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小学音乐欣赏教学规律探究

来源:赴品旅游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小学音乐欣赏教学规律探究

作者:宋启保

来源:《汉字文化(教育科研卷)》2017年第08期

【提 要】音乐是小学教育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于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但目前小学音乐教师受传统教育理念影响,依然运用讲授式教学方式,忽视学生主体作用以及课堂互动,长期以往消磨学生学习兴趣。尤其对于音乐欣赏课而言,一旦学生没有兴趣则不会提高学习效率。对此本文则从掌握儿童心理特征、创设有趣教学情境以及实施协同互动模式等分析欣赏教学规律教学策略,望给予音乐教师提供教学参考。 【关键词】小学音乐欣赏 教学规律探究

音乐是属于需要运用耳朵细细聆听的艺术体裁,可以说所有音乐欣赏都无法脱离音乐。尤其小学音乐教学内容丰富无比,除了传统歌唱之外,还有器乐、活动、欣赏等形式,因此需要教师在基于学生学习兴趣的前提下开展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一、掌握儿童心理特征 科学理解音乐作品

音乐作品不同于文学、雕刻和绘画等艺术作品,在欣赏方面自然而然存有不同。欣赏音乐之外的作品时可以通过触觉和视觉尝试理解和感知,而音乐作品更有抽象性,随着时间流动也瞬间流逝,因此就需要音乐教师根据儿童心理特征开展欣赏教学。一般音乐欣赏规律多体现为欣赏者对音乐作品欣赏时产生的心理活动,其中则包括想象、情感体验、音响感知、理解认知等心理活动。如果从心理学和生理学特征可以将上述过程分为情感欣赏、官能欣赏和理智欣赏三个主要阶段。音乐作品才是欣赏者主要对象,音乐作品则可以分为含有人类丰富生活内容和思想情感的里层以及音乐和形式组成的表层。官能欣赏是欣赏者感官对音乐和形式的初步阶段,仅仅能接触作品表层。理智和情感欣赏则逐渐走入音乐作品里层对其欣赏,属于高级欣赏。一般初级欣赏主要通过感官就能感受是否悦耳,高级阶段欣赏则对音乐作品感情体验产生的各种喜怒哀乐等情感共鸣。所以只有充分了解欣赏音乐心理规律才能有针对性提高欣赏效率。一定程度也说明教师在教学中引导学生逐步达到高级欣赏才能真正理解音乐作品内涵,音乐欣赏活动属于审美范畴,除了要欣赏音乐作品之间的形式和内容,还要透過形式美达到对音乐作品内容欣赏美。在小学音乐欣赏课中要求教师掌握欣赏音乐基本规律外还要充分掌握儿童心理特征,多体现在儿童思维能力层面,但和成人相比儿童思维能力较浅,所以在欣赏作品时善于引导学生想象并在此基础上理解音乐作品结构,不断提高欣赏效率。 二、创设有趣教学情境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音乐是属于需要运用耳朵细细聆听的艺术体裁,可以说所有音乐欣赏都无法脱离音乐,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发现音乐教材中涵盖的审美元素并紧抓其中内容,在此基础上创设生动有趣的音乐学习环境。以《彩云追月》一课为例,教师就可运用多媒体播放设备为学生播放优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美静谧的旋律,让学生宁静学习氛围中充分感受月儿在浩瀚的夜空中紧紧牵引云朵,一会露出来,一会又俏皮地钻回去,与彩云上下翻飞形成有趣的美景。可以说不需要教师过多复杂的阐述,只要为学生创设优美的聆听环境引导学生耐心聆听,从而了解乐曲速度、情绪以及节奏等特点。必要时还可为学生播放著名钢琴家李云迪演奏的《彩云追月》视频,这种形式十分贴近学生现实生活,直观刺激学生视觉,不断增加学生对所学音乐情感把握并和自身情感相融合,最终感受音乐来源于生命的本质魅力。相关教育学者曾指出,如果音乐教师不善于调动学生情绪和内部状态,长期以往在学生固定印象中就形成单一沉闷认知。因为不调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只会带来无尽的疲劳,即使再勤奋的学生有意识记忆教材,很快丧失对因果联系理解能力。所以音乐教师在应为学生创设自主探究的教学情境,让动听的音色、丰富的和声、优美的旋律以及轻快的节奏直接渗透学生情感。以《老虎磨牙》一课为例,音乐教师就可根据学生年龄和心理特征运用浅显易懂的教学方式促使促使了解鼓乐器并引导学生体验“鼓”的演奏和音色方法。可以根据音乐节奏编创《虎大王来了》音乐剧表演情境,如虎大王正在森林中悠闲的散步,此时背景音乐为击鼓,之后虎大王饿了后就在石头上磨牙,突然虎大王发现猎物并朝它慢悠悠地走过去,逐渐放慢击鼓速度,当虎大王扑向食物时可加快击鼓,整个过程涉及多种演奏方法,重点在于让学生体验鼓,最后形成深刻的记忆。 三、实施协同互动模式 引导学生感悟内涵

素质教育大环境下教师和学生是平等关系,其中学生是音乐课堂中最活跃和最基本的组成,因此需要形成协同互动模式,引导学生不断感悟音乐内涵。以《口哨与小狗》一课为例,教师和学生先共同欣赏音乐并体验其内涵的情绪,之后在此学生熟悉音乐主题的基础上引导其掌握A—B—A曲式结构。为了活跃课堂气氛,音乐教师可以让学生在音乐的感染下运用动作表现主人翁吹着俏皮的口哨和自己心爱的小狗漫步在林荫小道上的优美场景。整个教学过程一直有音乐旋律萦绕,学生的 眼前会自动浮现代表性的动作形象。而教师在这个课堂中并非单独的主体,而是和学生共同体验音乐的组织者、合作者和参与者,尤其学生通过耳朵、眼睛、大脑、口部等各个器官充分感受和体验音乐,可以说这种师生合作形式不仅能听到美妙的音乐,最重要能享受音乐带来的美妙体验。 四、结语

总之音乐是一种激发感情的视听艺术,随着时间流逝而流动,只有学会聆听才能真正让音乐进入学生思想海洋。因此小学音乐教师在开展教学时应根据学生心理特征创设生动有趣教学情境,善于运动协同合作模式,调动学生参与积极性,提高音乐欣赏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李 倩2013《小学音乐欣赏教学规律初探》,《音乐时空》第12期。 赵益蕊2015《小学音乐欣赏课堂教学规律研究》,《大众文艺》第3期。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通信地址:273312

山东省平邑县郑城镇魏庄完小)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