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课程标准考试复习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
1、初中历史新课程标准由四个部分组成,即前言、 、内容标准、实施建议( C)
A.教学建议 B.评价建议 C.课程目标
2、下列不属于历史课程特性的一项是(B )。
A、思想性 B、逻辑性 C、人文性
3、历史新课标旨在培育具有( C )核心价值观的公民。
A、社会主义 B、资本主义 C、 爱国主义
4、在新课程背景下,评价的主要目的是 ( C )
A、促进学生、教师、学校和课程的发展 B、形成新的教育评价制度
C、全面了解学生历史学习的过程和结果,激励学生学习,改善教师教学和提高教学质量
5、初中历史课程标准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历史知识,这里所讲的“基本的历史知识”包括①重要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②历史题材的影视作品 ③重要的历史概念④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 ( C )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6、历史新课标旨在培育具有(A )核心价值观的公民。
A、社会主义 B、资本主义 C、 爱国主义
7、充分体现( A )的教育理念,发挥历史学科的教育功能.
A、育人为本 B、普及历史常识 C、教学方式的创新
8、历史教育对提高学生的( B )有着重要作用
A、科学素养 B、人文素养 C、道德素养
9、提倡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 B )和现代化。
A、单一化 B、 多样化 C、简单化 D、复杂化
10、历史课程标准中的三维目标强调:我国的时代精神的核心是(A、发展变革 B、改革开放 C、改革创新
11、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思考的核心是( A )
A、以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核心
C )
B、以注重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为核心
C、以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为核心
12、历史课堂上鼓励学生在学习时进行独立思考和交流合作,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这是(B)教学方式的实践。
A、合作法 B、 探究式 C、讨论法
13、对历史课程资源的积极开发与充分利用,是历史教学顺利进行的( A )条件。
A、基础 B、特定 C、保障
14、教师在评价中要考虑到学生(C )的差异,要真正使评价能够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发展。
A、学习能力 B、整体 C、 个体
15、创造宽松的学习环境和氛围,为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探究、合作与交流提供条件,是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 B)能力。
A、学习 B、实践 C、 表达
16、历史习作主要包括学生撰写的历史小论文、历史影视作品观后感、历史书籍等。是考查学生( A )的能力的方式。
A、收集和处理信息 B、 历史学习结果 C、历史常识
17、在评价的实施过程中应注重评价的主体的(B),注重教师评价、学生自我评价与同伴评价的相互结合。
A、单一化 B、多元化 C、形式化
18、学校历史教育最主要、最基本的教学资源是(A)
A、历史教科书 B、教学图册 C、 教师教学用书
19、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我国各族人民密切交往、相互依存休戚与共,这体现了培养学生的( C )。
A、人生观 B、价值观 C、民族观
20、义务教育阶段历史课程的总体设计思路是培养学生的(C)。
①历史素养 ②人文素养 ③综合素养
A、① ② ③ B、 ②③ C、①②
21、历史课程的实施,力求体现历史课程的(B )
①课程基本理念 ②课程性质 ③课程设计思路
A、① ② ③ B、①③ C、 ①②
22、《标准》(2011版)实施建议包括(A)建议.
①教学建议 ②教材编写建议 ③评价建议 ④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
A、① ② ③④ B、 ② ③④ C、① ② ③
23、在内容标准的陈述中使用“列举”简述等行为动词的内容均为(A )层次要求
A、识记B、理解C、运用
24、新课程标准倡导加强对历史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初中历史课程资源的开发的途径有①学生和教师资源②教材资源③图书馆资源④社会历史课程资源( B )
A.①②④ B.①②③④ C.①③④
25、如果要论证春节是中国历史悠久的传统节日 ,下列哪方面的论据应当最有说服力 ( C )
A.专家的解释 B.民间的传说 C.古籍的记载
26、在内容标准的陈述中使用“分析”“比较”等行为动词的内容为( C )层次要求。
A、识记 B、理解 C、运用
27、《标准》与教学大纲相比,增加了一个新的部分( B )
A、前言 B、评价 C、内容
28、下列哪个选项是《标准(2011年版)》对“世界古代史”的新增内容(C )
A、讲述布匿战争的故事
B、讲述该亚与厄瑞斯忒的传说,知道母系氏族社会和父系氏族社会形成的原因及特点
C、知道《查士丁尼法典》,初步了解拜占庭帝国的历史地位
29、《标准(2011年版)》要求教师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的能力,比如,对初中三年级的学生,主要培养(C )
A、侧重于历史的时空观念等培养,了解传说、故事、演义与史实的区别
B、主要培养初步收集和阅读基本史料、多角度分析历史等能力
C、主要培养能够初步运用材料对历史进行分析、论证等进行探究性学习的能力
30、下列哪个选项不是修订历史课程标准的原因(C )
A、适应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
B、完善《标准(实验稿)》的必然要求
C、促进教师不断学习的必然要求
31、《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版)》历史课程的总体设计思路是:(ABD)
A.面向全体学生,从培养学生的历史素养和人文素养出发
B.提高历史学习能力 C.为高考备战 D.发挥历史教育功能
32、初中课程标准“知识与能力”目标中的基本知识,主要包括:( ABD)
A.重要的历史人物B.重要的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C.重要的历史概念D.历史时序
33、初中课程标准“知识与能力”目标中的能力,主要指:(ABC)
A.初步具备阅读、理解和通过多种途径获取并处理历史信息的能力
B.形成用口头和书面陈述历史问题的表达能力
C.形成符合当时历史条件的一定的历史想象力
D.增强历史责任感,增强民族自信心
34、教学评价是历史教学环节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多重功能,下列属于教学评价功能的是(ABCD )
A、导向功能B、诊断功能C、激励功能D、管理功能
35、初中历史课程的基本理念包括:(ACD)。
A、充分体现育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B、以普及历史常识为基础,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C.有助于学生的终身学习 D、将正确的价值判断融入对历史的叙述与评判中9、学习世界近代史中,着重培养和树立的意识和观念是:(ABCD )
A、树立旗帜鲜明的历史是非观念 B、不断强化民主与法制意识
C、树立历史进步意识
D、培养崇高的科学精神和意识、确立求真、求实的创新和科学态度
36、初中新课程改革提出历史教学评价应以:(BC )。
A.以学生的学习成绩为标准 B.采用灵活多样的评价方式
C.注重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的全程评价 D.以提高教学成绩为最终目的
37、初中历史课程应突出体现义务教育的:(ABCD)
A.思想性 B.人文性 C.基础性 D.综合性
38、有一条题目:“假如你是遵义会议会址纪念馆的解说员,请向游客介绍遵义会议的历史地位”这条题主要考查学生( AD )
A.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得出结论的能力 B.发现问题的能力
C.获取信息的能力 D、语言表达能力
39、历史教材包括 (ABC)
A.教科书 B.教学图册 C. 教师教学用书 D.教辅资料
40、历史学科所具有的独特性质,使其拥有丰富的课程资源。其资源包括 (ABCD)
A文字资料 B影视资料 C历史文物 D历史遗址遗迹
二、填空题(每空1分,本大题共15分)
41、初中历史课程内容分为中国古代史、中国近代史、中国现代史、世界古代史、世界近代史、世界现代史六个学习板块。
42、历史教学评价方法应坚持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
43、依据义务教育阶段历史课程的基本性质和特点,充分发挥历史课程的育人功能,初中历史课程设计应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方面来设计。
44、初中历史课程标准提倡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多样化和现代化。
45、对学生的历史学习评价须以《历史课程标准》中的“课程目标”和“课程内容”为依据,注重目标、教学和评价的一致性,运用科学、可行和多样的评价方式,对学生的历史学习过程和效果进行价值判断。
46、历史教科书是学校历史教育最主要、最基本的教学资源。
47、依照历史发展的时序,在每个历史学习板块内容设计上,采用“点—线”结合的呈现方式。“点”是具体、生动的历史事实
“线”是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
48、历史教科书是开展历史教学活动的主要依据,是历史教育资源的核心部分。编写历史教科书应当依据《历史课程标准》编写。
49、义务教育阶段7—9年级的历史课程在基础教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主要具有以下特性思想性、基础性、人文性和综合性。
50、新课标鼓励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倡导教师教学方式和教学评价方式的创新,使全体学生都得到发展。
三、判断题(每小题1分,本大题共10分。对的打√,错的打×)
51、 历史课程是人文社会科学中的一门基础课程,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 √ )
52、历史调查既是一种活动方式,也是一种学习评价方式。
53、纸笔测验是历史考试的主要形式。在测查时要注意对课程目标的全面考查,可采用闭卷、开卷、开卷与闭卷相结合等形式。(√ )
54. 课程资源包括:文字资源、实物资源、音像资源。(× )
55、新课程标准在陈述中使用的分析、综合、概括、比较属于知识与能力目标。(×)
56、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为历史学习提供了更为便捷和更加丰富的信息来源。(√)
57.历史教材包括教科书、教学图册、教师教学用书等。(√)
58. 历史教育对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有着重要的作用。(√)
59、学生通过历史课程的学习,初步学会从专家的角度观察和思考社会与人生,从历史中被取智慧,逐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综合素质,得到全面发展。(× )
60、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水平,以普及历史常识为主,引领学生掌握基本的、重要的历史知识和技能,逐步形成正确的历史意识,为学生进一步的学习与发展打下基础。(√)
61、依据义务教育阶段历史课程的基本性质和特点,充分发挥历史课程的育人功能,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方面进行课程设计。(√)
62、学习内容的设计上要求能更加贴近时代、贴近每个班级、贴近生活。(× )
63、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成为拥有良好综合素质的合格公民奠定基础是历史教育的其中一个功能。(√)
64、历史呈现方式,包括文献材料、图片、图表、实物、遗址、遗迹、影像、口述以及历史文学作品等。(√)
65、历史教科书为研究中国古人类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
66、中国古代史板块的学习要求起码要知道中国古代的一些重要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了解中国古代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
67、中国近代史始自1840年中英鸦片战争爆发,止于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历经清王朝晚期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 )
68、世界古代史从早期人类的出现,直到公元15世纪末期,其间大体经历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但有一些民族、国家未经过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的延续发展过程。(√)
69、古代世界的三大宗教是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
70、资本主义制度是资产阶级通过革命或改革得以确立的。(√)
71、将社会主义的理想变成了现实日本明治维新。(× )
72、历史课程的实施,要求教学时要灵活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和方法,充分利用多种历史信息资源,突出历史教学的特点。(√)
73、评价的主要目的是全面了解学生学习历史的过程和结果,激励学生学习,促进学生的学业进步和全面发展,以及改善教师的教学和提高教学质量。(√)
74、选择和利用历史课程资源的原则目标性、思想性、丰富性、可行性。(× )
75、教师资源、学生资源不属于历史课程资源。(× )
四、简答题(每小题10分,本大题共20分)
76、历史课程的基本理念是什么?
77、历史课程标准对教师的历史教学提了哪些合理化建议?
78、义务教育阶段7~9年级的历史课程在基础教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主要具有哪些特性?
79、选择和利用历史课程资源的原则主要是什么?
80、课程目标的分类是怎样的?以某课为例,如何拟定课程目标?
81、历史学科有哪些丰富的课程资源?
五、论述题(或案例分析)(15分)
82、在历史教学中应如何充分激发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
83、课程的基本理念有哪些?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