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荒诞的世界与理性的人生——从《啊,美好的日子》看贝克特的人文主义特征

来源:赴品旅游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SCD 观云听泉 的联系。在东皇太一中,他的大义凛然的举 动,他的感人肺腑的人格力量,他的撼天动 地的“雷电颂”和太一庙的陈设:——“正 中东皇太一与云中君并坐,其前左右二侧山 鬼与固殇立恃。右首东君骑黄马,左首河伯 乖龙……湘君坐船中吹笙,湘夫人立船尾摇 橹。右室一片云彩之上现大司命与少司命。 左右二室后壁靠外侧均有门,左者开放,右 者掩闭。各室均有灯。光甚昏暗,室外雷电 交加。时有大风呛哮。”这实在是一个神话 象征系统的现代模拟。屈原在“雷电颂”中 从《啊,美好的日子》看贝克特作品 也责备了太阳神——“原坐在马上丝毫不能 驰骋。你,你红着一个面孔,你也害盖么? 的人文主义特征 . 呵,你。你完全是一片假!你。你这土偶木 ●胡小冬 梗,你这没心肝的.没灵魂的。我要把你毁 灭。烧毁.烧毁你的一切.特别要烧毁你那 二次世界大战使西方世界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人们对世界、宗教和自身的看法也 匹马!你假如是有本领。就下来走走吧!” J 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世界被认为是混乱一片、上帝的存在受到怀疑、人的存在则被 这段话应该是小部分的自责,大部分对另一 认为是荒诞可笑的。自2O世纪40年代起,以萨特和加缪为代表的存在主义哲学家 个日神的诅咒。我们对这种日神意象仅应从 开始认为人是孤立无援的,他们所处的世界之中不存在任何的真实、价值和意义。 PI)既然人 “与太阳英雄神话在精神上的同质同构”上 的处境是荒诞的,那么只有相应的带有荒诞性的作品才能够正确地反映荒诞的现实世界。在 去理解。而不能从字面上去解释。 诸多著名的荒诞派作家中,诺贝尔奖获得者塞缪尔・贝克特被认为是最杰出、最富影响的作 另一个太阳意象是怀王。屈原是那个时 家。国内学者对他的‘等待戈多)和诸多小说都已经做出了大量的研究工作,而他的戏剧作 期的儒家,他有自己的政治理想与美学理 品‘啊,美好的日子)(以下简称‘美))还未受到国内学术界应有的重视。 想。修身治国齐家平天下,他的理想是协助 贝克特(19o6—1989)出生于爱尔兰。是英国意识流大师詹姆斯・乔伊斯亲密的挚友。 怀王用儒家仁政来统一中国。他内修清明政 1945年开始用法语写作,并不断地把自己的作品翻译成英文。他的作品颇丰,包括戏剧、小 治,外用合纵战略。——联齐抗秦。在当时 说、评论、电影独自和其它作品。<美)剧创作于1961年。并以“最佳外语剧”荣获1961-62 的历史条件下,他惟一的寄托便是怀王能是 :::’::・:::::::::==:=::::=:= :, : :-::c =::=::::==::: :: :::::::::::j S ・:::::・:・:・:・:: :’ :::::・::・::英明之主,怀王当是另一个太阳。但是这个 黼 萎;; ・: : ::・::::;i ・:.: : ==耪 ===::::张::::::整l :  ::j 掰 ; 黼  i蓑 ;箨i 珊:黼黼 iiiiiiiiiiiiiiii"-.:. ̄i 箍 :  ::薹i:::::::::::瓣 :: :::::::: :::::::: :::::  : :  i: :i 太阳被阴翳遮住了眼睛。被假象迷惑了心 总体风格是悲壮的,但不是消极的;它的实质是反抗性的。而不是毁灭投降的。因之,赖有 窍。被小利扰乱了心胸。他疏远了屈原,他 (屈原)的日神两重意象,才使‘屈原)充满了力量,天狗吞日。但日并没有消失,它将在驱 冤枉了屈原。这个日神的变化。使他成为暴 走天狗。拨开云雾之后。发出更加灿烂的光辉。 虐的意象。在这种情况下。这个日神的被愚 水神意象观照下的生命追求价值取向进程的悲剧性。伟大诗人屈原投泪罗江自杀以殉理 弄。害的不仅仅是屈原一个人,——“你陷 想,体现自己的生命追求价值。成为千古的绝唱。‘屈原)的创作同水神意象结成内在气韵的 害的不是我。是你自己,是我们的国王,是 联系,这是必然的逻辑。楚国乃泽国之乡,江河纵横,湖泊星罗,古代神话中大舜的妃子娥 我们的楚国,是我们的整个儿的赤县神州 皇、女英便淹死大湘水之中。成为湘水的神灵。巫山神女更是爱神的神话象征。太多的与水 呀!”即使在屈原“忠而被谤,信而见疑” 有关的神话,使得“水”不再是客观的自然物,而成为一种具有复杂意蕴的象征意象。沉水 的奇耻大辱的日子里,屈原对日神怀王也没 自杀并不是真正的死亡,而是另一种形式的复活。关于屈原投江,人民投食物以免屈原葬身 有大的怨恨。对陷害他的直接凶手的南后也 鱼腹的习俗,实际上是一种死亡复活意象。<屈原>创作中传说屈原投水而实际上被囚是一种 取谅解的态度:。我现在只恨张仪,对于南 预示性的死亡后可以复活的隐形思维。水是生命的源泉,也是男女交媾以繁衍后代的象征。 后倒不怨恨,南后她平常很喜欢我的诗,在 (屈原>中邪恶象征南后郑袖戏耍屈原的细节,也是以巫山神女神话为蓝本的:“这是多么美 国王面前也很帮助过我。今天的事情我起初 丽,多么芬芳呀!这比任何珠玉,琼琚的环佩还要高贵,我自己好像成了湘夫人,成了巫山 不大明白。后来才知道是张仪在作怪啦。” 神女啦”。“我要请求上帝,封你为巫山山神,你可高兴吗?啊,上帝,我赫赫明明的上帝, 所以,(屈原>中的日神意象,表现了中国 下神乃巫山神女,皆因有南田诗人,三楚才子,姓屈名平,字原者,迷恋妾身,神魂离散, 文化中神话思维的深层结构。日神象征的两 务求上帝怜鉴,封之为巫山十二峰之山神土地,以便与小女神朝朝暮暮为云为雨。”屈原在卫 重性。使得(屈原>的主体存在的悲剧性更 士的帮助下逃到汉北,预示着诗人在湘江,在泪罗,追求生命价值,体现生命悲剧过程的隐 加浓烈了。婵娟的话概括出这个日神意象的 形思维。这里屈原和湘江、汉水、泪罗江的任何联系,都应视为死亡后复活,复活的目的是 悲剧性的深刻度:。天上就只有一个太阳, 追求。追求又不能实现,知其不可而强为之的一种大无畏的牺牲自己而实现自己生命悲剧价 你把这个太阳射落了!你把他吃了,永远地 值的体现。这种死亡——复活——追求——牺牲的思维模式,于深层潜意识中主人公形象本 吃了。你这比天狗还要无情的人呀,你总有 质力量在对象化——水中的投射,是一种对历史、对环境反抗、不屈、追求的精神投射。 一天要在黑暗里痛哭的吧,永远痛哭的吧!” 如上所述,(屈原>虽然是一部以历史史实为题材反映现实的史剧,但它的神话色彩及思 日神的两重性及悲剧性是古代在大自然的威 维结构,使得这部剧作更加焕发出耀眼的光芒,蕴含着更深刻的民族灵性以及更隐秘的文化 压下及在历史过程中历史的必然要求受制于 力量,所以,探讨这方面的问题,对于挖掘(屈原>的内在精神,不是没有意义的。 历史不能出现的一种悲剧精神,这种精神在 (屈原)中又融进了时代的悲剧内容。它的 (作者:河南商丘师范学院中文系) ・34・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SCD 观云听泉 届的奥比奖(Obie Award)。 n )该剧是贝克特第一次“用英文创作的有一定长度的作 手段。 品”, P6)并采取了以人物的独自作为戏剧主要部分的写作技巧。剧作由两幕组成,情节很简 值得注意的是,贝克特似乎从一开始就 单。帷幕一拉开,我们可以看到一位年约五旬的妇人维妮在熟睡中,下身被埋到土丘,旁边 在反复提醒我们翻找提包中的物品和喋喋不 放着一个黑色大提包和阳伞。一阵刺耳的铃声将她从睡梦中惊醒,于是她开始了新一天的生 休这两种打法日子的手段都不奏效。提包中 活:祈祷、刷牙、对丈夫维利(或自己)喋喋不休、照镜子、检查牙齿、辨认牙刷柄上的字 的牙膏和口红快用完了,她的视力在减退, 迹、诵读诗句、戴眼镜、吃药、涂口红、梳理头发、戴帽子、摆弄手枪、撑阳伞、砸碎镜子、 已经辨认不清牙刷柄上的字迹了,所剩的一 听音乐、修剪指甲、讲故事等一系列活动,其问夹杂着年约六旬的丈夫的应和、朗读报纸、 点点药剂被一饮而尽,阳伞的手柄又长得惊 看猥亵的明信片等举动,最后该剧在维妮和威利两人长时间对视中降下了帷幕 人,不仅举在空中“手臂怪累的”。而且最 首次阅读该剧剧本,读者必定会感到其枯燥乏味,很难猜想作者到底有怎样的写作目的, 后慢慢地烧光了,镜子也被砸碎到石块上。 因为剧中既没有明确的时间、地点,也没有巧妙的剧情转折,显而易见的只是人物荒诞的语 尽管她声称,“明天,小阳伞又会重新回到 言和行为。维妮所做的多数举动是我们每天要做的日常行为,也许因为这些生活细节过于微 小土丘上,回到我身边,帮助我打发日子 小,以至于它们时常会逃离我们的注意力。这正好反映了贝克特的伟大之处。贝克特正是以 ……明天,镜子又会完好无缺地回到提包 他敏锐的洞察力和完美的艺术形式完成了‘美>剧,并从多个角度引发我们对世界和自己的 里,帮助我打发日子”,0(嘲’但是,它们的 生存状况加以深层次思考。 损坏毕竟给观众和读者留下了强烈的印象。 一除此之外,她意识到她的另一个重要的生存 、维利——看似简单的应和者 维妮认为维利的存在是荒诞的,“对什么都毫无兴趣……毫无目的地……打发日子……只 手段也有失去作用的时候: 好睡觉”。 PB2)尽管如此,她又因此而十分羡慕维利。希望她也能够有同样的“天分”。在剧 而现在呢? (顿)你竟说不出话来了, 中,维利几乎一直躲在土丘的后面,讲话少而简短,但他的存在无时无刻不影响着维妮: 有时候,你甚至连话都说不出来。(向堆利 啊,是的,我要是不怕孤独就好了,或者是说不怕没人听我絮叨。(顿)不是我想入非 稍微转过身子)不是真的吗,堆利? (顿。 非,而是你懂得不多,堆利,但愿你不要这样。(顿)有时候,你也许一无所知。(顿)但是 又转过一点身子,大声地)有时候,你甚至 有时候,你还能答上几句。(顿)这样嘛,我还是不停地自言自语,即使你不回答我,也许一 连话都说不出来,是吧?(顿。身子转向正 点都不听我的。那也没关系。堆妮。有时候,人家听到你讲话,你不尽是自言自语。就是说, 面)那么,等到你能说话之前,做些什么好 呢?0(眦) 不是没人听。我从来不能忍受这种事——不能长期地忍受下去。(顿)当然唼,这是使我不断 讲话的原因。可是,如果你万一死了——(at笑)——老套子!——(收敛笑容)——或者 在第二幕维利不做声的情况下,维妮开始讲 说,你扔下我走了,那么,一天到晚,从起床铃响到睡觉铃响,我做什么。我做什么好 述小姑娘米尔德莱德给腊娃娃脱衣服和一对 呢?0(P84) 中年的过路人窃窃私语地评判她的故事,但 维妮整日喋喋不休。但是,她始终想着在土丘的后面还有一个忠实的听众。所以,她总是设 是这些都不能供她没完没了地说下去。无论 法扭头向后看看丈夫是否在那里。即使维利只是做以简短的答复,维妮也会高唱,“噢,今天 怎样,她都无法阻止土丘不断上涨,她所能 他要和我说话了。噢,好日子又要来了!……又是一个美好的日子。”0(附’到了第二幕,维妮 做的只能是想象土丘何时埋到她的手臂,何 时埋到她的胸脯。同样,她也不能阻止清晨 被土丘埋到脖颈。不能再扭身回顾的时候,她仍然想象着维利的存在。所以。从某种意义上 和夜晚“刀片一样”铃声的鸣响,尽管她努 说,维利实际上是维妮存在的一个重要依靠。维妮并不在意维利向她说了些什么,只要是他 力去不管它,鼓励自己“睡了醒,醒了睡 有所回应,就是可喜的事情。 ……高兴怎么办就怎么办”,可她无法做到。 贝克特对维利在剧中的作用并未给出明确的交代。在第二幕中,我们看到身穿礼服,手 她无法挣脱捆绑她身体和精神的束缚。 戴白手套的维利从土丘背后爬近维妮,而就在要靠近她的时候却又跌落到土丘下面。由此, 然而。维妮还是不断地寻找解决问题的 我们可以因此而想起希腊神话中将整个身心致力于无效果事业的西西弗斯和加缪的哲学随笔 方式。她开始背诵经典作家如莎士比亚、赫 ‘西西弗斯的神话>,而维妮想到的却是他们往日一起亲密的往事,并说,“维利,你要的是我 里克、米尔顿、托马斯・格雷、济慈和罗伯 呢,还是别的什么东西?……你想跟我接吻呢。还是要别的什么?” 蹦’C.J.阿克利(Acker. 特・布朗宁优美的诗句来打发时光, 蹦 ’ 1 )认为他是在试图抓取手枪,并由此提出“观众第一次看到维利挣扎着结束自己或维妮的 尽管她所引用的诗行大都是以表现时间飞逝 生命”。 ̄(P24S)的确如此吗?贝克特没有做出任何暗示,我们只好猜测。我们能够确定的是,看 为主题的——“噢,瞬息即逝的欢乐……啦 似荒诞的维利作为主人公维妮听众的同时,自始至终地影响着她的心中感受和独自的内容。 啦,永无休止的痛苦no0(哪’她似乎无法改 二、维妮——深富理性的荒诞者 变生之尴尬,并时而认为自己“永远不会改 对于维妮来说,丈夫维利的存在是荒诞的,但在观众和读者看来,妻子维妮的存在同样 变,在这一秒钟和下一秒钟之间永远不会有 充满了荒谬和可笑之处。她的荒诞之处极其明显地体现在她所处的境遇和她每日以高唱“又 所不同”。0(一5’对于她来说,重要的是如何 是一个美好的日子”来打发时光的强烈反差上。她与她的故事中受到老鼠惊吓的米尔德莱德 度过一个个即将到来的日子,如何以相应的 (Mildred)都无法摆脱自己所遭到的限制。 态度来面对她在身体和精神上所经受的各种 概括起来,维妮的存在至少受到两种限制,一个是自始至终不断吞噬她的身体的土丘, 限制。尽管她反复地高唱着“又一个好日 一种肉体上的拘束;另一个是每天清晨呼唤她醒来并按时催促她睡眠的刺耳的铃声,一种精 子”或“多么幸福的好日子”,但是这些高 神上的禁锢。与此同时。维妮又有两盏“灯”(18mpS)来对抗这些限制:一个是那个黑色的大 喊似乎并没能使她真正战胜她所面临的困 手提包;另一个便是她的喋喋不休。她不断地在手提包中翻找物品。口中也是始终唠叨个没 难。她声称她“有两盏灯,当其中一盏暗下 完。借以打发每天枯燥的时光。从某种意义上讲,这两种举动都可以视为她谋求生存的重要 来时。另一盏就燃得更明亮”,0(嘲’但是, ・35・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SCD 观云听泉 对于观众和读者来说,她愈是努力地追求有生命的意义,她的存在就愈是显得荒谬可笑。这 用和随后的“冷战”使人们陷人了迷惑。以 些都是我们在阅读剧本中很容易解读出来的。然而,<美)剧的深刻含义到底在哪里呢? 贝克特为代表的“荒诞派”作家正是在这种 的确,维妮的举动在整篇作品中都看上去很琐碎并且毫无意义的,我们可以从贝克特原 社会背景下为人们提供了一种认识世界。认 文中看到对她行为举动所做的一番描绘。这些举动都是再微小不过了,甚至微小得不值一提。 识自我的新角度。人的物质世界是需要创造 但我们完全可以换一个角度思考该剧的深意,我们每天的生活难道不是以同样微小的行为汇 的,精神世界也一样。贝克特等作家被冠以 成的吗?如果这些微小的举动被分散到了剧本的不同段落,它们的荒诞之处又怎能给我们留 “荒诞派”头衔的工作是由评论家马丁・艾斯 下如此强烈的印象?如果贝克特将维妮刻画成一个整日哀号痛哭的女性形象,那么该剧是否 林(Martin Esslin)完成的,而实际上,贝 仍会具有现有的艺术魅力?以高度凝缩并深富节奏感的质朴语言唤起观众和读者对人类的生 克特应与莎士比亚相同,当属人文主义作家 存这一永恒哲学问题进行思考,这足以说明贝克特的过人之处。 之列。 保罗・洛利(Paul Lawley)在评论<美)剧时,曾提出维妮的可笑之处在于她在逐渐被泥 土“吞噬、吸下”(swallowed,sucked down),“陷人土丘”(sinking into her rnDIⅡ )0( )的情 参考文献: 况下仍然保持着狂喜的神情。这是不准确的。因为,从贝克特与该剧的导演艾伦・施奈德 ①Abrams,Meyer Howard.A G/ossary (Alan Schneider)通信中为该剧绘画的草图来看,维妮是站在土丘的正中,双脚踩着地面 of Lilerary Terms[M].Orlando,Florida: 的 P86IB)。我们不能认为维妮是在泥土中越陷越深,事实上是不断上涨的土丘不断地吞埋着 Holt,Rinehart and Winston,Inc,1988. 她。前后的理解的差异在于所强调的主体和客体的关系不同。土丘和铃声都象征着世人必须 ⑦Aekerlye,C.J.and S.Gontarski. 面对,却又难以抵御的对抗力量。 刀 Grove Compatzion to Samuel Beckett:A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看似荒诞可笑的维妮并未失去理智。她以高颂“又一个美好的日子” Reader's Guide to His Works,Life,and 的方式来应对生活中的忧虑并非完全出于无奈,也出于一种深思熟虑的自我选择。在第二幕 Thought[M].New York:Grove Press, 中,维妮曾郑重地告诉我们“我的理智不会丧失……要是丧失了理智,那可永远是寒 2OO4. 冷”。0(P93)在观众和读者看来,维妮不过是一个木偶般荒诞可笑的小人物,但对于维妮来说, ④Beekett,Samue1. “Happy Days” 她所说的每一句话,做的每一件事都是实实在在的生活。我们不能因为她看似可笑而断定她 [A].Worthan,W.B. e/-/B/Anthology 已经失去了心智,也不能武断地认为她的生活没有任何意义和价值。维妮明确地知道自己的 ofDm,,l口[C].Orlando,Floriad:Har∞urt 生活“没啥变化”,并反复告诫自己“维妮,不要吹嘘你的手提包……不要鼠日寸光,维妮, Brace&Company.1993:771-780. 看得远一点,想想你将来找不到话说的时候……不要把一天中要说的话全糟蹋了”。0(P87—90)她 ④ ㈣,Mauriee.Ed.No Author 移}陂地看待生活,认为只要肯努力,“几乎没有一天,知识不在增长”。她对自己的处境十分 BetterServed: e Correspondence ofSamuel 了解: B ̄kett J ̄lan Schneider[M].Cambridge, 唉,对啦,可以说的话是那么少,可以做的事业那么少。有些日子,还免不了忧心忡忡, Massachusetts: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唯恐自己……山穷水尽。就寝钟敲响之前那段漫长的时间,已经没有话好说,也没有事可干。 19SI8. 日子过去了,不少日子一去不复返了,没有或者几乎没有什么话可说,没有或者几乎没有什 ⑤Hayman。Ronald.Samuel Beckett 么事可做。(把伞举起)这就是危险,(转正身体)可得防备防备。0(嘲) [M].New York:Frederick Ungar Publishing 她清楚地知道依靠在提包中翻找物品和不断地讲话来打发日子的局限性。这正是<美)剧能 Co.,1973. 够震撼观众和读者的心灵之处。 ⑥Lawlye,Pau1. “Stages of Identiyt: 如果说每一个体都有其自己的价值和生活,那么,我们在反复阅读<美)剧中就会发现 from Krapp"s to Play”[A].The 维妮在剧中的言行并不可笑,至少对于她来说是这样的。我们之所以觉得她可笑,是因为她 Cambridge Companion to Beckett[c].Ed. 为摆脱自己肉体和灵魂上的桎梏而做的一切有意识努力可能最终都不会取得任何实际意义上 John Pillign.Shangha ̄:Shanghai Foreign 的效果,象征死亡的土丘不停地上涨,而她对此无能为力。但是,我们必须承认对于维妮来 l angI瑶ge Educatino Press,2000:88.103. 说,这些努力的付出具有其独特的意义。在现代西方世界的大都市里,采用吸毒、酗酒、欺 ⑦焦洱.于晓丹.贝克特——荒诞文学 诈、性爱、工作、交际、娱乐等方式来麻痹心智,以使自己忘却孤独与忧虑的人又何其少呢? 大师[M].长春:长春出版社。1995. 从这个角度来看,维妮实际上又是现代西方世界中一个典型的人物形象。 ③萨缪尔・贝凯特.啊,美好的日子 三、贝克特——税似荒诞的人文主义者 [J].夏莲、江帆译.当代外国文学.1981 在谈到<美)剧时,贝克特曾说,“我在一个月之内很快写完了<等待戈多>,可是,这 (2):81.97. 部剧用了我一年半的时间。”0( )由此可见,该剧一定并非像看上去那样简单。的确如此, <美)剧的写作目的不在于为了要告诉我们这个世界和居于其中的人们是“荒诞”的,换得我 (作者:华东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博士生) 们哄堂大笑一番,而在于为我们提供一种认识世界和自我存在的一个新的视角,以便促使我 们实现更美好的生活。我们不难把握<美)剧中颓废的思想内涵,但是,我们同时也要了解, 生活本身是美好而充满希望的。所谓的“颓废”和“美好”只是我们把人看作主体,并由此 而产生的主观感受而已。设想处于半身被埋于土丘中的维妮尚且能够感受到世界的“美好”, 我们生活在较她而言物质生活如此丰富的社会中,又何必整日哀叹自己的怀才不遇和物质生 活的贫乏呢? 尼采提出“上帝死了”,宗教不能为人类的生存提供出路,人们从而获得了更多进行自我 抉择的机会。但同时他们也必将为自己所做的一切负责。先后两次的世界大战,核武器的使 ・36・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