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兴市东江中学:李志洪
2017年7月2日至7日,我在郴州市电大南校区创新教育培训班中有幸聆听了专家们精彩绝伦的讲说并观摩了郴州市一中的创客教育实验室,“创客”二字烙印在我们每一个人的心中。
在培训过程中,我认真聆听领导的讲座,认真做笔记,与同行们讨论交流,使我对创新教育有了更深入的理解。我想我们每一位学员都有不同的但很大的收获。对于我个人,我认为这次培训班举办的非常有意义,非常有必要,因为它不仅让我充实了更多的理论知识,更让我开阔了视野,解放了思想,打动了内心。无论是从听课到交谈,还是所见到所闻,每时每刻、每一堂课,都让我有所感动和收获。下面是我参加培训后的几点感悟,愿与同行一起分享。
创客是一种文化,意味着我们将形成一种新的教育生态,在信息化技术条件的支撑下,让广大师生更加主动、更有创意地投入到校园生活,形成一种健康向上、勇于创新、勇于担当的校园生态文化。
创客是一种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所需的知识、视野、能力等方面的教育行为,其主要表现在活动、课程和环境方面,而创客活动和课程都需要创客空间来支撑。
创客教育是在帮助学生进行创客活动的过程中,培育学生提出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动手制作的综合能力,初步融合了科学研究、技术制作、艺术创作的全过程,能够培养学生的主动探索精神、批判性思维能力、自主创新能力、合作研究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艺术创作能力等。
“创客”一词来源于英文单词“Maker”或“Hacker”,可以从狭义和广义两个层面去理解。
狭义上的创客是指那些酷爱科技、热衷实践、乐于分享,努力把各种创意转变为现实的人。
广义上的创客是指有创意,并且能够付诸于实践进行创新的人,在今天凡是参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人都是创客。创客的共同特质是创新,实践与分享。创客通常有着丰富多彩的兴趣爱好以及各不相同的特长,一旦他们围绕感兴趣的问题聚在一起时就会爆发出巨大的创新活力。
创客教育是目前中小学教育中综合性强、涉猎面广、创新性突出的课程。?
随着创客教育的不断深入,学生不再是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而是身兼科学家、发明家等多重角
色。创客教育所倡导的提出问题并利用自己的创造力解决问题的过程,对学生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虽然创客教育不直接教授学生基础知识,但在“创客”的过程中,学生综合运用信息技术、物理、艺术等多学科的知识,实现跨学科的多维发展。
一、应用“思维导图”确定创客课题。
思维导图是一种培养创新思维方式的工具,即利用一个关键词从不同特性导出其他具有相关性的关键词,引发其他关键词的导出,按照发散性思维的特征,从主干到各分支的发散。对于每一分支可以使用不同的颜色标识,线条的大小由粗到细,提示着由主干到枝叶的推导关系,思维导图在表现形式上是树状发散结构的。
教师应指导学生有意识地整合学科知识,将课堂与现实生活中的零散的事物联系起来,引导学生独立自主地发现问题,让学生从已有的知识水平和兴趣爱好等实际情况出发,选择可行的创客课题。例如:学生陪妈妈逛超市时发现一次性购物袋的承重能力差、勒手,给购物者带来不便,提出创造一个承重能力强、不勒手的“提拎工具”的创客课题。在课堂中,教师引导学生绘制思维导图“提拎工具”,学生头脑风暴,得出“提拎工具”的关键特点(如便携、承重、轻巧等),然后分组进行设计与改进,并通过项目表的形式罗列出创客作品的不足与需要改进的地方、改进方案及备注等项目,一一列举问题所在、解决方法及有关说明。 学生的课业负担沉重,已经形成固步自封的思维形态。而创新必须要有一个开放的思维形态,如何让学生解放思想进而形成创客思维能力是重中之重。教师在课堂中利用思维导图工具引导学生形成发散性创客思维,确定创客课题。久而久之,学生就养成了从多角度、多方面、多层次看待一个问题的思考习惯,更容易发现问题,形成创新意识。
二、运用“头脑风暴”改进创客作品。
需要一种模式或工具将集体智慧整合到创客活动中。例如:在课堂中,由创客小组提出某种创新观点并公布于众,让全班学生对这一观点展开“头脑风暴”式的评价。将集体智慧整合到创客课题中,有效改进思维局限性,让创新的高度和宽度得以进一步提升。“头脑风暴”是指一群人围绕特定的领域产生新观点。使用无拘束会议规则,学生能够更自由地思考和讨论,从而产生更多新观点和问题解决方法。当学生一有新观点或想法就大声说出来,教师记录所有观点但不进行批评,头脑风暴会议结束后,才对这些新观点和想法进行仔细评估。 创客教育通过思维导图引出某个问题的改进方向,但是正如思维导图的形状一样是发散性的,如果就此止步,容易让学生形成一种只找问题而不注重解决问题的浮躁心态。因此,需要在创客课题中引入科研项目管理“项目进度控制”制度的策略进行掌控。
合理运用“头脑风暴”能够改进学生的创客课题方案,学生是具有主观能动性、强烈创造属性和探究意识的创客个体,教师应培养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并让学生享受创客教育带来的课堂乐趣。由此生成的创客作品都是班级集体智慧的结晶,提升了学生创客作品的品质,也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集体荣誉感和鉴赏能力。
三、分享成功,展示成果。
学生提出的创客课题“不勒手便携式购物提拎工具”,在规划好具体的产品结构图和预期的效果设计图后,由学生开始动手创新实践。利用木头和铁丝制作简易模型,利用废旧棉布与薄海绵制作仿软性橡胶套的舒适包装。至此,简单创客作品的实践阶段基本完成,下一步需要找合适的材料做样品。产品初具雏形后,组织学生分小组到各大型超市做产品使用情况调研,根据调研意见和实际使用情况修正完善创客作品。只有把创意变成真正的样品和产品,才算完成完整的创作流程,而不是将学生的创新成果束之高阁,然后抛于脑后。
课题结束后,创客成果不接受传统的分数评估,而是由通用技术、物理、美术等专业教师组成的评审小组审查,让作品的美观程度、实用性等得到进一步提升。由评审小组评选出的优秀作品将交由学校创客委员会进行评审,学校创客委员会由学校聘请科技局的相关专家和学校家长委员会相关领域的成员组成,通过评审的创客作品将由学校资助申请该项目的专利申请。当创客作品申请到专利证书时,参与该项目的学生的光荣感和使命感倍增。创客教育能让学生在更加开放的环境中设计、交流、分享和制作,家长也对孩子的表现感到满意,全力支持孩子参加创客活动,将学校创客空间有效延伸到家庭创客空间!
四、善于发现,勇于创新。
创客教育强调的创新精神和综合运用知识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学生全面发展中必不可少的能力。创新是一种精神,是课堂的灵魂。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注重运用科学合理的教学方式,把创客教育和学生的学习生活联系起来,引导学生关心身边的事物,从学习和社会生活中选择感兴趣的创客课题。
事实证明,孩子并不缺乏发现问题的智慧之眼,而是缺乏在发现问题后深入研究的意识,感觉自已什么都行,长期以往便形成了浮躁的性格,但实践起来却无从下手。教师应以创客教育形式,开展基于建构主义的学生创新型信息技术课堂,利用多学科综合特性,培养学生善于发现、勇于创新、踏实、勤思、善做的科学品质。
“创客教育”为什么不叫“创新教育”呢我个人认为要从“客”字来分析。客人到主人家做客都会以童真的眼光去发现、寻找乃至创造适合自己又不伤害到主人的方式;反之,主人也会充分考虑客人的特征而营造让客人舒适的空间。这个“客”字充分展示了“创客教育”的目标和方向:创造作品的消费大众。创造者既要有主人的创造享受欲,更要有跳出作品与客人分享乃至研修作品的快乐心态。总之,创客教育是创客文化与教育的结合,基于学生兴趣,以项目学习的方式,使用数字化工具,倡导造物,鼓励分享,培养跨学科解决问题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能力的一种素质教育。课堂创新一定要秉承创客教育的宗旨,让师生之间营造一种乳水交融的主客关系:老师可以是学生的主人,也可以是学生的客人;反之亦然。 以上就是我短短几天学习的一点体会,总的来说,收获巨大,让我深深的体会到了教育创新的脚步是绝不能停止的,只有永不停止学习的脚步才能成为一名成功的教师,为国家培养出真正的优秀人才,我们科技、劳技、通技老师的根本任务就是为提高全中华民族的创新素质和技术素养做好服务,培养出一名名小创客,为培养高层次创新人才打下广泛、深厚的基础。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