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谏太宗十思疏练习及答案

来源:赴品旅游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谏太宗十思疏》练习及答案

1.下列加子翻译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

帝王位高权重,处者天地间重大的地位。 B.凡百元首,承天景命,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

历代帝王,接受上天使命,刚开始人才兴旺,到后来却成了孤家寡人。 C.竭诚则吴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

竭尽诚心,就能联合敌对的势力;傲视别人,就会使亲人成为陌生人。 D.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

虽免于刑罚但不会感激,表面上恭顺但内心并不服气。

------------------------------------------------------------------------

2.下面对这两段文字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第一段提出了全文要阐明的人君必须“居安思危,戒奢以俭”的主旨。

B. 第一段用了两个比喻,先从正面喻证治国必积德,再从反面说明德不厚国不可长治久安。 C. 第二段以历代帝王为例说明打天下容易,守天下难的道理。(这并不是作者要说明的观点) D. 第二段指出了历代帝王不能善始善终的根本原因是忽视了人民的力量。

--------------------------------------------------------------------------------------3.解释下面的句子中的“以”。

(1) 戒奢以俭 (1)动词,用

(2)斯亦伐根以求木茂(2)连词,目的关系,来

(3)盖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3)连词,修饰关系。“竭诚”是“待下”的方式。 (4)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4)介词,用 (5)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5)并列连词,来 (6)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6)并列连词,来 (7)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7)并列连词,来 (8)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8)因为

(9)寡人不知其力之不足也,而又与大国执仇,以暴露百姓之骨于中原(9)以致

(10)老臣以媪为长安君计短也(10)认为 (11)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11)凭

(12)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12)按照

--------------------------------------------------------------------------------------4.文章的第二段可以分为几层?请简要说明。

答:分为三层。(1)总结历史经验,表明自己的担忧不是“杞人忧天”。

精品资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创业艰难,易得人心;守成容易“傲物”,使人离心离德。 (3)人民的力量是可怕的,水可载舟亦可覆舟。所以不能懈怠。

--------------------------------------------------------------------------------------5.本文主要采取了什么论证方法?请简要说明。答:正反对比的论证方法。先正面论述“固本”才能“木长”,“浚源”才能“流长”,“德厚”才能“国安”;再从反面论述,反之,国不能安。

-------------------------------------------------------------------------------------- 6.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答:“居安思危,戒奢以俭。

--------------------------------------------------------------------------------------

7.简要说明作者理想的政治境界。

答:“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文武并用,垂拱而治。”

--------------------------------------------------------------------------------------8.(1)魏征“十思”的主要内容可归纳为哪五个方面?(2)“十思”的核心内容是什么?(3)“十思”的意义是什么?

答:(1)一是“知足”“知止”(克制物质欲望),不奢纵扰民;二是“谦冲自牧”,不骄傲自满;三是“慎始

敬终”,不好逸无度;四是“正身黜恶”,不受蒙蔽利用;五是赏罚公正,不凭个人喜怒。 (2)居安思危、正己安人,以达到“治平天下”的目的。

(3)总此十思,宏兹九德,可以达到“文武并用,垂拱而治”的理想政治境。 -------------------------------------------------------------------------------------

9.“水可以载舟也可以覆舟”这个比喻隐藏了本体,(1)请指出来。(2)这个比喻有什么含义? 答:(1)水比喻人民,舟比喻君(政权)

(2)强调人民的力量的重要性,和孟子“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思想是一致的。

------------------------------------------------------------------------------------- 10.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C ) A.永保无疆之休 休:休息 <休:美好。> B.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 物:事物 C.虽董之以严刑 董:督责

D.念高危,则思谦冲以自牧 冲:冲动

-------------------------------------------------------------------------------------- 11.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D ) A.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 长:高 B.能克终者盖寡 克:能够

C.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 下:居于……之下 D.简能而任之 简:简化 (选拔)

-------------------------------------------------------------------------------------- 12.下列各句中加粗词语的意思,与现代汉语基本相同的一项是( )

A.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A.古义是“树根” ,今义是“事物的根源或最重要的部分”》

精品资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文武争驰,君臣无事

C.傲物则骨肉为行路 《C.古义是“路人”,今义是“走路”》

D.役聪明之耳目 《古义是“听力视力好”,今义是“智力发达,记忆和理解能力强”》 -------------------------------------------------------------------------------------- 13.下列各项中,加粗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 根不固而求木之长《使动用法,使……稳固 ;稳固》 B.人君当神器之重 北邀当国者相见 《主持,掌管》

C.凡百元首,承天景命 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大 ;同“影”》

D.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 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项:居于……之下 ;臣下》 -------------------------------------------------------------------------------------- 14.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 自牧:自我约束

B.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 三驱:狩猎时网开一面以示有度 C.亏无为之大道哉 大道:最高的境界

D.何必劳神苦思,代下司职 司职:司仪 《 (司职:管理职事)》 --------------------------------------------------------------------------------------

7.下列各句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震之以威怒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介词,用 ;介词,因为》

B.岂其取之易而守之难乎 《连词,表并列,可不译 ;连词,表转折,却》 源不深而望流之远 C.人君当神器之重

君臣无事,可以尽豫游之乐 《结构助词,的》

D.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 《表假设,那么,就 ;表判断,相当于“是”》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 8.下列各句中,加粗词的含义相同的一组是( ) A.德不处其厚,情不胜其欲 《能承受 ;胜利》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B.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 《大概;因为》 盖失强援,不能独完

C.奔车朽索,其可忽乎 《语气副词,表反问,难道 ;语气副词,表猜测,大概》 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D.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 《同“毋”,不要》 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

精品资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下列各句中,加粗词的含义相同的一组是( ) A.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安定 ;哪里》 项王曰:“沛公安在?” B.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 明智而忠信,宽厚而爱人

C.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 《要求;追求》 不求闻达于诸侯

D.文武并用,垂拱而治 《太平,清明 ;部署》 今治水军八十万众

-------------------------------------------------------------------------------------- 10.下列各句中加粗词的词类活用情况,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貌恭而不心服 《名词作状语》 B.择善而从之 《形容词活用为名词》 C.西望夏口,东望武昌 《名词作状语》 D.卒廷见相如,毕礼而归之 《名词作状语》

——————————————————————————————————————————— 11.下列各句的句式,与例句不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虽董之以严刑,震之以威怒

A.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言语 《例句和其他项都属于状语后置句》 B.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C.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例句和其他项都属于状语后置句》 D.月出于东山之上 《例句和其他项都属于状语后置句》 -------------------------------------------------------------------------------------- 12.对下列句子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

帝王主持着国家的重任,在天地间占有重要的地位。 B.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

刚开始人才兴旺,到后来却成了孤家寡人。《开头做得好的实在很多,但是能够善终的很少。》 C.竭诚则吴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

竭尽诚心,就能联合敌对的势力;傲视别人,就会使亲人成为陌生人。 D.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

最终苟且以求免于刑罚但不会感恩戴德,表面上恭顺但内心并不服气。 ------------------------------------------------------------------------------------- 16.把下面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魏徽)寻遇疾。徽宅内先无正堂,太宗时欲营小殿,乃辍其材为造,五日而就。后数日,薨。太宗亲临恸哭,赠司空,谥曰文贞。太宗亲为制碑文,复自书於石。太宗后尝谓侍臣曰:“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朕常保此三镜,以防己过。今魏徽殂逝,

精品资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遂亡一镜矣!”因泣下久之。

------------------------------------------------------------------------------------

14.“想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中的“想”,另一个版本作“惧”。你认为哪一种好?为什么?

“惧”字不好。理由是:第一,它把意思说反了,第二,它和前文“惧满溢”的“惧”字重复。 —————————————————————————————————————————— 16.把下面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魏徽)寻遇疾。徽宅内先无正堂,太宗时欲营小殿,乃辍其材为造,五日而就。后数日,薨。太宗亲临恸哭,赠司空,谥曰文贞。太宗亲为制碑文,复自书於石。太宗后尝谓侍臣曰:“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朕常保此三镜,以防己过。今魏徽殂逝,遂亡一镜矣!”因泣下久之。

用铜做镜子,可以端正衣冠;用历史做镜子,可以知道历代兴衰更替;用人做镜子,可以明白自己的得失。我常常保有这三面镜子,用来防止自己犯过错。如今魏徵去世,就失掉一面镜子了

———————————————————————————————————————————

17.按照下面画线句子仿写语句。要求所写的句子合乎文意,与整段文字衔接顺畅。

提示:吴王夫差——伍子胥 唐太宗——魏徵

掀开中国历史的重重帷幕,一个个发人深省的事例浮出了岁月的烟尘,清晰地昭示着后人。假如当初商纣王能听从比干的良言,又何至于落得个国破人亡的下场?假如_______________

当初吴王夫差能听取伍子胥的逆耳忠言,又何至于落得个国破身亡的下场?

话又说回来,如果当初秦孝公不听取商鞅之谏而变法,又哪能称雄于六国?如果

_______________?综上所述,不难看出,只有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才能够取得事业的成功;如果独断专行,自以为是,那么后果就不堪设想。

当初唐太宗不听取魏徵的逆耳忠言,又哪能出现“贞观之治”的太平盛世? --------------------------------------------------------------------------------------

词语辨析

1防微杜渐 2防患未然 防微杜渐

精品资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当:当神器之重(主持,掌握) 3、景:承天景命(大) 4、董:虽董之以严刑(监督) 5、克:克终者盖寡(能够)

《谏太宗十思疏》知识累积

6、作:将有作(建造,兴建) 7、牧:则思谦而自牧(养) 8、敬:则思慎始而敬终(慎)

9、黜:则思正身以黜恶(排斥)

一、掌握下列重点词语

10、简:简能而任之(选拔)

1、浚:必浚其泉源(疏通,深挖)

二、通假字

1、振之以威怒(通“震”,威吓) 2、则思无以怒而滥刑(通“毋”,不要) 三、一词多义 1、安:

①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形容词,安定) ②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疑问副词,怎么) ③项王曰:“沛公安在?”(疑问代词,哪里) ④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动词,养生) ⑤既来之,则安之(使动,使……安定)

⑥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安稳,安定,形容词)

精品资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⑦时时为安慰,久久莫相忘(安慰,抚慰,动词)

⑧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安逸,舒适,形容词) ⑨安土重迁(安于,习惯于) 2、信:

①信者效其忠(诚实,形容词)

②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可靠的,形容词) ③呜呼!其信然邪?其梦耶?(真实的,形容词) ④小信未孚,神弗福也(信用,名词)

⑤自可断来信,徐徐更谓之(特指媒人,名词) ⑥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信物,凭据,名词) ⑦愿陛下亲之信之(信任,动词) ⑧言必信,行必果(守信用,动词) ⑨忌不自信(相信,动词)

⑩烟涛微茫信难求(确实、实在,副词) 11低眉信手续续弹(随便、随意,副词) 3、求:

①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动词,追求) ②予尝求古仁人之心(动词,探求) ③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动词,请求) ④不求闻达于诸侯(动词,要求) ⑤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寻求,动词) 4、治:

①文武兼用,垂拱而治(动词,治理) ②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动词,治病)

③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动词,惩治)

精品资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今治水军八十万众,方与将军会猎于吴(训练,整治,动词) ⑤故治国常富,而乱国常贫(安定、太平,形容词) 5、当:

A、dāng①盛夏之时,当风而立(动词,对着,面对)

②当场。 当是时。 有大石当中流。 (处在某个地方或某个时候) ③人君当神器之重(动词,掌握,主持) ④各当时而立法(动词,适应,相当) ⑤犯法当死(动词,判断、判罪)

⑥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连词,通“倘”,如果) ⑦一夫当关,万夫莫开(阻挡,把守,动词) ⑧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将,副词) B、dàng①安步以当车(动词,当作) ②岂非用赏罪当邪(形容词,适合,得当) 6、下

①臣虽下愚,知其不可(与“上”相对,等次或品级低) ②盖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在下位的人,臣民,形作名) ③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居于……之下,动词) ④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臣下的意见,形作名) ⑤公子为人,仁而下士(谦逊待人,动词) ⑥秦攻邯郸,十七月不下(攻克,动词) ⑦徐孺下陈蕃之榻(使动,使放下) 7、克

①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能够,能愿动词) ②彼竭我盈,故克之(战胜,攻破,动词) ③奉公克己(克制,动词)

④与克期俱至(限定,约定,动词)

精品资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所:

①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代词,用在动词前,组成名词性短语,……的人) ②山峦为晴雪所洗(介词,“为……所……”,表被动) 9、盖:

①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副词,大概)

②盖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连词,承接上文,表示推断原因) ③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句首语气词,表示要发表议论,不译) ④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车盖,名词) ⑤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遮盖、掩盖,动词) ⑥英才盖世,众士仰慕(超过、胜过,动词) ⑦盖亦反其本矣(通“盍”(hé),怎么,何不) 10、而:

①源不深而望流之远(连词,表示转折) ②则思谦冲而自牧(连词,表示递进) ③垂拱而治(连词,表示修饰)

④子产而死,谁其嗣之(连词,表示假设) 11、以:

①盖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连词,表修饰) ②虽董之以严刑(介词,用)

③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连词,表目的,来) ④则思无以怒而滥刑(介词,因为) ⑤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介词,把) 四、词类活用

1、固: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使动用法,使……稳固) 2、重:人君当神器之重(形作名,重权) 3、下:则思江海下百川(名作动,居……之下)

精品资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虚: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使动用法,使……虚) 5、正:惧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使动用法,使……正) 6、宏:宏兹九德(使动用法,使……光大)

7、乐: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意动用法,以……为乐)

8、能,善: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形作名,有才能的人,好的意见)

五、古今异义的词

1、根本: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①古义:树木的根部,在土里的那部分。②今义:事物的根源或最重要的部分)

2、纵情: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①古义:放纵情感。②今义:尽情)

3、以为: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①古义:“以之为”的省略,把它当作。②今义:认为) 4、虚心: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①古义:使心虚。②今义:一种谦虚的美德) 六、句式

1、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判断句) 2、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介宾短语后置) 3、终苟免(刑罚)而不怀仁(省宾语) 七、成语积累

1、居安思危:虽然处在平安的环境里,也想到有出现危险的可能。指随时有应付意外事件的思想准备。

2、恃才傲物:恃:依靠、凭借;物:人,公众。仗着自己有才能,看不起人。

3、载舟覆舟:民众犹如水,可以承载船,也可以倾覆船。比喻人民是决定国家兴亡的主要力量。 4、垂拱而治:垂拱:垂衣拱手,形容毫不费力;治:平安。古时比喻统治者不做什么使使天下太

平。多用作称颂帝王无为而治。

5、择善而从:从:追随,引伸为学习。指选择好的学,按照好的做。 八、难句翻译

1、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

精品资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译:开始做得好的实在太多,能够保持到底的(却)很少。 2、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

译:怨恨不在大小,可怕的只有老百姓;(他们像水一样)能够负载船只,也能颠覆船只,这是应当深切戒慎的。

3、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

译:想到(自己的君位)高而险,就要不忘谦虚,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 4、何必劳神苦思,代百司之职役哉?

译:为什么一定(自己)劳神费思,代替百官的职责呢?

精品资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Welcome To Download !!!

欢迎您的下载,资料仅供参考!

精品资料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