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的调查汇报

来源:赴品旅游
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的调查汇报

学生的身体和心理能否安康开展,关系到将来国民素质的提高和国家民族的兴衰。加强对中小学生的心理指导,预防心理疾病的产生,是不可无视的问习题。中小学生是祖国的将来,这个群体的安康与否,预示着国家的开展是否处于一个良性状态,同时,中小学生处于身心开展阶段,有很大的可塑性,加强中小学生的心理指导,可以尽可能的减少将来的心理疾病人数,对我们建设现代化强国,改善人口构造都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对安康的最新定义是安康,不但是没有身体缺陷和疾病,还要由完整的心理状态和社会适应能力。①国家教育部的一位负责同志也强调:未成年人的身体和心理能否安康开展,关系到国民素质的提高和国家、民族的前途。保护和教育未成年人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教育系统更是责无旁贷。②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成年人口中,有心理疾病的有一千多万人,对心理疾病的治疗,已引起我国相关部门的重视。加强对中小学生的心理指导,是预防和治疗心理疾病重要一环。要做好这项工作,认真进行中小学生的心理情况调查,对我们分析、了解情况,对我们探索解决问习题的规定,都是必不可少的。我校在大的环境背景下高度重视学生的心理安康状况,在本学期末对全校学生进行了心理安康调查,现将调查结果总结报告如下:

调查的设计:

1)、时间:

2)、地点:

3)、对象;中小学一六年级学生

4)、方式:问卷

一、调的项目方案及内容

按照中小学生心理安康规范,认真的进行调查工作:在我们现在的生活中,身体安康是非常重要的一项指标。所谓安康,它是从生理和心理两个侧面来表现的。从表现形式看,生理安康相对来讲,比较容易诊断,而心理安康,测试的手段就比较复杂。同样,了解中小学生的心理状况,要比了解中小学生的生理状况要困难的多。在对中小学生的调查中,我们分别从中小学生的人际关系、挫折适应、青春期心理,考试焦虑、厌学及性格等六个方面进行调查,旨在考察学生智力智能发育、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正确认识自我、良好的情绪、心理承受能力,为进一步分析中小学生的心理安康状况提供了理论依据。

二、调查情况分析:

以上的调查情况表明,就我校大多数的中小学生而言,心理开展总体还是较安康的。虽然其中的各个项目方案间不可避免的有穿插象,但是其绝对数字还是非常庞大的,其中所蕴含的问习题以及这些问习题可能会给社会带来的影响也是不可无视的。因此,认真分析造成中小学生心理障碍的原因,就是件刻不容缓的工作了我们既要对这些心理问习题较明显的学生进行心理指导和矫正,同样也要对某一方面存在心理偏常的学生进行指导。

三、心理问习题的原因:造成中小学生心理障碍的原因很多,其中最主要的有社会原因、家庭原因、学校原因和各种生理原因。

1)、社会原因:社会的整体环境恶劣,会导致中小学生对生活失去信心。中小学生生活的周边环境负面因素太多,使他们对四周的人失去信任,长期以往,在他们的心理上留

下阴影。由于社会环境影响面大,对中小学生所造成的影响不是点式的,而是面式的,这样就会使一批中小学生受到影响,产生心理障碍,对于我们这个人口众多的大国来说,其绝对总数是不可无视的,其对社会开展的潜在的负面影响也将是巨大的。因此,国家的和平,社会的安宁,人们生活的文明程度,是营造良好、和谐的社会生活环境的最重要因素之一,也是减少中小学生心理障碍的决定性因素之一。

另外,在一些家庭中,中小学生长辈因本身的心理障碍,在和中小学生的交往过程中,有意无意的使其病态心理影响了中小学生;同时,一些中小学生的长辈,互相关系紧张,他们不注意自己行为对中小学生的影响,从而使一些中小学生下意识的对自己周边的人或事物,采取敌意的态度。

据调查,我校学生中普遍存在着自理能力较差,独立完成工作的能力较弱,依赖性比较强,脱离家庭、亲人的照顾将寸步难行。产生原因是由于家长只注重智力培养,而无视能力的培养。父母娇养、过分保护、照料,从而导致学生一切都由家长包办替代,产生依赖性,缺乏独立性,缺少自我服务、自我锻炼意识。这样会给孩子以后参加工作,走向社会带来许多障碍。

调查中,在和中小学生的交谈中,了解到个别中小学生的心理障碍确是因为家庭原因造成的。有个中小学生家庭父母不和,关系紧张,甚至到了快离婚的地步,使这个中小学生的心理受到严重冲击,使她的心理安康受到影响,造成这个中小学生的心理障碍。

3)学校原因:以往的时间里,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为提高升学率,家庭、学校、社会对学生的考试成绩极为关注,视其为关系到一个学生将来是否有前途的首要问习题。所以,教师在课内只抓智育,而课后家长又让学生参加多种补习班,加重了学生的学习承担。学生没有多余的时间来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主要表现在考试紧张、厌学、偏科,

上课注意力不集中。产生原因主要是教师的教学方法不当,使学生失去学习兴趣和信心;家长对学生的期望值又过高,加上社会给学生造成的心理压力,使学生心理承担过重,认为学习是一件非常痛苦的事情,没有到达快乐学习的目的。

4)生理原因:在调查中,我了解到一些中小学生,由于他们的智力超常或者智力底下,他们觉得,自己和其别人往往显得格格不入,所以在心理上,也不能和其他中小学生一样得到正常的开展,时间一长就有了某种心理障碍;还有一部分中小学生,他们因先天或后天的原因身体残缺,这使他们下意识的产生了自卑感和心理障碍。

四、做好心理指导应注意的问习题与建议:

家庭层面,家庭环境对一个人的成长影响巨大。就学校、家庭、社会三维环境而言,孩子们在家庭中度过的时间有1/3之多。而且,对于心智正在发育的少年儿童来说,家庭的影响甚至超过了社会。因此,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家庭教育的作用不可无视。

(一)、营造安康和谐的家庭环境家庭环境包括实物环境、语言环境、心理环境和人际环境。实物环境是指家庭中实物的摆设;语言环境是指家庭中人与人的语言是否文明有礼,民主平等,商量谅解;人际环境是指尊老爱幼,各尽其责等品格,心理环境是指父母与子女之间的态度及情感交流的状态。和父母的身教言教相比,家庭环境涵盖的范围要广泛得多。能够传递社会价值观念、行为方式、态度体系以及社会道德标准的,不单单是父母的语言和行为,父母的心态、家庭中的实物环境、心理环境、人际环境等都是影响少年儿童行为和心理开展的重要因素。

(二)、尊重孩子的主体地位,倡导孩子自我教育。尊重儿童的主人地位,家长首先要相信儿童,相信他们有接受教育的能力。当然相信孩子们的接受能力的同时,也要正视孩

子们的接受能力.假如拔苗滋长,则同样违背了孩子的生长规律。尊重儿童的主人地位,家长还要深入了解儿童,根据儿童的天性来培养道德品质。要充分考虑孩子的人格、兴趣、爱好,不要随便把自己的愿望加在孩子身上。倡导孩子进行自我教育,家长努力引导孩子学会自我规划、自我教育、自我评价。

(三)通过有效的家校合作,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儿童观、亲子观和育人观,掌握科学的家庭教育知识和方法

社会层面,加大对心理安康知识的普及与社会宣传力度。通过宣传,普遍废除迷信思想,科学对待心理问习题,使人们远离迷信,使存在心理问习题的学生得以及时的科学治疗加大对心理安康知识的普及与社会宣传力度提高对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的正确认识,来提高全社会特别是家长和教师对心理学、心理安康知识的重视,使心理学真正早日走进人们的生活。

搜集整理,仅供参考学习,请按需要编辑修改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