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工程监理项目风险控制与防范

来源:赴品旅游


工程监理项目风险控制与防范

摘要:建设工程监理风险应对是监理风险管理的一部分内容,通过对建设工程监理风险的识别、评估、评价,了解了监理的风险和可能造成的损失,并针对这些存在的风险事先选择适当的策略,采取合理有效的措施,使风险变成无险或把风险造成的损失尽量降到最低,保证监理企业和监理人员的安全生存和健康发展。这也是监理风险管理的最终目的。

关键词:工程监理;风险管理;控制;策略

一、建设工程监理风险内涵

建设工程监理是指具有相应资质的工程监理企业,受建设单位的委托,承担其项目管理工作,并代表建设单位对承建单位的建设行为进行监控的专业化服务活动。工程监理企业是指取得企业法人营业执照,具有监理资质证书的依法从事建设工程监理业务活动的经济组织。建设工程监理实行总监理工程师负责制,监理企业开展建设工程监理必须签订书面建设工程委托监理合同。

在从事建设工程项目活动的全过程中,内部和外部都存在着很多不确定性的因素,这些因素有的对工程项目造成负面的影响,使工程项目受到干扰,使原定的目标不能实现。工程项目风险的存在及其与参建主体利益的紧密相关性,使得工程项目风险理论的研究得到重视和发展。然而时至今日关于工程项目风险 (risk)的定义学术界尚无统一的界定,但工程项目风险的多样性、可变性和损失的危险性是共同肯定的。近年来,工程领域的风险管理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建设工程项目风险其含义有三层意思:第一,风险是客观存在的现象;第二,风险的本质具有不确定性;第三,风险事件是人们主观所不愿发生的。不论是当前的风险还是未来的风险,都存在着一定的统计规律,风险事件发生的不确定性可以用概率或可能性大小来表示。对建设工程项目风险的分析,虽然风险是客观的,但可以通过风险分析者利用本身的知识、经验采用一定方法估计出来的,不同的人可能对同一风险事件分析选择不同的方法,分析结果间可能存在差异。参与工程项目建设的主体有:项目业主、施工单位、勘察设计单位、监理企业,他们是建设工程项目风险的直接承担者。他们在工程项目建设活动中所扮演的角色不同,面临的风险不同,风险后果也不同,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任何风险事件的发生都会对各方参建主体带来不利影响。作为建设工程项目参建主体之一的监理企业在参与建设工程项目活动中存在由监理系统本身和外部环境所引起的不确定性因素(事故、隐患、失误),在一定条件下对自身产生不利影响或导致监理企业和监理人员受到损失,这种损失包括信誉受损、经济损失、行政处分、法律责任,这就是建设工程监理的风险。风险的产生往往会使监理企业面临危机,监理相关责任人最严重后果是要承担刑事责任。

二、工程监理项目风险特点

1.风险存在于监理工作的全过程。从签订委托监理合同起一直到委托监理合同的终止,风险就相伴左右。因此,对风险的防范应该是全过程的。

2.风险影响的全局性。在我们身边有许多例子,例如:一个项目的第一期工程在建设过程中,某结构部位出现了质量问题,项目监理部监管不严是产生问题的原因之一,尽管质量问题可以通过技术手段进行处理,但这一事件的发生影响了整个施工计划的实施,延误了工期,增加了费用,也增加了协调、处理的额外工作,最关键的是项目业主对监理方的信任度下降,影响了第二期工程建设的监理业务。

3.风险有一定的规律性。不同的工程项目都有不同的技术难点和关键环节,根据多年实践总结,风险事件发生在这骨节眼的概率相对较大。例如:深坑支护、高大模板安装等肯定是重点关照对象,这并不是要忽略其它非关键环节,而是要突出重点,全面控制,抓住了规律,才能更好地预测和防范。

4.风险的多变性。例如监理工程师根据当地气象部门报告的天气状况签署了浇筑混凝土的施工令,当时认为天气对施工不会产生太大的影响,但在施工到夜间下起了短时大雨,由于防范措施准备不充分,使局部混凝土质量受到影响,造成了一定的损失。可见风险的变化有时就在瞬间完成,没有过渡期,没有让人们作准备的时间,只有在事先提高风险意识、完善防范措施。

5.风险源于本身。建设工程监理是一种专业技术服务工作,项目的唯一性决定了每个项目的监理对监理工程师来说都是新的挑战。近年来,从建设工程项目发生的风险事件分析来看,监理企业和监理人员自身的不规范行为导致了大部分监理风险责任,可以说是自食其果,如何正确评估自己的能力,如何管好自己,是一个值得监理从业人员深思的问题。

6.建设工程监理风险是一种责任风险。风险事件的发生可能会给参建主体带来损失,但如果没有监理的责任,就不会产生监理损失。例如,施工企业不执行监理指令强硬施工,质量出了问题,造成的工程损失与监理无关。

三、工程监理项目风险防范策略

建设工程监理是受项目业主的委托,承担其项目管理工作,并代表项目业主对承建单位的建设行为进行监督管理的专业化服务活动。监理工作的性质决定了监理风险是一种责任风险,所以风险应对策略和措施的选择要充分考虑监理风险的特点,重点是如何做到在监理的责任范围内尽可能避免风险事件发生,或者风险事件发生以后,风险产生的原因不在监理方或最大限度地减少监理方在风险事件中的责任,这就要求建设工程监理企业和人员要特别注意规范自己的行为。建设工程监理的风险的应对策略和措施通常有风险回避、损失控制、风险转移等几种。

1.合同的应用策略。无论什么时候,合同是风险管理的强有力工具,它的基本作用是管理风险和分配风险,在风险管理的过程中,在适当的时候如果能

够选择合理的合同形式和内容,对于保护管理者的利益,降低风险发生的概率和损失是有一定的帮助的。在合同中,各方的权责和义务非常明确,如各方的工作范围、内容、目标要求等,这样将工程项目中的一些不确定因素分散出去。可以说,合同内容的严谨性决定了所识别出的风险因素的后果,合同是管理法律风险的关键。

2.风险回避策略。根据监理风险的分析预测评估,事先就避开风险源,消除风险产生的条件或改变监理行为方式,以消除风险隐患。风险回避是一种彻底消除风险影响的方法,但并不是每个风险都可以回避的。例如,施工企业为了降低成本,想把技术难度高的专业工程分包给没有经验、实力不足的施工队伍,监理工程师应该拒绝批准分包行为,从根本上切断可能发生质量安全事故的风险源。

3.损失控制策略。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容易发生风险事件环节,通过采取主动行动,以预防为主,防控结合的对策,来减少风险带来的损失。损失控制包括损失预防和损失抑制。这两种措施对于控制风险损失是相辅相成的,都是以较小的经济成本获得较大的安全保证。损失控制通常采用以下具体方法:预防和减少风险源、风险因素的产生;抑制己经发生的风险事故的扩散速度和扩散空间;增强被保护对象抵抗风险的能力;设法将风险与保护对象隔离;妥善撤离风险事件,尽力减轻被保护对象遭受的损失;加强职业安全教育,避免由于人为因素所导致的损失。例如,人工挖孔桩的施工,施工人员在孔底作业环境不好、空气质量差,容易引起人员的窒息中毒而造成伤亡事故。监理工程师可加强检查施工企业对孔底作业工人的安全教育记录,要求施工企业适当增加孔底通风设备来尽力减少伤亡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4.风险转移策略。包括非保险的风险转移和保险。非保险的风险转移是指企业将自己不愿承担的、或超过自己承担能力的风险损失的经济补偿责任,通过正当、合法的非保险手段转移给其他经济单位。例如,监理工程师对深基坑支护方案不熟悉,随便审批会有引发风险的可能性,为了避免风险的发生,可将深基坑支护方案作为施工图的一部分,交给施工图审查机构来审核,如果施工图审查机构审核合格,则按方案施工,将自己的风险转移给施工图审查机构。保险是一种及时、有效、合理地分摊损失和实施经济补偿的方式,一直是处置风险的主要手段,但监理责任风险保险业务还很少开展。

5.风险缓和策略。它是将风险发生的概率或者影响降到可以接受的水平,使损失最小化。它是一种积极主动的风险应对策略,主要适用于那些毫无征兆,人们也无法进行前瞻性预测的风险。按照损失发生的时间,可以分为一损前预防、损中抑制、损后减轻,当然,早期采用预防措施来缓解风险,比在风险发生后再亡羊补牢会有更好的效果。这种方法既不能消除风险,也不可避免风险,因此在众多的风险应对策略中,仅将其作为一种辅助措施。为了缓解风险,可以采取的措施有:分散风险、编制周密、完整的预防计划、灾难计划和应急计划来降低风险发生的可能性,控制风险造成的损失。

6.风险自留策略。风险自留是一种由项目主体自行接受风险后果的一种

风险应对策略,项目团队不变更项目计划而是直面风险,当采取其他风险规避方法的费用超过风险事件造成的损失数额时,可采取自留风险的方式。接受风险可以是主动的、积极的、有意识、有计划的,也可以是被动的、消极、无意识无计划的。主动风险自留是一种有周密计划、有充分准备的风险处理方式。它是建立在风险管理者对工程项目风险进行正确识别和充分估计的基础上,认为风险在可接受范围内,同时也权衡了其它风险应对方式后,做出的有思想准备的决策,并适当安排了一定的财力准备。被动风险自留是指由于一些主客观原因(没有充分识别或估计风险的严重性、自然灾害等),不得不由自己承担风险损失后果的应对风险的方式。现实中被动的风险自留时常存在,似乎不可避免。显然别动风险是不可取的,有时会造成不可收拾的后果。

参考文献

[1]梁伟杰.建设工程监理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J].建材与装饰,2008,(1) .

[2]徐家凤.工程监理招投标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建筑管理现代化,2006,(6) .

作者简介:张柏江(1954- ),男,东莞市腾飞建筑工程有限公司总经理.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