授课教师姓名 微课名称 知识点来源 预备知识 岳园园 学科 语文 视频长度 8分钟 比喻、拟人修辞手法 □学科: 三 年级: 教材版本: 人教版 听本微课之前需了解的知识:比喻、拟人修辞手法的常见句型。 设计思路 教学过程 通过对比喻拟人两种修辞手法从概念、作用、特点等方面的介绍,让学生能够很好地掌握这两种修辞手法,在练习中能够区分这两种修辞手法。 教学目标: 1.了解比喻、拟人两种修辞方法的概念、作用。 2.掌握比喻、拟人两种修辞手法的使用。 教学重点: 了解比喻、拟人两种修辞手法的概念、作用,掌握它们的用法。 教学难点: 通过学习能够辨别含比喻词的句子是否是比喻句。 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两种常用的修辞手法,比喻、拟人。 二、比喻 1.定义:比喻句,就是打比方,用浅显、具体、生动的事物来代替抽象、难理解的事物。 2.比喻句的基本结构分为三部分: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词(表示比喻关系的词语),喻体(打比方的事物)。 3.作用: (1)比喻叙事能化抽象为具体,使事物更清楚明白。 (2)比喻状物能使概括的东西形象化,给人深刻的印象。 4.注意事项: 有的同学一看到含有“像”、“好像”“仿佛”等词语的句子就认为一定是比喻句,其实,这是一种误解。例如: (1)表示比较 江上的轮船像一叶叶扁舟。 句中的“轮船”和“扁舟”是同一类事物,通过比较,突出长江水的浩大。 (2)表示举例 老师就像我们的妈妈一样。 句中的“像”字引出我只是把老师看成妈妈,而并非是比喻句。 (3)表示猜测 这人很面熟,好像在哪儿见过。 句中的“好像”也是表示推测、判断,不是比喻。 二、拟人 1.定义:根据想象将物当做人来叙述或描写,使“物”具有人一样的言行、神态、思想和感情。拟人就是用写人的词句去写物。 2.作用:能增强语言的美感,表现力,更生动、形象。 3.举例: (1)把动物拟人化。 如:蜜蜂引路! (2)把植物拟人化。 如:花儿在风中笑弯了腰。 (3)把一般事物拟人化。 如:夜空中的小星星顽皮地眨着眼睛。 1.指出下面的句子各用了哪种修辞方法? (1)只见圣诞树上的烛光越升越高,最后简直成了天空中闪烁的星星。(比喻) (2)天上的星星怕冷似地钻进厚厚的云絮里。(拟人) 2.按要求改写句子。 (1)天空中有一轮明明月。(改为比喻句) 天空中挂着一轮玉盘似的明月。 (2)窗外,风吹翠竹,飒飒作响。(改为拟人句) 窗外,风儿摇醒翠竹,在窃窃私语。 练习设计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