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损伤控制策略指导骨折为主严重创伤患者救治的应用观察

来源:赴品旅游
中华危重症医学杂志(电子版)2013年4月第6卷第2期Chin J Crit Care Med fElectronic Edition),April 2013.Vo1.6 No.2 ・经验交流・ 损伤控制策略指导骨折为主严重创伤患者 救治的应用观察 陈焕庆温喜乐 陈岩季林美叶克勇 损伤控制(damage control,DC)策略是近些年来 在创伤外科领域确立具有极强实用价值的理念之 一,即早期采用简便、易行、有效、损伤小的应急措施 优先处理致命性创伤,着重强调复苏患者的感知和 生理功能,待患者病情平稳后再进行确定性手 术【l-21。损伤控制策略被引入骨科领域,逐渐发展形成 了损伤控制骨科(damage control orthopedics,DCO) 理念及治疗原则I3J。浙江省平阳县人民医院骨科在 2006年系统地学习损伤控制骨科理念,并将之作为 基本原则指导骨折为主严重创伤患者的救治过程, 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疗效,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07年1月至2012年1月 间在我院诊治的骨科为主严重创伤患者59例,其中 男性46例,女性13例,年龄l8 58岁,平均(34± 10)岁。病例选取标准:①患者的损伤严重度评分 (injury severity score,ISS)≥16;②患者整个诊治 过程均在我院;③患者的主要伤情以骨折为主,即 最严重损伤和最高简明损伤定级(abbreviated injury scale,AIS)分值的诊断与骨折相关。同时,排除65岁 以上的老年患者及既往有严重心、肺、肝、’肾疾病,恶 性肿瘤,血液系统疾病,内分泌疾病,风湿免疫性疾 病等重大疾病患者。致伤原因:车祸伤43例,高处 坠落伤l0例,暴力击打伤4例,爆炸伤2例。具体 诊断:骨盆髋臼骨折伴多发伤32例,脊柱(包括颈 椎、胸椎、腰椎等)骨折伴多发伤12例,股骨干或粗 隆或颈骨折伴多发伤1 1例,肱骨骨折伴多发伤2 例,胫腓骨骨折伴多发伤2例。本组病例ISS评分为 DOI:10.3877/cma.j.issn.1674-6880.2013.02.007 作者单位:325400浙江省平阳县人民医院骨科 16~45分,平均(28±8)分。 同时,本研究回顾性分析2003年至2006年间 在我院诊治的42例骨科为主严重创伤患者,作为对 照组,其中男性35例,女性7例,年龄20 60岁, 平均(35±11)岁,病例选取标准和排除标准如前。 对照组病例的ISS评分为16—45分,平均(28± 8)分。 1.2治疗方法损伤控制组患者按照DCO理念指 导分3个阶段进行治疗,而对照组患者根据既往的 诊治流程(未根据DCO原则设计,主要治疗原则是 早期全面处理)进行救治。 1.2.1 第一步治疗方案损伤控制,重点是尽快控 制出血和污染。患者入院后,首先评估以下内容[41:① A气道情况(airway):呼吸道是否通畅,必要时行气管 插管或气管切开;②B呼吸情况(.breathing),注重有 无胸部损伤,如合并血气胸,紧急行胸腔闭式引流, 必要时行呼吸机辅助呼吸;③c循环情况 (circulation):快速清创止血,建立两路以上静脉通 道,扩充血容量行抗休克治疗;④D神经系统障碍情 况(disability):注意患者意识有无变化,及是否合并 脊髓或神经损伤;⑤E充分暴露(exposure),避免漏 诊。对于本组患者,骨折部位采取以下原则进行处 理:四肢长管状骨骨折在清创后行外固定架固定,必 要时行骨牵引;脊柱骨折脱位脊髓压迫患者(7例) 仅行单纯椎板减压,挽救脊髓功能;骨盆、髋臼骨折 常规行骨盆外固定架固定;并发的其他系统损伤行 相应的处理。 1.2.2第二步治疗方案患者经快速、简单、有效的 急救处理后,转入重症监护室(intensive care unit, ICU)进行监护治疗,力求尽快恢复患者的生理功 能,主要包括复苏、纠正低温、酸中毒、凝血功能障 碍、电解质紊乱、防治感染、器官功能支持等。 (电王题22Q! 生 旦箍 鲞箍2期Chin J Crit Care Med(Electronic Edition1。Auril 2013,Vo1.6 N0.2 1.2.3第三步治疗方案 即计划再行正式的骨折确 要原则是早期行骨折解剖复位、确切内固定以达到 定性手术。患者经ICU治疗后一般状况好转,器官 功能恢复良好,病情稳定后5~7 d再拟定针对骨折 的正式内固定手术计划。术前必须有详尽的手术方 案,力求在最短时间内结束手术。 1.3统计学分析使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t 检验和 检验,P<O.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一般情况比较从表1可见,2组患 者的性别构成、年龄、伤情(ISS评分)等因素比较,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 … 、 -f l 表1两组患者 般因素情况比较 ± ) 注:ISS:损伤严重度评分(injury severity score) 2.2两组患者治疗经过和预后比较损伤控制组 患者(59例)经上述2个阶段治疗后,救治成功率为 94.9%(56/59),病死率为5.1%(3/59),死因为失血 性休克(2例)和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ultiple organ dysfunction syndrome,MODS),1例。救治过程 中,根据Marshall的MODS评分标准[51,共有7例患 者发生了MODS(11.7%),其中1例死亡。而对照组 患者,救治成功率为81.0%(34/42),病死率为 19.0%(8/42),死因为失血性休克(3例)和MODS(5 例)。救治过程中,共有11例患者发生了MODS (26.2%),其中5例死亡。经 检验,损伤控制组患 者的救治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而MODS发生率 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4.929, P=0.026; =4.181,P=0.041)。 此外,损伤控制组存活的56例,随访4~l2个 月不等,骨折愈合良好,均未发现严重的远期并 发症。 3讨论 20世纪80年代,随着材料科学的迅速发展,骨 折内固定技术也日趋成熟,使越来越多骨折患者得 以进行早期全面处理(early total care,ETC),其主 骨折一期愈合。其后,一些研究发现[6-71,严重创伤患 者若按照常规采取早期确定性手术治疗,出血多、创 伤大,即使能勉强承受手术,术后也极易出现 MODS,甚至导致死亡。究其原因,可能与以下因素 相关:①对于骨折为主的严重创伤患者,由于患者的 生理潜能已处于可承受阈值的边缘,早期给予不恰 当或过度外科手术,如广泛软组织剥离、出血增多、 手术麻醉等,必定会带来医源性“二次打击”,从而加 重损伤;②创伤及失血可对患者造成初次打击,剧烈 的应激反应可刺激机体释放大量的炎性介质和细胞 因子,如白介素6、白介素8、肿瘤坏死因子OL等引 起炎症反应,同时机体也释放抗炎性介质控制炎症 发展和稳定内环境,若严重创伤后早期进行过度手 术干预,即构成“二次打击”,后者进一步激活炎症细 胞,产生炎症级联反应,即失控性炎症反应,加重内 环境的紊乱和组织器官的损伤。基于以上观点,才出 现了DC的理念,目的是通过控制或减少二次打击 的强度,以及全身炎症反应和内环境紊乱,从而降低 并发症发生率及病死率,达到“救命”的首要目的[8-91。 而在创伤骨科,主要是DCO理念,即强调早期快速 简单的骨折临时固定,全身状况好转后,特别是纠正 低体温、酸中毒和凝血功能障碍等,再行正式的确定 性骨折内固定手术。 临床上,DCO实践要点主要集中在控制污染、 止血、处理软组织伤和暂时稳定骨折等。研究表明, 骨折控制性手术可以明显缩短手术时间和减少手术 失血量,从而使患者避免遭受更多的医源性损伤或 “二次打击’侧。本组病例由于病情较重,早期采用常 用的骨折控制性手术,如四肢长管状骨骨折在清创 后行外固定架固定,必要时行骨牵引;脊柱骨折脱位 脊髓压迫患者仅行单纯椎板减压,挽救脊髓功能;骨 盆、骸臼骨折仅行骨盆外固定架固定等,尽可能减少 医源性损害。本研究结果证实,对于骨折为主的严重 创伤患者,按照DCO理念进行救治指导,可明显降 低患者后期MODS发生率,并显著提高救治成功 率,相比于ETC理论指导救治(对照组),差异均有 统计学意义。这也表明,DCO策略更符合严重创伤 患者的病理生理特点,能把创伤对患者的伤害降到 了最低程度,改善预后。 ・3O・ 中华危重症医学杂志(电子版)2013年4月第6卷第2 chin上Crit Care Med(Electronic Edition),_ 卫 ! ,yQ!. Q:2 当然,在临床实践中,DCO策略的应用尚存在 一ng T,Hufner T.9 GosliOver distraction of the fracture 些争议,因其并无一个统一的标准。许多问题有 eases reduction in delayed femoral nailing:Results of 待于进一步探讨和明确,如适应证问题、早期控制性 intraoperative force measurements.J Trauma,2006,61 手术方式的选择、确定性手术的最佳时机等。有很 多研究已经对这些问题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但只 有在大量的临床及实验研究基础上,才能进一步优 化DCO理念下创伤患者的救治模式和流程。 参考文献 (4):900—904.  Alterations 0 Harwood PJ,Giannoudis PV,Griensven M.in the systemic inflammatory response after early total care and damage control procedures for femoral shaft fracture in severely injured patients.J Trauma,2005, 58(3):446—452. l1 张开欣,董凌岱,郭兴杰.损伤控制指导治疗不稳定型骨 1王北岳,赵建宁.损伤控制策略在危重骨折救治中的应 用.人民军医,2008,51(8):544-545. 2 Covey DC.Combat orthopaedics:a view from the trench- 1, 盆骨折的临床分析.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1,19(22): 1869—1872. 王秋根,汪方.骨科损伤控制在严重骨盆骨折治疗中的 临床应用.中华危重症医学杂志:电子版,2008,1(1):4— 1O. es.J Am Acad Orthop Surg,2006,14(1 o):SIO—S17. 3赵资坚,邹育才,刘梦璋,等.损伤控制骨科理论在救治 严重骨折伴多发伤中的应用.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12,27(1O):956.957. , 刘欣伟,商慧娟,王志伟,等.损伤控制原则在骨盆骨折 合并大面积皮肤剥脱伤救治中的应用.中国骨与关节损 伤杂志,2010,25(6):555.556. 施建国,侯振海,周继红,等.不稳定型骨盆骨折合并多 发伤的损伤控制.中国现代手术学杂志,2010,14(6): 4J47—449. 4黎宁,常军英,马国庆,等.损伤控制骨科理论在肢体多 发骨折治疗中的应用.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11,26 (5):449.450. 5陆远强.临床急救.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5:136. 141・ 15 付常国,刘国华,宋自昌.胸腰椎爆裂骨折合并严重多发 伤的损伤控制.中国骨伤,2009,22(7):499.500. 6 Andreas L,Glen A,William G. Systemic inflammation after trauma.Injury,2007,38(10):1336—1345 7 Pape HC,Hildebrand F,Pe ̄schy S,et a1.Changes in the management of femoral shaft fractures in polytraama patients:from early total care to damage control ortho— (收稿日期:2013.01.02) (本文编辑:陆远强) pedic surgery.J Trauma,2002,53(3):452、461. 8高劲谋.损伤控制外科的进展.中华创伤杂志,2006,22 (7):324.326. 陈焕庆,温喜乐,陈岩,等.损伤控制策略指导骨折为主严重创伤患者救治的应用观察[J/CD].中华危重症医学杂志:电子 ・消 息・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网站查询本刊 《中华危重症医学杂志(电子版)》是由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正式刊物。国内刊号为11-9297,R, 国际刊号为1674-6880。目前可在国家新闻出版总署网站(http://www.gapp.gov.en/cms/html/21/index.htm1)查询本刊。在网站首页 上方点击“在线查询”,进 新闻机构查询服务”(或者在网站首页最下方“在线查询’,),输入本刊干U名:中华危重症医学杂志(电 子版),在“电子期刊”内查询本刊。 本刊编辑部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