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间歇性跛行1例诊疗体会

来源:赴品旅游
个案报道Geanbaodao 《中国医学创新》第9卷第22期(总第232期)2012年8月 间歇性跛行1例诊疗体会 张贞光①王树美①赵爱玲① 【关键词】间歇性跛行;诊疗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2.22.101 1 病例介绍 患者,男,70岁,因双下肢间断性疼痛,跛行2 年,加 重1个月,于2011年5月来本院就诊。现病史:2年前无明 诱因的出现双下肢疼痛并伴行走困难。开始行走500 m左右 即感觉双下肢无力疼痛,被迫停下休息,大约10 min左右缓 解,患者认为年龄大了,体力减退引起未在意,未治疗。随后 病情逐渐加重,感觉双下肢发凉,时有麻木,静息时也可疼 痛,但站立位转平卧位后疼痛减轻,为利于治疗来本门诊就 诊。既往史及个人史:高血压10 年,平时服寿比山等降压药, 血压控制较理想,否认有风湿性疾病、糖尿病及其他系统疾 病。吸烟约2O支,d,约40年,偶饮酒,生长于本地,无长 期外地居住史,无外伤及手术史,妻、子健在,否认家族中 有传染病及遗传病病史。体格检查:T 36.8℃,P 74次/min, R 20次/min,BP 152/86mmHg,神志清,精神可,肥胖体型。 心音可,心率74次/min,律齐,各瓣膜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 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性哕音。腹膨隆,质软,肝脾 肋下未及,未触及包块,全腹无压痛、反跳痛。双下肢皮肤 色素沉着,轻度凹陷性水肿。双侧足背动脉搏动减弱,四肢 肌力、肌张力正常,生理反射存在,病理反射未引出。辅助 检查:踝肱压力指数fABI)左侧0.8,右侧0.7,双下肢动静 脉B超见双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静脉回流轻度受阻, 动脉中度粥样硬化、狭窄。血、尿、粪i大常规正常,肝功 正常,血脂分析:TCH 6.48 mmol/L,TG 2.86 mmol/L,LDLC 3.36 mmol/L,HDLC 0.88 mmol/L,ApoA1 1.08 mmol/L,血流变: 血液黏稠度偏高,但意义不大,风湿系列正常,类风湿因子 阴性,空腹血糖6.0 mmol/L,餐后2 h血糖7.6 mmol/L,心电 图:大致正常。诊断:(1)双下肢动脉粥样硬化症;(2)高血压 病(3级极高危);(3)空腹血糖调节异常;(4)血脂代谢紊乱。 诊断依据:f1)老年男性;f2)双下肢间歇性疼痛、跛行2 年, 加重1个月;(3)双下肢麻木,皮温低,皮肤色素沉着,轻度 凹陷性水肿,双侧足背动脉波动减弱;(4)吸烟史;(5)高血压 病史10+年;(6)ABI:左侧0.8,右侧0.7;(7)辅助检查:血脂分 析:TCH:6.48mmol/L,TG:2.86mmol/L,LDLC:3.36mmol/L, HDLC:0.88mmol/L,ApoA1:1.08mmol/L,血流变:血液粘 稠度偏高,但意义不大,风湿系列正常,类风湿因子阴性, 空腹血糖6.0mmol/L,餐后2h血糖7.6mmol/L;(8)双下肢动 静脉B超:双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静脉回流轻度受阻, 动脉中度粥样硬化、狭窄;(9)ECG:大致正常。鉴别诊断:(1) ①山东大学附属济南市中心医院山东济南250013 通讯作者:张贞光 ..162.. 神经源性跛行:腰椎管狭窄,腰椎间盘突出,坐骨神经痛及 多发性神经炎等…。f2)关节炎:髋关节炎患者走路时大腿疼 痛加剧,休息时疼痛不缓解,髋关节活动受限,下肢动脉搏 动良好,ABI正常。(3)_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多发于吸烟的男 性青壮年,是一种慢性全身中、小型动脉阻塞性疾病,主要 累及下肢的中小动脉。约40%患者在发病早期或发病过程中, 小腿及足部反复发生游走性血栓性浅静脉炎。f4)多发性大动 脉炎:多见于年轻女性,主要侵犯主动脉及其分支的起始部, 如颈动脉、锁骨下动脉、肾动脉等。病变活动期有发热和血 沉增快等现象。(5)结节性动脉周围炎:皮肤常有散在的紫斑、 缺血或坏死,常有发热、乏力、体重减轻、血沉增快等,并 常伴有内脏器官病变,动脉搏动正常,活检确诊。(6)特发性 动脉血栓形成:发病较急,多并发于其他疾病,如结缔组织病、 红细胞增多症、手术及动脉损伤后。(7)其他疾病:有症状的 贝克囊肿、慢性肌筋膜综合征等。治疗:精神放松,情绪稳定:(1) 戒烟;(2)低脂低盐低糖均衡饮食;(3)适当运动,注意清洁保暖, 但且忌给患肢热敷或理疗,否则将会加重缺血肢体的坏死;(4) 坚持步行锻炼,直至出现疼痛症状;(5)注意监测血糖(空腹 及餐后2 h血糖,OGTT试验,糖化血红蛋白等);(6)药物治疗, 缬沙坦(代文)80 mg,1次,d,血压降至150/90 mm Hg以下, 加服拜阿司匹林0.1 g,1次,d,辛伐他汀20 mg,每晚1次, 银杏叶2粒,3次/d,血府逐瘀胶囊6粒,2次/d,治疗2 个月后随访患者,血压稳定,135/80 mm Hg左右,双下肢疼 痛减轻,行走距离延长、皮肤色素沉着变淡,双下肢皮肤温 度基本正常,复查血糖正常,疗效好。 2讨论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是因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引起的慢性 动脉闭塞性疾病,引起动脉管腔狭窄、闭塞,使肢体出现慢 性或急性缺血性症状。本病最早出现的症状为患肢发凉、麻 木、间歇性跛行。随着病情的进展,患肢缺血加重,在安静 状态下足趾或小腿即会出现持续性静息痛,在夜间更为剧烈, 患者常抱足而坐,彻夜不眠。患肢足趾、足部或小腿肤色苍白、 体温降低、感觉减退、皮肤变薄、肌肉萎缩、趾甲增厚变形、 骨质稀疏。在严重缺血下产生趾、足或小腿部溃疡、坏疽, 尤其是合并糖尿病的患者更易产生,且易演变成湿性坏疽和 继发感染,可同时发生全身中毒症状。当动脉管腔严重狭窄 或完全闭塞时,患肢动脉搏动随之减弱或消失,血压降低或 测不出。 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性闭塞症,发病年龄在45岁以上,病 变主要累及大、中型动脉,如腹主动脉下端、髂动脉、股动脉等, Medical Innovation of China Vo1.9,No.22 Aug,2012 《中国医学创新》第9卷第22期(总第232期)2012年8,q 个案报道Geanbaodao 小肠间质瘤1例报道 王金淳① 徐红卫② 潘文琴① 李刚强① 【关键词】小肠问质瘤; 胃肠道 doi:10.39696.issn.1674-4985.2012.22.102 1病例介绍 和中心腔。肿块的切除表面呈灰白色,质硬,偶有出血和坏 患者,女,62岁,主诉:黑便10 d,晕厥3 d。患者面色 死区(小于肿瘤体积的3 。邻近小肠的横行皱襞完好,但 苍白,未触及腹部包块,无腹痛及其他症状、体征。全血细 小肠黏膜呈粉红一黄色,有充血。 胞计数显示,红细胞比容31%,平均血细胞体积75 n(正常 切除肝标本的分割区检查时,发现卵圆形、黄白色的肿 范围80—98 n),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含量24.6 Pg(正常范围 瘤样病灶,大小8mmx7mmx7miD_。 26—34 p 。铁分布显示一个低水平的血清铁28 g/dl(正常范围 组织学分析提示空肠肿瘤中等细胞构成,是由梭形细胞 31—144 g/d1),铁传递蛋白饱和度7.9%(正常范围15%一5O%)。 交叉成束而构成,比较丰富的嗜酸性包浆,核狭长,略有异 上消化道内镜检查无异常。口服、静脉内给予对比剂后,行 型,透明核周晕,可见很多包浆空泡。有丝分裂速度为每50 腹盆腔增强CT:800 ml泛影葡胺和泛影酸钠口服,100 ml碘 高倍野8个核分裂像(500野1。 海醇(每毫升含300 mg碘)静脉内注射,速率3 ml/s。注射 肿瘤细胞强烈而又弥漫的CDll7染色,CD34和S100呈 至扫描开始有70 s的延迟。扫描参数:120 kVp,180mAs, 灶性染色。肌动蛋白和结蛋白阴性。最终诊断小肠GIST(胃 螺距1,层厚3lnm。 肠间质瘤),高概率侵袭性生长。肝病灶被发现是一个GIST cT影像提示左下腹部小肠肠襻(空肠一近侧回肠)一外 的结节性转移。 生性占位。肿块主要为实质密度,平扫CT值38—44 HU,肿 2讨论 块直径(长×宽X深度)为5.7 cln×6.0 crux5.6 cln。肿块含 GISTs是胃肠道最常见的问质肿瘤,估计发病率一般群 明显引流静脉,呈显著强化。静脉期测得CT值69~83 HU。 落中每百万人10~20例”】,来自小肠的卡哈耳(Caja1)细胞, 有一充气中心腔;无活动性出血征象。肝顶发现一9 mm大小 对c—KIT(CDI17)的特异性酪氨酸激酶生长因子受体表达,有 的灶性低密度灶,边界不甚清楚,呈低强化表现,强化幅度 助于与真正平滑肌瘤的鉴别[21o GISTs的CDll7染色的结果 不超过15 HU,病灶考虑为转移。病理评价:患者行脐上剖 有可能阴性(2%~4%),因为技术失效,采样误差,经克隆演 腹术,肿瘤确定并切除,显微镜下见广泛游离缘。小肠肿瘤 变后CDll7损耗,或肿瘤的CDll7缺乏,有的GIST是否 的术中分析提示为富细胞新生物,含有大量GIST特征性的 一定对CDll7染色尚难以定论(例如来自网膜或腹膜表面的 梭形细胞。肝内9 mm大小病灶一并切除,送实验室病理分析。 GIST) 】,有时受制于GIST对CD117阳性新生物的诊断。免 已切除的空肠段显示分叶状,境界清楚,深灰一淡 疫组化分析旨在鉴别GISTs与形态学特征类似于GISTs的 红色肿块,已浸润肠壁。有一内生性成分,与黏膜的坏 许多其他病变。大约50%-70%的小肠GISTs强烈而又弥漫 死和溃疡叠合;一外生性成分,向外突人肠系膜。肿块 地CD34染色。大多数GISTs结蛋白阴性。大约20%的小肠 大小8.4 cm x4.7 cmx2.5 cm。肿块横切检查确认透壁浸润 GISTs的胞浆、核或两者兼有,对SIO0产生灶性染色 】。 大多数患者诊断时已过了50岁,中位年龄55 65岁m。 ①解放军第455医院上海200052 GISTs男性略多,但无性别差异f51 ̄GISTs在年轻人和儿童中 ②南空招飞体检队 不常见,而当于这一年龄组发生时,往往合并有诸如神经纤 通讯作者:王金淳 在这些相应部位的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x线检查可显示动 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LEAD)的患病率随着年龄增高而增高, 脉有斑状钙化,无损伤血管,检查踝,肱指数可小于1,严重 女性患病率高于男性,PAD的患病率随年龄与动脉粥样硬化 者可达0.5以 。根据以上症状及检查,即可诊断。动脉造 fAs)危险因素增多而升高,主要病因是As,致As的危险因 影可显示动脉呈多处伸长扭曲状,管腔弥漫性不规则狭窄或 素如糖尿病、吸烟、血脂紊乱、高血压、高同型半胱氨酸血 阶段性闭塞。患者可伴有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冠心病、 症均增加LEAD患病的危险性。因此,在日常工作生活中建 脑卒中等,但X线检查无动脉钙化、血脂正常者,不能除外 议人们适当锻炼身体,低脂低盐均衡饮食。积极干预危险因 动脉硬化『生闭塞的存在。必要时进一步进行动脉造影确诊。 素,戒烟、控制血压及血糖、调脂等高危因素,加强_===级预防,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的 不断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 发病率增高,其中,外周动脉病变(PAD)也有所增加,下肢 (收稿日期:2012—02—22)(本文编辑:车艳) Medical Innovation of China Vo1.9,No.22 Aug,2012 一163—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