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关于校企合作背景下高职院校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思考

来源:赴品旅游
・实习就业导航・

DOI:10.16534/j.cnki.cn13-9000/g.2017.0541

关于校企合作背景下

高职院校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思考

江西环境工程职业学院  潘瑾菁 

摘 要:校企合作模式有效地提升了学生的就业优势,也带来了学生职业道德滑坡的新问题,如何扬利抑弊,在校企    合作模式下加强职业道德教育,是我们研究的方向。关键词:校企合作 职业教育 职业道德 利益取向文章编号:ISSN2095-6711/Z01-2017-03-0135

一、校企合作背景的由来

近年来,“校企合作”模式悄然兴起,该模式下,学校解决了学生就业问题和产教结合问题,学生解决了个人就业问题,企业解决了招工难、招工成本高的问题,一举三得,皆大欢喜。但是,校企合作模式在解决原本存在的问题的同时,又导致了新问题的出现,这就是学生的职业道德出现了滑坡的趋势。

二、校企合作模式下学生职业道德存在的问题

当前高职院校开展校企合作时出现了一些职业道德教育方面的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点:

一是功利思想存在。由于当下就业机制是双向流动,一些在校学生由此得出单纯以经济收入为导向的价值取向,对于工作岗位挑挑拣拣,对于工作强度怨言不停。

二是团队意识淡薄。在工作和生活中缺乏互助互利的思想,不能够主动帮助他人,没有形成分享意识和团队观念。

三是信用意识匮乏。诚信本为做人的根本,但一些学生却缺乏足够的诚信意识,承诺随口即来,却不认真执行,面试时虚构工作经历甚至学历等不一而足。

四是奉献精神弱化。遇事时不担当,不是想着自己为集体奉献了多少,而是第一时间考虑个人的得失等。这些职业道德上的问题,如果不能及时纠正,帮助其树立正确的职业道德观念,就有可能会严重影响学生的职业生涯。

三、学生职业道德问题的深层次原因分析

上述种种问题其实只是表象,只有明确问题存在的深层次原因才能有的放矢。基于此,本文以所在院校学生为调查对象,通过访谈和问卷调查的形式开展了一次关于职业道德方面的调查,发放问卷1000份,有效回收约800份。通过此次调查,有助于厘清当前校企合作模式下学生职业道德滑坡的真实原因。

根据有效回收的调查问卷统计,45%的学生在未来择业时,最为看重的是薪水和福利待遇,31%的学生选择了个人发展空间,15%的学生选择的是专业对口,只有不到10%的学生选择社会需求;在问到“职业道德素养最有可能在您的工作中扮演什么角色”时,90%以上的学生的选择是尽可能发挥作用,但考虑到其他几个选择分别是“首要考虑因素”“最末考虑”“不予考虑”这种倾向性较为明显的选项,可以认为90%这一数据不能真实反映全体学生的态度,特别是“首要选择因素”这一项几乎无人填写,可谓是一种真实写照;在“用人单位最重视应聘者的什么条件”一题中,作为多选题共有七个选项,分别是:①专业技能;②大学名气;③职业道德;④社会经验;⑤综合能力;⑥未来潜力,学生基本做了全选;有94%的学生对当前大学生道德现状“基本满意”,同时有近70%的学生认为当前的职业道德教学效果较差,主要原因是教学形式呆板;有41%的学生希望职业道德教育应当采取以两课课堂教学的方式为主,有37%的学生则希望以相关企业和实习基地为主。

调查数据显示当前学生群体普遍重视个人价值的体现,更

多的是希望通过货币等有价形式体现自身价值,对职业道德的重要性有一定的认识,但并未将其置于首要位置,这一点与企业招聘人员时的首先标准惊人地契合。学生有着增强自身职业道德建设的内在需求,但对于职业道德课堂教育的形式认同度不高,同时希望能够在校企合作时,将职业道德教育带入企业生产和实习基地。

四、解决对策与思路1.开展实践教学。实践教学,主要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社会调查,结合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直接走向企业、农村、部队接触社会、了解国情、体验生活,又或者教师深入一线,组织学生在企业生产活动结束之余开展职业道德教学。通过对职业道德实践的感悟,培养学生良好的团队协作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教学活动的组织过程中,学生先行后知,在教师的指导下,以职业道德活动为主要途径,带着问题开展实践教学。这种教学模式有利于加强对学生道德实践的导引,通过学生自觉地参与职业道德实践,促进其良好道德品质和道德习惯的养成,从而达到提高其职业道德素质的教学目标。而学生长期生活于校园环境,通过校企合作模式下的实践活动,能够更多地接触社会,加强自身的职业道德建设与正确的价值观的形成。

2.组织专题讨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达到提高学生职业道德素养的教学目标,可考虑选择贴近学生生活的题目,以专题讨论的形式开展教学。题目的确立必须立足于教学要求和教材内容,在贴近生活的同时要侧重于学生感兴趣的方向,从而能够吸引学生主动思考、积极参与,在组织形式上可以考虑小组讨论后各小组代表进行总结发言,又或者采用正反方辩论的形式,通过不同的组织方式,教学过程由传统的“一言堂”转为“群英会”,在此过程中,教师不仅要通过适当的方法控制讨论的方向和节奏,也要参与讨论,正确引导,从而既锻炼了学生的思考能力,又激发了他们的学习热情,使其通过讨论,将书本知识不知不觉地“内化”为自身的行为准则。例如,开展价值辨析讨论,对一些近期受到广泛关注的社会热点事件进行辨析讨论,教师就其中的道德选择与价值取向为题,引导学生进行研究分析,最终通过大量的案例分析,启发学生进行道德分析、评价、论证,提高学生的理性思维、职业道德价值判断能力,并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参考文献:

[1]夏 艳.黄炎培职业道德教育思想对高职教育的启示[J].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

[2]赵希田.高职院校学生职业道德教育方法与途径探析[J].邢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

(本文系江西省高校人文社科课题《校企合作下的江西高职院校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研究》研究成果,课题编号:MKS1334)作者简介:潘瑾菁(1982.03—),江西永丰人,副教授,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135・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