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小学多样化课堂评价方式的实践研究

来源:赴品旅游
小学多样化课堂评价方式的实践研究

摘要:当前农村小学课堂评价方式存在评价主体单一、形式量表化、重结果忽略过程等问题。本文主要对小学课堂中运用的“多样”评价方式的内容和原则进行分析,并结合实践,提出这种“多样化评价”使用过程中的有效策略。以为农村小学课堂评价提供了新的思路。

关键词:教育教学;评价;革新

随着时代的发展,普罗大众对教育认识程度的加深,人们逐渐对于教育教学评价有了更多的关注,教育教学评价也日益受到广大教育教学工作者的重视。因此,我们需要采用定量分析的方法,对有关数学进行分析和评估。笔者从事教育教研工作多年,一直在关注着我国教育教学评价发展的走向。现结合自己已有的认知,谈一谈自己的看法,还望能够对大家有所启发。

一、开展形成性评价

所谓形成性评价,是一个收集、解释学生学习表现,确定到达学习目标的途径,进而达成学习目标的过程。形成性评价以促进学生的学习为根本目的,评价的目标来自于课程标准,整个评价过程是一个基于证据的探究行动,评价的主体既可以是老师,也可以是学生,最终的行动结果实现了学生的学习。这些特质的背后体现的都是教学评的一致性。而好的形成性评价,除了能促进目标-教学-评价的一体化,还能极大地提升学生的学业成就。

形成性评价具体的操作流程主要如下:首先确定学习目标,然后根据学习目标开发评价任务,向学生下发任务,接着根据学生的任务实行情况,解释学生表现,从而开展学习反馈,再根据反馈情况调整自己的授课和学生的学习,最后根据以上情况对学习目标进行适当的调整。整个流程清晰明确,且每个环节都与评价目的环环相扣,老师可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对这些环节进行调整和取舍。

二、重视系统性评价

当前,部分小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虽然注意到学生的学习习惯与学习效率,但是没有一个良好的记录,很容易忘记学生的学习情况。就目前来说,我们对于学生的学习习惯和效率有所关注,并有能够目的的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但是,对于学生的学习过程缺乏记录,无法真实了解学生的成长情况。为此,教学中我们需要采用系统性的评价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详加掌握,系统评价。比如,我们可以在网络系统中,构建学生学习情况记录表,不断记录、不断追踪学生的学习情况。一个阶段的教学任务完成之后,就可以根据学生的记录,进行阶段性的考察与评分。最后,可以根据记录,以及考察评分,集合学生的现实情况,针对性的为学生制定学习计划,或是调整课堂教学策略。

三、重视自评与互评

自我评价与相互评价是新课程改革中着重推行的两种评价模式,通过自我评价学生能够看到自己的进步和不足,实现内心的自省,在心理层面上让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情况引起足够的重视,并给予自己一定的心理暗示。而相互评价则是由己及人,发现同伴的进步和不足,通过这样的评价让孩子学会发现优点,能够了解自己和他人之间存在的差距,激发起学生的向上心。

四、构建网络评价

随着各种新技术的不断产生应用,以互联网+为基础思维的教学评价其客观性愈加突出。在互联网+的环境之中,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不断渗入了信息技术。举个例子,比如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之下,老师为了能够使得学生可以自主学习,进而可以帮其设计相关的微课内容;在课堂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老师也可以借助信息技术的力量捕捉学生学习过程中生成性的活动;教学工作开展至检测反馈环节时,老师可以根据不同学生的学习水平提供差异化的作业内容,从而使得每位学生都能实现自主检测。在智慧教育背景之下,学生一旦使用老师提供的微课内容,那么其中涉及到的每个环节都能够得以记录保存,之后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可以有效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同时还可以借助投屏功能针对学生的相关情况进行积极的鼓励评价。在检测反馈环节,学习终端可以结合学生的自主检测情况进行适时分析,并对每位学生的学习结果进行相应的诊断。对于学生的学习过程来说,也能实现跟踪化记录,记录情况更为真实有效,同时借助相关软件,还能

够针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科学的分析评估,甚至还能够生成学生学习情况直观图,这对于老师的教学工作而言非常有利,能够有效帮助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提供有效的诊断依据。从某种意义上来看,教学过程中所依据的各种依据都是借助新技术所收集的,这也使得教学评价变得更为客观,与传统教学相比,极大程度上避免了因为教师的主观判断而导致学生评价失真性的情况发生。

总而言之,教育工作者要大胆改革、积极探索,充分发挥课堂评价的积极作用。我国的课堂评价已经走过了很长的一段路,但仍然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我们要厘清教育教学评价研究发展的历程,立足当下,展望未来,不断完善教育教学评价理论体系,构建更加多样的课堂评价方式,真正促进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世航.课堂教学评价现状、存在问题和对策研究[J].黑河学院学报,2017,8(1):158-159.

[2]郭丽君.教育生态视阈下的高校教学评价问题研究[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18(4):91-94.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