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探究十五 探究测量盐水和小石块的密度的方法
(物理 人教版 八年级上册)
总分数 72分 时长:不限
题型 题量 总分 单选题 1 2
2018年真题 (共6题 ,总计8分)
1.(2018张家界中考)小华同学在学习阿基米德原理后,发现用弹簧测力计也能测量金属块的密度。于是和同学一起按以下操作进行实验:
填空题 5 10 综合题 10 60
(1)(1分)先用弹簧测力计挂着金属块静止在空中如图(甲)所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____1____N。
(2)(2分)然后将金属块缓慢地完全浸没在水中,示数如图(乙)所示,则金属块所受的浮力为____1____N,可求出金属块的体积为____2____m。 (3)(1分)通过计算,金属块的密度为____1____kg/m3
(4)(1分)实验中让金属块在水中的深度继续下降,不接触杯底,金属块受到的浮力将如何变化?
(5)(2分)在交流讨论中,小李同学认为一次测量就得出实验结论不科学,你认同他的观点吗?你认为怎样才能减小实验误差?
2.(2分)(2018益阳中考)为了测量某种合金的密度,用天平测得合金的质量如图所示,则合金的质量为____1____g;若合金的体积为5cm3,则它的密度为____2____g/cm3
3
3.(2分)(2018常德中考)在木棒的一端缠绕一些铜丝做成简易密度计,将其放入盛有不同液体的烧杯中,它会竖直立在液体中,由观察到的现象可以判断,下列烧杯中的液体密度最大的是( )
A. A B. B C. C D. D
4.(2018衡阳中考)为了测量某种液体的密度,小明取了适量这种液体的样品,进行了三种方案的实验
(1)(1分)实验前小明将天平放在____1____台上,把游码放在零刻度处,发现指针指在分度盘的左侧,要使横梁平衡,应将平衡螺母向____2____(选填“右”或“左")调节。
(2)(1分)实验记录数据:m1=30g,m2=52g,m3=52.8g,m4=____1____g(如图甲),V1=____2____ml(如图乙),V2=10ml,V3=19ml,其中方案3中液体密度大小为____3____g/ cm
3
(3)(1分)分析比较上述三种实验方案,你觉得比较合理的应该是____1____(选填“方案1”“方案2”或“方案3)
(4)(1分)实验前小明将天平放在____1____台上,把游码放在零刻度处,发现指针指在分度盘的左侧,要使横梁平衡,应将平衡螺母向____2____(选填“右”或“左")调节。
(5)(1分)实验记录数据:m1=30g,m2=52g,m3=52.8g,m4=____1____g(如图甲),
V1=____2____ml(如图乙),V2=10ml,V3=19ml,其中方案3中液体密度大小为____3____g/ cm
3
(6)(1分)分析比较上述三种实验方案,你觉得比较合理的应该是____1____(选填“方案1”“方案2”或“方案3)
5.(2分)(2018岳阳中考)用天平和量筒测量某品牌牛奶的密度。
(1)天平放在水平台上,将游码移到零刻度线处,指针位置如图甲,应向____1____(选填“左”或“右”)调节平衡螺母,直至横梁平衡;
(2)往烧杯中倒入适量牛奶,测得烧杯和牛奶的总质量为106g;
(3)将烧杯中部分牛奶倒入量筒,如图乙,再测出烧杯和剩余牛奶的质量,如图丙; (4)算出牛奶的密度为____2____g/cm3;
(5)若操作第(3)时,不慎将少量牛奶护着在量筒内壁上,测得的牛奶密度将会____3____(选填“偏小”、“不变”或“偏大”);
(6)两个相同的杯子分别装满水和牛奶,总质量较大的是装____4____的杯子。(ρ水=1g/cm3)
6.(2分)(2018郴州中考)小华用一支自制的长为L的密度计测某液体的密度,如图所示密度计浸在水中静止时露出水面长度为L1,受到的浮力为F1;浸在被测液体中静止时露出长度为L2,受到的浮力为F2。则F1____1____F2(选填“>”,“=”或“<”),待测液体的密度ρ液____2____。(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ρ液,水的密度用ρ水表示)
2016~2017年真题 (共10题 ,总计64分)
7.(2分)(2017常德中考)某学习小组想测量一块形状不规则的小矿石的密度,他们手边只有以下器材: 天平一台,但没有砝码 两个质量相近的烧杯
量筒(其内径略小于矿石块的尺寸,无法将石块直接放人其中) 细线、滴管和足量的水(已知水的密度为ρ水)
该小组利用上述器材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请你帮助他们完善方案。 实验方案(主要实验步骤):
(1)将两个烧杯分别放入天平的两个托盘上,各注入适量的水(保证后面的操作中水均不会从烧杯溢出),使天平平衡。如果在后面的步骤中要将矿石块放到左盘上的烧杯内,则对左盘烧杯的注水量还应有何要求:____1____。 (2)向量筒中加入适量的水,记下体积V1。
(3)手提细线吊住矿石块,将它浸没在左盘的烧杯中,且不与烧杯接触,用滴管将量筒中的水滴入____2____盘的烧杯中,直到天平平衡。
(4)记下此时量筒中剩余水的体积V2。矿石块所受浮力F浮=____3____。 (5)____4____,再用滴管将量筒中的水滴入右盘的烧杯中,直到天平平衡。 (6)记下量筒中最后剩余水的体积V3。 (7)矿石块的密度ρ=____5____。
8.(2分)(2017永州中考)小云同学为了测量某种金属的密度,他首先用天平测量该金属块的质量,当天平平衡时,放在右盘中的砝码和游码的位置如图甲所示,则金属块的质量为____1____g;然后用排液法测金属块的体积,将水倒入量筒中,液面达到的位置如图乙所示,
则水的体积为____2____cm,再把金属块完全浸没在量筒的水中,水面升高,如图丙所示,则该金属块的体积为____3____cm;最后根据测量结果可计算出该金属块的密度为____4____g/m。
3
3
3
9.(6分)(2017邵阳中考)全国著名的“油茶之都”邵阳县盛产茶油,为了测量家中茶油的密度,红红同学课后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如下实验。
(1)(2分)把天平放在水平台上,将游码移到标尺的零刻度线处,发现指针静止时如图甲所示。此时应将平衡螺母向____1____(填“左”或“右”)调节,使天平平衡。 (2)(2分)红红同学取适量茶油倒入烧杯,用天平测烧杯和茶油的总质量,当天平平衡时,放在右盘中的砝码和游码的位置如图乙所示。然后将烧杯中部分茶油倒入量筒中,测出烧杯和剩余茶油的总质量26.2 g,则量筒中茶油的质量是____1____g。 (3)(2分)量筒中茶油的体积如图丙所示。请你帮红红同学计算出茶油的密度是____1____g/cm3。
10.(6分)(2017长沙中考)为了帮助家人用盐水选种,小天从实验室借来了天平和量筒测量盐水的密度,他进行了三次测量,以下是其中的一次测量过程:
(1)(2分)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把游码移到零刻线处,发现指针位置如图甲所示,要使横梁在水平位置平衡,应将平衡螺母向____1____移动
(2)(2分)用天平测出烧杯和盐水的总质量如图乙所示,记录下烧杯和盐水的总质量为____1____g;
(3)(2分)再将部分盐水倒入量筒中,量筒中盐水的体积如图丙所示;接下来小天称得烧杯和剩余盐水的质量为25.6 g,则小天在这次实验中测得盐水的密度为____1____g/cm3。
11.(8分)(2017湘潭中考)小聪用实验测量玻璃样品的密度,操作过程如下:
(1)(2分)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把游码移至标尺左端____1____处,发现指针静止时指在如图甲所示位置,则应将平衡螺母向____2____(填“左”或“右”)调节使天平平衡。
(2)(1分)把玻璃样品放在天平的左盘,往右盘加减砝码,调节游码使天平重新平衡。右盘中砝码的质量及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如图乙所示,则样品的质量为____1____g。 (3)(3分)将适量的水倒入量筒内,如图丙,量筒内水的体积为____1____mL。用细线系住玻璃样品轻轻放人装水的量筒内,如图丁,则玻璃样品的体积为____2____cm。由此可得出玻璃样品的密度为____3____g/cm3。
(4)(2分)测得玻璃样品密度后,小聪又查阅了相关的资料,得知玻璃在熔化的过程中,要不断____1____(填“吸收”或“放出”)热量,没有固定的熔点,属于____2____(填“晶体”或“非晶体”)。
12.(10分)(2017怀化中考)小强同学在测量某金属块密度时,做了如下操作:
(1)(2分)把天平放在水平台上,将____1____移至标尺左端零刻度处。 (2)(2分)调节横梁平衡时,发现指针偏向分度盘左侧,则他应该将平衡螺母向
3
____1____端移动。
(3)(2分)横梁平衡后,他应将被测金属块放在天平的____1____盘,用镊子向天平的____2____盘加减砝码,必要时移动游码,直到天平平衡。砝码和游码位置如图甲所示,则金属块的质量为____3____g/cm。
3
(4)(2分)他又用量筒测量了金属块的体积,如图乙和图丙所示,物体的体积为____1____cm。
3
(5)(2分)他用密度公式ρ=m/V计算得到金属块的密度为____1____g/cm3。 13.(6分)(2016怀化)小冯在实验室测某种小矿石的密度。请同学们根据正确操作过程及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2分)小冯用天平测物体质量的过程中: ①第一步应该是将天平放在 。
②甲图是小冯在加减砝码时添加最小砝码后指针所指位罝,则小冯接下的操作是: 。
③小冯在严格按照正确的实验步骤操作,出如图乙所示测得其质量是 g。
(2)(2分)用量筒测得小石块的体积为24cm3,则小石块的密度 ρ= kg/m3。 (3)(2分)假设小冯在完成实验后发现有一个砝码底部粘有污垢,则测得小石块的密度比小石块真实密度将 。(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14.(6分)(2016湘潭)为了测量某种饮料的密度,取适量这种饮料进行如下实验:
(1)(3分)将托盘天平放在水平台上,把 (选填“平衡螺母”或“游码”)移至标尺左端零刻线处,发现指针静止时指在分度盘中线的左侧(如图1),则应将平衡螺母向 (选填“左”或“右”)调节使横梁平衡。天平平衡时,可看成 (选填“省力”、“费力”或“等臂”)杠杆。
(2)(1分)把盛有适量饮料的烧杯放在天平左盘内,增减右盘的砝码,调节游码使横梁重新平衡,此时砝码质量和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如图2所示,则烧杯和饮料的总质量为 g。
(3)(1分)将烧杯中的一部分饮料倒入量筒中.如图3所示,量筒中饮料的体积为 cm3;再用天平测出烧杯和剩余饮料的总质量为30g。
(4)(1分)根据上述实验数据计算可得,这种饮料的密度为 kg/m。 15.(10分)(2016郴州)小明想知道花生米的密度,为了使结果更准确,他选择了以下器材:烧杯、清水、天平和砝码、量筒、盐和玻璃棒,并完成了实验。
(1)(6分)实验操作步骤如下:
A.把一把花生米放入装有清水的烧杯中,发现花生米沉入水中,这是因为花生米的密度 水的密度(选填“大于”、“小于”、“等于”);
B.往烧杯里的水中逐渐加盐,并用玻璃棒轻轻搅拌,直到花生米悬浮在盐水中为止; C.把天平放在水平台上,调节平衡后称出烧杯和盐水的总质量m1,如甲图所示,则m1=
3
g;
D.从烧杯中倒出一部分盐水到空量筒中,液面如乙图所示,则倒出盐水的体积为 cm;
E.用天平称出烧杯和剩余盐水的总质量m2=44g。
3
(2)(2分)通过以上分析,可得出花生米的密度为 kg/m3。 (3)(2分)以上测量花生米的密度,用到的科学探究方法是( ) A. 控制变量法 B. 转换法 C. 理想实验法
16.(8分)(2016益阳)小华在测量某种金属块密度的实验中:
(1)(2分)他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当游码归零后,发现指针位置如图甲所示,此时应将右端平衡螺母向______调,使天平横梁平衡;
(2)(6分)用天平测金属块质量时,所用的三个砝码及游码位置如图乙所示,则金属块质量为______g。图丙所示是测量金属块体积的过程,测得金属块体积为______cm。3
该金属块密度为______g/cm3
。
实验探究十五 探究测量盐水和小石块的密度的
方法(物理 人教版 八年级上册)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2018年真题 (共6题 ,总计8分)
1.(2018张家界中考)小华同学在学习阿基米德原理后,发现用弹簧测力计也能测量金属块的密度。于是和同学一起按以下操作进行实验:
(1)(1分)先用弹簧测力计挂着金属块静止在空中如图(甲)所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____1____N。
(2)(2分)然后将金属块缓慢地完全浸没在水中,示数如图(乙)所示,则金属块所受的浮力为____1____N,可求出金属块的体积为____2____m。 (3)(1分)通过计算,金属块的密度为____1____kg/m3
(4)(1分)实验中让金属块在水中的深度继续下降,不接触杯底,金属块受到的浮力将如何变化?
(5)(2分)在交流讨论中,小李同学认为一次测量就得出实验结论不科学,你认同他的观点吗?你认为怎样才能减小实验误差? 【解析】
(1)图甲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即为金属的重力,为3.6N
(2)图乙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2.8N,所以物体所受浮力为F浮=3.6N-2.8N=0.8N,
(3)金属的质量m=G/g=3.6N/10N·kg-1=0.36kg,密度ρ=m/V=0.36kg/8×10-5m3=4.5×103kg/m3
3
(4)金属浸入水中后,排开水的体积不变,所受浮力也不变
(5)小李的观点正确,本实验只进行了一次,需要多测量几次取平均值,才能减小实验误差。 【答案】 (1)3.6 (2)0.8 8×10 (3)4.5×10 (4)不变
(5)认同 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2.(2分)(2018益阳中考)为了测量某种合金的密度,用天平测得合金的质量如图所示,则合金的质量为____1____g;若合金的体积为5cm3,则它的密度为____2____g/cm3
3-5
m=20g+10g+5g=+3g=38g;【解析】(1)由图天平标尺的分度值是0.2g,所以此时合金的质量: (2)已知合金的体积是5cm, 合金的密度:故答案为:38;7.6。 【答案】38 7.6
3.(2分)(2018常德中考)在木棒的一端缠绕一些铜丝做成简易密度计,将其放入盛有不同液体的烧杯中,它会竖直立在液体中,由观察到的现象可以判断,下列烧杯中的液体密度最大的是( )
。
3
A. A B. B C. C D. D
【解析】因为同一个密度计放在A、B、C、D液体中都漂浮,根据漂浮条件可知,密度计在A、B、C、D种四液体中受到的浮力都等于密度计受到的重力G,即:F浮A=F浮B=浮C=F浮D=G,由图知密度计排开液体的体积V排D>V排B>V排A>V排C,由阿基米德原理F浮=ρ液V排g可知,密度计排开C液体的体积小,所以C液体的密度大,即ρD<ρB<ρA<ρC,选C。 【答案】C
4.(2018衡阳中考)为了测量某种液体的密度,小明取了适量这种液体的样品,进行了三种方案的实验
(1)(1分)实验前小明将天平放在____1____台上,把游码放在零刻度处,发现指针指在分度盘的左侧,要使横梁平衡,应将平衡螺母向____2____(选填“右”或“左")调节。
(2)(1分)实验记录数据:m1=30g,m2=52g,m3=52.8g,m4=____1____g(如图甲),V1=____2____ml(如图乙),V2=10ml,V3=19ml,其中方案3中液体密度大小为____3____g/ cm
3
(3)(1分)分析比较上述三种实验方案,你觉得比较合理的应该是____1____(选填“方案1”“方案2”或“方案3)
(4)(1分)实验前小明将天平放在____1____台上,把游码放在零刻度处,发现指针指在分度盘的左侧,要使横梁平衡,应将平衡螺母向____2____(选填“右”或“左")调节。
(5)(1分)实验记录数据:m1=30g,m2=52g,m3=52.8g,m4=____1____g(如图甲),V1=____2____ml(如图乙),V2=10ml,V3=19ml,其中方案3中液体密度大小为____3____g/ cm3
(6)(1分)分析比较上述三种实验方案,你觉得比较合理的应该是____1____(选填“方案1”“方案2”或“方案3)
【解析】
(1)根据天平的使用方法可知应将天平放在水平台上,把游码放在零刻度处,发现指针指在分度盘的左侧,要使横梁平衡,应将平衡螺母向右调节。
(2)实验记录数据:m1=30g,m2=52g,m3=52.8g,由甲图可知m4=20g+20g+1.4g=41.4g,乙图中量筒的分度值是1ml所以V1=20ml,V2=10ml,V3=19ml,从图可以看出方案3中杯子的质量是30g杯子和水的总质量是52.8g,所以液体的质量是22.8g,液体的体积是19ml所以液体的密度大小
。
(3)第一种方案中将液体倒入烧杯时量筒内壁有残留,所以质量偏小,根据密度公式可知求得密度偏小;第三章方案中将液体倒入量筒时烧杯内壁有残留,所以体积偏小,根据密度公式可知求得密度偏大;第二种方案误差较小,所以比较合理的是方案2。
(4)根据天平的使用方法可知应将天平放在水平台上,把游码放在零刻度处,发现指针指在分度盘的左侧,要使横梁平衡,应将平衡螺母向右调节。
(5)实验记录数据:m1=30g,m2=52g,m3=52.8g,由甲图可知m4=20g+20g+1.4g=41.4g,乙图中量筒的分度值是1ml所以V1=20ml,V2=10ml,V3=19ml,从图可以看出方案3中杯子的质量是30g杯子和水的总质量是52.8g,所以液体的质量是22.8g,液体的体积是19ml所以液体的密度大小
。
(6)第一种方案中将液体倒入烧杯时量筒内壁有残留,所以质量偏小,根据密度公式可知求得密度偏小;第三章方案中将液体倒入量筒时烧杯内壁有残留,所以体积偏小,根据密度公式可知求得密度偏大;第二种方案误差较小,所以比较合理的是方案2。 【答案】 (1)水平 右 (2)41.4 20 1.2 (3)方案2 (4)水平 右 (5)41.4 20 1.2 (6)方案2
5.(2分)(2018岳阳中考)用天平和量筒测量某品牌牛奶的密度。
(1)天平放在水平台上,将游码移到零刻度线处,指针位置如图甲,应向____1____(选填“左”或“右”)调节平衡螺母,直至横梁平衡;
(2)往烧杯中倒入适量牛奶,测得烧杯和牛奶的总质量为106g;
(3)将烧杯中部分牛奶倒入量筒,如图乙,再测出烧杯和剩余牛奶的质量,如图丙; (4)算出牛奶的密度为____2____g/cm;
(5)若操作第(3)时,不慎将少量牛奶护着在量筒内壁上,测得的牛奶密度将会____3____(选填“偏小”、“不变”或“偏大”);
(6)两个相同的杯子分别装满水和牛奶,总质量较大的是装____4____的杯子。(ρ水=1g/cm)
3
3
【解析】(1)指针偏向右侧,平衡螺母向左侧调节;(4)量筒中牛奶的质量为m=106g-62g=44g,量筒中牛奶的密度
;
(5)将少量的牛奶浮在量筒的壁上,测得牛奶的体积偏小,牛奶的质量一定时,体积偏小,牛奶的密度偏大。(6)体积相同的两个杯子分别装满水和牛奶,装满密度较大的质量较大,装满牛奶的杯子质量较大。 【答案】左 1.1 偏大 牛奶
6.(2分)(2018郴州中考)小华用一支自制的长为L的密度计测某液体的密度,如图所示密度计浸在水中静止时露出水面长度为L1,受到的浮力为F1;浸在被测液体中静止时露出长度为L2,受到的浮力为F2。则F1____1____F2(选填“>”,“=”或“<”),待测液体的密度ρ液____2____。(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ρ液,水的密度用ρ水表示)
【解析】解:当密度计置于水、液体的容器中, 因为密度计漂浮, 所以密度计受到的浮力: F1=G,F2=G, 即F1=F2,
ρ水gV排1=ρ液gV排2,
ρ水gS(L﹣L1)=ρ液gS(L﹣L2), ρ液=
。
故答案为:=;【答案】=
。
2016~2017年真题 (共10题 ,总计64分)
7.(2分)(2017常德中考)某学习小组想测量一块形状不规则的小矿石的密度,他们手边只有以下器材: 天平一台,但没有砝码 两个质量相近的烧杯
量筒(其内径略小于矿石块的尺寸,无法将石块直接放人其中) 细线、滴管和足量的水(已知水的密度为ρ水)
该小组利用上述器材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请你帮助他们完善方案。 实验方案(主要实验步骤):
(1)将两个烧杯分别放入天平的两个托盘上,各注入适量的水(保证后面的操作中水均不会从烧杯溢出),使天平平衡。如果在后面的步骤中要将矿石块放到左盘上的烧杯内,则对左盘烧杯的注水量还应有何要求:____1____。 (2)向量筒中加入适量的水,记下体积V1。
(3)手提细线吊住矿石块,将它浸没在左盘的烧杯中,且不与烧杯接触,用滴管将量筒中的水滴入____2____盘的烧杯中,直到天平平衡。
(4)记下此时量筒中剩余水的体积V2。矿石块所受浮力F浮=____3____。 (5)____4____,再用滴管将量筒中的水滴入右盘的烧杯中,直到天平平衡。 (6)记下量筒中最后剩余水的体积V3。 (7)矿石块的密度ρ=____5____。
【解析】本题考查运用间接方法测量固体密度的实验。(1)因为在第(3)步中将“手提细线吊住矿石块,将它浸没在左盘的烧杯中”,故左盘烧杯内水量应能够浸没石块。(3)手提细线吊住矿石块,将它浸没在左盘的烧杯,且与烧杯底不接触,此时矿石会排开烧杯内的水且受到水的浮力,矿石对烧杯内的水有向下的反作用力,左盘会下降,所以要用滴管将量筒内的水滴入右盘的烧杯中,使天平重新平衡;此时向右盘烧杯中所加水的重力和左盘中矿石所受浮力相等。(4)由题意可知,向右盘中加入水的体积为V=V1-V2,也是矿石所排开水的体积,并与矿石的体积相等,此部分水的重力为G=mg=ρVg=ρ水(V1-V2)g,由第(3)步的分析可知,矿石受到的浮力F浮=ρ水(V1-V2)g。(5)松开细线让矿石块沉入杯底,再用滴管将量筒内的水滴入右盘烧杯中,直到天平平衡,这时从量筒内加入到右盘中所有的水的质量与矿石块的质量相等。(7)由实验过程可知,矿石块的质量等于从量筒内加入到右盘烧杯内所有水的质量m石=m水=ρ水(V1-V3),矿石块的体积V石=V1-V2,根据密度公式可得矿石的密度
。
【答案】能够浸没石块 右
ρ水(V1-V2)g
松开细线让矿石块沉人杯底
8.(2分)(2017永州中考)小云同学为了测量某种金属的密度,他首先用天平测量该金属块的质量,当天平平衡时,放在右盘中的砝码和游码的位置如图甲所示,则金属块的质量为____1____g;然后用排液法测金属块的体积,将水倒入量筒中,液面达到的位置如图乙所示,则水的体积为____2____cm3,再把金属块完全浸没在量筒的水中,水面升高,如图丙所示,则该金属块的体积为____3____cm3;最后根据测量结果可计算出该金属块的密度为____4____g/m3。
【解析】本题考查测定金属密度的实验。用天平称量金属块的质量,测得值为砝码的质量加上游码指示值,由图甲可知,标尺的分度值为0.2 N,游码指示值为2.0 g,故金属块的质量为m=50 g+10 g+2.0 g=60.0 g;由图乙可知,该量筒的分度值为1 mL,此时量筒内水的体积为50 mI;由图丙可知,放入金属块后,量筒内水和金属块的总体积为60 mL,故金属块的体积为V=60 mL-50 mL=10 mL=10 cm3;已测出金属块的质量和体积,根据密度公式可得金属块的密度为【答案】62.0 50.0 10.0 6.2
9.(6分)(2017邵阳中考)全国著名的“油茶之都”邵阳县盛产茶油,为了测量家中茶油的密度,红红同学课后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如下实验。
。
(1)(2分)把天平放在水平台上,将游码移到标尺的零刻度线处,发现指针静止时如图甲所示。此时应将平衡螺母向____1____(填“左”或“右”)调节,使天平平衡。 (2)(2分)红红同学取适量茶油倒入烧杯,用天平测烧杯和茶油的总质量,当天平平衡时,放在右盘中的砝码和游码的位置如图乙所示。然后将烧杯中部分茶油倒入量筒中,测出烧杯和剩余茶油的总质量26.2 g,则量筒中茶油的质量是____1____g。
(3)(2分)量筒中茶油的体积如图丙所示。请你帮红红同学计算出茶油的密度是____1____g/cm。 【解析】
(1)本题考查液体密度的测量实验。用托盘天平测量物体质量时,把天平放置在水平桌面上易于操作的地方,游码移到标尺左端的零刻线处,然后调节平衡螺母,发现指针静止时指在分度盘中央刻度线的右侧,要使横梁平衡,应将平衡螺母向左调节。
(2)茶油和烧杯的总质量m总=50 g+10 g+3 g=63 g,根据题意,量筒里茶油的质量是m=63 g-26.2 g=36.8 g。
(3)由图知,量筒中茶油的体积是V=40 mL=40 cm,则茶油的密度
。
【答案】 (1)左 (2)36.8 (3)0.92
10.(6分)(2017长沙中考)为了帮助家人用盐水选种,小天从实验室借来了天平和量筒测量盐水的密度,他进行了三次测量,以下是其中的一次测量过程:
3
3
(1)(2分)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把游码移到零刻线处,发现指针位置如图甲所示,要使横梁在水平位置平衡,应将平衡螺母向____1____移动
(2)(2分)用天平测出烧杯和盐水的总质量如图乙所示,记录下烧杯和盐水的总质量为____1____g;
(3)(2分)再将部分盐水倒入量筒中,量筒中盐水的体积如图丙所示;接下来小天称得烧杯和剩余盐水的质量为25.6 g,则小天在这次实验中测得盐水的密度为____1____g/cm3。 【解析】
(1)指针偏向分度盘的左侧,应向右调节平衡螺母,使天平平衡。
(2)由图乙可知,烧杯与盐水的总质量m总=50 g+10 g+5 g+4.6 g=69.6 g。 (3)量筒中盐水的质量m=m总-m杯=69.6 g-25.6 g=44 g;由图丙所示量筒可知,量筒中盐水的体积V=40 mL=40 cm;盐水的密度ρ=m/V=44 g/40 cm=1.1 g/cm。 【答案】 (1)右 (2)44 (3)1.1
11.(8分)(2017湘潭中考)小聪用实验测量玻璃样品的密度,操作过程如下:
3
3
3
(1)(2分)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把游码移至标尺左端____1____处,发现指针静止时指在如图甲所示位置,则应将平衡螺母向____2____(填“左”或“右”)调节使天平平衡。
(2)(1分)把玻璃样品放在天平的左盘,往右盘加减砝码,调节游码使天平重新平衡。右盘中砝码的质量及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如图乙所示,则样品的质量为____1____g。 (3)(3分)将适量的水倒入量筒内,如图丙,量筒内水的体积为____1____mL。用细线系住玻璃样品轻轻放人装水的量筒内,如图丁,则玻璃样品的体积为____2____cm。由此可得出玻璃样品的密度为____3____g/cm3。
(4)(2分)测得玻璃样品密度后,小聪又查阅了相关的资料,得知玻璃在熔化的过程中,要不断____1____(填“吸收”或“放出”)热量,没有固定的熔点,属于____2____(填“晶体”或“非晶体”)。 【解析】
(1)本题考查测量玻璃样品的密度实验。在测量质量的过程中,应该先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将游码移至标尺的零刻度线处.若发现指针右偏,即说明右边较重,所以应该向左调节平衡螺母,使得指针指到分度盘的中间。
(2)标尺的分度值是0.2 g,所以样品的质量是m=20 g+5 g+2 g=27 g。 (3)原来量筒中的液体体积是30 mL,放入玻璃样品后,量筒中的总体积是40 mL,所以玻璃样品的体积V=40 mL-30 mL=10 mL=10cm3,故该玻璃样品的密度
3
p=m/V=27 g/10 cm3=2.7 g/cm3。
(4)据物态变化的特点可知,玻璃在熔化过程中吸热,没有熔点,即熔化时的温度改
变,故玻璃是非晶体。 【答案】 (1)零刻线 左 (2)27 (3)30 10 2.7 (4)吸收 非晶体
12.(10分)(2017怀化中考)小强同学在测量某金属块密度时,做了如下操作:
(1)(2分)把天平放在水平台上,将____1____移至标尺左端零刻度处。 (2)(2分)调节横梁平衡时,发现指针偏向分度盘左侧,则他应该将平衡螺母向____1____端移动。
(3)(2分)横梁平衡后,他应将被测金属块放在天平的____1____盘,用镊子向天平的____2____盘加减砝码,必要时移动游码,直到天平平衡。砝码和游码位置如图甲所示,则金属块的质量为____3____g/cm3。
(4)(2分)他又用量筒测量了金属块的体积,如图乙和图丙所示,物体的体积为____1____cm3。
(5)(2分)他用密度公式ρ=m/V计算得到金属块的密度为____1____g/cm3。 【解析】
(1)本题考查测量固体密度的实验。正确使用天平应把天平放在水平台上,将游码移至标尺左端零刻度处。
(2)指针偏向分度盘左侧,说明左盘偏重,调节横梁平衡时,应该将平衡螺母向右端移动。
(3)用天平称量物体质量时,应将物体放在天平的左盘,砝码放在天平的右盘,必要时移动游码,直到天平平衡;由图甲可知,标尺的分度值为0.2 g,游码指示值为4 g,所以金属块的质量为m=20 g+10 g+5 g+4 g=39 g。
(4)由图乙可知,量筒的分度值为1 mL,所以水的体积V水=25 mL,金属块和水的总体积V总=30 mL,所以金属块的体积V=V总-V水=30 mL-25 mL=5 mL=5 cm3。 (5)已测出金属块的质量和体积,根据公式ρ=m/V可求得金属块的密度
。
【答案】 (1)游码 (2)右 (3)左 右 39 (4)5 (5)7.8
13.(6分)(2016怀化)小冯在实验室测某种小矿石的密度。请同学们根据正确操作过程及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2分)小冯用天平测物体质量的过程中: ①第一步应该是将天平放在 。
②甲图是小冯在加减砝码时添加最小砝码后指针所指位罝,则小冯接下的操作是: 。
③小冯在严格按照正确的实验步骤操作,出如图乙所示测得其质量是 g。
(2)(2分)用量筒测得小石块的体积为24cm,则小石块的密度 ρ= kg/m。 (3)(2分)假设小冯在完成实验后发现有一个砝码底部粘有污垢,则测得小石块的密度比小石块真实密度将 。(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解析】
(1)①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将游码移到标尺0刻线处;
②加上最小的砝码后发现指针偏向分度标尺的右侧,说明该砝码质量太大,则应取下最小的砝码,并向右适当移动游码,使天平平衡;
③由图可见,标尺上的分度值是0.2g,因此游码所对刻度值是2g,小石块的质量是m=50g+20g+2g=72g; (2)
33
(3)因为是在完成实验后发现有一个砝码底部粘有污垢,则测量的质量偏小,由
可知,测得小石块的密度比小石块真实密度将偏小。
【答案】
(1)水平台上;移去最小砝码,改移动游标直至天平平衡;72 (2) (3)偏小
14.(6分)(2016湘潭)为了测量某种饮料的密度,取适量这种饮料进行如下实验:
(1)(3分)将托盘天平放在水平台上,把 (选填“平衡螺母”或“游码”)
移至标尺左端零刻线处,发现指针静止时指在分度盘中线的左侧(如图1),则应将平衡螺母向 (选填“左”或“右”)调节使横梁平衡。天平平衡时,可看成 (选填“省力”、“费力”或“等臂”)杠杆。
(2)(1分)把盛有适量饮料的烧杯放在天平左盘内,增减右盘的砝码,调节游码使横梁重新平衡,此时砝码质量和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如图2所示,则烧杯和饮料的总质量为 g。
(3)(1分)将烧杯中的一部分饮料倒入量筒中.如图3所示,量筒中饮料的体积为 cm3;再用天平测出烧杯和剩余饮料的总质量为30g。
(4)(1分)根据上述实验数据计算可得,这种饮料的密度为 kg/m3。 【解析】
(1)使用天平的时候,要将天平放在水平台面上,把游码移到横梁标尺的零刻度线处,移动平衡螺母,使天平横梁在水平位置平衡,指针左偏应将平衡螺母向右调节,天平平衡时可看成等臂杠杆。
(2)由图2可知,烧杯和饮料的总质量m总=50g+10g+1.8g=61.8g。 (3)有图3知,量筒中饮料的体积为V=30ml=30cm。 (4)饮料的质量m=m总﹣30g=61.8g﹣30g=31.8g, 【答案】
(1)游码;右;等臂 (2)61.8 (3)30
(4)1.06×103kg/m3
15.(10分)(2016郴州)小明想知道花生米的密度,为了使结果更准确,他选择了以下器材:烧杯、清水、天平和砝码、量筒、盐和玻璃棒,并完成了实验。
(1)(6分)实验操作步骤如下:
A.把一把花生米放入装有清水的烧杯中,发现花生米沉入水中,这是因为花生米的密度 水的密度(选填“大于”、“小于”、“等于”);
B.往烧杯里的水中逐渐加盐,并用玻璃棒轻轻搅拌,直到花生米悬浮在盐水中为止;
3
C.把天平放在水平台上,调节平衡后称出烧杯和盐水的总质量m1,如甲图所示,则m1= g;
D.从烧杯中倒出一部分盐水到空量筒中,液面如乙图所示,则倒出盐水的体积为 cm;
E.用天平称出烧杯和剩余盐水的总质量m2=44g。
3
(2)(2分)通过以上分析,可得出花生米的密度为 kg/m3。 (3)(2分)以上测量花生米的密度,用到的科学探究方法是( ) A. 控制变量法 B. 转换法 C. 理想实验法
【解析】
(1)花生米沉入水中,说明此时花生米所受的浮力小于重力,即F浮<G,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和重力公式可得:ρ水gV排<ρ花生gV,花生米沉入水中,V排=V,则ρ花生>ρ水,由图甲,游码分度值为0.2g,天平的读数为m=50g+20g+5g+2g=77g;由图乙知,量筒的分度值为1mL,量筒的读数为30mL=30cm3。
(2)量筒中盐水的质量:m=m1﹣m2=77g﹣44g=33g;量筒中盐水的体积V=30cm3,则盐水的密度:
,花生米悬浮在盐水中,其密度等于盐水的密度,
故花生米的密度为1.1g/cm3=1.1×103kg/m3。
(3)根据物体的漂浮条件,将不便于测量的花生米的密度转换为测量盐水的密度,属于转换法,故选B。
【答案】
(1)大于;77;30 (2)1.1g/cm (3)B
16.(8分)(2016益阳)小华在测量某种金属块密度的实验中:
(1)(2分)他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当游码归零后,发现指针位置如图甲所示,此时应将右端平衡螺母向______调,使天平横梁平衡;
3
(2)(6分)用天平测金属块质量时,所用的三个砝码及游码位置如图乙所示,则金属块质量为______g。图丙所示是测量金属块体积的过程,测得金属块体积为______cm。该金属块密度为______g/cm3。
3
【解析】
(1)将游码归零后,发现指针位置如图甲所示偏右,此时应将右端的平衡螺母向左调,使天平横梁平衡;
(2)由乙图:游码分度值为0.2g,金属块质量m=50g+20g+10g+2.2g=82.2g; 由丙图:量筒的分度值为2ml,量筒中水的体积为V1=50ml=50cm3,金属块放入后体积V2=80ml=80cm3,
所以金属块体积V=V2﹣V1=80cm3﹣50cm3=30cm3, 所以金属块的密度
【答案】 (1)左
(2)82.2;30;2.74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