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思路:
好奇心是孩子们与生俱来的,孩子对于“指纹”既熟悉又陌生,孩子们在玩橡皮泥的时候回发现自己在作品上留下了许多痕迹,不过不知道那指纹是每个人独特的存在。本次活动通过幼儿观察﹑比较发现指纹的特征;观看录像了解指纹的作用;幼儿想象指纹的妙用:幼儿制作指纹身份证等,充分调动每一种学习方式,满足了幼儿探究的愿望,保持了幼儿对科学活动探究的热情,从而提高幼儿主动地﹑科学的学习态度﹑习惯与能力。
活动目标:
1.在研究指纹的过程中萌发对自身的探究欲望
2.能对指纹进行探究和比较观察并大胆表达和概括自己的观察成果 3.了解指纹的罗圈形状﹑数量不同,知道每个人的指纹都不一样,它有三种类型及具有特征记号的用途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幼儿发现过指纹
物质准备:场景布置:指纹画展 录像《黑猫警长》
放大镜﹑油印﹑白纸﹑实物投影仪
活动过程:
一.参观指纹画展,引起幼儿的探索兴趣 1.教师:“小朋友们,我们一起去看画展吧!” 2.幼儿观看指纹画展,教师提问:“你发现了什么?和我们平常画的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吗?”
二.引导幼儿观察指纹,了解指纹的外部特征
1.教师提问:“你有指纹吗?指纹在哪里?”(指纹在手指肚上)
2.幼儿用放大镜观察自己的指纹或是用油印将指纹印到纸上进行观察。并和同伴的指纹比较一下。(教师巡场指导幼儿观察发现指纹的形状﹑数量不同) “你的指纹是什么样的?”
“你的每个手指的指纹都一样吗?”
“你的指纹和别的小朋友的指纹一样吗?哪里不一样?”
小结:指纹的罗圈形状和数量都不同,每个人都有每个人自己的指纹;它是每个人的特征之一
三.引导幼儿观察归纳指纹的三种类型 1.让几个幼儿将指纹印在纸上,然后把纸放到放到实物投影仪上,让幼儿观察归纳指纹的类型
2.找出三种指纹类型,分别给他们起名字
第一种叫弓型纹:它的纹路中心就像一把弯弯的弓箭一样
第二种叫蹄型纹:它的纹路中心向左或向右偏很像小马蹄子一样 第三种叫涡型纹:它的纹路中心就像水流湍急的小漩涡一样 总结:统计一下各类指纹的数量:有弓型纹的举手﹑有蹄型纹的举手﹑有涡型纹的举手(巩固认识)
四.观看录像《黑猫警长》,了解指纹的用途
1.“指纹有什么用呢?请大家观看录像,看完你就知道了。” 2.幼儿观看录像 3.提问:“黑猫警长是如何破案的?”(黑猫警长通过罪犯留下的指纹,找到罪犯) 教师小结:指纹能够帮助警察破案,因为每个人的指纹都不一样,它是具有特征的记号
延伸活动:1.制作幼儿指纹身份证,教师巡场指导 身份证上有:幼儿姓名﹑性别﹑班级名称及幼儿指纹
2.让幼儿留心观察指纹在我们生活中还有什么作用,记录下来,看看哪个小朋友发现的多。
类似的教学内容在幼儿园并不少见,教师通过让幼儿观察自己身体的某一部分,如指纹﹑皮肤﹑汗毛孔等激发幼儿对人体的兴趣。幼儿也非常喜欢这一类探索自己身体的活动。但内容的选择上却没有关注到幼儿的年龄特点和知识结构,导致活动效果事与愿违。活动中,幼儿设计了“参观指纹画展”﹑“观察指纹﹑了解指纹特征”﹑“了解指纹类型”﹑“观看录像片段了解指纹用途”等四个环节(我缩减了“想象指纹用途”这一环节),将如此多的内容集中于一个活动,只能使幼儿囫囵吞枣,不求甚解,从而导致幼儿无法获得深入的经验。
我原本看到教案的时候就觉得活动设计的很好,环环相扣,但是也觉得太难了,就将“指纹的用途”放在了活动延伸里,但现在想想,还是太多了,因为每个环节里就包含了很多知识点,每项内容都足以成为单独的内容丰富的科学活动。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