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紫檀

来源:赴品旅游
紫檀,学名檀香紫檀,俗称“鸡血紫檀”、别称青龙木等。收藏界所谓紫檀,只有一种,即产于印度迈索尔邦的小叶紫檀,其他紫檀价值不及其百一。紫檀油性重、密度为所有硬木之冠、部分木料纹理奇特,按名贵程度依次分为金星、牛毛、鸡血等,部分紫檀有浓郁香气,也为上品。紫檀一般直径不超20公分,需要800年以上方可成材,传统做法伐后需陈放20年以后待其充分干燥、木性稳定后使用,方不会变形。刚做成的紫檀器具,呈橘红色,年代久远,则渐渐加深为紫红和紫黑,光可鉴人,充满神秘之感。

中国人历来认为紫色为祥瑞之色,比如说“紫气东来”一词,出自典故道家始祖老子出关之时,关令尹喜见有紫气从东而来,知有圣人驾临,便向老子求道,老子见世道险恶,留下了千古名篇《道德经》便匆匆而去。故宫原叫紫禁城,由此可见紫色的地位。

晋代太傅崔豹所著的《古今注》有记载称“紫檀木,出扶南,色紫,亦谓之紫檀。”紫檀木色呈深紫,历来为帝王将相、文人雅士所珍爱,价格昂贵,居各木之首,被称为“王者之木”。

唐代是中国木器走向成熟的时期,用紫檀木制作小物件亦始于唐代,日本奈良正化院保存历代天皇器物的宝库中就有数件中国唐代皇帝送给天皇的紫檀器物。

中国史记紫檀,源于“诗经”,但有据可考,大概是明代了,因为那时因郑和下西洋远达南洋,经海运使南亚的木料得以到达中国。明代顶级家具木料盛行黄花梨,所以紫檀处于次要地位;到了清代,已无黄花梨可用,只好以紫檀为尊,究其因盖与清宫的严酷肃杀、满族入主中原,注重威权统治手段有关,而紫檀分量之重、色之红紫、品质之顶级,遂成为皇家指定家具用材的鼎盛时期,不过紫檀总体仅限于宫廷使用,不似明代花梨木上至皇宫,下至官府、文人士大夫(当然不是普通读书人家)普遍使用,地方官宦禁止使用,既体现其威严风貌,也是紫檀珍稀之故。紫檀除常见于故宫外,大多藏于大藏家之手秘不外传。明清以降的紫檀之品,近年常见于中华区域大拍卖场,除了家具外,多以笔筒、官皮箱、小件雕塑为主,珍稀木料,加上精致做工和文人书法题刻,往往拍到至少数十万元。

紫檀的鉴别,不法商家常用非洲大叶檀(目前价格也节节攀升)、色深的东南亚其他紫檀来混淆,按照紫檀的木性和特征,需要上手接触,方可明辨。

唐朝诗人王建的名句“黄金捍拨紫檀槽,弦索初张调更高”,给紫檀的定位已是十分崇高、准确。

紫檀因其质地如缎似玉、色泽耀眼逼人、沉穆典雅而一直深受皇宫及达官贵人的赏识。在上世纪八十年代王世襄先生的《明式家具研究》出版之前,紫檀家具在古典家具收藏界及各国大博物馆的收藏名单中一直是排在第一位的,是其它材质的家具不可替代的。

紫檀木早已被国际上及印度政府定为濒危物种,与大象、檀香木一样禁止贸易,违者与走私毒品同罪。随着紫檀木的疯狂走私,紫檀木的数量已不会太多,且径级越来越小,质量也呈下降趋势,适用于明清家具制作,特别是大器制作的紫檀木比例也很少。大学问家,故宫博物院研究员朱家溍生前多次呼吁,对于珍稀紫檀木应视为国宝,不要轻易下锯而制成不伦不类的所谓仿明清家具,在创新条件不成熟的情况下,要仿也要原汁原味,不能暴殄天物。

金星紫檀为紫檀木中最优等的稀有品,产生于紫檀树干中导管因树液堆积阻塞凝成的紫

檀素物质结晶体,金星紫檀未经精细打磨和保养,金星不明显,但养护后的金星呈现金属般的金黄色,极似黄金丝镶嵌在紫檀表面,视觉效果华贵而震撼,如星空下的繁星般喧嚣而神奇!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