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统计研究的是现象的抽象数量方面。×统计研究的现象的客观存在的数量方面
3.统计总体的同质性要求构成总体的各个总体单位必须具有许多相同的属性或特征。×具有许多 改为 至少具有一个
4.在职工文化素质调查中,“大专文化程度〞是品质标志。× 〔 的具体表现之一〕 5.“工业增加植1000万元〞不是一个要素完整的统计指标。√
6.统计指标的概念只能理解为“反映总表达象数量特征的概念〔或范畴〕及其具体数值。〞× 还可以理解为反映总体数量特征的概念或范畴 7. 所有统计指标的数值大小都由研究范围的大小来决定。×总量指标的数值大小由研究范围的大小来决定
8. 描述统计是推断统计的根底。√
9. 质量指标就是反映产品质量和工作质量的指标。×
1. 各种调查方式必须结合运用。× 必须改为 可以
2. 统计整理只是一个从调查到分析的中间环节,在统计工作过程中可以进行,也可以不进行。× 必须进行
3. 统计分组的关键问题是确定分组标志和划分分组界限√。
4. 为了保证总体中每一个单位在分组时不被遗漏,分组时应满足最小组的下限低于最小变量值、最大组的上限高于最大变量值这个条件。× 低于 改为 不高于 高于 改为 不低于
5. 组中值可以近似地表示各组变量值的平均水平。√ 6. 变量数列按其表现形式可以分为等距数列和异距数列两种。× 变量数列改为组距数列 7. 如果总体中存在极大值或极小值,那么可以在组距数列中使用开口组。√
8. 统计分组是编制次数分配数列的根底。√ 9. 调查单位可以是人、社会组织,也可以是物或其他任何事物,但报告单位只能是人或组织。√
10.调查单位和填报单位都是资料的承当者。× 只有调查单位是资料的承当着
1. 用劳动单位表示的总量指标,称为劳动量指标,它是不能直接相加的×。
2. 强度相对指标的数值是用复名数表示的,可以计算它的正指标和逆指标。√
3. 方案完成相对指标数值越大,说明完成方案的情况越好×。
4. 甲、乙两个地区的国内生产总值分别为20亿元、15亿元,甲地区比乙地区多5亿元,以上指标均属于总量指标。√
5. 新增职工人数属于时点指标。×
6.某厂产值方案在去年的根底上提高8%,方案的执行结果是仅提高4%,产值的方案任务仅实现一半。×
1. 根据组距数列计算的平均指标是一个近似值。√
2. 众数是变量数列中最大的次数。× 的标志值
3. 平均指标反映了现象的一般水平,但掩盖了总体各单位的差异,因此仅通过这个指标不能全面反映总体的特征。√
4. 所有冠以“平均〞一词的统计指标都是平均指标。× 句首加 并非
5. 变量的变异程度越高,其平均指标的代表性就越高;反之就越低。× 代表性越低 反之越高 6. 比拟不同总体变异程度的上下,既可以用变异系数,也可以用标准差或其他变异指标。× 只能用离散系数
7. 用加权平均数法计算标准差,既适用于分组资料,也适用于未分组资料。× 用 简单平均数 8. 平均指标必须而且只能在同质总体中计算。√ 9. 根据组距数列计算中位数,其假定条件是变量值在中位数组分布均匀。√ 10. 根据组距数列计算众数时,如果众数组前一组次数等于其后一组次数,那么众数等于众数组的组中值。√
11.根据组距数列计算的平均指标是不精确的。√ 12. 众数在统计分布中不一定存在,假设存在也不一定是唯一的。√
13. 标准差和标准差变异〔离散〕系数都是反映变量离散的绝对水平的。×
14. 中位数是指总体中出现次数最多的变量值。× 众数
15. 变量值与中位数之差的绝对值之和小于变量值与均值之差的绝对值之和。√
1.抽样估计是用样本统计量对总体参数进行估计的, 不可防止会产生误差,而且这种误差的大小是不能进行控制的。× 能够进行控制
2.抽样平均误差随样本估计值的不同而变化.因此,抽样平均误差是随机变量。× 不是随机变量 3.抽样极限误差可以大于、等于或小于抽样平均误差。√
4.当抽样平均误差一定时,概率度越小,估计的可信度越高。× 越低
5.在极限误差一定的条件下,如果有两次比率的资料P1、P2,其中P1>P2,那么应根据P1计算必要样本容量。× 那么应后 改为 根据P1、P2两个比率中的最大方差值计算必要样本容量
6.不重复抽样的抽样平均误差是在重复抽样的抽
样平均误差的根底上乘以修正系数〔N-n〕/(N-1)。× 加根号
7. x抽样分布形式只与样本容量的大小有关,而
与原有总体分布无关×
8. 随机变量都有概率分布,随机抽样的样本是随
机的,所以也有其概率分布。√
9. 不重复抽样与重复抽样的抽样平均误差相等。
×
10. 在参数估计中,样本容量与总体方差成反比。×
1.相关与回归分析所研究的变量之间不是对等
的,必须确定其中的自变量和因变量。× 删除 相
关与 三个字
2.假设变量X和Y之间具有线性相关关系,就可
以建立一元线性回归模型进行回归分析。×中间加 且相关程度为显著性的,
3.一元线性回归方程中的回归系数表示:当自变
量x变动一个单位时,因变量y平均改变的数量。√
4.一元线性回归方程y3.8440.578x,说明自
变量和因变量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 正相关
5.相关系数不仅能反映变量间线性相关程度,也能
确定变量的因果关系。× 不能确定
6.相关系数r只反映变量间的线性相关程度,不能
说明非线性相关关系。√
7.两变量呈正相关,那么必定为线性相关。× 也
可能为非线性相关
8.单变量分组相关表是将因变量进行分组后编制
的相关表。×
1.时间序列中的各项指标数值都可以直接相加。×
中的 后加 时期数列
2.依据间断时点序列计算序时平均数,一般假设相
邻时点之间现象是均匀的。因此,以此种假设为前
提计算出的只是一个近似值。√
需要解决的根本问题是“合理加权〞。 ×
3.由于定基开展速度等于相应各环比开展速7. 结构影响指数是反映平均指标变动中各组单位度的连乘积,所以定基增长速度也等于相应各数所占比重的变动及其影响的程度×。
环比增长速度的连乘积。× 相应 后改为 定8. 同度量因素不仅具有同度量的作用,而且还有基开展速度-1 加权作用。√
4.某企业产量10年内翻了两番,那么表示该 企业产量10年内增加了4倍。× 3倍
5.某企业2004年产值比1995年增长了4倍,比2000年增长了50%,
那么2000年产值比1995年增长了50%。× 第一个 50% 改为 150% 第二个 50% 改为 100% 6.采用几何平均法计算平均开展速度时,只要时间序列的期末水平确定,中间水平的变化不会影响计算结果。√ 7.用最小平方法配合长期趋势方程时,
只能配合直线,不能配合曲线。× 8.定基开展速度也叫“总速度〞,它等于各期环比开展速度的算术总和。×
9.季节比率一定是按季度计算的。× 1. 用来反映不能直接相加和比照的复杂现象总体数量比照关系的相对数称为广义指数。×
称为总指数
2. 在编制质量指标综合指数时,一般应将作
为同度量因素的数量指标值固定在基期。×固
定在报告期
3. 算术平均指数是用算术平均法计算和编制
的总指数,适用于质量指标指数的编制。× 质
量指标改为 数量指标
4. 某厂产品单位本钱本月比上月下降3%,生
产费用上升3%,这是因为其产量增加6%。× 增
加百分之6.19
5. 拉氏指数的同度量因素指标都固定在基
期,派氏指数的同度量因素指标都固定在报告
期。√
6. 采用先综合、后比照的方式编制总指数时,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