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数字档案馆建设面临的问题及其对策分析

来源:赴品旅游
 TECHNOLOGY AND INFORMATION信息化技术应用数字档案馆建设面临的问题及其对策分析曹媛航空工业直升机设计研究所 江西 景德镇 333000摘 要 数字档案馆建设经过了最近十几年的不断探索和实践,开始变得日趋成熟。并且伴随着电子政务的持续发展,档案管理技术的有效应用也迎来了一个良好的发展机遇,与其同步的也需要面对从数字化发展到数据化的一个需求上的转变,注重网络整合以及资源共享,保障信息安全面对缺少专业人才等一系列的挑战。因此,基于这一背景本文针对数字档案馆建设上有了一个较为深入的,通过从多个方面进行分析希望能够为数字档案馆联盟以及打开智慧档案馆建设给予有益思考。 关键词 数字档案馆;电子政务;数字档案馆联盟;智慧档案馆 1  数字档案馆建设存在的意义 1.1 保障信息安全进行数字档案馆的建设以及发展能够促进文献资料和多种信息的使用安全与保存。其不但会对文化带去一定程度的影响,并且也会对当前社会的发展起到非常深刻的影响。首先,档案馆的数字化建设能够让资料使用互联网数字化的方式得到展现,可以让人们快速掌握多种信息资源,推进社会朝着现代化的方向发展[1]。此外,它能够把原本的档案记录管理工作朝着更为快速便捷的方向发展,使得档案资源整理与管理上的效率得到提升。并且需要从原本纸质化的方式进行保存,朝着运用互联网技术的方式保存,这样就能够让信息更为持久的得到保存,并且还能够极大程度的提升其自身使用上的安全。建设数字档案馆不但能够在进行资料查阅的时候保持便捷性,同时还能够通过大数据快速完成多元化内容的搜索,快速提升管理效率。 1.2 适应时代需要数字档案馆最初建设与当前时代发展要求保持一致,它从以往的保存形式开始朝着现代化的方向发展,使其自身的效率得到了提升。目前的社会可以说是信息化社会,谁手里拥有的信息多谁就具有更多的发展优势,档案馆的数字化在建设上需要不断提升我国在信息化上的发展水平,强化我国整体国力。 2  数字档案馆的特点 2.1 具有一定的开放共享性数字档案馆当前主要是依托网络信息化而建设完成,所以其进行的信息保存能够在网络里完成传输和共享的,还能够完成多种资源的有效整合。并且用户能够按照当前大数据时代网络去完成用户分析,使其能够更为精准的寻找到想要获取的资源。 2.2 技术的多样化和持续创新当前的数字档案馆建设以及运行依靠的主要是互联网技术,互联网上信息当前有快速的发展和变化,所以数字档案馆建设的相关技术也要求持续的创新。假如其保持一成不变,就无法阿玉当前社会发展保持一致。 2.3 信息资源复杂多样数字档案馆是当前信息化以及数字化发展的载体,其当前具备了传统档案馆信息发展的优势,再融合互联网上对于多种信息数据的有效整合,构成了非常复杂的一个信息系统,它其获取到的信息是多元化的。 3  数字档案馆建设的挑战 未来已到,数字档案馆建设也好比逆水行舟,其在发展上也面临着非常严峻的挑战。 3.1 从数字化到数据化“数据化主要是把图像文件,使用数据化的技术方式,将其转变为计算机能够完成识读和分析以及挖掘的一种文本信息文件”。当前的数字化发展推动了数据化的变革,可是数字化仍然不能够替代数据化。数字资源仍然是当前数字档案馆建设发展的根本,这些年档案数字化获得了持续发展,可是还存在数字的相关图像仍然不能够对使用人员在利文本全文检索上的需求给予满足。其中有很多历史档案和手稿,以及油印件和图表等仍然不能够得到识别,很多音频和视频以及照片等仍然需要使用相关的技术以及人工方式完成解析,可以说这也是当前数字化朝着数据化发展的核心挑战。 3.2 政务网络资源的整合与共享要求当前政务网络资源的整合需要促进分散隔离的政务信息系统快速完成整合,整合之后其会分别的与国家电子政务内网以及国家电子政务外网提供的数据交换平台完成数据的共享。除了一些特别的情况之后,政府多种业务专网仍然需要和国家电子政务的内网以及外网保持整合。基于这种发展背景,相关政府纷纷完成了政务云平台的设置,并且提出各单位需要将其信息系统与云平台对接,地方财政并不需要完成对各部门自建数据中心的支持,因此如何既能够与当前政府网络资源实现整合同时还能够满足当前政府在信息资源共享上提出的要求,并且使得信息系统以及数字资源的持续使用长期安全得到保证,已经成为当前所一定要面对的问题。3.3 信息安全的威胁彼此联通实现资源共享的过程中,仍然有非常多的安全风险。而基于不同用户提出的需求以及对于信息共享提出的呼吁声音,档案在对信息资源进行分类以及鉴定上存在严重的滞后问题,共享平台经常会出现“有车无货”以及“有车货少”的问题存在;存储介质自身的性能和质量参差不齐,数据的定期迁移和备份以及检测常态机制仍然并未构成;档案信息资源当前的开放和控制,以及保密和共享之间产生的矛盾也不断凸显突出;档案数字化发展中针对公司和人员,以及场所和档案实体,还有档案信息以及数字化成果管理上仍然存在一定的安全风险;网络安全和系统安全以及信息安全还是当前所需要面对的一项不可忽视的挑战。 3.4 专业人才的匮乏当前信息化技术不断发展,信息化人才存在严重的紧缺情况。虽然专业的事需要将其转交给专业的人员去完成,可是在具体使用和建设的过程中仍然存在人才短缺的情况,尤其是在当前的市县级档案馆中这一情况更加突出。因此应该建设何种数字档案馆?怎么完成数字档案馆的减少?如何使用数字档案馆?一定要有一个非常明确的目标。 4  数字档案馆建设的新思考 4.1 深化对数字档案馆的认识与研究科学与信息化2020年7月上  25信息化技术应用新的政策环境和技术背景下基于多元发展的需求以及试点探索的时期和当前广泛使用的使其进行对比,数字档案馆建设主要的任务就是基于目录管理朝着全文进行管理,在实体管理朝着信息化的方向进行管理;从分散管理朝着区域管理的一种方式;在档案数字化朝着档案电子化的方向发展;从注重技术使用发展到注重资源的有效建设;基于局域网使用朝着数据共享等方向快速的升级[2]。要求针对当前数字档案馆建设有一个深入的认识。要求快速的促进发展理念研究和制定数字档案馆发展的战略;并且积极的对新技术在当前数字档案馆使用的标准规范进行研究;将当前的互联网思维和大数据思维去对数字档案馆规划给予指导和组织将智能智慧服务融入其中;快速推进档案馆新型人才队伍上的有效建设,快速的建立一个新型的人才培养体系。 4.2 探索数字档案馆联盟机制针对数字档案馆能够实现有效的联通并且实现共建共享的一种特点,能够使用跨层级和跨区域的方式完成数字档案馆联盟建设的形式,对于联盟章程给予有效的制定,将资源整合和优势互补,以及共建共享和服务民生作为基础原则,确认其自身需要肩负的责任和义务以及具体的合作形式,联盟会员需共同对其给予遵守。最终建立一个有效的信息共享平台,使得数据资源朝着规范化的方向发展,设置远程查询和跨馆出证的协议,完成数字资源的有效整合,最终建立一个资源共建和共享的发展体系,完成座谈研讨的设置。 4.3 开启智慧档案馆时代首先,智慧档案馆其实针对智慧城市而给出的。“智慧城市”当前是通过IBM公司在2010年正式给出的“智慧城市的愿景”,其实质性是让信息化与城市化保持有效的融合,同时也是数字城市后信息化快速发展的一种高级形态。当前伴随着智慧城市在我们国家的持续和快速发展,互联网+已经成为了当前各界关注的一种新业态。但是作为保留记忆和管理记忆的一种 TECHNOLOGY AND INFORMATION档案馆,其需要朝着智慧化的方向发展需要和智慧城市保持同步的规划与建设。 其次,智慧档案馆可以说是数字档案馆发展的必结果。理论界最近几年开始对智慧城市背景下数字档案馆以及智慧档案馆建设研究给予关注,实践层面当前有一些城市开始进行了智慧档案馆建设和探索工作。特别是在最近的20年数字档案馆的建设发展也为智慧档案馆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发展基础,“智慧档案馆注重的是自身的发展以及提升,其实针对智慧管理技术发展而来的一种新型信息化形式存在的档案馆”[3]。之前我们提到的发展的机遇以及困境最终也需要数字档案馆不断进行转型和升级,使其能够朝着智能智慧的方向发展。5  结束语针对当前移动互联网在档案信息服务平台上的减少完成数据流和设备流以及业务流的发展和管理已经成为当前建设数字档案所不能够忽视的内容。当前智慧档案馆建设已经初具雏形,但是仍然需要强化智慧档案馆在顶层上的规划与建设,通过建设智慧档案馆建设使得档案馆信息化能够保持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1] 杨来青.再信息化:档案馆发展战略的思考[J].浙江档案,2019 (9):15-18. [2] 杨来青,李大鹏.智慧档案馆功能与体系架构[J].中国档案,2015 (7):59-61. [3] 张晓霞,王宇晖,王萍.数字档案馆:21世纪的新发展[J].兰台世界,2000(1):177. 作者简介:曹媛(1983-),女,湖南益阳人;学历:学士学位,职称:档案馆员,现就职单位:航空工业直升机设计研究所,信息技术部档案室,研究方向:档案管理。(上接第24页)定。在这之后,RFC2460可以将4位扩展为8字节的字段,目标可以支撑数据包发送的全过程,并且对其进行特殊处理。2.4 IPv6移动技术在设计过程中,IPv6移动协议充分吸取了IPv4的设计经验,增添多种功能服务,其性能更为良好,并且已经成为IPv6协议的重要组成部分。第一,提出和IP地址进行绑定缓冲的概念,通过这种方式,数据包的发送就不需要在经过移动节点的本地代理,可以直接发送到节点自身。第二,引入先进的技术和方法,也就是在一定范围内的接入路由器需要对路由器接口的前缀地址进行定期报告,如果发生变化,表示节点已经移动到下一个新的接入区域[3]。第三,IPv6的数据流量能够直接向移动节点进行发送,相比IPv4,效率和服务更为良好。3  云计算及IPv6融合需要解决的问题其一,数据有限。在设计过程中,没有考虑云计算的出现、物联网的形成以及IP地址数量的大量需求。只是根据原本的猜想,IPv6的地址数量可以满足需求,这种设计思想和早期的IPv4想法一致。技术的革新,虽然成本较大,但是设计过程中产生的损失是可以容忍的,要是在IPv6的基础上在此革新,所消耗的成本将非常巨大,难以承担。其二,功能复杂。IPv6增添许多功能要求,当处于一个相对安全的区域内,位置具有唯一性,内部成员携带的位置信息不可篡改,要是借助外力更改唯一性,那么这个空间设计不合理,会产生非常复杂的问题。4  结束语IPv6是在IPv4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新兴技术产物,非常适用云计算的大规模应用,起到了非常良好的应用效果。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相关的技术细节还有待完善,技术不够深入等。总体来看,应用IPv6可以满足云计算的地址需求,并且可以为节点的冗余、移动的以及服务质量等提供有力保障,逐渐成为新时代互联网发展的主流方向。参考文献[1] 庞双龙.基于云计算的IPv6过渡机制研究[J].计算机产品与流通,2018(4):11.[2] 覃德泽,李立信.高校智慧校园网中物联网、5G、云计算及IPv6的融合问题探讨[J].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2019(12):104-106.[3] 李长华,崔辰州,何勃亮,等.IPv6技术在天文学研究云计算环境中的应用[J].计算机应用,2016(S1):25-28.作者简介李磊(1979-),男,山东省乳山市人;学历:大学本科、工程硕士,职称:中级,现就职单位:中国联合网络通信有限公司济南市分公司,研究方向:通信技术服务、通信工程建设等。26  科学与信息化2020年7月上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