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预应力管桩施工质量控制措施

来源:赴品旅游


预应力管桩施工质量控制措施

一、设计要求:

1、终桩控制标准:

( 1)本工程管桩采用柴油锤施打方式施工,柴油锤型号 桩锤重量6.0t,冲程1.8~2.2m。

( 2)本工程采用的管桩为摩擦端承载型桩,停打以桩端到达或 进入持力层、 最后 3 阵(10 锤/阵)均满足最后贯入度 25~35mm 要求 和最后 1m 沉桩锤击数(不超过 300)为收锤标准。

2、施工要求:

( 1 )跳打:凡桩距等于或小于 3.5D 及承台下桩数多于 9 根的, 均采取跳打方施工。

( 2)填灌砼:桩端持力层为易受地下水浸湿软化层,在第一节

桩施打(压)完,毕后立即往管内填灌砼,砼强度等级为 高度不少于 2m。

( 3)接桩采用焊接接桩法:保证上下桩节找平接直,上下节桩 之间的间

隙用铁片全部填实焊牢, 然后沿圆周对称点焊六处, 继而分 层对称施焊,每个接头的焊缝不得少于两层, 每层焊缝的接头应错开, 焊缝饱满且超出管面 2~3m m,不得出现夹渣或气孔等缺陷,施焊完 毕须自然冷却 8 分钟后方可继续施打(压) 。

( 4)送桩:本工程采用的管桩允许送桩,送桩须使用专用的送

桩器,送桩深度不超过2m。管桩内充满水时,严禁送桩作业。

C30,灌注 D60、

(5)桩位施放误差w 30mm,桩的垂直度偏差不得大于桩长的 1%。

二、管桩施工质量控制措施

1、 预应力管桩施工质量的事前控制:

( 1)认真查看桩位平面布置图、桩基结构施工图,领会设计意 图及要求,

掌握设计要领,了解工程施工的控制点。

(2) 熟悉已审批的施工单位的施工方案。①施工机具、仪器标 定、施工方

式、打桩顺序。②确保打桩质量的技术措施。③操作人员 的操作证、上岗证。④材料进场后的成品、半成品保护及堆放。⑤人 员配备情况、施工进度计划。⑥材料、机具、人员的布置安排情况。 ⑦质量保证及安全施工措施。

(3) 检查预应力管桩的制作质量。①查看管桩出厂合格证、出 厂测试报

告。 ②检查钢筋主筋品种、 规格、数量、位置是否符合要求。 ③检查预应力筋品种、规格、数量、位置是否符合要求。④检查桩身 保护层厚度。⑤检查主筋接头位置、钢筋、预应力筋以及钢筋焊接接 头的物理力学性能和化学分析报告。 ⑥检查桩身钢箍的位置、 间距是 否符合要求。 ⑦桩身的砼强度是否符合要求。 ⑧对桩身进行外观质量 检查是否达到“国标”或“行标”要求。

( 4)明确桩顶标高。

2、 预应力管桩施工质量的事中控制:

( 1)参与检查测量放线、桩位、标高以及测量控制点。

2)查看管桩进场堆放情况,督促施工单位加强自检,不合格 桩限期清理退场。

( 3)锤与桩帽之间的垫层用钢丝绳填满,桩帽与桩顶间的垫层 采用麻袋、纸垫等衬垫材料,在锤击过程中,勤检查,及时更换,防 止击碎桩头。

(4)桩身垂直及底桩垂直度控制

桩身保持垂直, 使打桩不偏心受力,第一支桩一定要插得直,桩 插入地面的垂直偏差不得超过桩长的 0.5%,且现场必须采用经纬仪 在两个互成 90 度方向校正垂直度。

(5)按已审批的方案控制好打桩路径。 (6)接头焊接质量控制

上下接头须清理干净, 按设计要求对准上下两节桩中心位置, 保 证上下桩节找平接直, 上下节桩之间的间隙用铁片全部填实焊牢, 然 后沿圆周对称点焊六处, 继而分层对称施焊, 每个接头的焊缝不得少 于两层,每层焊缝的接头应错开,焊缝饱满且超出管面

2~3m m,不

得出现夹渣或气孔等缺陷, 施焊完毕须自然冷却 8 分钟后方可继续施 打(压)。

( 7)每根必须连续施打,一气呵成,途中不得长时间停留。同 时焊接时尽量缩短, 以防止固结现象; 在施打及焊接过程中严禁拖桩。

( 8)送桩时,须使用专用的送桩器,不得用桩帽送桩,严格送 桩垂直度,送桩深度不得超过 2m。

(9)正确控制收锤

按设计要求停打以桩端到达或进入持力层、 最后 3 阵(10 锤/阵) 均满足最后贯入度25~35mm要求和最后1m沉桩锤击数(不超过300) 为收锤标准。

( 10)通过水准仪测量桩的桩顶标高。 ( 11 )查核施工单位打桩记录。 3、预应力管桩施工质量的事后控制

管桩施工完毕后, 要求监理督促施工单位提供竣工资料。 ①开工 报告、施工组织设计、 图纸会审纪要、设计变更及材料代换通知单等。 ②桩位测量放线图,桩位复核签证单。③管桩出厂资料。④沉桩记录、 试桩记录。 ⑤桩位偏移图和桩顶标高图。 ⑥桩位竣工平面图。 ⑦冒桩、 桩顶下沉的处理方案。 ⑧成桩质量检查报告。 ⑨桩的静载荷试验和动 荷载检测报告。 ⑩隐蔽工程验收记录和分项工程质量验收评定表、 检 验批质量验收评定表。 三、 组织管理

桩基施工时管理人员全程参与施工过程质量控制。 四、 施工过程工程质量控制要点

1、 控制好桩位对中及桩的垂直度, 桩位误差w 30mm,桩的垂直 度偏差不得大于桩长的 1%,达到要求后方可沉桩。

2、 第一节桩施打完后, 立即往管内填灌不少于 2m 高的 C30 砼。 3、 按设计要求控制好接头焊接质量。 4、 按设计要求控制收锤。 5、测量每根桩桩顶高程。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