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变化规律》
一、实验探究题
1. 如图所示,是锡的熔化和凝固的图象,根据图象回答:
(1)锡的熔点是______,凝固点是______。
(2)在BC段,锡处于______态;在DE段,锡处于______态。
(3)锡的熔化用了______min,它熔化过程中要______热,但温度______。 (4)锡从10min到12min这段时间间隔内处于______态。
2. 如图甲是探究“冰在熔化时温度变化规律”实验,图乙是根据实验数据画出的图
象.
(1)由图可知,冰在熔化过程______ (选填“吸热”或“放热”),温度______ (选填“升高”、“不变”或“降低”),冰是______ (选填“晶体”或“非晶
体”). (2)由图乙可知,冰的熔点是______ ℃,第6分钟时冰处于______ (选填“固态”、“液态”或“固液共存态”).
3. 晓轩同学在“探究冰和蜡的熔化规律”时,使用的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
第1页,共16页
(1)蜡在加热过程中某一时刻温度计的示数如图乙所示,温度是________℃;实验数据如下表,可以判断蜡属于________(选填“晶体”或“非晶体”)。
时间/min 蜡的温度/℃ 0 42 1 44 2 46 3 48 4 49 5 50 6 51 7 52 (2)向试管中放入碎冰,根据加热过程中记录的数据画出如图丙所示温度一时间图象像,得出冰的熔化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
(3)另一同学把冰放入如图丁所示的烧杯中,并未用酒精灯加热,冰也熔化了。于是他认为冰熔化不需要吸收热量,他的想法________________(选填“正确”或“不正确”)。
4. 在1标准大气压下,小明“探究某种物质熔化规律”的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图乙
是根据实验数据画出的物质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该物质的沸点为的比热容为
,液态
安装实验器材时,小明应按照______顺序进行选填“自下而上”或“自上而下”。
实验中,热从火焰传递给水,却不会反过来传递,说明______的转移具有方向性。
由图乙可知,该物质的熔点是______,在AB段的比热容______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在CD段的比热容。
段的比热容为______。保留两位小数,科学计数法表示 后继续加热时,温度计示数不再升高的原因是______。
第2页,共16页
若试管内物质的质量为20g,从第18min至第29min内物质吸收的热量为______J。
5. 如图所示是某种晶体发生物态变化时的图象.据图回答:
(1)在图象中,在BC段时,物质是______ 态;在DE段,物质是______ 态;该物质在熔化过程中所用去的时间是______ 分钟. (2)这种物质的凝固点是______ .
(3)在冬天,温度下降时,水也能结成冰.则水结冰时的过程与该图象相似的过程是______ 段.
6. 小明用如图甲所示装置探究冰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
(1)除图甲所示的实验器材外,还需要的实验器材有火柴和 . (2)将装有碎冰的试管放入水中加热,而不是用酒精灯直接对试管加热,这样可以使冰的升温速度较 (选填“快”或“慢”),便于记录各个时刻的温度. (3)读取温度计示数时,视线应如图乙中 (选填“A”、“B”或“C”)所示,
此时冰的温度为 ℃.
(4)实验中要不停地用搅拌器搅拌,目的是 .当试管中冰完全熔化,若继续加热直至温度计示数不变后,会观察到试管中的现象如图丙中 (选填“a”或“b”)所示.
(5)生活中使用的电烙铁的烙铁头是一种合金.所谓合金就是不同金属在熔化过程中形成的一种熔合物冷却后的固态.下表列出了几种金属的熔点和沸点(在标准大气压下),其中难以与表中其他金属形成合金的是 .
金属 熔点∕℃ 铁 1535 铜 1083 第3页,共16页
锌 419.5 银 962 金 1064 沸点∕℃ 2750 2567 907 2212 2807 7. 某同学在“探究海波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的实验中: (1)如图将装有海波的试管放入水中加热,而不是用酒精灯直接对试管加热,这样做不但能使试管受热均匀,而且海波的温度上升速度较______ (选填“快”或“慢”),便于及时记录各个时刻的温度.这种方法叫______ . (2)图乙是海波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当时间为10min时海波处于______ 状态. (3)海波加热一段时间后,可看到烧杯中有“白气”冒出,“白气”是______ (填序号).
A.水蒸汽 B.小水珠
(4)海波是______ (填“晶体”或“非晶体”)
(5)______ 段表示这种物质的熔化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要______ 热量. (6)海波熔化过程规律是______ .
8. 如图甲所示,在0℃的室温下,小明将装有碎冰的试管放入盛有温水的烧杯中,探
究“冰的熔化特点”.他用温度计分别测量试管中的冰和烧杯中水的温度变化,描绘的“温度—时间”变化图像如图乙所示.实验15min后,发现试管中依然有部分碎冰.
(1)除图甲所示的器材外,还需要的测量器材为_________.
(2)将装有碎冰的试管放入温水中加热,而不是用酒精灯对试管直接加热,这样做的好处有:①_________,②_________.
( 3)如图丙所示为某时刻A温度计的示数,其读数为_________℃. (4)分析图乙所示的图像可知:
①实验中冰熔化时间为_________min.
②10min后,烧杯中_________(选填“没有”或“有”)少量冰出现. ③15min的实验过程中,试管中冰的质量变化特点是_________.
9. 如图甲所示,是“探究物质的熔化规律”的实验装置,实验时先将固体物质和温度
计分别放入试管内,再放入大烧杯的水中,观察固体的熔化过程.
第4页,共16页
(1)试管内物质在熔化过程中,某时刻温度如图乙所示,读数方法正确的是______ (选填“A”、“B”或“C”),示数为______ ℃,某同学根据实验记录的数据描绘出该物质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丙ABCDE),则可知该物质是______ (选填“晶体”或“非晶体”).
(2)在该物质熔化过程中,如果将试管从烧杯中拿出来,该物质将停止熔化。将试管放回烧杯后,该物质又继续熔化,说明固体熔化时需要______ (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
(3)根据描绘的图线,该物质在第5min时处于______ 态,该物质的熔点为______ ℃,仔细观察图象发现,该物质熔化前AB段升温比熔化后CD段升温______ (选填“快”或“慢”),熔化过程经历了______ min.
10. 如图所示是“探究某物质熔化和凝固规律”的实验图像·
(1)利用烧杯中的水给试管里的物质加热的目的是________,温度计的玻璃泡要
________在固体颗粒中,不要碰到试管底或试管壁。 (2)在t=5 min时,该物质处于 态。 (3)在BC段,该物质___热 (4)该物质凝固过程持续了______min (5)该物质的凝固点______ ℃
(6)该物质是______(选填“晶体”或“非晶体”)。判断的依据是___ __ ___。
11. 小明在做“探究冰和蜡的熔化规律”的实验时,使用的实验装置如图乙所示(所用
固体均为粉末状)。
第5页,共16页
(1)用温度计测量蜡的初温(未加热时的温度),其示数如图甲所示,将测量值填入下表。
时间/min 蜡的温度/℃ 0 ________ 1 2 3 4 5 6 7 42 44 46 48 49 50 51 (2)用图乙所示装置将蜡放入试管中加热直至完全熔化,记录的实验数据如表所示,由此可以判断蜡属于________(选填“晶体”或“非晶体”)。
(3)用图乙所示装置,向试管中放入碎冰,根据加热过程中记录的数据画出冰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丙所示,由此可得出冰熔化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
(4)小华把冰放入如图丁所示的烧杯中,并未用酒精灯加热,冰也熔化了,于是他得出结论:冰熔化不需要吸收热量。小明认为小华的结论不正确,理由是________。
12. 用如图甲所示装置探究萘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请回答下列问
题.
(1)除图甲所示的实验器材外,还需要的实验器材有火柴和________.
(2)将装有萘的试管放入水中加热,而不是用酒精灯直接对试管加热,这样做可以使萘的温度上升速度较 (选填“快”或“慢”) (3)实验中要不停地用搅拌器搅拌,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给萘加热一段时间后,可看到烧杯中有“白汽”冒出,“白汽”是 (选填“水蒸气”“小水珠”)
( 5)图乙是萘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从图像中可看出,萘是________(选填“晶体”或“非晶体”),从开始熔化到完全熔化,大约持续了________min
第6页,共16页
13. 晓轩同学在“探究冰和蜡的熔化规律”时,使用的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
(1)蜡在加热过程中某一时刻温度计的示数如图乙所示,温度是__________℃;实验数据如下表,可以判断蜡属于__________(填“晶体”或“非晶体”)。 时间/min 蜡的温度/℃ 0 42 1 44 2 46 3 48 4 49 5 50 6 51 7 52 (2)向试管中放入冰,应选用颗粒__________(选填“较大”或“较小”)的冰块做实验。
(3)根据加热过程中记录的数据画出如图丙所示温度—时间图像,图丙中第3min时,物质处于__________态。物体在A点时具有的内能__________(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在B点时的内能。根据如图丙所示温度—时间图像,得出冰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是:____________________。
(4)另一同学把冰放入如图丁所示的烧杯中,并未用酒精灯加热,冰也熔化了.于是他认为冰熔化不需要吸收热量,他的想法__________(填“正确”或“不正确”).他还发现冰熔化时烧杯外壁有一层水珠,这是__________形成的。
(5)细心的小李发现:在加热条件相同的情况下,该物质熔化后升温比熔化前升温缓慢了,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14. 如图所示,在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实验中,某实验小组的同学根据
测得的数据绘制了如图所示的图象.
(1)该物质熔化过程的特点是温度________(选填“升高”、“降低”或“不变” (2)由图象可看出该物质是________(选填“晶体”或“非晶体”),它的熔点是________℃,熔化时间为________min,在第4min末该物质处于________(选填“固态”“液态”或“固液共存态”).
15. 利用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冰熔化时温度变化的规律”.
第7页,共16页
(1)在组装图甲中的实验器材时,需要按照__________(填“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的顺序组装.
(2)由图乙可知,冰是________(填“晶体”或“非晶体”),熔化时间为_______min.
(3)当加热至第8min时,试管内的物质处于_______(填“固”、“液”或“固液共存”)态.
16. 如图甲所示,小雪用该实验装置在室温下探究晶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
(1)将浓盐水冻成的冰块打碎后放入小烧杯中,温度计插入碎冰中(图甲),其示数为________℃。
(2)观察现象,每隔1 min记录一次温度值。根据实验数据绘制成图象(图乙),由图象可知盐水冰块的熔点为________℃。
(3)该盐水冰块在4~8 min时间段逐渐熔化,温度保持不变,它________(选填“需要”或“不需要”)吸收热量。
第8页,共16页
答案和解析
1.【答案】230℃ 230℃ 固液共存 液 4 吸 不变 固液共存
【解析】解:(1)由图可知锡在230℃时开始熔化,且温度保持不变,所以熔点为:230℃,同种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相等,即凝固点也是230℃。
(2)在BC段,锡处于熔点温度下,所以处于固液共存状态;在DE段,锡处于降温过程中,所以处于液态。
(3)由图可知锡从3分钟开始熔化,到7分钟熔化完成,所以锡的熔化用了4min,它熔化过程中要吸热,但温度不变。
(4)锡从10min到12min这段时间间隔内,处于凝固过程,所以为固液共存状态。 故答案为:(1)230℃;230℃;(2)固液共存;液;(3)4;吸;不变;(4)固液共存。
解答此题从以下知识点入手:
(1)同种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相等,不同晶体的熔点不同。 (2)晶体熔化特点:晶体熔化过程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 (3)晶体在熔点和凝固点是固液共存,熔化完毕,处于液态。
本题的解题关键是先从温度的升降判断出锡的熔化和凝固过程,并找出其对应的时间段。
2.【答案】(1)吸热;不变;晶体; (2)0;固液共存态
【解析】解:(1)由图可知,冰在熔化过程中吸热,温度不变,冰有一定的熔点,故冰是晶体;
(2)由图乙可知,冰的熔点是0℃,BC段是熔化过程,第6分钟处于熔化过程中,所以是固液体共存状态;
故答案为:(1)吸热;不变;晶体;(2)0;固液共存态.
晶体有一定的熔点,而非晶体没有,晶体熔化时吸收热量,温度不变;当物质在熔点温度时,可以是固态,也可以是液态,也可以是固液共存态.
本题以探究“冰熔化时温度变化规律”实验,主要考查了温度与时间变化图象的认识等.属于一道基础题. 3.【答案】(1)39 非晶体 (2)吸收热量 温度保持不变 (3)不正确
【解析】【分析】
读取温度计示数时要注意分度值;晶体熔化过程中继续吸热,温度不变;
此题考查了温度计的读数,晶体和非晶体的熔化特点,是常考的基础知识,难度不大。 【解答】
第9页,共16页
(1)温度计的分度值是1℃,如图所示,温度是39℃;实验数据如下表,可以判断蜡没有固定的熔点,属于非晶体;
(2)图丙所示温度-时间图像,得出冰熔化特点是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 (3)另一同学把冰放入如图丁所示的烧杯中,并未用酒精灯加热,但冰能够从周围吸收热量,所以也能熔化。于是他认为冰熔化不需要吸收热量,他的想法不正确。 故答案为:(1)39;非晶体(2)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3)不正确。
4.【答案】(1)自下而上;
(2)能量;(3)70;小于; (4);
(5)水已经达到沸点100℃,吸热温度不变; (6)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探究某种物质熔化时物质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规律实验。 (1)实验器材安装时,应从下而上的顺序安装; (2)能量的转移具有方向性;
(3)物质熔化时,吸收热量,但温度不会升高,可知物质的熔点,同种物质,固态时的比热容小于液态时的比热容;
(5)29min后继续加热时,温度计示数不再升高的原因是水已经达到沸点100℃,吸热温度不变; (6)根据求解物质吸收的热量。 【解答】
(1)安装实验器材时,小明应按照自下而上顺序进行;
(2)实验中,热从火焰传递给水,却不会反过来传递,说明能量的转移具有方向性; (3)物质熔化时,吸收热量,但温度不会升高,由图乙可知,物质的熔点是70;同种物质,固态时的比热容小于液态时的比热容,在AB段的比热容小于在CD段的比热容;
(5)29min后继续加热时,温度计示数不再升高的原因是水已经达到沸点100℃,吸热温度不变; (6)根据,物质吸收的热量
。
故答案为:(1)自下而上;(2)能量;(3)70;小于;(4);(5)水已经达到沸点100℃,吸热温度不变;(6) 5.【答案】固液共存;液;6;80℃;EF
【解析】解:(1)分析图象可知,BC段是一条水平线段,是晶体的熔化过程,处于固液共存状态;在DE段,物质从液态开始降温,处于液态; 该物质在熔化过程中所用去的时间是10min-4min=6min.
(2)EF段随着放热时间的进行,在这一段内温度不变,所以EF是该物质的凝固过程,对应的凝固点是80℃;
(3)在冬天,温度下降时,水也能结成冰.水结冰时放热,但温度不变,其过程与该图象相似的过程是EF段.
故答案为:(1)固液共存;液;6;(2)80℃;(3)EF.
晶体具有一定的熔点和凝固点,其图象上有一水平线段,该水平线段对应的温度就是晶
第10页,共16页
体的熔点或凝固点;晶体在熔化过程中,吸热,但温度不变;物质在凝固过程中,不断放热,但温度保持不变.晶体熔化前处于固态,晶体在熔化过程中,处于固液共存状态;熔化完毕,处于液态.
该题考查从晶体的熔化图象获取信息的能力,尤其是将熔化图象与凝固图象合二为一,增加了试题的难度,解题的关键是熟悉熔化、凝固过程中每一阶段表示的含义. 6.【答案】(1)秒表; (2)慢; (3)B;-16;
(4)使受热均匀,各部分温度趋于一致;a; (5)锌
【解析】【分析】
(1)因为要探究温度随时间变化规律,其中测量温度需要温度计,测量时间需要秒表,所以实验器材还缺少秒表;
(2)将装有冰的试管放入水中加热,这是水浴法,采用水浴法,冰的温度变化比较均匀,并且变化比较慢,便于记录实验温度;
(3)读取温度计示数时,视线应与液柱的凹液面最低部相平或与凸液面最顶部相平,不能仰视或俯视;
(4)使受热均匀,各部分温度趋于一致;试管中的水达到沸点,虽然继续加热,因试管内外温度相同,不能继续吸热,所以不会沸腾;
(5)合金是不同种金属在熔化状态下形成的一种熔合物,即两种金属都成为液态时进行混合。由于金属锌的沸点低,小于其它金属的熔点,因此锌和其它金属无法完成液态时混合。
本题考查了与探究冰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实验相关的知识,主要涉及水浴法加热、温度计读数、沸腾条件、沸点和熔点等相关知识,难度为较难。 【解答】
(1)因为要探究温度随时间变化规律,其中测量温度需要温度计,测量时间需要秒表,所以实验器材还缺少秒表;
(2)将装有冰的试管放入水中加热,这是水浴法,采用水浴法,冰的温度变化比较均匀,并且变化比较慢,便于记录实验温度;
(3)读取温度计示数时,视线应与液柱的凹液面最低部相平或与凸液面最顶部相平,不能仰视或俯视,故选B;温度计读数为-16℃;
(4)使受热均匀,各部分温度趋于一致。试管中的水达到了沸点,虽然继续加热,因试管内外温度相同,不能继续吸热,所以不会沸腾,故选a;
(5)合金是不同种金属在熔化状态下形成的一种熔合物,即两种金属都成为液态时进行混合。由于金属锌的沸点低,小于其它金属的熔点,因此锌和其它金属无法完成液态时混合,所以难以与表中其他金属形成合金的是锌。 故答案为: (1)秒表; (2)慢; (3)B;-16;
(4)使受热均匀,各部分温度趋于一致;a; (5)锌。
7.【答案】(1)慢;水浴法; (2)固液共存; (3)B; (4)晶体;
(5)BC;吸收;
第11页,共16页
(6)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
【解析】解:(1)将装有固体的试管放入水中加热,这是水浴法,采用水浴法,固体的温度变化比较均匀,并且变化比较慢,便于记录实验温度;
(2)图乙是海波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第6min到第12min为熔化过程,当时间为10min时海波处于固液共存态;
(3)烧杯中有“白气”冒出,是烧杯中的水蒸气上升时,遇冷液化成的小水珠;故选B;
(4)(5)(6)由图象知,该物体在第6min到第12min时,不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所以BC段为物体的熔化过程,有固定的熔点,该物体是晶体.
故答案为:(1)慢;水浴法;(2)固液共存;(3)B;(4)晶体;(5)BC;吸收;(6)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
(1)探究晶体和非晶体的熔化和凝固实验时,一般都采用水浴法,物体的温度变化比较均匀,并且变化比较慢,便于记录实验温度;
(2)生活中看到的白气都是水蒸气液化成的小水珠; (3)根据晶体熔化时,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
晶体在熔化时,不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这个特点在做题中经常用到. 8.【答案】(1)秒表;
(2)受热均匀; 延长实验时间; (3)-4;
(4)①5 ;②没有;③先不变后变小再不变
【解析】【分析】
本题是探究“冰的熔化特点”的实验。采用水浴加热(如图)的方法,利用水使受热更均匀,延长了实验时间,便于观察与记录,测量更科学;实验时需描绘的“温度—时间”变化图像来寻找冰的熔化特点,因此需秒表;实验时应始终注意观察烧杯中冰的状态和温度变化,总结出冰熔化过程中的特点;本题还考查了晶体熔化和凝固的条件,以及熟练掌握温度计的正确使用方法和读数。 【解答】
(1)实验时需描绘的“温度—时间”变化图像来寻找冰的熔化特点,因此需秒表; (2)采用水浴加热(如图)的方法,利用水使受热更均匀,延长了实验时间,便于观察与记录,测量更科学;
(3)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示数零下4小格,故为零下4摄氏度,记作-4℃; (4)根据题意可知:乙图中上面的温度计B、下面是温度计A所测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冰熔化时吸热温度不变,熔化时间为10min-5min=5min;10min后烧杯里是0℃的冰水混合物,水不能继续放出热量,故烧杯里的水不能结冰;整15min的实验中,试管中冰的质量变化特点是:当没达到0℃时,冰的质量不变;在熔化过程中,冰的质量逐渐减少;当不存在温差时,冰不再熔化,其质量不变了。
故答案为:(1)秒表; (2)受热均匀; 延长实验时间;(3)-4; (4)①5 ;②没有;③先不变后变小再不变 9.【答案】(1)B;38;晶体; (2)吸收;
(3)固液共存;50;慢;3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了晶体的熔化和温度的变化,考查了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温度计的读数等;还考查了图象的阅读等。
(1)使用温度计测量液体的温度,读数时视线要和液面相平;晶体在熔化过程中温度
第12页,共16页
是不变的,这是晶体和非晶体的重要区别; (2)熔化是吸热过程;
(3)晶体有一定的熔点,非晶体没有。物质先吸热温度升高,到达熔点,不断吸热,温度保持不变;根据图象比较出该物质熔化前后的状态。 【解答】
(1)根据温度计使用方法可知,读数时视线要和液面相平,则读数方法正确的是B,示数为38℃;从图象上可以看出物质先吸热温度升高,到达熔点,不断吸热,温度保持不变,因此该物质有固定的熔化温度,为晶体;
(2)在该物质熔化过程中,如果将试管从烧杯中拿出来,该物质将停止熔化。将试管放回烧杯后,该物质又继续熔化。说明固体熔化时需要吸收热量;
(3)从图象上我们可以看出该物质在第5min时处于固液共存态,其温度保持不变,该晶体的熔点为50℃;仔细观察图象发现,该物质熔化前(AB段)是固态,加热3min温度升高了30℃;熔化后(CD段)(处于液态)时,加热2min温度升高了40℃,所以该物质熔化前AB段升温比熔化后CD段升温慢。由图象上我们可以看出该物质第3min到6min为熔化过程,熔化过程经历了3min。
故答案为:(1)B;38;晶体;(2)吸收;(3)固液共存;50;慢;3。 10.【答案】(1)使物质受热均匀;完全浸没; (2)固液共存; (3)吸; (4)3; (5)45;
(6)晶体;晶体有固定的熔点和凝固点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的是对熔化和凝固图象的理解,根据图象分辨晶体和非晶体,并能分析出各自在熔化过程中的特点是解决该题的关键。
把盛有固体的试管放入盛有水的烧杯中加热,而不是直接用酒精灯加热,这样可以使固体均匀受热,减慢熔化速度,发现熔化过程中的规律。这种方法叫水浴法; 在使用温度计时,玻璃泡要与被测物体充分接触; 晶体在熔化或凝固时的温度是熔点或凝固点。晶体在熔化过程或凝固过程中处于固液共存态。从开始熔化到完全熔化完所用时间就是物态变化经历的时间; 晶体在熔化或凝固时的温度是熔点或凝固点。 【解答】
(1)利用烧杯中的水给试管里的物质加热的目的是使试管中的物质受热均匀;
用温度计测量固体颗粒的温度,则温度汁的玻璃泡要完全浸没在固体颗粒中,不要碰到试管底或试管壁;
(2)(6)如图,有一段时间吸热温度不变,所以该物质是晶体,从3min开始熔化,到6min结束,故在t时=5min时,该物质处于固液共存状态; (3)在BC段,该物质不断吸热,但温度不变;
(4)该物质从12min开始凝固,到15min凝固结束,该物质凝固过程持续了3min; (5)该物质的凝固对应的温度是45℃,凝固点为45℃。
故答案为:(1)使物质受热均匀;完全浸没;(2)固液共存;(3)吸;(4)3;(5)45;(6)晶体;晶体有固定的熔点和凝固点。 11.【答案】(1)39; (2)非晶体;
(3)继续吸热;温度保持不变; (4)碎冰可以从空气中吸收热量
第13页,共16页
【解析】【分析】
此题考查晶体非晶体的区别、温度计的读数,也考我们的实验分析能力,和对实验中可以出现的问题的预测能力;能数据分析出晶体和非晶体熔化的特点是解题的关键。 (1)温度计在读数时,要看清分度值;
(2)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是:晶体有一定的熔化温度而非晶体没有;
(3)晶体在熔化时吸热但保持熔点温度不变,处于固液共存状态,但此过程仍然吸热; (4)两个物体存在温度差,只有在温度不同时,两物体之间才会发生热传递;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做熔化,熔化吸热。 【解答】
(1)该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示数为39℃;
(2)由表格数据知,蜡在熔化过程中,继续吸热、温度不断升高,没有一定的熔化温度,因此蜡属于非晶体;
(3)分析图象可知,冰达到一定温度开始熔化,故冰是晶体,在熔化过程中,不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
(4)他的想法是错误的,冰的温度小于室温,会从室温吸收热量熔化;冰块变成水的过程叫做熔化,熔化吸热。
故答案为:(1)39;(2)非晶体;(3)继续吸热;温度保持不变;(4)碎冰可以从空气中吸收热量。
12.【答案】(1)秒表; ( 2)慢;
(3)受热均匀; (4)小水珠; (5)晶体;10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熔化和凝固的探究实验,晶体在熔化时,不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这个特点在做题中经常用到。
(1)从图象中可以发现,记录的数据有温度和时间,从记录的数据找实验测量的工具; (2)探究晶体和非晶体的熔化和凝固实验时,一般都采用水浴法,物体的温度变化比较均匀,并且变化比较慢,便于记录实验温度;
(3)在加热物体时,为了使物体均匀受热,需要不断搅拌物体; (4)生活中看到的白气都是水蒸气液化成的小水珠;
(5)晶体与非晶体的区别:晶体有固定的熔点和凝固点,而非晶体则没有;表现在图象上是晶体熔化图象有一个吸热温度不变的水平段,而非晶体则没有;晶体熔化图象的水平段的起点对应的是熔化过程的开始时刻,水平段的最后一点对应的时间则为熔化过程结束的最后时刻。 【解答】
(1)从图象知,记录的数据有温度和时间,测量温度需要温度计,测量时间需要秒表,所以实验器材还缺少秒表;
(2)将装有萘的试管放入水中加热,这是水浴法,采用水浴法,萘的温度变化比较均匀,并且变化比较慢,便于记录实验温度;
(3)为了使物体均匀受热,即使萘各处的温度一致;故在加热过程中需要不断搅拌物体;
(4)烧杯中有“白气”冒出,是烧杯中的水蒸气上升时,遇冷液化成的小水珠; (5)由图象知,该物质在熔化时,有一个吸热且温度不变的水平段.所以这种物质是晶体;萘在第25min到第35min时,不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所以这段时间是萘的熔化过程,从开始熔化到完全熔化,大约持续了35min-25min=10min。
故答案为:(1)秒表;( 2)慢;(3)受热均匀;(4)小水珠;(5)晶体;10。
第14页,共16页
13.【答案】(1)48;非晶体;
(2)较小;
(3)固;小于;保持不变; (4)不正确;水蒸气液化; (5)水的比热容大于冰的比热容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比较全面,有晶体与非晶体的判断、温度计的读数、分析图象得到相关信息、公式Q吸=cm△t的灵活运用等;特别是分析图象获得信息,这是中考中的热点问题,值得同学们注意。
(1)温度计在读数时,要看清分度值;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是:晶体有一定的熔化温度而非晶体没有。
(2)为了受热均匀,应使用较小的颗粒进行实验;
(3)晶体在熔化时吸热但保持熔点温度不变,处于固液共存状态,但此过程仍然吸热,内能增大;
(4)从室内温度高于冰的熔点考虑;物质由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做液化,据此解答; (5)根据公式Q吸=cm△t来分析升温的快慢和比热容的关系。 【解答】
(1)该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示数为48℃;由表格数据知,蜡在熔化过程中,继续吸热、温度不断升高,没有一定的熔化温度,因此蜡属于非晶体; (2)实验中,为了使冰块受热均匀,应使用较小的颗粒进行实验;
(3)分析图象可知,冰达到一定温度开始熔化,故冰是晶体;第3min时,冰未达到熔点,处于固态;
冰在熔化过程中,不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所以在A点时具有的内能小于在B点时的内能;
根据如图丙所示温度-时间图象,得出冰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是:吸收热量,温度不变;
(4)他的想法是错误的,因为室内温度高于冰的熔点,所以冰会从室温吸收热量熔化; 冰熔化时烧杯外壁有一层水珠,这是空气中温度较高的水蒸气遇到温度较低的玻璃杯凝结成小水滴,属于液化现象; (5)根据公式Q吸=cm△t可知,当质量和Q吸相同时,升高的温度△t和比热容c成反比,所以在加热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冰熔化后升温比熔化前升温缓慢了,是因为水的比热容比冰的大。
故答案为:(1)48;非晶体;(2)较小;(3)固;小于;保持不变;(4)不正确;水蒸气液化;(5)水的比热容大于冰的比热容。 14.【答案】(1)不变;
(2)晶体;0;6;固液共存状态
【解析】【分析】
此题主要考查了晶体的熔化图象。要学会从图象中找出与晶体有关的信息,关键是掌握晶体的熔化特点: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
需要掌握晶体和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的区别:晶体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不变;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不断上升。晶体熔化时的温度为熔点; 要知道晶体从开始熔化到完全熔化完为晶体的熔化过程,且在熔化过程中处于固液共存态。 【解答】
(1)晶体在熔化过程中,不断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
(2)由图知,该物质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0℃不变,所以该物质为晶体;并且熔
第15页,共16页
点为0℃;
熔化时间为8min-2min=6min;
在第4min末处于熔化过程,则该物质处于固液共存状态。 故答案为:(1)不变;(2)晶体;0;6;固液共存状态。 15.【答案】(1)自下而上; (2)晶体;6; (3)固液共存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熔化的探究实验,通过图象分析,考查了学生的识图能力,在分析时特别注意温度随时间的变化情况,同时考查了学生对晶体和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的区别。 (1)实验时,需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所以要调整好铁圈的高度,然后根据温度计的使用规则固定好其位置;
(2)认识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晶体有一定的熔点,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不变;非晶体没有一定的熔点,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不断升高,根据图象分析温度随时间的变化情况,从而得出结论;
(3)晶体在熔化前是固态;熔化过程中处于固液混合态;熔化完后处于液态。 【解答】
(1)酒精灯需用外焰加热,所以要放好酒精灯,再固定铁圈的高度,需要按照自下而上的顺序组装;
(2)由乙图知,从第4min到10min,冰的温度保持0℃不变,所以冰是晶体; BC段表示物质处于熔化过程,熔化时间为10min-4min=6min;
(3)从图象可以看出,在第8分钟,冰处于熔化过程中,所以处于固液混合态。 故答案为:(1)自下而上;(2)晶体;6;(3)固液共存。 16.【答案】(1)-8; (2)-2; (3)需要
【解析】【分析】
此题考查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通过图象分析,考查了学生的识图能力,在分析时特别注意温度随时间的变化情况。
(1)使用温度计测量液体温度时,先要弄清楚温度计的量程和分度值,读数时视线与液柱上表面相平,并注意区分温度是零上还是零下;
(2)(3)晶体熔化的特点: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晶体熔化时的温度叫做熔点。 【解答】
(1)由图可知温度计的最小刻度值是1℃,且液柱在零刻度线下方,因此该温度计的示数是-8℃;
(2)从图像可知,盐冰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2℃不变,所以熔点是-2℃; (3)由图乙可知,该盐水冰在熔化的过程温度保持不变,熔化需要吸收热量。 故答案为:(1)-8;(2)-2;(3)需要。
第16页,共16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