责任人 类别 (名称) 危险源 1. 操作人员无证上岗,操作时不穿戴劳防用品。 2. 使用不合格电箱。 3. 不懂电气设备人员随意使用、玩弄。 4. 电气元件损坏,未及时更换。 5. 保险丝不符合要求。 6. 不实行“一机、一闸、一漏、一箱“。 7. 漏电开关失灵或达不到安全要求。 8. 电线有破损、老化现象。乱拖乱拉,使用非生产性电加热。 9. 接地、接零保护不符合要求。 10. 灯具安装高度低于2米4,未采用安全电压。 11. 架设电线、电杆及带电维修时无专人监护。 12. 移动电箱平放或斜放时,导致电箱内漏电开关起跳不灵敏。 13. 电线用铅丝绑扎,未用绝缘子固定。 14. 过路电线未作穿管保护,电线架设在脚手架、树杆、井架上。 控制措施 1. 从事电工作业人员必须持证上岗(双证),操作时穿好电工鞋、戴好绝缘手套。 2. 严格按JGJ46-88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严禁使用非标电箱。 3. 严禁无证人员随意动用电器设备。 4. 电气元件损坏及时调换,加强检查和管理。 5. 严禁使用其他金属材料代替保险丝。 6. 所有机具必须做到“三级”配电,“两级”保护。 7. 电工认真填写维修记录卡;每天作业前先检查漏电开关是否灵敏可靠。 8. 严禁使用老化破皮电线及乱拖乱拉,不得使用非生产性电加热。 9. 接地、接零保护必须符合要求。 10. 灯具低于2米4及潮湿部位采用安全电压。 11. 维修操作时派专人监护。 12. 移动电箱应垂直放置。 13. 架设电线用绝缘子固定。 14. 过路电线必须穿管保护,严禁架设在脚手架、井架、树杆上。 (一) 临 时 施 工 用 电
2
危险源控制清单
责任人 类别 (名称) 危险源 1. 动火前未经审批,遇节假日动火未升级动火,无专人监护。 2. 作业人员无证上岗,违章作业。 3. 动火时未配备足够灭火器材,周围有易燃物。 4. 刨花、木屑等易燃物未及时清理。 5. 宿舍内使用电炉、电加热。 6. 电焊机未配备专用降压箱,进出线无防护罩,完工后未切断电源。 7. 电焊的火花与气瓶距离太近,无防护措施。 8. 焊工清除焊渣时,面部对准焊纹,焊渣溅入眼内。 9. 乱拉电线,电源线未采取保护措施。 控制措施 (二) 动 火 过 程 1. 动火前必须由施工负责 人审批,遇节假日动火需升级动火,报公司主管部门,动火时派专人监护。 2. 作业人员持证上岗,严禁违章作业。 3. 动火时要配备足够灭火器材,周围无易燃物。 4. 刨花、木屑等易燃物必须及时清理。 5. 宿舍内严禁使用电炉、电加热。 6. 电焊机需配备专用降压箱,进出线配备防护罩,完工后要切断电源。 7. 电焊的火花与气瓶距离10米以上,并设置防护措施。 8. 焊工清除焊渣时,面部不得对准焊纹,防止焊渣溅入眼内。 9. 严禁乱拉电线,电源线必须采取保护措施。(架空或穿管保护)。 3
危险源控制清单
责任人 类别 (名称) 危险源 1. 基坑、料台、平台周边,未设置防护栏杆或设置的不合格。 2. 防护材料不合格及不牢固。 3. 无防护设施情况下不使用安全带。 4. 防护设施搭拆过程中无专人监护,上下同时操作。 5. 随意拆除、搬动防护设施。 6. 未设置安全警示标志。 7. 未严格按专项技术措施规定进行搭设。 控制措施 (三) 临 边 工 程 防 护 1. 对施工现场出现基坑、料 台、平台周边,要及时设置防护栏杆(二道),高度1米2。 2. 防护材料必须合格且牢固可靠,地角必须焊牢,无晃动。 3. 无防护设施情况下必须使用安全带。 4. 防护设施搭拆过程中派专人监护,严禁上下同时操作。 5. 不得随意拆除、搬动防护设施。 6. 防护部位必须设置安全警示标志。 7. 必须严格按专项技术措施规定进行搭设。
4
危险源控制清单
类别 (名称) 危险源 1. 机械老化,安全防护装置不全。 2. 电源线老化,绝缘性差。 3. 带病作业,缺少保养。 4. 施工人员随意使用,无证上岗。 5. 未做到三级配电、两级保护。 6. 机械无接地,使用倒顺开关。 控制措施 1. 施工机具在使用前必须经过验收,验收合格后方可使用。 2. 机具设备性能良好,安全装置齐全,严禁带病运转。 3. 施工前对机具设备进行绝缘测试。 4. 定人、定机、定时保养。 5. 严格按“一机、一闸、一漏、一箱”。 6. 开机人员持证上岗,他人不得随意操作。 7. 机械接地良好,使用点动开关。 责任人 (四) 施 工 机 具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