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互联网+”时代下的班级管理模式分析

来源:赴品旅游


“互联网+”时代下的班级管理模式分析

摘 要:班级管理是教学管理中的一项重要内容,班主任在工作实践中要充分发挥出自己的角色优势,在班级管理中应用先进的管理理念和管理办法,提高班级管理的效率和水平。新时期下,网络信息技术的应用与发展给各项班级管理工作带来便利,“互联网+”时代下通过网络平台的应用能够形成一个更加开放、互动和即时的交流平台,利用信息技术对班级管理中存在问题进行实时分析,提高班级管理质量、维护班级秩序。本篇文章在此基础上,主要对“互联网+”时代下的班级管理模式进行研究与分析。

关键词:“互联网+”;信息时代;班级管理;模式;交流平台

在班集体管理中,班主任和学生是主要的成员,成员在班级共同学习、生活和成长中,由于各自的性格差异容易产生不同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就要通过一定的管理措施来加强内部的管理。在“互联网+”的时代下,班主任作为班级教育管理的主要领导者,在实践中需要应用信息网络技术转变传统的班级管理模式,在对管理对象进行综合化分析后打造良好的班级互动平台,满足多元化的管理需求。关于“互联网+”时代下的班级管理模式内容要点,需要從实践分析中展开全面研究,主要分析如下:

一、大数据分析

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通过互联网平台的应用能够帮助班主任获取更多的班级事务信息和学生的综合信息,使班主任能够对学生的基本学习和班级活动情况有所掌握,并据此做出管理对策分析。“互联网+”时代不同于电脑技术的应用,它是基于大的数据库,通过网络的储存、记忆使信息数据传输更加便利、信息量更加巨大。在“互联网+”时代下,班主任利用软件系统对学生信息进行统计从而建立大数据系统,其中主要包括学生的成绩、学籍、教育记录、课程表、综合素质评价、通讯方式以及奖惩情况等,根据这些,班主任能够在完整的学生信息分析中了解其各自的性格特点,从而在班级事务、竞赛评比等多项集体活动中做好任务安排,在维护班级荣誉的同时也使学生的个人优势或特长得到充分的发挥。“互联网+”时代下的班级管理应用数据分析的办法能够帮助老师更快、更全面的掌握班级成员基本情况,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除此之外,大数据分析可以对学生的情况进行长期跟踪,并根据跟踪结果进行实时指导,能够有效的控制学生的行为和心智。

二、共建交流平台

班级管理属于集体性管理,班主任是班级活动的主要组织者和领导者,因而在班级管理中具有重要的领头作用,但是这并不意味着要由老师个人完成对班级的全部管理指挥,现代化的班级管理需要在自由、平等和民主性原则基础上鼓励更多的人参与进来。在互联网技术的应用下建立班级群,学生或学生家长可以发表自己的个人意见,针对班级管理提出自己的问题和建议,班主任在汇总这些信

息后整理出一套可行管理机制。在共同的交流平台中班主任、学生以及学生家长可以在更加开放的网络环境中交流、讨论学习问题或生活问题,使班级成员之间的联系更加密切,增强班级凝聚力,维护班级公共利益。除此之外,在互联网技术的应用下,学生可以进行网络模拟管理,利用交流平台扮演不同的管理角色,让学生体验管理班级的压力,理解老师和班委的艰辛,从而更好的约束自己。新时期下的班级管理活动不再是一味的由班主任担任“大家长”的角色来对班级的全部事务进行管理,而是需要老师与学生在良好的交流与互动中增进了解、实现共建共管,在转变传统管理模式基础上有效提高班级管理水平与质量。

三、微观察的应用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为人们的生活、工作和学习提供便利,在网络通讯技术的应用下人们的沟通与交流更加方便,在网络环境下的交流具有一定的公共性,同时又能够保持个人的隐私性,由于性格差异,每个人在网络社交中具有不同的语言、行为和观念上的表现。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可以对班级成员在网络交流平台中的社交体验、行为表现进行微观察,能够更加有效的增加对学生的了解。例如班主任可以在班级群中设置不同的投票活动或话题讨论活动,仔细分析和观察学生的表现,对其交流活跃度、言语表现力、思想价值观以及心理状态等方面进行观察和分析,并站在学生的视角对看待和解决相关问题。“互联网+”时代下结合微观察的办法能够拉近老师与学生的关系,使整个班级管理活动良性发展,达到维护班级秩序的目的。

四、互联网辅助班级成员评价的应用

对班级整体及其成员的评价是班级管理的重要环节,在传统的班级管理中,对班级和成员的评价主要依靠主观意识和客观数据来进行评价,主观评价主要依靠管理者的经验以及对规章制度的符合情况来完成,在评价过程中常常过于主观,有失公正;班级和成员的评价数据主要根据班级和成员所取得的成绩和对违反规定的记录来加减分数产生数据,从而通过数据进行评价,虽然数据是很客观的,但数据只是单一的堆积,彼此间都是孤立的,无法起到综合的评价作用。这个时候利用“互联网+”班级评价平台可以有效地对班级以及班级每个成员进行综合客观的评价。在这个平台上只需要按时段的把班级和成员的表现情况输入平台,平台就可以对班级和个人的表现给出综合评价,同时可以根据评级,提出合理化建议,是一种锦上添花和雪中送炭并存的平台。

五、互联网提高学生的品质教育质量

传统的班级管理手段对现今班级管理的影响开始变小,而丰富多彩的班级管理手段对提高班级管理正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学校各方面要顺应时代发展,尤其是顺应信息技术发展的潮流,积极利用多媒体教育、教学设备,利用多媒体的声、画的特点帮助学生去理解晦涩难懂的德育知识概念,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品质情操,树立良好的道德意识和道德意志。同时,教师要提高使用多媒体技术的能力,利用好与时俱进的互联网软件,结合现有的德育课本教材,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增加课外知识的拓展,并制作相关德育的PPT,让学生在观看

精品PPT的过程中加深德育知识的记忆,并获得丰富的课外知识。除此之外,还可以利用互联网技术,模拟学生的职业生涯,让学生在了解职业生涯的同时懂得:该如何走好自己的职业生涯,在未来的职业生涯过程中,道德品质、道德意志必不可少的。从而激发学生提高道德意识、道德意志的动力,当学生的道德品质提高之后,班级的各个方面都会得到较大的成长,从而也减轻了班级的管理压力。

班主任在教学管理中要针对班级现状,制定出有效的管理对策,在“互联网+”时代下,班主任可以在网络平台和信息技术的应用下进行大数据分析,应用互联网思维对班级中相关问题进行分析。在班级管理中建立良好的互动交流平台,加强班主任、任课老师、学生和学生家长之间的沟通交流,能够对学生的综合情况有所了解;在网络化管理模式中还能够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促使班级成员能够对班级管理相关事项提出自己的意见和看法,在集思广益中提高班级管理的水平。“互联网+”时代下创新班级管理模式,不仅能够实现现代化班级管理的特色化和科技化,还能够促进班级内部文化建设,有利于班级集体利益维护。

参考文献

[1]刘春生.浅论互联网思维下的高校班级管理发展趋势[J].才智,2014,34:17+19.

[2]王媛.“互联网+”时代下的班级管理模式初探[J].大连教育学院学报,2015,31(02):49-50.

[3]应佩蓓,吕美巧,王磊.“互联网+”时代下的班级管理模式探究[J].西部素质教育,2017,308:277.

[4]杨晓艳,周永顺.互联网时代职业院校班级管理策略研究[J].才智,2017,18:104.

[5]刘成,杨珊珊.“互联网+”时代SNS在大学班级管理中的创新运用[J].中国市场,2016,23:248-249.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