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河南省农业产业集群的发展现状及思路研究

来源:赴品旅游
农民素质  ̄MI1V slf ZHI 河南省农业产业集群的发展现状及思路研究 河南牧业经济学院 摘张丽叶 剖析了影响 要:建设“富强河南”,农业是基础。河南省农业产业集群发展现状表明,我省的农业产业集群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河南农业产业集群发展的障碍,探讨了加快发展河南农业产业集群的基本思路。 关键词:河南省;农业产业集群;影响因素;发展思路 2012 ̄[z2月,河南省出台了《关于 食生产基地、畜产品生产基地、特色 农业产业化集群发展的指导意见》,提 农业基地。 出要适应农业产业化经营新阶段的需 据统计,河南特色经济作物产量 要,加快发展农业产业化集群。作为 实现大幅增长,农产品质量安全合格 全国重要的农产品生产基地和食品工 率总体上达到99.6%,全省建成57家农 业大省,近年来,河南在农业产业化 产品出口示范区,总量位居全国第二 绎营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也涌现出 位。2013年,全省新增农产品加T能 一些农业产业集群的雏形。深入探讨 力达gI]400多万吨,农产品的就地转化 河南农业产业集群的发展现状及思路, 率得到了进一步提高。 对增强河南农业竞争能力、提升区域 (_二)农业企业规模进一步扩大 比较优势,具有较强的理论价值和现 目前,河南省已拥有国家级农业 实意义。 产业化龙头企业60家,省级龙头企业 一、河南省农业产业集群的发展 562家,市重点龙头企业2 502家。味 现状 精、火腿肠、面粉、挂面、面制速冻 (一)农业产业化集群雏形初具 食品、方便面等产量均居全国首位, 规模 规模以上农产品J/ll-E企业销售收入位 作为全闫重要的农产品生产基地 居全国同行业第二位,居全省1_、 各 和食品丁业大省,近年来,河南在农 行业之首。新增销售收入超亿元的企 业产业化经营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业达 ̄1]405家,新增销售收入超10亿元 也涌现 一些农业产业集群的雏彤, 的企业达 ̄t147家。全省已有16家涉农 涌现 _r一批示范性农业产业化集群。 企业在境内外 市,另外,还有23家 如,郑州、新乡、商丘等地的粮食加 涉农企业被列入上市后备企业。 T类产业化集群,许昌、漯河、鹤壁 (四)产品研发能力不断增强 等地的畜牧类产业化集群,驻马店、 2013年,全省研发新产品达到 开封等地的油脂加工类产业化集群, 2 156个,其中,有32个农产品在全国 许昌等市的蔬菜产业化集群, 门峡 评比中获得了金奖,102个产品获得了 等地的果品产业化集群,信阳的茶叶 银奖。另外,通过扶持农业龙头企业, 产业化集群,南阳、焦作的中药材产 河南省培育打造出了一批如开封西瓜、 业化集群,鄢陵、潢川的花木产业化 原阳大米、信阳毛尖和板栗、灵宝苹 集群等。2012年,全省确定的农业产 果、鄢陵花卉、洛阳牡丹、焦作四大 业化集群为96个,其中18个地市79个, 怀药、“华英”鸭、“双汇”火腿肠、 10个省直管县17个。 “金苑”面粉、、‘三金”汤圆、“思 (二)原料基地建设初具规模 念”水饺等国内外有一定影响的名牌 河南积极把农业产业化和发展现 产品,远销海外。其中,全省被命名 代农业有机结合存一起,积极引导农 为“中国名牌”的农产品品牌有23个, 业产业化经营项目向优势区域集中、 被国家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的农 向优势产业集聚,初步彤成了一批粮 业龙头企业商标有30个。 河南农业2014年第7期(下) (五)集群内各类农业产业化经营 组织不断壮大 农业专业合作组织是推动农业产 业集群发展的重要力量。目前,全省 集群内各类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达5.13 万家,农民专业合作社达4.49万家,拥 有注册商标的合作社2千多家,约有 50%合作社的农产品都通过无公害农产 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等质量认证。 专业合作社经营覆盖了水产、种植、 林果、食品加工养殖等领域,服务范 围加快向农资经营、t地合作、农家 游、农机服务等领域拓展,有50%的合 作社实现了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这 不仅有效地解决了农民小生产与大市 场的矛盾,而且还促进了当地农民和 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之问的联系,有 效地保障_r农民及企业的双增收,实 现了双赢。 二、河南省农业产业集群发展存 在的障碍 (一)农业对其关联产业的依赖性 较弱 产业关联性是形成产业集群的基 础。我国农村实行的是包产到户,这 样的农业生产经营模式及特点导致r 农业对其关联产业的依赖性相对较弱, 使农业关联性产业自主性降低,不能 得到持续发展,进而丧失了农业产、 化集群发展的基础。 (二)农业产业集群内合作关系容 易破裂 农业产业集群的两个关键主体是 农民和企业。存合作的过程巾,一旦 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农民的收入不 理想,农民又易形成羊群效应,农户 就会纷纷撤离合作。另外,企业之间 农民素质 NoNG MIN sU zHI 的合作容易受到农产品生产周期的影 响,而农产品生产技术又相对稳定, 把比较优势转变成竞争优势,把区位 优势变成市场优势,实现农业经济特 项目。新野县坚持“全链条全循环, 高质量高效益”的现代农业产业集群 发展新理念,重点建设“一区两群”, 决定了农产品生产的不确定因素远远 色化、特色经济产业化、产业经济规 高于T业产品的生产,这样生产农产 模化、规模经济外向化,依靠科技创 品的企业也容易迁移。因此,农户、 新和文化创新两大引擎,使全省农业 农产品加工企业与营销机构之间难以 产业集群获得更快、更好的发展,进 形成一种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必然 而获得更高的利润。 会加大他们之间的交易成本,极易导 (二)因地制宜,选择农业产业集 致农业产业集群内部合作关系破裂, 群的发展模式 影响农业产业集群长期发展。 河南省在推动农业产业集群发展 ( )拥挤效应制约农业产业集群 时,要立足本省省情和实际,因地制 的发展潜力 宜,采用切实可行、多种多样的适合 虽然产业集群有利于降低交易成 本地特色的发展形式和模式。一是发 本、降低交易费用,但这并不意味着 展种植业产业集群。如,发展以郑州、 集群规模越大越好。这是因为,当区 济源、新乡、信阳、许昌、商丘、驻 域内农业产业集群企业数量超过最佳 马店、南阳等市为主的花卉(木)产 规模后,就会产生拥挤效应,集群内 业集群,通过对种植业的专业化生产、 所需生产要素和公共资源趋于短缺, 区域化布局,创建优势的产业区域, 无疑将增加企业的生产成本,另外, 形成独具市场特色和品牌的农产品。 本来农产品的利润相对就比较低,最 二是发展农产品加工业集群。以大型 终会直接影响农业产业集群的生存和 农产品加工企业为龙头,进行农产品 发展。 的深加工,增加农产品的附加值。如, (四)路径依赖阻碍农业产业集群 发展以郑州、漯河、鹤壁、许昌、南 的创新 . 阳、周口、开封、焦作、信阳等地为 路径依赖是一把双刃剑。它是农 主的肉品产业化集群。三是发展养殖 业产业集群形成的主要因素,但它也 业产业集群。以大型饲养企业作龙头, 会阻碍农业产业集群的技术和制度创 带动一大批饲养农户走饲养规模化、 新过程,降低其对环境和未来形势变 区域化路子。四是发展农产品流通产 化的反应能力,从而使集群内的技术 业集群。五是发展农业科技产业集群。 发展陷入墨守成规、不创新的局面, 依托河南省诸多高校和科研院所,大 这将使集群面临较大的市场风险和技 力推广培育新品种、植保等技术。 术风险,最终制约整体集群的进一步 (i)示范带动,积极推进农业产 发展。 业化集群试点 三、河南发展农业产业集群的基 一是鄢陵县花木产业化集群。鄢 本思路 陵花木产业集群被河南省政府列入全 (一)发挥比较优势,构筑特色农 省三大产业集群试点。集群占地55万 业产业集群 亩,其中以l5万亩名优花木园区为核 河南省各种资源丰富,很多区域 心区,逐步向北、东、南扩展30万亩。 都具有发展特色农业的优势和潜力, 截至目前,集群企业累计达到182家, 况且目前一些地区特色农业已形成了 集群产值达54亿元,集群内农民人均 一定的规模和实力,能够为农业产业 年纯收入为13 940元,带动5.4万户农 集群化发展提供良好的产业基础和物 户,带动从业人员2O余万人。通过充 质条件。因此,河南省在农业产业集 分发挥核心区和主产区的品牌优势以 群的发展路径上,必须以其资源禀赋、 及他们的辐射作用,带动了全县花木 自然条件和产业为基础,重点选择具 产业健康发展。二是新野肉牛产业化 有当地特色的优势项目,把潜在的资 集群。新野肉牛产业化集群示范区是 源禀赋转化成为具有特色的农业发展 河南省在2012年启动的首个获批的农 项目,开发出具有特色的农业产品, 业产业化集群,是省政府的重点建设 即肉牛加工物流循环产业专业园区、 肉牛产业核心群和肉牛产业辐射群。 立足肉牛产业延伸产业链条,延伸产 业和服务业,实现了全产业链发展, 实现了农牧结合,以农促牧,提高了 农业综合效益,实现了集群的发展。 按照规划,到2020年,示范区肉牛及 关联产业GDP达N35o亿元,利税收入 实现584L元,带动周边10万人就业。 三是信阳茶叶产业化集群。信阳国际 茶城500万平方米,是中国茶产业的超 级航母。大力推进生态茶叶核心基地 建设,推进集中加工、仓储物流与茶 文化创新园区建设,建设中国信阳红 茶文化大观园文化旅游产业。到2020 年,成为全国区县中茶叶种植面积最 大、涉茶产品质量最优、生态环境最 美、经济社会生态效益最佳、茶文化 氛同最浓、游客休闲体验最向往的安 全生态高效茶区,成为名副其实、独 具特色的中国茶都,实现涉茶产业集 群总值达 ̄I]300"[L元。 (四)建立高标准原材料基地和专 业市场 坚持以本地资源和区位优势为基 础,坚持政府引导、社会投资与市场 化运作相结合,按照有利于资金、人 才、土地、技术等生产要素聚集和合 理配置、有效衔接的原则,与当地比 较成熟的现代农业产业园区相结合, 科学统筹布局农业产业集群。加强上 游产业链建设,形成一批具有特色的 优质粮食、健康养殖、高效园艺、生 态林果及特色农业大型原料生产基地, 从而实现农产品生产与农业产业化龙 头企业的有效对接,从源头上保证产 业集群的原料供给和质量安全。发展 与农业产业集群相配套的农产品批发 市场,完善物流及销售,为农产品产 业集群发展提供配套服务。 参考文献: [1]李铜山.现代农业产业集群创新发展的若 干思考[J].农业经济,2o120o). (责任编辑马志娟) 河南农业2014年第7期(下)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