒸发仪浓缩到一定体积(有 效成分黄酮类化合物含量相同),即得油茶籽壳粗提 物,备用。 1.2.2油茶籽壳粗提物对・OH清除率的测定州 采用Fenton反应法产生・OH,・OH可氧化水杨酸 产生有色物质,该产物在510 am处有强吸收峰。当加 入清除・OH的物质时,则会与水杨酸竞争・OH,减少有 色物质生成,降低吸光度。具体操作如下:取若干支25mL 的试管,按顺序加入9 mmol/L FeSO 溶液1 mL、 9 mmol/L水杨酸一乙醇溶液2 mL,不同质量浓度的油 茶籽壳粗提物2mL,8.8mmol/LH20 溶液2mL,于37℃ 下反应0.5 h。以蒸馏水为空白,在510 nm处测定样品 的吸光度A 。按下式计算其清除率。 清除率= 。一(4 I-A 2) oxl00% 式中:A。为空白对照液的吸光度,以蒸馏水代替 样品液的吸光度;A 为样品液的吸光度; :为样品溶 液本身的吸光度,以蒸馏水代替显色剂的吸光度。 1.2.3油茶籽壳粗提物对DPPH・清除率测定阁 DPPH・(1,1一二苯基一2一苦肼基自由基)是一种稳 定的人工合成的自由基,具有典型紫色,在517 nm处 有最大吸收,当它与提供1个电子的自由基清除剂作 用时,生成无色产物,紫色变浅。具体操作如下:取 5x10—5 mol/L的DPPH・溶液4 mL,加入不同质量浓度 的油茶籽壳粗提物0.20 mL,摇匀后放置30 min,测定 517 nm处的吸光度A ,同时测定样品溶液的吸光度 A ,DPPH・溶液的吸光度A。,按下式计算其清除率。 清除率=[Ao-(A 1-A 2)]/AoxlO0% 式中:A。为DPPH・溶液的吸光值;A 为样品组与 DPPH・溶液混合后的吸光值;4 为样品组的吸光值。 1.2I4油茶籽壳粗提物清除H O 能力的测定悯 用pH7.4的磷酸盐缓冲液配制10 mmol/L的H2o: 溶液,取上述溶液5 mL加入等体积不同质量浓度的油 茶籽壳粗提物,混匀后在248 nm处测定吸光度,按下 式计算清除率。 清除率= 。一(A l-A 2)]/Aox100% 式中:A。为不加样品液的H20 吸光度;A。为加样品 液的H20 吸光度;A 为不加H20 的样品溶液吸光度。 1.2.5油茶籽壳粗提物对亚硝酸盐清除率的测定[71 取若干个25 mL容量瓶,分别加入各个质量浓度 的油茶籽壳粗提物2 mL,NaNO 标准溶液(5 I.Lg/mL) 3 mL,柠檬酸一磷酸缓冲溶液(pH=3.0)5 mL,37 qC下反 应30 min,立即加入0.4%对氨基苯磺酸溶液2 mL,混 匀,静置3 min~5 min后,加入0.2%盐酸萘己二胺溶 液1 mL,加蒸馏水至刻度,混匀,静置15 min,以5 mL 粗提物为空白,在544 nm处测定吸光度。按下式计算 亚硝酸盐的清除率。 清除率--(a o-A)/A oxl00% 基础研究 食品研究与开发 第32011卷第3期 0年3月 式中:A。为亚硝酸盐的溶液吸光度;A为样品组 的吸光度。 2结果与分析 2.1油茶籽壳粗提物的吸收光谱 油茶籽壳粗提物的紫外一可见吸收光谱见图1。 波长/nm 图1油茶籽壳粗提物的紫外一可见吸收光谱 Fig.1 UV—VIS absorption spectra of the extract 从图1可见,油茶籽壳粗提物在可见光区无明显 吸收,而在紫外区200 nm左右以及260 nm~280 nm有 较强的吸收,这说明油茶籽壳粗提物抗氧化活性的主 要成分可能是黄酮类化合物。 2.2油茶籽壳粗提物对・OH的清除效果 羟自由基是最活泼的活性氧自由基,反应速率极 快,对机体危害很大。图2为不同浓度的乙醇提取液 对・OH的清除效果。 8。 60 墓4烘。 20 O U 5 l0 l5 2【J 提取物用量/(g/L) 图2油茶籽壳粗提物对・OH的清除作用 Fig.2 Hydroxyl radical scavenging capacity of the extract 由图2可知,不同浓度的乙醇提取液对・OH有一 定的清除效果,其清除率的大小依次为:6O%乙醇提 取物>100%乙醇提取物>水提物。3种提取液对・OH 的清除效果都随着用量的增加而增加,当用量为15 g/L 时,60%乙醇提取物、100%乙醇提取物、水提物的清 除率分别为47.7%、28.5%、19.2%,继续增加浓度,清 除效果增加不明显。 2-3油茶籽壳粗提物对DPPH・的清除效果 DPPH・是一种稳定的人工合成的自由基,当它与自 由基清除剂作用时,生成无色产物,紫色变浅。因此,可以 75 通过测定油茶籽壳粗提物在5 1 7 nm处的吸光度,计算其 清除率,反应其抗氧化能力。不同浓度乙醇浸提得到的油 茶籽壳粗提物对DPPH・清除效果,如图3所示。 80 60 錾4船 0 2O O 0 1 2 3 4 提取物用量/(g/L) 图3油茶籽壳粗提物对DPPH・的清除作用 Fig.3 DPPH・radiacl scavenging capacity of the extract 由图3可以看出,不同浓度的乙醇提取液对 DPPH・有一定的清除效果,以60%乙醇提取物效果最 好,其次是水提物、100%乙醇提取物。在0~4 g/L浓度 范围内,3种提取液对DPPH・的清除效果都随着浓度 的增加而增加,当浓度为2 g/L时,60%乙醇提取物、 水提物、100%乙醇提取物的清除率分别为76%、 63.52%、58.8%,继续增加浓度,清除效果增加不明 显。这与在・OH体系试验的结果有些差别,因为各个 体系的评价手段不同,得到的结果也会有差异,但可以 看出,极性偏大的溶剂提取物的抗氧化效果较好。 2.4油茶籽壳粗提物对H:O:的清除效果 H:O 可以与细胞内的Fe 离子生成・OH,另外,紫 外线也能使H O 生成羟基自由基,导致各种疾病发 生,加速机体衰老,给生物体带来危害。图4为不同乙 醇浓度提取的油茶籽壳粗提物对H O:的清除效果。 l0O 80 旃60 莲4o 20 0 0 2 4 6 8 1O 提取物用量/(g/L) 图4油茶籽壳粗提物对H20 的清除作用 Fig.4 H202 radical scavenging capacity of the extract 由图4可知,不同浓度的乙醇提取物对H20 的清 除效果分别为:6O%乙醇提取物>水提物>100%乙醇 提取物。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随着乙醇浓度的 增大,一些脂溶性物质的溶出增加,这些成分与黄酮类 物质竞争同乙醇一水分子的结合,造成黄酮类物质得 率降低,从而使得100%乙醇提取物的H O 清除率低 2010年3月 第31卷第3期 食品研究与开发 基础研究 手掌参多糖的提取工艺研究 孙平,杨明明,周清贞。高洁 (天津科技大学食品工程与生物技术学院,天津300457) 摘 要:以手掌参多糖的得率为指标,比较两种不同的提取方法对手掌参多糖得率的影响;并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 验研究手掌参多糖的最佳提取条件。结果表明:1)热回流浸提法的提取条件为:温度80℃,料液比1:30,时间3 h,提取 2次;2)采用超声波法提取的条件为:功率280 W,时间30 min,温度60℃,提取1次;3)通过两种方法的对比,超声法 提取手掌参多糖优于热回流浸提法。 关键词:手掌参多糖;提取;热回流法;超声法 Study on the Extraction of POlyasccharides from Gymnadenia conopsea R.Br. SUN Ping,YANG Ming—ming,ZHOU Qing—zhen,GAO Jie 作者简介:孙平(1955一),男(汉),教授,硕士,研究方向:农产品深加工技术。 ●_¨●iI●,ll,4 ̄-iI●,lil,-t- 于另两种提取物。不同浓度的乙醇提取液对H20:的清 3结论 除效果都随着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当样品浓度为4 g/L 对油茶籽壳粗提物进行紫外一可见吸收光谱扫描 时,60%乙醇提取物已有较好的清除能力,达到97.1%, 可知,其抗氧化活性成分可能为黄酮类化合物。 而水提物与100%乙醇提取物分别为56.0%和38.7%。 采用自由基体系、过氧化氢体系、亚硝酸盐体系 2.5油茶籽壳粗提物对亚硝酸盐的清除效果 研究油茶籽壳粗提物的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60% 亚硝酸盐与仲胺在人体中易合成强致癌物质亚硝 乙醇、水、无水乙醇提取得到的油茶籽壳粗提物,均具 有较好的抗氧化性能,其中60%乙醇提取物在较低浓 度就显示出很好的清除效果,且提取物用量与清除能 力呈现明显的量效关系。当浓度为15、2、4、10 g,L时, 对・OH、DPPH・、H 0:、亚硝酸盐的清除率最高分别为 47.7%、76%、97.1%、99.0% 参考文献: 提取物用量/(g/L) 【1]吴雪辉,周薇,李昌宝,等.茶油的氧化稳定性研究【J].中国粮油学 报,2008,23(3):96—99 图5油茶籽壳粗提物对亚硝酸盐的清除作用 【2]李远发,胡灵,王凌晖.油茶资源研究利用现状及其展望【J].广西 Fig.5 The nitrite scavenging acpacity of the extract 农业科学,2O09,40(4):450—454 胺,油茶籽壳粗提物清除亚硝酸盐的效果如图5所示。 【3]姜天甲.油茶籽壳活性物质的提取及抗氧化、抑制脂肪酸合酶机 理初探[D】.杭州:浙江大学,2007:17—25 由图5可见,在0.25 g/L ̄20 g/L的浓度范围内,不 I4】王永宁,石玉平,郭珍.沙枣花中黄酮类化合物对羟基自由基的 同浓度的乙醇提取物均具有一定的清除亚硝酸盐的 清除研究『J1_青海医学院学报,2003,24(4):281—283 能力,随着浓度的增加,清除效果逐渐增强,其中水提 [5】杨怀霞,马庆一,吴平格.DPPH・法评价葡萄籽提取物淬灭自由 基的方法研究【J].河南科学,2004,22(6):764—767 物与60%乙醇提取物对亚硝酸盐均具有较好的清除 【6】郭丽萍,卢家炯,仇宏伟.香蕉皮多酚清除自由基作用的初步研 效果,其清除能力高于100%乙醇提取物。当粗提物浓 究[J】_食品科技,2007(6):131-134 度为10 g门L时,60%乙醇提取物与水提物对亚硝酸盐 [7】薛长晖,王佩维,姚晨之.苦荞粉提取液对NO2-清除作用的体外 试验研究lJ].粮油加工与食品机械,2002(10):48_49 有较好的清除率可达99.O%和90.3%,100%乙醇提 取物为36.1%。 收稿日期:2009—09—21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