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云计算在图书馆中的应用及有关问题探究

来源:赴品旅游
图书馆理论与实践 Ll8RARY TH£0RY AND PRACTIC£ 图书馆数字化技术平台 ●张雅男(宁夏医科大学图书馆,银川750004) 云计算在图书馆中的应用及有关问题探究 [关键词]云计算;图书馆;应用模式 [摘要]云计算是未来互联网发展的 趋势之一,图书馆的IrI'应用也进入了“云” (5)泛在接人。用户可以利用各种终端设备(如 PC电脑、笔记本电脑、智能手机等)随时随地通过 互联网访问云计算服务。 (6)高灵活性。云计算的灵活性体现在灵活的硬 件兼容、数据共享和服务定制等三个方面。 (7)高性价比。云计算采用虚拟资源池的方法管 的时代。本文在介绍云计算概念的基础上, 探讨了云计算技术在图书馆中的应用模式 及相关问题。 [中图分类号]G250.78;G250.7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8214(2013)04—0o94—04 1 云计算 理所有资源,对物理资源的要求较低,可以使用廉价 的PC构成云,而计算性能却可超过主机。 3图书馆云 在信息技术与网络技术的推动支持下,图书馆在 管理和服务方面得到了发展,但也面临着不少困境。 (1)图书馆信息资源海量增加,更新频繁,变化 云计算(cloud computing)是基于互联网的相关 服务的增加、使用和交付模式,通常涉及通过互联网 来提供动态易扩展且经常是虚拟化的资源。云是网 络、互联网的一种比喻说法。狭义云计算指IT基础 设施的交付和使用模式,指通过网络以按需、易扩展 无常,而其数据管理、备份、存储设备能力有限,信 息资源存储问题成为最大的困境。 (2)图书馆I11基础设施落后。基础设施的更新改 造,服务器、存储及备份系统的建设缺乏所需的经 费,而且信息技术日新月异,基础设施的频繁更新必 然需要大量的资金投人。 (3)图书馆信息技术人员短缺。现有馆员队伍对 现代技术的吸收应用,对网站、数据库的建设和日常 服务器的管理力不从心。 的方式获得所需资源;广义云计算指服务的交付和使 用模式,指通过网络以按需、易扩展的方式获得所需 服务。这种服务可以是IT和软件,与互联网相关, 也可以是其他服务。它意味着计算能力也可作为一种 商品通过互联网进行流通。 2云计算的特点 (1)弹性服务。服务的规模可快速伸缩,以自动 (4)图书馆互联网信息用户对信息服务的需求日 益提升。要求信息网络资源具有灵活的介入能力、强 适应业务负载的动态变化。用户使用的资源同业务的 需求相一致,避免了因为服务器性能过载或冗余而导 致的服务质量下降或资源浪费。 大的共享能力、信息及时有效、利用简便自由。 云计算的出现可以很好地解决图书馆面临的困 境,如云计算可以提供海量的存储和计算资源,可以 让用户在互联网这个无所不包的平台上更经济地运营 (2)资源池化。资源以共享资源池的方式统一管 理。利用虚拟化技术,将资源分享给不同用户,资源 的放置、管理与分配策略对用户透明。 (3)按需服务。以服务的形式为用户提供应用程 序、数据存储、基础设施等资源,并可以根据用户需 求,自动分配资源,而不需要系统管理员干预。 (4)服务可计费。监控用户的资源使用量,并根 据资源的使用情况对服务计费。 服务,提供更完善的人机交互功能等,从而提高图书 馆的信息服务质量和效率。 4图书馆云计算应用模式 按照云计算提供者与使用者的所属关系,将云计 算环境分为三类,即公有云、私有云和混合云。公有 云是由若干企业和用户共享使用的云环境。在公有云 中,用户所需的服务由一个独立的、第三方提供商提 94}2013・第4期 图书馆数字化技术平台 图书馆理论与实践 LlBRARY THEORY AND PRACTIC毫 供。该云提供商也同时为其他用户服务,这些用户共 享这个云提供商所拥有的资源。私有云是由某个企 业独立构建和使用的云环境,是为企业或组织所专 有的云计算环境。在私有云中,成员共享着该云计 馆可以创建自身的私有云,同时与能为其提供额外存 储和基础架构计算能力的云资源供应商合作。利用混 搭云计算,一方面,图书馆可以迅速整合各种服务和 能力,处理馆内外的大量数据,在节省经费和IrI'技 算环境所提供的所有资源。混合云则是公有云和私 有云的混合。 术人员的基础上,提供快捷有效的服务;另一方面, 图书馆可根据拥有信息性质的不同选择不同的搭载方 式。对自己的珍藏文献数字化的数据,一般不冒险将 其放在公有云,而对一些基础服务,如目录服务、馆 可见,图书馆利用的云计算模式大致可分为:利 用互联网搭载模式、总分馆模式、混搭模式等。 (1)利用互联网搭载模式 利用互联网运行公司,搭载图书馆的某些应用, 际互借、联合咨询等可以放在公有云上。混搭模式秉 承公有云节省成本的优点,同时可部分实现私有云所 这是一种典型的公有云服务应用模式。比如,在A— mazon、Google、Sun、IBM等公司可以分别搭载书目、 自荐数据、定购等业务服务。图书馆的业务究竟搭载 能提供的控制。 5云计算存在的问题 云计算虽然能利用其技术支持促进图书馆的发 到哪朵云上,要根据自己的实际应用来定,比如:当 你想运行成批的程序组,但是没有合适的软硬件环 境,可使用Amazon的EC2;当你想把一个大容量的 文件上传到网络上,允许用户短期使用,可使用A— mazon的Cloud Front等。 展,但毕竟还处于起步阶段,有许多问题值得思考和 探讨。 (1)安全问题 数据是图书馆提供服务的物质保障,因此数据安 全是至关重要的。以往威胁图书馆数据安全的主要是 对于一些小规模的图书馆,不想创建或维护自有 的基础架构或应用,可以选择这种利用互联网的搭载 模式。 (2)总分馆模式 病毒和黑客,以及不可抗拒的自然因素。在云计算时 代,我们把数据交给“云”,由网络服务商代为管理, 安全管理发生了变化。尽管商家声称云计算将提供安 全的数据存储,向客户们介绍未知病毒行为判断等技 术和概念,可以通过网状的大量客户端对网络中软件 行为进行异常监测,获取互联网中木马、恶意程序的 基于云计算的覆盖全社会或覆盖某个地区的图 书馆服务体系最为典型的模式应该是总分馆模式。 在这种模式下,总馆肩负着中心节点的职能,承担 最新信息,传送到服务器端进行自动分析和处理。因 此,运行云安全的服务器通过分析挂马网站信息、用 户面临的各种安全信息以及病毒文件,能够及时、全 面、准确地掌握互联网中的整体安全形势,同时采用 “云服务”提供者的角色,提供本地数据中心或其他 业务支持。大多数图书馆都是“云服务”的使用者, 直接将业务负载于“云”上,几乎所有的业务支持 系统和资源服务系统都通过总馆的“云”来提供。 这样,图书馆的资源都分布在“云”上,可以利用 海量存储的优势进行多个备份。但我们必须认识到安 全问题,这些数据除了继续遭受病毒的攻击外,不可 云计算平台,进行数字资源的整合、组织、关联、 导航甚至可视化服务。每个图书馆背后都以互联互 通的图书馆网作为支持,通过网络协议实现馆际互 避免地会遭到黑客的攻击。另外是信任问题,因为我 们把数据交给云供应商,那么我们对数据的控制是不 完全的,尽管可以采取数据加密等措施来加以防范, 但对于处于技术弱势的图书馆来说,这些技术显然是 不足以保证数据安全的。况且,我们的加密技术也许 借、资源共享。这种模式提供的是私有云服务,图 书馆界通过建立自己的私有云,增强IrI1对业务的影 响能力,提高文献信息资源的可获得性,最大程度 上实现资源的共建共享。 本身就需要云供应商来提供。如果供应商的信誉不 高,有可能在利益的驱使下,可以很轻易地获取我们 (3)混搭模式 混搭模式是指可以利用互联网运行公司的云计 的数据。三是隐私信息存在安全隐患,我们的一些个 人信息、组织机密、账号密码等信息容易泄露,造成 不可知的潜在危险。云供应商在为我们提供服务的同 时对我们的一切行为了如指掌,大到方针政策、发展 规划,小到某个具体的活动,他们都可以一览无遗, 而我们则无法得知他们的动向,这也使图书馆置于不 算、利用资源供应商的专项服务、利用本地门户构造 的混搭云计算模式。混搭模式的云环境由多个内外服 务供应商共同构成,图书馆可以从不同的云服务中选 择最合适的应用,混搭提供最佳的服务。比如,图书 2013・第4期l 95 LI8RARy THEORY AND pRAeTle£ 图书馆理论与实践 图书馆数字化技术平台 安全的地位。仅仅依靠信誉和现有的相关法律来保证 我们的安全,这显然是远远不够的。因此,在云计算 的初级阶段,我们应当保持谨慎的态度,对于重要的 数据,放在本地,即使要把它放在“云”里,也应该 有本备份,以防万一。 标准问题依然值得关注。 (3)成本问题 图书馆使用云计算以后,关键的硬件设施和服务 平台都由云供应商提供,只需要从云里调用资源即 可,可以节约服务器、终端设备等硬件建设、维护和 升级成本,管理系统和应用软件无需我们关注,把一 切都交给云,不必无休止地进行软硬件的升级和更新 工作,节省了运行过程中的人力资源和能耗,运行成 (2)标准问题 在以往的SaaScon大会的采访和座谈会上,专家 们指出云计算缺乏数据处理和安全实践的标准,甚至 没有关于厂商是否有责任告知用户他们数据存储地点 的规定。整个行业内部只有某些组织在关注这些问 本得以降低。但我们不得不清醒地看到,当我们运行 在云端的时候,对云的信赖性将会越来越强,对于云 计算的产品和服务价格没有话语权,现在也无法预知 其价格如何,加之云服务越来越集中在几个大供应商 手里,会不会走向市场垄断也未可知。如果没有完善 的市场保障机制,我们只能被动地按照供应商的价格 来维持图书馆的运行,运行成本是高是低也存在一定 的风险。因此,我们对云计算的运行成本不能抱过于 乐观的态度。另一方面,在云时代,图书馆可能会同 时选择几个不同的服务商来为自己提供不同的服务, 如硬件、软件、系统、平台或基础设施等的服务,以 实现最佳的搭配。图书馆希望既可以自由选择IT供 应商,低成本地随时从一家供应商转移到另一家,也 可以从不同的供应商选择不同的服务。 (4)管理问题 题,比如云安全联盟等。电子处方服务提供商Doc~ torDispense的运营部副总裁基斯・沃尔夫说,行业标准 协议的需求是显而易见的,云服务后面的需求就是灵 活性,快速扩展和配置服务器的能力,与厂商达成的 合同可能中心都是围绕灵活性展开的,别无其他。 Orbitz公司首席信息安全官爱德华・埃利斯说,可行的 解决方案就是由云安全联盟正在研发的安全数据标 准,云安全联盟计划将数据采用通常的模板,让用户 了解目前数据的安全状态。标准问题是IT界的一个 老问题,以往不同的商家提供的协议、硬件、操作系 统、应用软件和数据格式都各不相同,对图书馆的数 据共享带来了许多障碍。云计算是目前网络技术的发 展,主要运营商还是目前的几大IT巨头,他们的经 营思路跟过去是一样的,为了垄断市场、稳定客户、 每次技术革新都会对图书馆的管理模式带来冲击, 云计算作为当今备受关注的网络技术,也必将对图书 馆的管理工作提出新的要求。由于云计算的特点就是 追求经济效益,往往在技术上采用自己独特的一套标 准,兼容性差、开源程度低、程序接口的交互性差。 客户难以对其进行定制或二次开发,也难以跟其他公 司的产品配套使用。如果客户想拓展自己的网络服 为客户提供数据存储、整合和共享,提供服务平台, 以用户为中心提供交互式服务,而这些工作原本是图 务,将付出很高的成本,同时也极大地限制了图书馆 之间的数据共享和交流。现在云计算还处于初级阶 书馆工作的一部分。随着云时代的到来,这一切都交 给了云,那么图书馆的管理和服务工作将会发生巨大 的转变。随着业务工作的变化,部门职责和人员构成 也将随之变化,管理方式自然也需要顺应这些变化。 比如,软硬件的建设由原来自己购买、维护变成自主 选择云计算平台,根据需要定制需要多少软硬件资源。 段,国际上还没有统一的标准,IT公司之间也未联合 制定相应的标准,基本上处于各自为战的状况,这对 于即将飞向云端的图书馆来说是值得重视的问题。不 过,众多公司已经开始关注标准问题,如2009年1 月成立了以思科、雅虎成为首批成员的“开放云联 信息资源共享、资源整合也由云计算来代劳。就是图 书选购、编目等工作也可以交给到云里面调用数据。 盟”,负责云计算标准的制定。2009年4月,标准化 组织“分布式管理任务组”组建“开放云计算标准孵 化器”,受到微软、英特尔、IBM等许多知名企业的 大力支持,可见云计算公司同样希望实现标准的统 一同时,读者的服务需求也由于云时代的到来而发生变 化,我们需要重新定位图书馆的服务内容和方向。如 果对此没有充分的思想准备,到时将措手无策。 (5)自主发展问题 由于资源和服务都来自“云”,可以把我们从传 统工作中解放出来去思考如何更好地提供服务,但也 同样带来令人担忧的问题,那就是对“云”的信赖。 。 ((云计算权利宣 也对云计算的标准提出了使 用现有标准、使用开放标准、使用透明的数据格式和 不得使用专用标准等要求。尽管标准问题已经引起了 业界的重视,但毕竟还没有出台具体的标准。因此, 96}2013・第4期 图书馆数字化技术平台 图书馆理论与实践 LIBRAFIY THEOFlY AND PFtACTICtE “云”可以为我们提供硬件资源、软件资源及各种服 有针对性的法律,就只能依靠客户与供应商之间的协 务,我们只需向运营商提交服务需求,就可以达到自 议来维持服务关系,这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供应商的 己的资源建设要求,这对于快速完成资源建设,提高 信誉,这是一种很冒险的行为。谁也不敢保证每个供 服务质量确实大有帮助。但由于所有资源和服务都来 应商都能够长期保持良好的信誉。对于处于弱势地位 自“云”,而运营商总是以利益为前提的,当资源和 的客户来说是相当不利的。况且,目前能够提供云服 技术都控制在这些商家手中的时候,可能会形成垄断 务的公司多为国外公司,我们的法律对他们来说约束 的局面,对图书馆的发展将极为不利。另外,有些供 力不强,假如出现重大失信问题,最终遭受损失的是 应商有可能考虑到利益问题,中途改变经营方向,停 我们自己。当然,现在越来越多的人除了关注云技术 止提供云服务,也可能因经营不善导致无法继续兑现 本身以外,也开始探讨如何在法律上保证云计算的健 原来的承诺。这将对图书馆的利益造成极大的损害。 康发展。 因此,图书馆界应该考虑联合起来建立13己的“云”, 至少要将自己积累的资源保存下来。或者采取一种折 [参考文献] 衷的方式,一部分资源放在“云”里,13己独有的资 [1]李永先,等.图书馆迎来“云”时代[J].高校 源放在自己的“云”里,提高防患风险的能力。 图书情报论坛,2009(1):59—61. (6)法制问题 目前对云计算的研究多限于技术和应用方面,还 [作者简介]张雅男,男,宁夏医科大学图书馆馆员, 没有相关的法律对其进行规范。也正是因为云计算还 发文3篇,研究方向:IT与互联网技术在图书馆中的 不够成熟,因此无法制定细致的法律来对其进行规 应用。 范。单单借助现有的相关法律来应对这个具有多种不 [收稿日期]2012--05—18 [责任编辑】张京生 确定性的新鲜事物是远远不够的。既然没有专门的具 (上接第19页)两大特点。 机关之间的关系变得非常微妙,被申请复议的行政机 3.3 建立健全绩效评估机制和监督机制 关的独立性尚待进一步加强。为此,我们可借鉴有些 在监督主体方面,除了各级主管部门和检察机关 国家行政救济的经验,用“复议前置”替代“复议选 外,还可以进一步拓展,以增强行政系统内部的监督 择”,探讨“复议前置”的具体程序和做法。 力量,防止职能交叉和重叠而导致的监督不力。这一 司法救济方面,国外突发公共事件信息公开救济的 点,可以吸收国外先进经验,那就是设立专门的主管 基本方法是,在遵循“穷尽行政救济原则”设置行政救 机构来行使监督和管理的职能。通过设置此类的相应 济,或者其他非司法性救济形式的基础和方法上,按照 机构,来统筹管理一级突发公共事件的信息公开工作 “司法最终原则”设置了行政诉讼救济,从而保障了民 和相应内容,由于专业和技术上的优势,可以一定程 众获得突发公共事件信息公开权利的有效实施。[3] 度上减轻各级突发公共事件办公厅的负担,从而协调 二者的职能。这一过程中,当事人自然不清楚所申请 [参考文献] 公开的信息是否是例外信息,突发公共事件信息公开 [1]李广宇.政府信息公开诉讼理念、方法与案例 机关承担着对所申请的信息进行审查的义务。对于该 [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9:P35--36. 审查环节,要求不对当事人和社会公开。 [2]刘杰.知情权与信息公开法[M].北京:清华大 3.4救济机制的完善 学出版社,2009. 救济实效方面,各国基本上遵循“穷尽行政救济 [3]吕艳滨, [英]卡特.中欧政府信息公开制度比 原则”,设置了行政救济或者独立机构救济等诉讼前 较研究[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8:112— 置程序,这些救济方式和程序的充分实施对于公民的 1 15 知情权的及时实现很有效。在我国,行政救济在突发 公共事件信息公开中的效果不佳,甚至是制度空转。 [作者简介]郑文捷(1988一),女,长安大学政治与 这说明,人们对内部纠错这一中立性不强机制实效的 行政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 普遍怀疑和担心,使得被申请复议的行政机关和复议 [收稿日期]2013--01--02 [责任编辑]李金瓯 2013・第4期l 97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