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税法教学大纲

来源:赴品旅游
《税法》教学大纲

Tax Law

课程编码:B0209208 适用专业:财务管理 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 课程性质:必修 学 分:4

学 时:64 其中:讲课学时:48 实验学时:16 先修课程:基础会计学

一、 课程地位与作用

《税法》是高等院校经济学、法学、管理学门类有关专业修读的课程之一;本课程为高等学校财会类专业主干课程。主要阐述税收基本理论、税收制度、税务管理、税收法律等问题。与《经济法》、《财务会计》等课程互相补充。

要求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吸收当代资本主义文明成果,结合中国国情,实事求是地分析和阐述国家税收的理论与实务问题:掌握商品和劳务税类、所得税类、财产税类、其他税类中各税制的主要内容,并能准确地进行税务会计处理、熟悉税务管理、税收法律的内容,树立正确的依法纳税意识。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作为高级经济管理人才,特别是会计专业方面的人才,必须掌握稅法方面的专业知识;另一方面,国际资本一体化带来了会计市场的一体化,不仅为中国注册会计师、也为中国注册税务师提供了更为广阔的执业领域;而作为注册会计师、注册税务师必须全面掌握稅收法律制度。

使用专业及教学对象:本课程为财务及会计专业大学专科、本科主干课程。

二、 课程教学要求

教学方法提示:本课程以讲授为主,结合会计课,辅之会计实帐、税务代理训练。

①在保证该课程教学的科学性和系统性的前提下,着重突出税法的实用性。有关本课程的基本概念、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作为教学的重点内容,要求学生牢固掌握并熟练运用。

②坚持理论密切联系实际。讲授时,尽可能借助税法中的一些典型实例,深入浅出地阐明其基本思想,旨在拓开学生的思路,并积极引导学生将主要精力放在掌握纳税实务具体方法上。

③课堂讲授实行启发式,力求做到少而精,突出重点,并注意将培养和提高

1

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放在重要位置。

④坚持课后练习是教好、学好本门课程的关键。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将根据正常教学进度布置一定量的课后作业,要求学生按时完成。

三、 课程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一般税法相关理论的现状,使学生掌握国家税收的基本理论,熟悉和掌握中国现行税制、税务管理、税收法律的主要内容,了解国际税收的基本知识。

教学难点:掌握4大流转税及2大所得税的基本原理与方法,理解各税种实体性要素的具体内容。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还可以为学生学习本专业的其他相关知识打好基础,也为今后从事理论研究和实践工作提供必要的理论支撑。提高学生在社会科学方面的素养,为进一步学习其他专业课程打下必要的基础。

四、课程教学内容

(一)理论教学内容

第一章 稅法概论

1、教学目标:通过对本章的教学,使学生掌握什么是税收,我国目前的稅法立法原则、稅法体系;以及我国现行税收管理体制。 2、重点难点:税法的概念 教学难点:税法基本要素 3、教学内容:

第一节 税法的概念 1.税收概述 2.税法的概念 3.税法的功能

4.税法的地位及与其他法律的关系 第二节 税法基本理论 1.税法的原则 2.税收法律关系 3.税法的构成要素

第三节 税收立法与税法的实施 1.税收立法 2.税法的实施

第四节 我国现行税法体系 1.税法体系概述 2.税法的分类 3.我国现税法体系 4.我国税收制度的沿革

2

第五节 我国税收管理体制 1.税收管理体制的概念 2.税收立法权 3.税收执法权

第二章 增值稅法

1、教学目标: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增值稅的含义,理解价外税的含义,掌握增值稅的具体征稅制度。 2、重点难点:增值税的计算 教学难点:1.混合销售、兼营非应税劳务、兼营不同税率、视同销售行为的处理; 2.出口退税的计算。 3、教学内容:

第一节 征税范围及纳税义务人 1.征税范围的一般规定 2.征税范围的特殊规定 3.纳税义务人和扣缴义务人

第二节 一般纳税人和小规模纳税人的认定及管理 1.一般纳税人的认定及管理 2.小规模纳税人的认定及管理 第三节 税率与征收率 1.基本税率 2.低税率 3.零税率 4.征收率

第四节 一般纳税人应纳税额的计算 1.销项税额的计算 2.进项税额的计算 3.应纳税额的计算

第五节 小规模纳税人应纳税额的计算 1.应纳税额的计算 2.含税销售额的换算

第六节 特殊经营行为的税务处理 1.兼营不同税率的货物或应税劳务 2.混合销售行为 3.兼营非增值税应税劳务 第七节 进口货物征税 1.进口货物的征税范围及纳税人 2.进口货物的适用税率

3

3.进口货物应纳税额的计算 4.进口货物的税收管理 第八节 出口货物退(免)税 1.出口货物退(免)税基本政策 2.出口货物退(免)税的适用范围 3.出口货物的退税率 4.出口货物应退税额的计算 5.出口货物退(免)税管理 第九节 税收优惠

1.《增值税暂行条例》规定的免税项目 2.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规定的其他征免税项目 3.增值税起征点的规定 4.其它有关减免税规定 第十节 征收管理 1.纳税义务发生时间 2.纳税期限 3.纳税地点

4.增值税一般纳税人纳税申报办法 5.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纳税申报办法 第十一节 增值税专用发票的使用及管理 1.专用发票的联次 2.专用发票的开票限额 3.专用发票领购使用范围 4.专用发票开具范围 5.专用发票开具要求

6.开具专用发票后发生退货或开票有误的处理 7.专用发票与不得抵扣进项税额的规定 8.加强增值税专用发票的管理

第三章 消费稅法

1、教学目标:通过学习,掌握消费税的纳税人、稅目、税率以及计算方法。 2、重点难点:消费税的计算包括稅目的确定;进口消费税的计算;自产自用、委托加工消费税的计算。

教学难点:1.增值稅与消费税的关系;

2.自产自用、委托加工、进口消费税的计算。 3、教学内容:

第一节 征税范围及纳税义务人 1.生产应税消费品 2.委托加工应税消费品

4

3.进口应税消费品 4.零售应税消费品 第二节 税目与税率 1.税目 2.税率

第三节 计税依据 1.从价计征 2.从量计征 3.复合计征

4.计税依据的特殊规定 第四节 应纳税额的计算 1.生产销售环节应纳消费税的计算 2.委托加工环节应纳消费税的计算 3.进口环节应纳消费税的计算 4.已纳消费税扣除的计算 5.税额减征的计算 第五节 征收管理 1.纳税义务发生时间 2.纳税期限 3.纳税地点 4.纳税申报

第四章 营业稅法

1、教学目标:通过学习,掌握营业税的征稅范围、纳税人、稅目、计税依据、税收优惠等内容。

2、重点难点:稅目、税率、计税依据 教学难点:1.计税依据 ;

2.几种经营行为的处理。 3.税收优惠 3、教学内容:

第一节 纳税义务人与扣缴义务人 1.纳税义务人 2.扣缴义务人 第二节 税目与税率 1.税目 2.税率

第三节 计税依据 1.计税依据的一般规定 2.计征税依据的具体规定

5

第四节 应纳税额的计算与特殊经营行为的税务处理 1.应纳营业税的计算 2.特殊经营行为的税务处理 第五节 税收优惠 1.起征点 2.税收优惠规定 第六节 征收管理 1.纳税义务发生时间 2.纳税期限 3.纳税地点 4.纳税申报

第五章 城建稅法和教育费附加

1、教学目标:通过学习,了解城市维护建设税与增值稅、消费税、营业税的关系,掌握城市维护建设税的计税依据、税率、应纳税额的计算。 2、重点难点:计税依据

教学难点:城市维护建设税与增值稅、消费税、营业税的关系 3、教学内容:

第一节 纳税义务人与税率 1.纳税义务人 2.税率

第二节 计税依据与应纳税额的计算 1.计税依据 2.应纳税额的计算

第三节 税收优惠和征收管理 1.税收优惠 2.纳税环节 3.纳税期限 4.纳税地点 5.纳税申报

附 教育费附加的有关规定

第六章 关稅法

1、教学目标:通过学习,了解关税的征稅对象及纳税人、稅則、稅目及税率,掌握进口关税的完税价格及应纳税额的计算、关税征收管理。 2、重点难点:关税的完税价格、征收管理 教学难点:关税的完税价格、征收管理 3、教学内容:

第一节 征税对象与纳税义务人 1.征税对象

6

2.纳税义务人 第二节 进出口税则 1.进出口税则概况 2.税则归类 3.税率

第三节 关税完税价格与应纳税额的计算 1.原产地规定 2.关税的完税价格 3.应纳税额的计算 第四节 税收优惠 1.法定减免税 2.特定减免税 3.临时减免税 第五节 征收管理 1.关税缴纳 2.关税的强制执行 3.关税退还 4.关税补征和追征 5.关税纳税争议

第七章 资源稅法

1、教学目标:通过学习,了解什么是资源税,掌握我国资源税的征稅范围、计税办法;对资源税与增值稅的关系有所了解。 2、重点难点:稅目的确定 教学难点:税收优惠 3、教学内容:

第一节 纳税义务人与税目、单位税额 1.纳税义务人 2.税目、单位税额 3.扣缴义务人适用的税额

第二节 计税依据与应纳税额的计算 1.计税依据 2.应纳税额的计算

第三节 税收优惠和征收管理 1.减税、免税项目

2.出口应税产品不退(免)资源税的规定 3.纳税义务发生时间 4.纳税期限 5.纳税地点

7

6.纳税申报

第八章 土地增值稅法

1、教学目标:通过学习,了解土地增值稅的立法原则,掌握土地增值稅的纳税人、征稅范围、税率以及应纳税额的计算。

2、重点难点:征稅范围、扣除项目、税率的确定 教学难点:扣除项目、税率的确定;应纳税额的计算 3、教学内容:

第一节 纳税义务人与征税范围 1.纳税义务人 2.征税范围 第二节 税率

第三节 应税收入与扣除项目的确定 第四节 应纳税额的计算 1.增值额的确定 2.应纳税额的计算方法

3.房地产开发企业土地增值税清算 第五节 税收优惠

1.建造普通标准住宅的税收优惠 2.国家征用收回的房地产税收优惠

3.因城市实施规划、国家建设需要而搬迁税收优惠 4.个人转让房地产的税收优惠 第六节 征收管理 1.加强土地增值税征收管理 2.纳税地点 3.纳税申报

第九章 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和耕地占用税法

1、教学目标:通过学习,掌握房产稅的含义、纳税人、征稅对象与范围、计税依据与税率。了解城镇土地使用税的纳税人、税收优惠、纳税申报与缴纳,掌握征稅范围。

2、重点难点:征稅范围、扣除项目、税率的确定 教学难点:扣除项目、税率的确定;应纳税额的计算 3、教学内容:

第一节 房产税法 1.纳税义务人与征税范围

2.税率、计税依据和应纳税额的计算 3.税收优惠

8

4.征收管理

第二节 城镇土地使用税法 1.纳税义务人征税范围

2.税率、计税依据和应纳税额的计算 3.税收优惠 4.征收管理

第三节 耕地占用税法 1.纳税义务人与征税范围

2.税率、计税依据和应纳税额的计算 3.税收优惠和征收管理

第十章 车辆购置税和车船税法

1、教学目标:通过学习,了解开展车船使用税的意义与立法原则,掌握车船使用税的纳税人、征稅范围与计税办法。 2、重点难点:征稅范围的确定

教学难点:计税依据的确定;应纳税额的计算 3、教学内容:

第一节 车辆购置税法 1.纳税义务人与征税范围 2.税率与计税依据 3.应纳税额的计算 4.税收优惠 5.征收管理 第二节 车船税法 1.纳税义务人与征税范围 2.税目与税率

3.应纳税额的计算与代收代缴 4.税收优惠 5.征收管理

第十一章 印花税和契税法

1、教学目标::通过学习,了解我国印花税的历史发展概况与征收意义,掌握印花税的纳税人、稅目、税率、应纳税额的计算。 2、重点难点:征稅范围的确定

教学难点:计税依据的确定;应纳税额的计算 3、教学内容:

第一节 印花税法 1.纳税义务人 2.税目与税率 3.应纳税额的计算

9

4.税收优惠 5.征收管理 第二节 契税法 1.征税对象

2.纳税义务人、税率和应纳税额的计算 3.税收优惠 4.征收管理

第十二章 企业所得税法

1、教学目标:通过学习,掌握内资企业所得税的纳税人、税率及应纳税额的计算。由于企业所得税是我国涉及面最广的所得税,因此,必须全面掌握。 2、重点难点:应纳税所得额的确定;税收优惠 教学难点:应纳税所得额的确定;税收优惠 3、教学内容:

第一节 纳税义务人、征税对象与税率 1.纳税义务人 2.征税对象 3.税率

第二节 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 1.收入总额

2.不征税收入和免税收入 3.扣除原则和范围 4.不得扣除的项目 5.亏损弥补

第三节 资产的税务处理 1.固定资产的税务处理 2.生物资产的税务处理 3.无形资产的税务处理 4.长期待摊费用的税务处理 5.存货的税务处理 6.投资资产的税务处理

7.税法规定与会计规定差异的处理 第四节 资产损失税前扣除的所得税处理 1.资产损失的定义 2.资产损失扣除政策 3.资产损失税前扣除管理 第五节 企业重组的所得税处理 1.企业重组的定义

2.重组的一般性税务处理方法

10

3.重组的特殊性税务处理方法 第六节 税收优惠 1.免征与减征优惠 2.高新技术企业优惠 3.小型微利企业优惠 4.加计扣除优惠 5.创投企业优惠 6.加速折旧优惠 7.减计收入优惠 8.税额抵免优惠 9.民族自治地方优惠 10.非居民企业优惠 11.特殊行业优惠 12.其他优惠

第七节 应纳税额的计算 1.居民企业应纳税额的计算 2.境外所得抵扣税额的计算 3.居民企业核定征收应纳税额的计算 4.非居民企业应纳税额的计算 5.非居民企业所得税核定征收办法 6.房地产开发企业所得税预缴税款的处理 第八节 源泉扣缴 1.扣缴义务 2.扣缴方法

3.非居民企业所得税管理若干问题 第九节 特别纳税调整 1.调整范围 2.调整方法 3.核定征收 4.加收利息 第十节 征收管理 1.纳税地点 2.纳税期限 3.纳税申报

4.跨地区经营汇总纳税企业所得税征收管理5.合伙企业所得税征收管理 6.新增企业所得税征管范围调整 7.纳税申报填写方法

11

第十三章 个人所得税法

1、教学目标:通过学习,掌握我国个人所得税的征稅范围、纳税人的确定,稅目、税率的划分;应纳税所得额的确定;应纳税额的计算;税收优惠。 2、重点难点:应税所得项目、应纳税所得额的确定、应纳税额的计算

教学难点:税收优惠所得来源的确定、所得额的确定、居民纳税人与非居民纳税人的划分、劳务报酬的计税 3、教学内容:

第一节 纳税义务人与征税范围 1.纳税义务人 2.征税范围

第二节 税率与应纳税所得额的确定 1.税率

2.应纳税所得额的确定 第三节 应纳税额的计算

1.工资、薪金所得应纳税额的计算

2.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应纳税额的计算

3.对企事业单位的承包经营、承租经营所得应纳税额的计算 4.劳务报酬所得应纳税额的计算 5.稿酬所得应纳税额的计算 6.特许权使用费所得应纳税额的计算 7.利息、股息、红利所得应纳税额的计算 8.财产租赁所得应纳税额的计算 9.财产转让所得应纳税额的计算 10.偶然所得应纳税额的计算 11.其他所得应纳税额的计算 12.应纳税额计算中的特殊问题 第四节 税收优惠 1.免征个人所得税的优惠 2.减征个人所得税的优惠 3.非居民纳税人的减免税优惠 第五节 境外所得的税额扣除 第六节 征收管理 1.自行申报纳税 2.代扣代缴纳税 3.核定征收 4.个人所得税的管理

第十四章 税收征收管理法

1、教学目标:通过学习,了解《税收征收管理法》的适用范围;掌握税务管理、

12

税款征收、税务检查等内容。 2、重点难点:征管程序及法律责任 教学难点:法律责任 3、教学内容:

第一节 税收征收管理法概述 1.税收征收管理法的立法目的 2.税收征收管理法的适用范围 3.税收征收管理法的遵守主体 4.税收征收管理法权利和义务的设定 第二节 税务管理 1.税务登记管理 2.账簿、凭证管理 3.纳税申报管理 第三节 税款征收 1.税款征收的原则 2.税款征收的方式 3.税款征收制度 第四节 税务检查 1.税务检查的形式和方法 2.税务检查的职责 第五节 法律责任

1.违反税务管理基本规定行为的处罚 2.扣缴义务人违反账簿、凭证管理的处罚

3.纳税人、扣缴义务人未按规定进行纳税申报的法律责任 4.对偷税的认定及其法律责任

5.进行虚假申报或不进行申报行为的法律责任 6.逃避追缴欠税的法律责任 7.骗取出口退税的法律责任 8.抗税的法律责任

9.在规定期限内不缴或者少缴税款的法律责任 10.扣缴义务人不履行扣缴义务的法律责任 11.不配合税务机关依法检查的法律责任 12.非法印制发票的法律责任

13.有税收违法行为而拒不接受税务机关处理的法律责任

14.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拒绝配合税务机关依法执行职务的法律责任 15.擅自改变税收征收管理范围的法律责任 16.不移送的法律责任

17.税务人员不依法行政的法律责任

13

18.渎职行为的法律责任 19.不按规定征收税款的法律责任 20.违反税务代理的法律责任 第六节 纳税评估管理办法 1.纳税评估指标 2.纳税评估对象 3.纳税评估方法 4.评估结果处理 5.评估工作管理

6.纳税评估通用分析指标及其使用方法 第七节 纳税担保试行办法 1.纳税保证 2.纳税抵押 3.纳税质押 4.法律责任

第十五章 税务行政法制

1、教学目标:通过学习,了解我国税务法制的概况,掌握税务行政处罚、税务行政复议、税务行政诉讼的相关内容。

2、重点难点:税务行政处罚、税务行政复议、税务行政诉讼的相关内容。 教学难点:税务行政处罚。 3、教学内容:

第一节 税务行政处罚 1.税务行政处罚的原则 2.税务行政处罚的设定和种类 3.税务行政处罚的主体与管辖 4.税务行政处罚的简易程序 5.税务行政处罚的一般程序 6.税务行政处罚的执行 第二节 税务行政复议 1.税务行政复议的概念和特点 2.税务行政复议的受案范围 3.税务行政复议管辖 4.税务行政复议申请 5.税务行政复议的受理 6.证据

7.税务行政复议决定 第三节 税务行政诉讼 1.税务行政诉讼的概念

14

2.税务行政诉讼的原则 3.税务行政诉讼的管辖 4.税务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 5.税务行政诉讼的起诉和受理 6.税务行政诉讼的审理和判决

(二)实验教学内容

总体要求:

1、实验项目类别:必做 2、实验项目类型:综合型

3、实验目的与要求:熟练掌握各税种税法要素的具体内容 4、实验方法:案例分析法 5、实验仪器:计算机 6、实验操作方法:书面练习

实验项目一:税收总论

模块一 基础实训 模块二 税务登记实训

实验项目二:增值税实训

模块一 基础实训 模块二 纳税申报实训

实验项目三:消费税实训

模块一 基础实训 模块二 纳税申报实训

实验项目四:营业税实训

模块一 基础实训 模块二 纳税申报实训

实验项目五:城市维护建设税实训 模块一 基础实训 模块二 纳税申报实训

实验项目六:关税实训

模块一 基础实训 模块二 纳税申报实训

实验项目七:资源税实训

模块一 基础实训 模块二 纳税申报实训

实验项目八:土地增值税实训

模块一 基础实训 模块二 纳税申报实训

15

实验项目九: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和耕地占用税实训

模块一 房产税实训 模块二 城镇土地使用税实训 模块三 耕地占用税实训

实验项目十:车辆购置税和车船税实训

模块一 车辆购置税实训 模块二 车船税实训

实验项目十一:印花税和契税实训

模块一 印花税实训 模块二 契税实训

实验项目十二:企业所得税实训

模块一 基础实训 模块二 纳税申报实训

实验项目十三:个人所得税实训

模块一 基础实训 模块二 纳税申报实训

五、课程学时分配

教学环节 章目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九 十 稅法概论 增值税法 消费税法 营业税法 城市维护建设税法 关税法 资源税法 土地增值税法 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和耕地占用税法 车辆购置税和车船税法 教学内容 理论教学学时 2 6 5 3 1 3 3 3 2 2 2 6 6 实验教学学时 1 1 1 1 1 1 1 1 1 1 1 2 1 16

十一 印花税和契税法 十二 企业所得税法 十三 个人所得税法

十四 税收征收管理法 十五 税务行政法制 总计 2 2 48 1 1 16 六、课程教学方法

以多媒体课堂讲授为主,案例资料研究讨论为辅,通过讨论、论文、专题报告、辩论等各种形式学习。

七、课程考核方式

1.考核方式: 考试 2.成绩构成 考试:占70% 作业:占20% 平时:10%

八、选用教材和参考书目

1. 教材

《税法》(第一版),牟建国主编,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年 2. 参考书

[1]《税法》,中国注册会计师职业资格考试协会编,经济科学出版社,2013年; [2]《税法1》,中国注册会计师职业资格考试协会编,中国税务出版社,2013年;

[3]《税法2》,中国注册会计师职业资格考试协会编,经济科学出版社,2013年;

[4]《税法应试指南》,中华会计网校编,人民出版社,2013年;

执笔人:谭文伟 教研室主任(审签): 二级学院(部)领导(审签): 教务处处长(审签): 编写时间:2013.03.12

17

18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