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机车制造公司新建项目电焊和喷漆岗位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与评
价
随着我国高铁、地铁的快速发展,机车车辆生产朝着机械化、自动化方向发展,工人的工作环境也得到改观。该机车制造公司新建项目电焊和喷漆岗位具有现代机车制造的代表性,因此在其试生产期间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1]等法律、法规,对该企业进行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6]。
标签:电焊和喷漆岗位;职业病危害;检测与评价
1方法
根据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的特点,通过职业卫生现场调查、职业危害因素检测等方法收集数据和资料,并结合职业病防护设施、个人职业病防护情况和定量分析结果,对生产过程作业人员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接触水平及职业健康影响进行评价,并通过检查表分析法评价职业卫生管理措施。
2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与分布
2.1主要原、辅材料名称 B级钢(铸件)、不锈钢焊丝D1.0ER307、耐候焊丝D1.2H08MnSiCrNiCu、高强焊丝d1.2TH550-NQ-11、电焊条D3.2J502WCu、环氧云铁厚浆底漆、海灰厚浆醇酸面漆、稀释剂。
2.2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
2.2.1粉尘 ①电焊烟尘;②其他粉尘。
2.2.2空气中有毒物质 ①锰及其无机化合物;②三氧化铬、镍及其无机化合物;③二氧化氮;④臭氧;⑤苯、甲苯、二甲苯、溶剂汽油。
2.2.3物理因素 ①噪声;②紫外辐射3现场检测。
2.3检测方法 《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GBZ/T192-2007、《工作场所空气中有毒物质测定》GBZ/T 160-2004、《工业场所物理因素测量》GBZ/T189-2007。
2.4检测内容 电焊烟尘、二氧化锰、臭氧、二氧化氮、三氧化鉻、氧化镍、苯、甲苯、二甲苯、噪声、紫外辐射。
3结果
3.1粉尘浓度检测结果,见表1。
3.2有毒物质浓度检测结果,见表2,表3。
3.3噪声强度检测结果,见表4。
3.4紫外辐射检测结果,见表5。
3.5检测结果 ①空气中有害物质(粉尘、有毒物质):新建项目人工焊接岗位作业工人所接触的电焊烟尘、二氧化锰、三氧化铬、臭氧均有超标的现象,而且部分有害物质浓度的超标情况较为严重。②噪声:由检测结果可见,除喷漆岗位作业工人所接触噪声的8h等效声级强度符合国家标准规定的职业接触限值[3]外,其他各接噪岗位(工种)作业工人所接触噪声的8h等效声级强度均超过了国家标准规定的职业接触限值。③紫外辐射检测值均符合国家标准规定的职业接触限值要求。
3.6职业病因素对人体的损害 电焊烟尘的成分随焊条和母材金属而异,长期吸入高浓度电焊烟尘可引起电焊工尘肺。通过呼吸道吸入后,沉积于肺组织中,呈现一般异物反应,可继发轻微的纤维性改变。苯、甲苯、二甲苯刺激眼睛、皮肤和呼吸道,破坏皮肤自然油脂,引起粘膜红肿、干燥,影响中枢神经系统和红细胞的生成。长期接触引起人类癌症。高浓度或反复接触能引起肝、肾损害和血液病、白血病。
4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分析与评价
由检测结果可见,新建项目手把焊岗位作业工人所接触的各类空气中有害物质的浓度均有超标现象,尤其是底架焊接作业区污染较严重,检测结果说明,新建项目单纯依靠自然通风设施对手把焊接岗位进行职业防护是不够的。因此建议建设单位在不影响生产工艺的前提下,应为该工作区增设局部通风除尘设施[2],同时要做好该岗位作业工人的职业病个人防护工作。
5评价结论
该项目采用的各类职业病防护设施基本合理,但人工焊接作业区缺少局部通风除尘设施。喷漆作业场所缺少冲淋、洗眼等应急救援设施。采取的各项职业卫生管理措施基本符合国家法律的规定。
6建议
加强职业卫生管理[4]工作,采取有效管理措施,做好工人职业病个人防护[5]工作。人工焊接作业岗位应增设局部通风除尘设施。喷漆岗位应配备送风式防毒面罩,作业现场应设置喷淋、洗眼等应急救援设施。作业现场应增设职业病危害警示标识。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S].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五十二号(2011.12.31).
[2]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S].GBZ1-2010.
[3]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S].GBZ2-2007
[4]职业卫生档案管理规范[S].(国家安全监督总局第49号)2013,12,31.
[5]用人单位职业健康监护监督管理办法[S].(国家安全监督总局第49号)2012,03,06.
[6]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技术导则[S].GBZ/T197-2007.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