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老年慢阻肺患者的个性化护理方法及应用优势分析

来源:赴品旅游


老年慢阻肺患者的个性化护理方法及应用优势分析

目的:探讨老年慢阻肺患者的个性化护理方法及应用优势。方法:收集2015年1月至2015年10月我院收治的75例老年慢阻肺患者,随机分a组和b组。a组行常规化护理;b组行个性化护理。评价两组疾病护理满意度以及护理前后肺功能、生存质量变化情况。结果:b组患者疾病护理满意度显著比a组高,其中,a组满意、一般、不满意所对应的例数分别为20例、10例和7例,满意度为81.08%.b组满意、一般、不满意所对应的例数分别为23例、15例和O例,满意度为100.00%,P<0.05。b组护理后肺功能、生存质量显著比a组好,P<0.05。结论:老年慢阻肺患者的个性化护理方法效果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肺功能、生存质量,促进其护理满意度的提升,值得借鉴。

标签:老年慢阻肺患者;个性化护理方法;应用优势

慢阻肺患者以不完全可逆气流受限和进行性发展为主要特点,可出现呼吸困难等临床症状,加上肺功能受损,生活质量受到影响,易存在负性情绪,需加强护理。本研究收集我院收治的75例老年慢阻肺患者,对其个性化护理方法及应用优势进行探讨,现将具体情况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收集2015年1月至2015年10月我院收治的75例老年慢阻肺患者,随机分a组和b组。其中a组共37例患者,有男患者25例,女患者12例,年龄为62~79岁,平均年龄为(68.73±5.92)岁。合并呼吸衰竭11例,合并肺源性心脏病6例。慢阻肺病程3~26.7年,病程平均值(13.02±2.12)年。患者体重为42~80kg,体重均数为(57.52±6.24kg。b组共38例患者,有男患者26例,女患者12例,年龄为62~79岁,平均年龄为(68.02±5.14)岁。合并呼吸衰竭12例,合并肺源性心脏病6例。慢阻肺病程3~27年,病程平均值(13.35±2.24)年。体重为42~82kg,体重均数为(57.13±6.01)kg。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合并症、病程、体重均无显著差异,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a组行常规化护理;b组行个性化护理,具体包括:1)心理疏导。根据患者悲观、焦虑、抑郁等不同心理状态实施针对性疏导(如音乐疗法、深呼吸、成功治疗案例讲解、社会和家庭支持、沟通、倾听等),有效疏导患者不良情绪,提高其遵医行为。2)吸痰护理。对年老体弱且卧床时间长者需定时给予翻身拍背,鼓励患者多饮水,并给予雾化吸入促进排痰。吸痰时协助患者选择合适体位,并指导其进行深呼吸和有效咳嗽,在咳嗽时应按压胸壁,以缓解因咳嗽导致的肺泡压力,避免自发性气胸发生。3)药物护理。介绍常见药物作用和不良反应,抗生素治疗应做好口腔、生殖部位清洁护理;解痉平喘类药物应用过程需加强监护,

控制滴速和浓度,避免发生恶心呕吐等症状;强心利尿剂应用时需加强血压、尿量等的监测。老年患者避免使用强镇咳作用药物,避免导致呼吸中枢受抑制而引发呼吸道阻塞。4)饮食护理。鼓励患者多进食丰富蛋白质、高热量、低糖、丰富维生素、易消化食物,少食多餐,避免食用豆浆、红薯等产气食物。

1.3观察指标

1)疾病护理满意度(分满意、一般和不满意);2)护理前后肺功能、生存质量(采用SF-36评分,总分100分,分数越高,生活质量越高)。

1.4数据处理

数据处理软件采用SPSS 21.0软件,疾病护理满意度采取X2检验,护理前后肺功能、生存质量采取t检验。统计学意义判定标准为P<0.05。

2结果

2.1两组疾病护理满意度比较

b组患者疾病护理满意度显著比a组高,其中,a组满意、一般、不满意所对应的例数分别为20例、10例和7例,满意度为81.08%;b组满意、一般、不满意所对应的例数分别为23例、15例和0例,满意度为100.00%,P<0.05。见表1。

2.2两组护理前后肺功能、生存质量比较

护理干预前两组肺功能、生存质量接近,P>0.05,无统计学意义;b组护理后肺功能、生存质量显著比a组好,P<0.05。见表2。

3结论

个性化护理是一种新型护理方式,是结合患者个性特点、文化水平、家庭情况、病情等进行针对性护理,改变传统以疾病为核心的护理方式,对患者实施细致、人文关怀式的护理干预,可提高患者满意度,缓解其不良心理状态,提升患者遵医行为,从而促进病情康复。

本研究结果显示,老年慢阻肺患者的个性化护理方法效果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肺功能、生存质量,促进其护理满意度的提升,值得借鉴。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