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基础工业工程试题

来源:赴品旅游
一、单项选择题 1. 生产就是 ( ) 。

a. 制造产品和提供服务 b. 一种转换功能 c. 创造物质和经济财富 d. 人类最基本、最重要的一项活动

2. 工业工程的功能具体表现为 ( ) 。

a. 人员、物料、设备、能源和信息 b. 规划、设计、实施、评价和创新 c. 规划、设计、评价和创新 d. 预测、规划、设计、改善和设置 3. 泰勒系统地研究了工场作业和衡量方法,创立了 ( ) 。 a. 动作研究 b. 时间研究 c. 甘特图 d. 赋税原理 4. 吉尔布雷斯夫妇的主要贡献是创造了 ( ) 。 a. 时间研究 b. 动作研究 c. 甘特图 d. 统计质量控制 5. 按测定方式,生产率可分为 ( ) 。

a. 静态生产率和动态生产率 b. 单要素生产率,多要素生产率,全要素 生产率 c. 劳动生产率和资本生产率 d. 直接劳动生产率和总成本生产率 6. 基本生产过程包括 ( ) 。

a. 生产准备过程 b. 劳动过程 c. 辅助生产过程 d. 工艺过程、 检验过程、运输过程

7. 程序分析可从 ( ) 来建立新方法。

a. 操作、贮存、检验、运输 b. 六大提问 c. 动作经济原则 d. 取消、合并、重排、简化原则

8. 工艺程序分析是对现场的宏观分析,把 ( ) 作为分析对象。 a. 工艺方法 b. 生产系统 c. 工艺程序 d. 空间配置 9. 流程程序图是对生产现场的整个制造程序作 ( ) 的记录。 a. 全面 b. 大概 c. 详细 d. 部分

10. 线路图是以作业现场为对象,对 ( ) 进行分析。

a. 现场布置及物料和作业者的实际流通路线 b. 物料的加工路线 c. 人员的流通路线 d. 机器、工作台的相互位置 11. 利用手指充分控制物体的动素名称为 ( ) 。 a. 伸手 b. 移物 c. 握取 d. 持住

12. 人机操作图可将生产过程中,工人操作的 ( ) 和机器的机动时间清楚地表现出来。 a. 开机时间 b. 停机时间 c. 手动时间 d. 辅助时间

13. 在生产现场中,常有 ( ) 同时对一台设备 ( 一项工作 ) 进行操作,则称为联合操作作业。 a. 一个工作人员 b. 一组工作人员 c. 班组人员 d. 两个或两个以上操作人员 14. 制定标准时间最科学、客观、令人信服的方法是 ( ) 。 a. 经验判断法 b. 统计分析法 c. 作业测定法 d. 工作衡量法

15. 时间研究是一种作业测定技术,旨在决定一位 ( ) 在标准状态下,对一特定的工作,以正常速度操作所需要的时间。

a. 先进工人 b. 一般工人 c. 正常工人 d. 合格工人 16. 作业测定中的预定时间标准 (PTS) 法包括 ( ) 。

a. 秒表测时法、工作抽样法和标准资料法 b. 直接法、 PTS 法和标准资料法 c.MOD 法、 PTS 法和标准资料法 d.MOD 法、 MTM 法和 WF 法 17. 作业测定的目的是( ) a 平衡作业组成员之间的工作量

b 提供估算标价,销售价格和交货合同的基础资料

c 制定作业系统的标准时间,改善作业系统,制定最佳作业系统 d 确定机器利用率指标和劳动定额,并可以作为制定奖励办法的基础 18. 泰勒系统地研究了工场作业和衡量方法,创立了 ( ) 。 a. 动作研究 b. 时间研究 c. 甘特图 d. 赋税原理 19. 核心动素为( )

A .伸手,移物,持住 B. 装配,拆卸,使用

C. 检查,寻找,握取 D. 放手,计划,对准检验过程、运输过程 20. 工艺程序分析是对现场的宏观分析,把 ( ) 作为分析对象。 a. 工艺方法 b. 生产系统 c. 工艺程序 d. 空间配置 二、填空题

1. 工业工程意识主要包括 (1)__________ 意识; (2)__________ 意识; (3)__________ 意识; (4)__________ 意识; (5)_________ 意识 . 2. 工业工程是 __________产物,一般认为是本世纪初起源于_________,并且是从 _________ 等人创立的 _________ 发展起来的 .

3. 工业工程师始终从 _________ 出发,起着 _________ , _________ , _________ 和 _________ 的作用 .

4. 工业工程部门在企业内部是起 _________ 作用的,为各级管理者 _________ ,为各部门 _________ 和 _________ ,在开发 _________ ,与企业内 _________ ,和外部 _________ 密切协作,并对 _________ 之间的业务进行 _________ 和 _________

5. 生产率提高对 __________ 和 __________ 有促进作用 .

6. 生产率管理是一个 __________ 的一个子系统,其内容包括 __________ 来进行规划,组织,指挥,控制和协调 .

7. 动作是手操作的构成因素,是指 ______________ 的行为 .

8. 方法研究包括 ⑴ ______________,⑵______________,⑶______________. 9. 人员流程程序图(人型)记载 __________ 在 __________ 中一连串的活动 . 10. 路线图是一作业现场为对象,对 __________ 及 __________ (包括

__________ , __________ , __________ )和 __________ 流通路线进行分析,常与 __________ 配合使用,以达到 __________ , __________ 的目的 .

11. 在机器的工作过程中,调查,了解在操作周期内机器操作与工人操作的相互关系,以充分 _________ ,则要利用人机操作图 .

12. “联合操作分析图”是使用普通的时间单位,记录 _________ , _________ ,以显示其相互关系的图形 .

13. 标准时间与工时定额的联系在于,标准时间是 ____________ 的依据,工时定额是 ____________ 的结果 .

14. 标准时间是由 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 几部分内容组成 .

三、问答题

1. 试述影响企业生产率的因素和提高生产率的主要途经。 2. 简述作业测定的方法及其特点。

3. 标准时间应由哪几部分内容构成? 它与工时定额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4. 工作抽样一般都将置信度定为多少?相对精度定为多少( % )?

四、计算题

1. 一操作者双手伸至 40cm 处的零件箱中抓起 M6 螺栓和垫圈,并将垫圈套入螺栓,然后移向 30cm 处螺纹孔,插上并吻合。请以 MOD 法分析其正常时间值,设宽放率 =宽放时间/标准时间=15%。试问其操作标准时间是多少?

2. 设对某机器的停机的停机率进行调查,以可靠度为95%,相对精度为±5%,先进行100次的抽样,得到停机率为25%,求观察次数N。

3. 用分散抽样法调查分析某纺织厂的织布机停机的原因,实施二次抽样所得出的结果如下表所示。

内容 第一次 第二次 计算 8月份平均 次数 % 次数 % 次数 %

开动中 271 90.4 280 93.4 551 91.8 81.4 经线断线 11 3.7 10 3.3 21 3.5 7.5 纬线断线 7 2.3 3 1.0 10 1.7 3.5 纺线瑕疵 6 2.0 3 1.0 9 1.5 4.8 纺机故障 3 1.0 1 0.3 4 0.7 2.8 其他 2 0.6 3 1.0 5 0.8

合计 300 100 300 100 600 100 100 试计算

①第一次抽样的停机率是多少? ②第二次抽样的停机率为多少? ③两次的平均停机率是多少?

④较 8月份的平均停机率是低了还是高了? 五,应用题

⒈试根据下列给出的水阀(自来水龙头)加工装配工艺路线,绘制加工装配程序图。 a 加工阀体(铸铁毛坯件):车外圆、检验外圆、车螺纹、检验螺纹、锪平面、扩孔、车内螺纹、检验螺纹;

b 加工阀盖(铸铁毛坯件):车外圆、检验外圆、车外螺纹、检验螺纹、扩孔、车内螺纹、检验螺纹;

c 加工阀杆(铜棒料):车外圆、检验外圆、车螺纹、检验螺纹、钻孔、切断、铣小方头; d 装配: 1)组装阀杆组件:将手柄与阀杆铆接、将压紧螺母套入阀杆、将O型密封圈套入阀杆、将阀杆穿进阀盖;2) 将阀芯放入阀体;3) 将阀杆组件与阀体组装。

2. 有一电工和钳工的联合作业过程如下:电工切断电源 0.5 min ,钳工卸开机器 10 min ,电工维修 30 min ,同时,钳工维修 20 min , 然后 , 钳工安装 10 min 。试绘制联合操作分析图,并计算二人时间利用率。 答案: 一.选择题

1 A 2 D 3 B 4 B 5 A 6 D 7 B 8 B 9 C 10 A 11 C 12 C 13 D 14 C 15 D 16 D 17 C 18 B 19 B 20 B 二.填空题

1 成本效率 问题和改革 工作简化和标准化 全面和整体 以人为中心 2 工业化生产的 美国 泰勒 科学管理

3 全局和整体 各部门和专业间沟通者 综合者 咨询者 协调人

4 咨询服务 提供方法 参谋 咨询 上述业务活动时间 各部门 协作单位 各部门 协调 综合

5 就业 社会发展

6 较大的管理过程中 根据系统的产出量和投入量之间的关系 7 工人接触物件,移动物件或离开物件的行为 8 程序分析 操作分析 动作分析 9 操作人员 生产过程

10 现场布置 物料 零件 产品 设备 作业者的实际 流流程程序图 改进现场布置和移动路线 缩短搬运距离

11 利用机器与工人的能量和平衡操作时

12 一个以上的工作者 工作物以及机器设备的动作 13 指定工时定额 标准时间

14 观测时间 评比因素 私事宽放 疲劳宽放 程序宽放 特别宽放 政策宽放 三、 问答题 略

四、计算题 1. 4.0s; 4.7s 2. N = 4800次

3. ① 9.6% ; ② 6.6% ; ③ 8.2% ; ④ 两次的平均停机率较8月份的停机率18.6%是低了。 五、应用题 略

模拟试题(1) 一、不定项选择题。

1.工作抽样需要对操作者或机器进行( )

A.连续观察 B.规律性观察 C.间断观察 D.随机瞬时观察 2.标准资料法的特点是( )

A.可取代作业测定 B.合成时间不需要再评比 C.对同类作业要素要重新测定 D.以预定时间标准为基础 3.为了平衡双手操作,可以开展( ) A.双手操作分析 B.单手操作分析 C.操作分析 D.人-机联合操作分析 4.劳动生产率是用( )作为总投入计算的生产率

A.工人工资 B.技工人数 C.劳动工时 D.设备工时 5.IE的优化是( )优化

A.生产要素 B.系统整体 C.局部 D.分级 6.工作研究的对象为( )

A.作业系统 B.工程系统 C.社会系统 D.环境系统

7.在动作经济原则中,“尽量释放手的动作,而以夹具或脚踏工具代替”,这是关于( )的原则。

A.人体运用 B.工作地布置 C.工具设备 D.作业设计 8.吉尔布雷斯夫妇的主要贡献是创造了( )

A.时间研究 B.动作研究 C. 甘特图 D.统计质量控制 9.按物料搬运前后处置难易程度分级,材料放置于移动中的传送带应为( ) A.0级 B.1级 C.4级 D.5级 10.作业测定的间接法包括( )

A.测时 B.预定时间标准 C.工作抽样 D.标准资料法 11.在模特法(MOD)中属于基本动作的有( ) A.放置 B.移动动作 C.判断 D.抓取

12.在编制标准资料时,需要将影响因素按其与加工对象的关系分为( ) A.变量作业要素 B.质的影响因素 C.定量作业要素 D.量的影响因素 13.搬运分析包括的两项分析技术是( )

A.搬运路线分析 B.搬运流程分析 C.搬运活动性分析 D.搬运作业分析 14.工作评比法的关键是如何确定( )

A.计算公式 B.作业时间 C.作业方法 D.评比系数 15. 在标准体系表中,凡处于上一层次的标准均为下一层次标准的( ) A.指导性标准 B.个性标准 C.综合性标准 D.共性标准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0小题,20空,每空1分,共20分)

1.IE的动能具体表现为规划、设计、 和 四个方面。2.模特法M3G3表示的动作描述为 ,时间值为 。3.工作研究主要包括 和 两大部分。4.西方大中型企业中,工业工程组织形式一般可分

为:集中式、 和 。5.使动作符号和时间值融为一体的PTS技术是 法。6.在表示人的操作活动的18个动素中,A表示 ,M表示 。7.在制定工作抽样计划时,最主要的是要 和 。8.经济学上,用 来衡量生产系统的转换功能,表示生产要素的使用效率。9.作业系统输入的是 ,经过转换机构,最后输出的是 。10.对现有的工作方法的改进应该遵循的四项原则是 、 、 、 。 三、判断改错题。

1.标准化原理中简化原理是核心,是基础。( )2.方法研究中采用的提问技术为“5M1H”。( )3.通过现场观测获得工序实测作业时间,可直接用于制定标准时间。( )4.模特法(MOD)的基本工作原理是,在使用身体的不同部位完成动作时,其动作时间不成比例。( )5.利用预定时间标准制定工序标准时间不再需要经过工作评比。( )6.由于方法研究和作业测定是工作研究的两个有机组成部分,因此,他们是不能分开而单独使用的。( )7.作业系统是为实现预定的功能,达成系统的目标,由许多相互独立的因素所形成的有机整体。( )8.工作研究是促进劳动生产率提高的根本途径。( )9.工艺流程分析只对完成工艺过程的两项活动——加工和检验进行分析。( )10.工作抽样的观测次数与抽样观测时刻无关。( ) 四、计算题(本大题共3小题,1、2每题8分,3小题9分,共25分) 1.某车间有关资料如下表,试计算各要素的静态生产率和动态生产率指数。 3月 4月

产量(台) 1000 1500 投入工时(小时) 80 100 投入材料(元) 2500 3000

2.某车间通过工作抽样调查操作工人的工时利用率。事先设定的抽样可靠性为95%,工作抽样获得的抽样数据为:通过200次观察,其中正在作业的有160次,其他为停工与非作业活动。试计算该车间操作工人的工时利用率。如果事先设定容许的抽样相对误差为±5%,问已有的抽样观察次数是否足够?若不够还需追加多少次观测?

3.某一操作单元观测20次(其中漏记一次,记为M),观测数据如下:20,20,21,20,22,20,19,24,20,22,19,21,20,28,21,20,20,22,M,20。请运用三倍标准差法作管理图,判断是否存在异常值。 五、应用题(本大题共1小题,10分)

某部件由四个零件组成,其工艺过程如下表所示。试根据表中的资料绘制出该部件的工艺流程程序图。

零件代号 材料 工艺过程 A(开口销) 钢 (外购标准件)

B(开口螺帽) 钢 粗车、精车、检验、铣六方、铣槽、检验 C(套) 铜 粗车、精车、检验

D(杆) 钢 粗车、精车、检验、钻孔、与A、B、C装配、最终检验 模拟试题(2) 一、不定项选择题。

1. 标准的对象应该是( )

A.经常性出现的事物 B.偶然出现的事物 C.最新出现的事物 D.重复性的事物和概念 2.按测定方式分类,生产率可分为( )

A.静态生产率和动态生产率 B.直接劳动生产率和总成本生产率 C.劳动生产率、资本生产率、原材料生产率、能源生产率、外汇生产率 D.单要素生产率、多要素生产率和全要素生产率 3.工业工程是一门( )

A.专业工程学科 B.管理学科 C.跨学科的边缘学科 D.企业管理 4.作业要素工时消耗的影响因素按性质不同分为( )

A.变量作业要素 B.质的影响因素 C.定量作业要素 D.量的影响因素 5.工作抽样的主要目的是调查活动事项的( )

A.消耗时间 B.工作时间 C.停工时间 D.发生次数和发生率 6.按物料搬运前后处置难易程度分级,材料散放在地上应为( ) A.0级 B.1级 C.4级 D.5级 7.作业测定的间接法包括( )

A.测时 B.预定时间标准 C.工作抽样 D.标准资料法 8.工作研究的对象为( )

A.作业系统 B.工程系统 C.社会系统 D.环境系统

9.在动作经济原则中,“工具物料及装置应布置在工作者的前面近处”,这是关于( )的原则。 A.人体运用 B.工作地布置 C.工具设备 D.作业设计 10.在模特法(MOD)中有两个动作总是成对出现的,它们是( ) A.移动动作 B.终结动作 C.抓取动作 D.手指动作 11.工艺流程分析只对完成工艺过程的两项活动进行分析,他们是( ) A.作业 B.检验 C.搬运 D.储存

12.人—机联合操作分析主要是针对一个作业循环周期中人和机器的两种状态进行分析,这两种状态是( )

A.休息 B.空闲 C.检验 D.工作 13.工作抽样观察次数多少与以下因素有关( ) A.所调查活动的发生率 B.抽样观察时刻 C.事先设定的可靠度 D.事先设定的抽样误差

14.在编制标准资料时需要将影响因素按其与加工对象的关系分为( ) A.变量作业要素 B.质的影响因素 C.定量作业要素 D.量的影响因素

15.试验证明,身体其他部位动作一次的MOD数都( )手指动作一次的MOD数。 A.大于 B.等于 C.小于 D.大于等于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0小题,20空,每空1分,共20分)

1.IE的核心目标是降低成本,提高 和 。2.MOD法中的1MOD相当于 ,其值为 。

3.大中型企业中工业工程组织的形式,一般可分为分散式、 和 。4.在18个动素中,G表示 ,P表示 。5.经济学上,用 来衡量生产系统的转换功能,表示生产要素的使用效率。6.方法研究的三类分析技术在通常情况下,程序分析适用于 的层次,操作分析适用于 的层次,动作分析适用于 的层次。7.根据不同的调查目的,操作分析可以分为人机操作分析、 和 。8.时间研究人员将所观测到的操作者的操作速度与自己理想中的正常速度进行比较的过程称为 。9.作业测定是通过一定的方法,用于确定 工人按 ,完成某项作业所需要的时间。10.《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规定,标准按不同管理层次和适用范围分为国家标准、 、 和 。 三、判断改错题。

1.时间研究(秒表测定)是由吉尔布雷斯首先倡导和应用的。( )2.通过现场观测获得工序实测作业时间,可直接用于制定标准时间。( )3.工作评比的意义在于将操作者的实际绩效与标准绩效进行比较,随之将实测作业时间调整为正常作业时间的方法。( )

4.标准体系是指一定范围内的标准按制定先后形成的序列。( )5.通过预定时间标准制定标准时间时不再需要进行工作评比。( )6.工序的标准时间中只包括完成作业的直接工时消耗。( )7.我国于1993年制定了《工时消耗分类、代号和标准时间构成》国家标准。( )8.准备与结束时间每加工一批产品只消耗一次,并且与加工批量大小有关。( )9.学习率大,表示学习进步快。( )10.方法研究只适用于现有工作方法的改进,并不适用拟议中工作方法的改进。( )

四、计算题。(本大题共3小题,1、2每题8分,3小题9分,共25分) 1.某车间有关资料如下表,试计算各要素的静态生产率和动态生产率指数。 3月 4月

产量(台) 500 600 投入工时(小时) 5 5 投入材料(元) 880 800

2.根据实测资料已知某工序的实测作业时间为1.42min,该工序的评比系数为90%。通过标准资料法查得该工序的作业宽放率为16%,个人需要与休息宽放率为5%,工序准备与结束时间为60min,零件加工批量为100件。试根据上述资料计算该工序的单件时间与单件核算时间。 3.通过现场实测获得在车床上用三爪卡盘工件的时间和零件重量之间的关系资料如表所示。试根据实测数据,用最小平方法建立在车床上用三爪卡盘装卸工件时间标准数学模型。 测时编号 032 004 054 103 007 018 123 026 084 099 工件重量W/kg(x) 0.5 1.0 2.0 3.0 4.0 7.0 8.0 10.0 12.0 15.0

装卸时间T/min(y) 0.30 0.32 0.38 0.42 0.48 0.62 0.66 0.75 0.86 1.00 五、应用题(本大题共1小题,10分)

某部件由A、B、C三个零件组装而成,其中零件A、B需要进行加工,其加工工艺程序分别为零件A(轴):车-铣-磨-检验;零件B(套):钻-镗-车-磨-检验。组装程序为:将零件C(垫)和零件B(套)先后装在轴A上,并做装配后的检验。试绘制该部件的加工装配工艺流程程序图。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