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古诗三首》知识点 【我会写】:
昼:昼夜 白昼 极昼 昼夜不息 耘:耘田 耕耘 春耕夏耘
桑:桑树 蚕桑 桑叶 沧桑 沧海桑田 晓:拂晓 破晓 报晓 知晓 揭晓 【多音字】:
解:jiě解释 jiè押解 xiè 浑身解数 供:gòng供品 gōng提供 形近字:
昼(昼夜)尽(尽头) 耘(耕耘)耕(耕地) 晓(报晓)浇(浇水) 【问题归纳】:
1、三首诗中的孩子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第一首诗中的孩子勤劳、天真;第二首诗中的孩子天真可爱,自得其乐;第三首诗中的儿童悠闲自在、无忧无虑。 2、这三首诗有什么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
相同之处:都写儿童自在快乐的生活状态,天真活泼的儿童形象,充满了童真童趣。 不同之处:
《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描写的是繁忙的劳动场面引出儿童学种瓜的可爱场景。
《稚子弄冰》从稚子的心理出发,重点描写“脱冰作戏”。 《村晚》先写乡村晚景,再写牧童,构成了乡村晚景图。 【课外积累】:
描写儿童天真可爱的诗句: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1
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课后习题答案】:
二、读下面的诗句,说说你眼前浮现出怎样的情景,体会其中的乐趣。 1、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诗意:小孩子虽然不懂得耕田织布,也在那桑树荫下学着种瓜。
一个“学”字使儿童天真的形象跃然纸上。不仅表现了农村儿童的天真可爱,还表现了他们耳濡目染大人们的勤劳,从小就热爱劳动的优秀品质。
场景:那些孩子们,他们不会耕也不会织,却也不闲着。他们从小耳濡目染,喜爱劳动,于是“也傍桑阴学种瓜”,也就在茂盛的桑树底下学种瓜,那一本正经的样子,真是太有趣了!
2、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钲。
诗意:清晨,满脸稚气的小孩,将夜间冻结在盆中的冰块脱下,用彩丝穿起来,提在手中当钲来敲。
前两句诗主要对稚子进行了动作描写,“脱”“穿”等动词生动表现了稚子弄冰的动作。
场景: 清晨,孩子们小心翼翼地从铜盆里取出冻好的冰块,用彩色丝线穿上,提在手中,当作银钲来敲打。当孩子们正醉心于那穿林而过的美妙的声音时,忽然冰块儿落地,发出了如玻璃破碎的声音。唉,太令人失望了!从中体会到孩子自得其乐的盎然情趣。
3、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诗意:那小牧童横骑在牛背上,缓缓地把家还;拿着一支短笛,随口吹着,也没有固定的声腔。
“横”坐不是规规矩矩地坐着,表现了牧童的天真顽皮之态。如改为“骑”则没有这种效果。
场景: 那小牧童横骑在牛背上,慢悠悠地走着;他的手里还拿着一支短笛,有模有样地吹着自己编的小曲,虽不成调但那头老牛似乎听懂了小主人吹奏的曲子,“哞哞”地叫着。从中体会到孩子悠闲自在、无忧无虑的心情。 三、小练笔
2
根据诗歌內容,展开想象,选择其中一首改写成短文。 示例: 稚子弄冰
冬天的早晨,凉飕飕的空气迎面扑来,稚子跑到昨晚放铜盆的地方。一夜之间,铜盆里的水已经变成厚厚的冰了。他把盆子倒过来,敲打一番,再慢慢地拿掉铜盆。一块圆圆的、晶莹剔透的冰出现在面前。
小孩子在冰块中间钻出一个小窟窿,找来漂亮的五彩线,穿进窟窿,再把五彩线两头打结,提起来就像银钲一样。他一面举起冰块,一面拿起棍子轻轻敲打起来。“当当”,犹如玉磬发出的响声穿林而过,深远高亢。忽然,“叮当” 一声,冰块从小孩子的手中滑落,像玻璃落地一样,发出清脆的声音。他提着手中的五彩线,呆呆地望着地上的碎冰,眼中满是无奈! 《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
正是初夏时节,水稻田里的秧苗都到了该除草的时候了。白天,村子里的男人们就都到水稻田里去除草。妇女白天忙完了家中别的家务活以后,晚上也不闲着,忙着又是搓麻线,又是织布。全村的年轻人都各忙各的,忙得不亦乐乎。 那些孩子们既不会耕田也不会织布,可也闲不下来。因为他们从小都对家中父母亲忙农活的事情见多不怪了,也都很喜爱劳动。你看,在茂盛成荫的桑树底下,他们都在忙着跟父母学习种瓜的方法呢! 《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 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 [宋] 范成大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作者介绍:
范成大,字至能,号称石湖居士。南宋诗人。诗题材广泛,以反映农村社会生活内容的作品成就最高。他与杨万里、陆游、尤袤合称南宋“中兴四大诗人”。著有《石湖集》《吴船录》等。 主要作品:《夏日田园杂兴》《喜晴》《卖痴呆词》等。
【诗歌主题】:
3
《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以朴实的语言,细致地描绘了乡村农人耘田绩麻以及儿童学着大人的样子种瓜的情景,展现了农家夏忙时热闹的劳动场面,抒发了对劳动人民的赞美之情。 译文:
白天在田里除草,到了夜晚回来搓麻绳,男村里的男女都各自挑起家庭的重担。小孩子虽然不懂得耕织之事,却也模仿大人的样子,在桑树的树荫旁学着种瓜。 注解:
①昼(zhòu):白天 ②耘(yún)田:在田间锄草 ③绩麻:把麻搓成线。
④各当家:各人都担任一定的工作。 ⑤解:理解,懂得。 ⑥供(gòng):从事。 ⑦傍:靠近。 ⑧阴:树荫。 鉴赏:
①这首诗描写农村初夏时节生活中的一个场景。诗的前两句用昼和夜对比,生动地描绘了乡村里男耕女织、日夜辛劳的情形,表达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敬重之情。 ②诗的后两句生动描写了农村儿童参加力所能及的劳动的情形,一个“学”字让天真可爱的儿童形象跃然纸上,流露出诗人对热爱劳动的农村儿童的喜爱和赞扬之情。 《稚子弄冰》 稚子弄冰 【宋】杨万里
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钲。 敲成/玉磬/穿林响,忽作/玻璃/碎地声。 作者介绍:
杨万里(1127年—1206年)字廷秀,号诚斋。南宋著名文学家、诗人。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南宋四大家”(又作“中兴四大诗人”)。因宋光宗曾为其亲
4
书“诚斋”二字,故学者称其为“诚斋先生”。主要作品:《小池》《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舟过安仁》等。 主题:
《稚子弄冰》从小孩幼稚贪玩的心理特征切入,为我们描绘了一幅稚气满纸而又诗意盎然的“脱冰做戏”的场景,表现了儿童调皮、可爱的特点,表达了诗人对儿童的喜爱之情。 译文:
一个小孩子,早上起来,从金属盆里把冰取出来,用彩丝穿起来当钲来敲。敲出的声音像玉磬一般穿越树林,突然冰落在地上发出玻璃一样的碎裂声。 注解:
①稚(zhì)子:幼小的孩子。
②金盆脱晓冰:早晨从金属盆里把冰取出来。 ③取:这里没有实在意义。 ④钲(zhēng):一种金属打击乐器。
⑤馨(qìng):一种用玉或石制成的打击乐器。
⑥玻璃:一种天然玉石,也叫水玉,并不是现在的玻璃。 鉴赏:
①前两句通过对小孩子一系列动作的描写,刻画出一个天真快乐的儿童形象。“脱”字形象传神,写出了孩子取冰的样子。
②后两句写孩子玩得正高兴时突然冰块落到地上,发出如玻璃碎裂的声音。“忽作玻璃碎地声”一句,让我们仿佛听到了那清脆的声音,看到了孩子那失望的表情。
诗中从三个方面上描写稚子弄冰的情:形色泽上,“金”盘“彩”丝穿“银”冰;形态上,“金盘”脱出的冰犹如“银铮” ;声音上,既有“玉磬穿林响”的高亢,又有“玻璃碎地声” 的清脆。有形有色有声,生动表现了稚子弄冰的无限乐趣。 《村晚》 村晚 【宋】雷震
5
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 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作者介绍:
雷震,南宋,生平不详。或以为眉州(今四川眉山)人,宋宁宗嘉定年间进士。 主题:
《村晚》是一首描写农村晚景的诗,诗人即景而写,描写了自然景物变化和牧童的活动,有动有静,有声有色,构成了一幅饶有生活情趣的农村晚景图,表现了牧童无忧无虑、悠闲自在的情致,抒发了诗人对乡村晚景的喜爱和赞美以及对悠然恬静的农村生活的向往之情 译文:
池塘四周长满了青草,池塘里的水几乎溢出了塘岸。远远的青山,衔着红红的落日,一起把影子倒映在寒冷的水中,闪动着粼粼的波光。放牛的孩子横坐在牛背上,向家走去,随意地用短笛吹奏着不成调的乐曲。 注解:
①陂(bēi):池岸。
②衔:口里含着。本诗中指落日西沉,半挂在山腰,像被山咬住了。 ③浸:淹没。
④漪(yī):水中的波纹。 ⑤横牛背:横坐在牛背上。 ⑥腔:曲调。 ⑦信口:随口。
2.《祖父的园子》知识点梳理 ★我会读。
二类字:蚂蚱zhà 明晃晃huǎng 樱桃yīng 蚌壳bàng ké 割掉gē
毛嘟嘟dū 倭瓜wō 下雨啰luo 逛街guàng
易错字:蚂蚱zhà zà 明晃晃huǎng huàng 樱桃yīng yīn 蚌壳bàng bèng 倭瓜wō wěi
6
多音字:晃huǎng 明晃晃 huàng摇晃 壳ké蚌壳 外壳 qiào地壳 金蝉脱壳 ★我会写。
1.听写生字:蝴蝶 蚂蚱 樱桃 拔草 瞎闹 铲地 割草 承认 拴着 水瓢 逛街
(书写提示: “拔”的右上角有一点,不要丢掉;“承”第一笔是横钩,横钩上面没有点。
2.听写词语:蝴蝶 蜻蜓 蚂蚱 圆滚滚 明晃晃 樱桃 榆树 锄头 承认 水瓢 随意 阴凉 ★.我能理解。
[明晃晃]状态词,光亮闪烁。 [承认]表示肯定,同意,认可。 [闪烁](光亮)动摇不定,忽明忽暗。 [随意]任凭自己的意思。 ★.我能归纳词语
“ABB\"式:胖乎乎 圆滚滚 毛嘟嘟 蓝悠悠 孤零零 凉丝丝 “AABB\"式:马马虎虎 整整齐齐 干干净净 大大小小 红红火火 近义词:漂亮—美丽 随意—随便 闪烁—闪耀 马马虎虎—随随便便 反义词:随意一正式 明晃晃一黑乎乎 马马虎虎—认认真真 ★.特殊句型。
比喻:蜜蜂则嗡嗡地飞着,满身绒毛,落到一朵花上,胖乎乎、圆滚滚,就像一个小毛球,停在上面一动不动了。
排比:花开了,就像睡醒了似的。鸟飞了,就像在天上逛似的。虫子叫了,就像虫子在说话似的。 ★.课文结构梳理。 在祖父的园子里玩耍的情景:
1 观赏小昆虫,大榆树 2 跟随外祖父栽花,拔草,种菜,铲地 3 误把狗尾草当谷穗留下不铲除 4 摘吃黄瓜,追逐蜻蜓,捉玩蚂蚱 5用瓢舀水往天空扬 6 沐浴阳光,感受花、鸟、果、虫的自由 7 用草帽遮脸睡觉 ★.课文重点梳理。
7
①《祖父的园子》选自萧红的《呼兰河传》。通过对园中自由自在的童年生活的介绍,展现了“我”快乐、自由、幸福的童年生活,表现了“我”对童年生活的留恋。
②《祖父的园子》一文主要写了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描绘祖父的园子里有些什么及其特点,这里有树、有花、有菜、有庄稼、有蜻蜓、有蝴蝶...二是重点写了作者在园中自由自在的童年生活。跟着祖父在园中,可以栽花、拔草、种小白菜、铲地、浇菜,肆意“乱闹”,还可以摘黄瓜追蜻蜓、采倭瓜花、捉绿蚂蚱,尽情玩耍,表现了作者童年生活的自由和快乐,表达出其对童年生活的留恋和对祖父的怀念。
★.课文重点句子理解。
1、我家有一个大花园,这花园里蜜蜂、蝴蝶、蜻蜓、蚂蚱,样样都有。蝴蝶有白蝴蝶、黄蝴蝶。这种蝴蝶小,不太好看。好看的是大红蝴蝶,满身带着金粉。蜻蜓是金的,蚂蚱是绿的。蜜蜂则嗡嗡地飞着,满身绒毛,落到一朵花上,胖乎乎、圆滚滚,就像一个小毛球,停在上面一动不动了。
“我”说起花园的昆虫,仿佛一个孩子在掰着手指头,给你显示她的富有,那极满足和得意的神态跃然纸上。拥有这样的花园,对于一个孩子来说,确实是值得炫耀的,因为这是多么富有童话般色彩的一切啊!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作者写小昆虫,不仅着眼于它们的色彩──“白、黄、红、金、绿”一应俱全,还对蜜蜂的样子和姿态,进行了细致入微的观察,丰富的色彩感和形象感,让你的眼前一下子就明亮绚丽起来。
2、花园里边明晃晃的,红的红,绿的绿,新鲜漂亮。
留意一下这句话中的“明晃晃”一词,这是园子留在作者记忆中的色彩,这色彩明亮,健康,活力四射。课文中这样的词很多,说蜜蜂是“胖乎乎、圆滚滚”的,说狗尾草“毛嘟嘟”的,说天空,是“蓝悠悠”的,这些词语富有感情色彩,从这些词语中可以看出“我”对眼中事物的满心喜爱。
3、这榆树在园子的西北角上,来了风,榆树先呼叫,来了雨,榆树先冒烟。太阳一出来,榆树的叶子就发光了,它们闪烁得和沙滩上的蚌壳一样。
作者用富有诗意的语言,生动形象地勾勒出老榆树的高大和不容忽视,也写出了榆树的活力。
8
4、花开了,就像睡醒了似的。鸟飞了,就像在天上逛似的。虫子叫了,就像虫子在说话似的。一切都活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都是自由的。
这些富有孩子气的语言,同样富有诗情画意,把世界在孩子心里的样子描绘出来了,在她的心中,倭瓜、黄瓜、玉米、蝴蝶都是有灵性的,都是做得了自己的主的,是自由快乐的,不受约束的,由着自己的性子生长的。它们的事情,人不去干涉,太阳也不过问。这样的感受,当然与作者的自由快乐是分不开的,用自由而富有灵性的心感知到的事物,才会如此无拘无束! ★拓展延伸。 【作家简介】:
萧红中国现代著名女作家。黑龙江省呼兰县人,原名张乃莹。1935年在上海出版成名作《生死场》时,开始用萧红作笔名,蜚声文坛。 l940年发表了著名长篇小说《呼兰河传》。萧红的《呼兰河传》,是对故乡的一本回忆录。也就在写完后的一年,这个女子就从世间消失了,只有31岁。但她把她对乡土农家的爱恋,把她对生活的严肃思考,传达给了她的读者,世世代代的读者。在《呼兰河传》里,她用了许多的文字写了自己的童年,尤其重点描写了家里的园子,她称它为祖父的园子,自己的后花园。 【有关儿童的古诗】: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高鼎《村居》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杨万里《宿新市徐公店》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叶绍翁《夜书所见》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袁枚《所见》 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白居易《池上》
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胡令能《小儿垂钓》 3.月是故乡明 1.我会读。
二类字:烟波浩渺miǎo 篝火gōu 萌动méng 澄澈chéng chè 旖旎yǐ nǐ 瑞士ruì 莱蒙湖lái 平沙无垠yín 碧波万顷qǐng 巍峨é 燕园yān 点缀zhuì 耄耋mào dié
9
易错字:烟波浩渺miǎo miào 篝火gōu gòu 萌动méng mén 澄澈céng chéng 旖旎yǐ qí nǐ ní 瑞士ruì luì 平沙无垠yín yíng 燕园yān yàn 碧波万顷qǐng qīng 点缀zhuì zuì 耄耋mào máo dié dí 多音字:燕yàn燕子 yān燕园 2.我能理解。
孤零零:状态词,形容孤单,无依无靠或没有陪衬。 旖旎:柔和美好。
恍然大悟:形容忽然醒悟。悟:心里明白。
烟波浩渺: 浩渺:水面辽阔。形容烟雾笼罩的江湖水面广阔无边。 相映成趣: 映:对照,映衬。相互衬托着,显得很有情趣。 澄澈: 清澈,水清见底。 巍峨: 形容高大雄伟。
美妙绝伦:绝:没有,无法。伦:比。形容非常美妙,没有什么可以比得上它。 乐不可支:形容快乐到极点。支:支撑,受得住。 茂林修竹:修: 长。 顾而乐之:顾:转过头看。 3.我能归纳词语
★描写大海(写景)的词语:碧波万顷 波涛汹涌 惊涛骇浪 波澜壮阔 ★形容风景优美:风光旖旎 平沙无垠 碧波万顷 山清水秀 青山绿水 草长莺飞
★近义词:澄澈—透明 眷恋—留恋 孤单—孤独 恍然大悟—豁然开朗
★反义词:巍峨—低矮 恍然大悟—疑惑不解 4.特殊句型。
对比:我感到这些广阔世界的大月亮,无论如何比不上我那心爱的小月亮。 排比:在风光旖旎的瑞士莱蒙湖上,在平沙无垠的非洲大沙漠中,在碧波万顷的大海中,在巍峨雄奇的高山上,我都看到过月亮。
引用:像苏东坡说的“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完全是我无法想象
10
的。
5.课文结构梳理。
(1)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对“月是故乡明”这句思乡名句作了简单解释。 (2)第二部分(第2一4自然段)是对故乡与童年的回忆。
(3)第三部分(第5-6自然段)写作者离开故乡之后的生活,通过他乡月亮与故乡月亮的对比,表达自己对故乡的思念。
(4)第四部分(第7自然段)是对前面的呼应,也是作者在对故乡与童年的回忆和在他乡对故乡的思念的记叙与描写之后,情感的自然迸发。 6.课文重点梳理。
①《月是故乡明》先写了在故乡赏月,故乡没有山,只有水,在月下数星星、摇知了,赏月亮,真是美好。接着写在他乡看月亮,每当看到他乡美丽的月色,作者想到的仍然是故乡的小月亮。表达了作者深切的思乡之情。
②本文是按照作者的思绪写的,先回忆了在故乡的几件趣事: 、 、. 、 ,接着用对比的写法描写了 他乡的月亮 与 故乡的月亮 的不同,表达了对 之情。(数星星 摇知了 看月亮 梦月亮 故乡的依恋和思念)
③“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选自 唐 代诗人 杜甫 写的《月夜忆舍弟 》意思是:今天是白露节更怀念家里人,还是觉得故乡的月亮更加明亮。 7.课文重点句子理解。
◇每个人都有个故乡,每个人的故乡都有个月亮。
(“月亮”象征着团圆,自古以来都和思乡联系在一起,所以,提到故乡必然提月亮,提到月亮必然勾起思乡之情。)
◇在梦中见到两个月亮叠在一起,清光更加晶莹澄澈。
(梦里,天空中的月亮和水中的月亮叠在一起,一个清,一个润,合在一起自然澄净透亮。夜晚赏月,梦中有月,进一步表现出作者对月色的喜爱之情。) ◇在风光旖施的瑞士菜蒙湖上,在平沙无堪的非洲大沙漠中,在碧波万顷的大海中,在巍峨雄奇的高山上,我都看到过月亮。
这句话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列举了“我\"看月亮的地方,表现了看月亮的处所的多样与环境的迥异。我\"还会在哪些地方看过月亮?请你再补充两句。(在一碧
11
千里的内蒙古大草 在风光秀丽的江南小镇。)
◇像苏东坡说的“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完全是我无法想象的。 (1)这句话运用了 的修辞手法,表现了 。(2)你还知道哪些关于山与月的诗句?写出两句。(引用 用山作陪衬的月亮初升的景象是自己想象不到的峨眉山月半轮秋 影人平羌江水流 ) 8.拓展延伸。
★作者简介:季羡林,山东聊城市临清人。国际著名东方学大师、语言学家、文学家、国学家、佛学家、史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历任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北京大学副校长,是北京大学唯一的终身教授。早年留学国外,通英、德、梵、巴利文,能阅俄、法文,尤其精于吐火罗文,是世界上仅有的精于此语言的几位学者之一。其著作汇编成《季羡林文集》,共24卷。 ★月夜忆舍弟 (唐) 杜甫
戍鼓断人行,秋边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小知识:弱冠之年: 20岁 而立之年: 30岁 不惑之年: 40岁 知命之年: 50岁 花甲之年: 60岁 古稀之年: 70岁 耋耋: 90岁 ★有关月亮的诗句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李白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李白 峨嵋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李白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王维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王维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卢纶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陶渊明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境未磨。刘禹锡《望洞庭》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辛弃疾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白居易
12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唐·张若虚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李贺《马诗》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王维《鸟鸣涧》 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贾岛《题李凝幽居》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望月怀远》(张九龄)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中秋月》(苏轼) “我会读”答案:
Miǎo gōu méng chéng yǐ nǐ ruì yín yān qǐng zhuì mào dié
4.《梅花魂》课文知识要点归纳 一、作者简介
陈慧瑛,女,1946年生于新加坡星岛,归侨,祖籍福建厦门。厦门市作家协会主席、厦门市文联副主席。著有作品集《梅花魂》《无名的星》《一花一世界》《展翅的白鹭》《厦门人》《生命的田园》《芳草天涯》《神奇的绿岛》等。 二、我会认(易读错音)
葬身(zàng) 腮边(sāi) 虬枝(qiú) 玷污(diàn) 郑重(zhèng) 秉性( bǐng) 飕飕(sōu) 码头(mǎ) 撩乱(liáo) 手绢(juàn) 华侨(qiáo) 眷念(juàn) 三、多音字
抹:mā(抹布) mǒ(涂抹) mò(抹墙) 血:xuè(鲜血) xiě(血淋淋) 分:fèn(分外) fēn(区分)
盛:shèng(盛开) chéng (盛饭)
折:zhé(折叠) zhē(折腾) shé(折本) 教:jiāo(教书) jiào(教室) 四、近义词
偶尔——偶然 爱惜——珍惜 训斥——斥责 清白——洁白 慈祥——和蔼 郑重——庄重 欺凌——欺负 眷恋——留恋 五、反义词
13
漂泊——定居 偶尔——经常 训斥——表扬 清白——污浊 慈祥——严厉 郑重——轻率 六、词语解释与运用 【朵朵冷艳,缕缕幽芳】
冷艳,指花朵好看而高雅;幽芳,指香味清淡而芬芳。冷艳和幽芳写出了梅花的清高品格。
【漂泊他乡】指职业、生活不稳定,在远方东奔西走。 例句:漂泊他乡的日子,没有关怀,没有依赖。 【葬身异国】指尸体埋葬在外国,也就是死在外国。
例句:本篇课文由故乡的梅花又开放了,引出了对漂泊他乡、葬身异国的外祖父的回忆,从而表达了外祖父对祖国的热爱、眷恋之情。 【文坛】文学界。
例句:综观中国文坛,可谓之百家争鸣蒸蒸日上,一片大好光明的景象。 【颇】① 很;相当地。② 不正;偏。
本课指①。例句:本文遣词造句颇有味道,值得学生从作文角度咀嚼。 【古玩】古董,即古代留传下来的器物,是很值钱的东西。 例句:欣赏古玩是件很有趣的事。 【玷污】弄脏。
例句:那件雪白的衬衣,被墨水玷污了。 【杭绸】杭州一带出产的丝绸,是很珍贵的。 【骨气】刚强不屈的气概。
例句:虽然我们还不富裕,但我们不能丢了骨气。 【折节】屈服。
例句:我们中华民族出了许多不肯低头折节的人物。 【秉性】本性。
例句:秉性善良厚道的人们到处受到欢迎。 【隆冬】冬天最冷的一段时期。 例句:寒流的到来预示着我们进入隆冬。
【无所谓】① 谈不上。② 不在乎,没有什么关系。本课指①。
14
例句:我只是来汇报自己的体会,无所谓报告。 【眷恋】怀念、留恋。
例句:海外华人眷恋祖国的心永远都不会改变。 七、好词积累
冷艳秉性 颇负盛名 风欺雪压 整整齐齐 泪眼蒙眬 能书善画 眷恋 凉飕飕 缕缕幽芳 飘泊他乡 葬身异国 八、佳句汇总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 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悉。 九、句子品析
1、故乡的梅花又开了。一年一度那朵朵冷艳、缕缕幽芳的梅花,总让我想起漂泊他乡、葬身异国的外祖父。
运用倒叙的写法,先写看见梅花开,闻到梅花的幽芳,再写想起漂泊他乡、葬身异国的外祖父。巧设悬念,引人思考:梅花与外祖父有什么联系呢?
2、她却不一样,愈是寒冷,愈是风欺雪压,花开得愈精神,愈秀气。她是最有品格、最有灵魂、最有骨气的!
把梅花与其他的花进行对比,突出梅花不畏严寒、不向恶势力低头的高尚品质。三个“最有……”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赞美了在梅花的精神。
3、多少年过去了,我每次看到外祖父珍藏的这幅梅花图和给我的手绢,就想到这不只是花,而且是身在异国的华侨老人一颗眷恋祖国的心。
开头写由梅花想到外祖父,结尾又写从梅花图想到外祖父眷恋祖国的心。这样首尾呼应,更加突出了身在异国的华侨老人思念祖国的强烈情感。 十、段落大意
第一部分(1):由梅花开放想到漂泊他乡、葬身异国的外祖父。
第二部分(2~15):回忆关于外祖父的五件事,表现了他对祖国深深的春恋之情。第三部分(16):照应开头,赞扬外祖父的爱国精神。 十一、问题归纳
15
1.外祖父为什么珍爱梅花?这表达出了外祖父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外祖父把梅花作为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即“最有品格、最有灵魂、最有骨气”“不管历尽多少磨难,不管受到怎样的欺凌,从来都是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他珍爱梅花,是让自己保持梅花的秉性,也就是保持中国人的气节。这充分表达了外祖父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2.梅花魂指的是什么?
答:梅花魂包含了三层意思:一是梅花的精神;二是中华民族的精神;三是 做具有梅花精神的人。
3.课文写了外祖父的哪几件事?表达了外祖父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课文写了外祖父吟诗落泪,珍爱梅图,思国伤感,赠墨梅图,送梅花绢 等五件事。表达了这位华侨老人对祖国深深的眷恋,对家乡的思念,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十二、课文主题
《梅花魂》这篇课文以梅花为线索,讲了外祖父的几件事,从中表现了这位老人对梅花的挚爱,表达了身在异国的华侨眷恋祖国的思想感情。
《梅花魂》中的“魂”指的是精神,“梅花魂”即梅花的精神。梅花的精神就是“不管历尽多少磨难,不管受到怎样的欺凌,从来都是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这是中华民族的精神,也是无数中华儿女,包括无数海外游子无比崇尚的精神。 课文由“故乡的梅花又开了”引出了对挚爱梅花的外祖父的回忆,然后具体叙述了反映外祖父喜爱梅花、思念祖国的几件事,最后又借梅花点明了“身在异国的华侨老人一颗眷恋祖国的心”。
本课的重点是借外祖父的几件事的描述反映外祖父对祖国的思念之情。在外祖父的心目中,梅花就是祖国的代表,梅花是中华民族民族精神的象征,爱梅花就是热爱中华民族,爱梅花就是热爱祖国。 十三、高频考点
1.“魂”,指的是精神。梅花魂,即梅花的精神。梅花的精神就是“不管历经多少磨难,不管受到怎样的欺凌,从来都是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的精神,这也正是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文中五件小事:读诗落泪、珍爱梅图、不能回国、赠墨梅图、送梅花巾。
16
2.我知道的爱国诗句有: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
天下大事,匹夫有责。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李清照
4.改陈述句:这清白的梅花,是玷污得的吗?这清白的梅花,是玷污不得的。 5.仿句:旁的花,……她却不一样,愈是寒冷,愈是风欺雪压,花开得愈精神,愈秀气。
我们青少年要从小学会坚强面对生活,愈是困难,愈有挑战,我们愈要勇敢,愈要坚持。
老师对我们愈严格,愈认真,就是对我们愈负责,我们愈要尊敬她。 6.思乡的诗句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王维) 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王维) 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秦观)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
17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