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 主备人 单元教学内容解读: 15、鸟语 教时 日期 第一课时 第五单元是由《鸟语》、《天鹅的故事》、《生命的壮歌》以及《习作五》、《练习五》组成。 本组教材是动物篇,是围绕“合作”这一专题展开的。选编的三篇文学作品,从不同角度抒发了对动物的赞美,抒写了对人生的感悟。 《鸟语》是一篇充满童趣、耐人品味的好文章。课文以生活中生动真实的事例情真意切地表达了“我”倾听、揣摩鸟语的情景,字里行间都充满着作者对鸟儿的喜爱之情,表达了人与鸟儿和谐共生的呼唤。 《天鹅的故事》一文作者用饱蘸深情的笔,讲述了一群天鹅为了生存,在一只老天鹅行动的感召下,用自己的身体破冰的神奇壮观的场面,赞扬了天鹅勇敢奉献、团结拼搏的精神。 《生命的壮歌》一文由“蚁国英雄”和“生命桥”两则激动人心、感人肺腑的动物逃生故事组成。作者以细腻的笔触,向善的心灵,为我们再现了自然界弱小生命的“崇高”——可贵的合作精神和大无畏的献身精神。 《练习五》,安排了5个项目,其中“处处留心“、”读读背背“、和”口语交际“是教学重点。 《习作五》写一篇关于植物的简单的研究报告。 单元教学重点和难点: 本组教材,是关于自然界动物的,内容生动有趣,贴近生活,学生较感兴趣。除了安排朗读、背诵、复述课文等常规学习目标外,还安排了三个重点学习项目:一是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和句子的意思;二是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三是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教学设计要更多的考虑这些学习重点的落实。 单元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复述《天鹅的故事》有关破冰场面的故事。选一则自己喜欢的故事背下来。 2、学会本单元29个生字,结合课文语境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疏忽”、“ 倍感亲切”等词语造句,。 3、利用重点语句练习概括课文主要内容,感知文章思路。 4、观察一种自己喜爱的鸟,抓住特点写出它的样子和叫声;通过朗读、想象练笔等途径,迁移练习仿写某一场面,提高学生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5.激发尊重生命、敬重卑微的情感,初步形成对生命价值的认同。 6、通过《天鹅的故事》和《生命的壮歌》学习,感悟其中蕴涵的团结合作,勇于献身的精神。 7、读懂例文前的习作要求,通过讨论,了解写研究报告的一般步骤和方法。 8、学会谜语谜面的表述特点。学会对照谜面特点来创作谜语。 9、正确认读并理解积累词语和关于合作方面的古今贤文。 一、文本解读: 《鸟语》是一篇充满童趣的文章。课文以生活中生动真实的事例情真意切地表达了“我”倾听、揣摩鸟语的情景,字里行间都充满着作者对鸟儿的喜爱之情,表达了人与鸟儿和谐共生的呼唤。课文语言生动活泼,富有童趣,结构清晰,重点突出,插图也很精美。 二、课时目标 1 四下第四单元集体备课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大意。 2、利用重点语句练习概括课文主要内容,感知文章思路。 3、学会本课生字,学习文中生字,指导学生描红。重点理解“无拘无束、疏忽怠慢”等词的意思。 三、制定依据 1.内容分析 本文共十二个自然段,可以分为三个部分:1-3写“我”从小爱鸟,渴望通晓鸟语;4-6写“我”与鸟儿交谈,获取了不少有益的启示;12总结全文,点明中心。根据本课的结构特点、课后练习的提示,本课时我的教学思路如下:1、设置情境,导入新课。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2.学情分析 在四年级上学期学过《珍珠鸟》后,学生对鸟与人类的和谐相处已经有了初步认识,不仅仅对鸟,他们对动物都比较感兴趣,且非常热爱动物,知道保护自然珍爱动物的重要性。教师如果引导适当,容易激起学生想像思维的火花,使他们在动脑想像的过程中得到能力的培养和情感的熏陶。 四、教学环境 使用多媒体 教学过程 教学 环节 一、揭示课题,谈话激趣 教学 用时 教师活动 播放一两段关于鸟在鸣叫的录音,让学生猜一猜,鸟儿在说些什么呢?它们是怎样说话的呢? 1.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篇新的课文。来,一起读课题。 2.顾名思义,鸟语就是鸟的语言,你一定听过鸟叫,可你懂得它们的语言吗?因为我们都不是通晓鸟语的公冶长。 学生活动 齐读课题。 自由交流。 设计意图 课堂导入简洁明快,“可你懂得它们的语言吗?”一下子激发了学习的内驱力,读懂课文,探究鸟语的奥秘成为自然而然的期待。 2
四下第四单元集体备课
二、学习词语,整体感知 1.学习生字词。 (1)公冶长 无拘无束 说 傻话 疏忽怠慢 嗓音 应●分组读。 验 矫健 (重点关注“冶”、“傻”等●根据课文内容,选字写法) 择两三个词,说一句(2)燕子 布谷 喜鹊 话。 呢喃软语 亲切啼叫 充满深 情 勤劳刻苦 喜事到家 希望安快速默读课文。 慰 2.概括主要内容。 (1)快速默读课文,找出一 句话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相机板书:猜想 编故事 布谷 喜鹊) (2)小结:我们要善于抓住 重点语句来概括课文的主要指名读课文。 内容,这是一种非常有用的 方法。 3、交流: 读准生字字音,交流(1)指名读课文,注意引导自己识记生字的方学生读准字音,读好一些较法,尝试说说自己对长和较难的句子。 一些生词的理解。 (2)引导学生读准生字字 音,交流自己识记生字的方说说自己读课文的法,尝试说说自己对一些生所得,也可提出自己词的理解。 在读课文的过程中 遇到的问题。 (3)说说自己读课文的所分组练读课文。 得,也可提出自己在读课文 的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给课文分段,概括段教师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读意。 一读自己喜欢或读得好的句 段。 4、分组练读课文,加深体会课文内容。在学生充分感悟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给课文分段,概括段意。 3
抓住关键词语,由这些词语扩句构段,能帮助学生复现课文内容。把思维训练融入字词学习,同时整体感知了课文内容,一举两得。 让学生在辨析的过程中学会“抓住重点语句概括主要内容”的方法,提高学生归纳概括的能力。
四下第四单元集体备课
三、小结 朗读全文,从整体上感知全文 朗读全文,从整体上感知全文 此项设计是想让学生感悟文章主旨,为下节课的学习奠定基础。 作业设计 1、练写本课生字新词,完成课后描红。 2、完成补充习题第一题。 3.收集课文中你喜欢的10个词语. 鸟语 猜想 编故事 布谷 喜鹊 执教: 板书设计 教后反思 课题 主备人 一、课时目标 15. 鸟 语 教时 日期 第二课时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重点理解“无拘无束、疏忽怠慢”等词的意思,会用“疏忽”、“ 倍感亲切”造句 3.通过朗读、想象练笔等途径,提高学生的理解和表达能力,感受人鸟和谐的情趣。 二、制定依据
4
四下第四单元集体备课
1.内容分析 文章写的是“我”在特定的生活环境中产生的独特感受,教学中,如何让学生走进文本,在与文本的对话中体会深深的人鸟情,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教师在指导教学时,要引导学生多读课文,对于课文中的重点部分要反复朗读,直至感悟其中的情感意蕴。 2.学情分析 由于大部分学生生活在城市之中,虽然他们在学习生活中与自然、社会有了亲密的接触,已经初步培养了认识自然和社会的能力,但是对鸟儿的种类及叫声并不精通,与文中“我”所生活的环境有着一定的距离,所以,深入文本感悟其内在含义有一定的难度。 三、教学环境 使用多媒体 教学过程 教学 环节 教学 用时 教师活动 出示古诗《江畔独步寻花》《鸟鸣涧》,齐读 二、导入 1诗人笔下的鸟儿令人喜爱,今天我们继续走进鸟语的世界,感受鸟语中美妙的情趣。 2听,鸟儿来了。听到了什么?
学生活动 交流写鸟的诗句 交流 设计意图 一、常规积累 扩展学生知识面 听鸟鸣, 激发想象 1 出示学习要求: 1)自读4-7自然段,作者从鸟语听懂了什么?把相关语句细细读一读。 2)你从这些鸟儿的语言中听懂了什么?学着用书上的句子说一说。 3)小组交流。 预设: 布谷鸟 1)出示:“你做什么?”“种田织布。”“你喜欢什么?”“勤劳刻苦。” 指导朗读。 读书、小组交流。 学生朗读。 5
通过分角色朗读,感受我和布谷之间无拘无束的对话充满了情趣。 四下第四单元集体备课
三、学习课文4-7自然段 出示诗句: 布谷飞飞劝 早耕,舂锄扑扑趁初晴。学生朗读。 ——清 姚鼐 4)一想起布谷鸟那充满 深情的声声催促,我在 学习上还真不敢疏忽怠 慢。 感情朗读 学生练习。 喜鹊 1)出示:“喳喳喳喳, 喳喳喳喳”,那不是分明 再说“喜事到家,喜事 到家”吗?感情朗读 2)“喳喳喳喳,喳喳喳 喳” “ ,学生朗读。 ”引 导学生关注押韵。 3)喜鹊的话真的都能应 验吗?可大家为什么还 是这么喜欢它? 4)虽然它的“话”常常学生练习。 不能应验,但总能给人以希望和安慰,给生活增添不少乐趣。感情朗读。 2我不仅听懂了鸟儿有声的语言鸣叫,还看懂了鸟儿无声的肢体语言呢。出示排比句 1)读一读,说说发现 2)用相同的句式说说 2)布谷鸟的声声催促中,你还听懂了什么?一问一答。 3)布谷鸟在乡里人的眼中是勤劳的鸟,清朝诗人姚鼐曾用这样的诗句描写过。 1 出示句子:鸟儿的确是我们的好朋友啊!齐 学生齐读。 6
引导学生关注押韵的表达形式并尝试运用。 引导学生关注排比句式,了解排比句式在形式和内容上的特点,并能尝试运用,积累丰富的语言形式,提高表达能力。
四下第四单元集体备课
四、总结延伸 读 2学到这儿,你能明白为什么说鸟儿是我们的好朋友? 3 用排比句式来说说为什么鸟儿是我们的好朋友。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造句 (1)疏忽 (2)倍感亲切 学生回答。 学生练习。 作业设计 板书设计 鸟语 喜爱鸟语 盼望交谈 猜想明理 人鸟和谐 教学反思 上课前我先将收集的百灵、喜鹊、布谷鸟的叫声配以图片一一放给学生听、看,让学生说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然后引出公冶长的故事和文中“我”也想成为通晓鸟语的人。 我觉得创设情境很重要。让学生处在一个特定的情景中,学生才能身临其境,与文本更接近。听鸟鸣,学生平时在这方面不注意,或者未曾思考过,如果此时我一味要求学生想象鸟的叫声,学生也许因无法想象而进入思维的低谷。此时借助多媒体设计一个活生生的场面,唤醒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在情景中联系文本的语境想象鸟语,我想这一次是学生有意识地听,是听得最认真的一次。它把学生与大自然的距离拉近了。接着,我引领学生融入小作者的角色,一起进入文本,去和孩子们共同喜欢的鸟类聊天、对话。
7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