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设计在城市景观中的应用
艺术学院 景观园林专业
关键词:低碳;景观设计;城市景观;居住环境;
参 考:1. 张元端《房地产业概论》、《房地产业导论》
2. 奥巴马初次访华来谈什么?[N].第一财经日报,2009—1l一10
3. 俞孔坚,李迪华;《景观设计:专业与教育》导读[J];中国园林;2004年05期
4.Energy White Paper.Our energy future--creating a low carbon economy 2003
进入21世纪,伴随中国住宅业的突飞猛进,“低碳住宅”这一概念开始引入国内,形形色色的低碳住宅涌现于全国。然而如何定义低碳住宅?衡量标准究竟是什么?对这些问题认识不清,就无法把低碳住宅这种历史潮流的必然选择与急功近利的商业炒作区别开来,就难免出现一些见效于国际社会的错误思想。低碳发展模式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发展模式,其核心是能源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和人类生存发展观念的根本性转变。低碳发展模式是目前最可行的可量化的可持续发展模式。因此,低碳概念实质上是抽象并受到质疑的可持续发展概念的具体化。低碳概念几乎涵盖了所有的产业的领域,低碳的内涵延展为:低碳社会、低碳经济、低碳生产、低碳消费、低碳生活、低碳城市、低碳社区、低碳景观等。
低碳景观作为一个新兴的说法,其基本实质是对应了可持续发展的景观这一个既有概念。可持续的景观是指生态上健康、经济上节约、有益于人类的文化体验和人类自身发展的景观。而低碳之于景观,就是对可持续景观提出了更加明确和量化的发展要求。如同低碳的概念那样,低碳景观也不是直观的反映在降低碳排放量上面,而是对一种更加健康、节约、可持续的景观发展目标的追求,蝴蝶效应的原理适用于任何微小的举措所带来的影响。从上述关于人与自然相互关系的伦理出发,低碳思想认为要节制对自然资源、能源的掠夺性索取;要“恩泽鸟兽,惠及子孙”;要在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协调的过程中实现人类社会的可
持续发展。今天,低碳思想已成为日益改变整个人类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的一种国际思潮。低碳思想的广泛传播,促成了一系列国际环保组织的成立,推动着国际环境保护运动的蓬勃发展,为新世纪人与自然的协调和谐,为人类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指明了正确方向。
一、 低碳思想的由来
低碳思想兴起于21世纪初。与人文主义不同,低碳思想观察、考虑问题的出发点不再是自然界中狭隘的人类子系统,而是整个生态系统是否可持续发展的。低碳思想深刻地觉悟到:把人作为考虑问题的出发点,一味地满足人的欲望,很可能违背生态规律,破坏生态平衡,最终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从上述关于人与自然相互关系的伦理出发,低碳思想认为要节制对自然资源、能源的掠夺性索取;要“恩泽鸟兽,惠及子孙”;要在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协调的过程中实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18世纪英国思想家怀特是近代西方系统表述生态低碳思想的第一人。其代表作、出版于1789年的《塞尔波恩的自然史》既是英美自然史学说的奠基之作,也为现代生态学的研究提供了最早的代表性观点。怀特把塞尔波恩近郊作为他的观察点,发现他所看到的一切构成了一个复杂的、处于变换中的统一生态整体,而每一种存在都对那块天地的稳定运行具有重要意义。据此,怀特
得出堪称给现代生态学奠基的重要结论: “自然是一个伟大的经济师!”怀特的生态学概念包含的另一个重要成分是发现、享受自然间田园式的和谐,指出自然的经济体系神秘而完美,仿佛“嘲弄着人类预知其详的自尊”。
生活于19世纪中叶的美国伟大浪漫主义生态思想家梭罗则被认为是把田园道德论发展为近代生态哲学的主要代表人之一。和怀特一样,梭罗坚持人类必须学会使自己去适应自然的秩序,而不是寻求推翻自然或者改变自然。这位备受今人景仰的思想家提出值得每一个后来人深思的问题:“是地球要由人来改善,还是人打算生活的自然一些,从而也安全一些。”美国生态史学者唐纳德。沃思特在《自然的经济体系—生态思想史》一书中说:“这些人热切地感到,失去了自然的富有活力的洪流的接触,就是邀请疾病进入他的体内,导致灵魂的衰亡,因此,不与生态共同体联接在一起,就会有缺陷,就会生病,就会破碎,
就会死去。” 唐纳德。沃思特得出如下深刻结论:象梭罗这样的浪漫主义者们“不可避免地要与人文主义的道德传统发生冲突。人文主义者几乎可被称为反自然主义者”。唐纳德。沃思特指出,“在浪漫主义的信仰中最能共同接受的主题,是把自然当作一种精神源泉,赋予它至高无上的地位”。显而易见,自然主义的“低碳”与反自然主义的“以人为本”形同冰炭、水火不容!
今天,低碳思想已成为日益改变整个人类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的一种国际思潮。低碳思想的广泛传播,促成了一系列国际环保组织的成立,推动着国际环境保护运动的蓬勃发展,为新世纪人与自然的协调和谐,为人类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指明了正确方向。低碳经济时代更需要提升住宅的安全性和耐久性,因为延长住宅使用年限是最有效的资源节约措施。由于我国曾长期处于“一穷二白”的贫困状态,为了少花钱多办事,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我国规范确定的建筑结构可靠度水平相对较低。近年来虽有提升,例如《建筑结构荷载规范》规定的住宅楼面活荷载标准值已从建国以来长期沿用的150Kg/m2 (即1.5KN/m2)提高至2.0KN/m2等,但与一些建筑结构专家在这方面的主张还有较大距离。按照市场经济法则,我们不应反对开发商为了提高商品房的内在品质,要求设计院在结构设计时采用高于和严于规范规定的结构设计指标,例如采用高于规范定值的重现期为70年甚至更长时间的最大风压或雪压等。
二、 低碳住宅环境的基本要素
如果说现代住宅是从空间的角度去关注人们的生活,那么低碳住宅则是在现代住宅的基础上从更加宏观的环境与资源的角度关注人类的生活。它不仅仅是建立一套独立的住宅指标体系,而是要将住宅与环境、资源及人类的活动更加紧密地融为一体:不仅仅要注重空间的使用效率,而是要更加强调发挥环境和资源的效益。就其建造的基本要素而言,主要应体现以下六个方面。
(1)规划设计合理,建筑物与周围环境相协调,房间光照充足,通风良好。
(2)房屋围护结构要有较好的御寒、隔热功能,门窗密封性能及隔音效果符合规范要求。
(3)供暖、制冷及炊烧等要尽量利用清洁能源、自然能源或再生能源,全年日照在2500小时以上的地区普遍安装太阳能设备。
(4)饮用水符合国家标准,给、排水系统普遍安装节水器具,10万平方米以上新建小区,应当设置中水系统,排水实现深度净化,达到二级环保规定指标。
(5)室内装修简洁适用,化学污染和辐射要低于环保规定指标。
(6)要有足够的户外活动空间,小区绿化覆盖率不低于40%,无裸露地面。
三、低碳住宅的类型
(1)低碳住宅类 主要提倡以艺术为本源,最大限度地开发生态住宅的艺术功能,把这类与艺术衔接的生态住宅当成艺术品去创造,去营造,使这类住宅无论从外部还是从内部看起来都是一件艺术品。( 2)低碳智能类 主要是以突出各种生态智能为特征,最大限度地发挥住宅的智能性。凡对人的居住能够提供智能服务的可能装置,都在适当的部分被置入,使主人可以凭借想象和简单的操作就可以达到一种特殊的享受。
(3)其他类型 除以上2种外,还有低碳宗教类、原始部落类、部分生态类、低碳荒庭类住宅。
四、低碳住宅的特点——健康
低碳住宅又称“健康住宅”。低碳住宅不只是绿化,而且,从规划上看,低碳小区的总体布局、单体空间组合、房屋构造、自然能源的利用、节能措施、绿化系统以及生活服务配套的设计,都必须以改善及提高人的生态环境、生命质量为出发点和目标。另外,在具体设计上,注重绿化布局的层次、风格与建筑物要相互辉映,注重不同植物各方面的相互补充融合,例如,除普通草本植物外,注重观赏花木、阔叶乔木、食用果树、药用植物和芳香植物等的种植;同时注重发挥绿化在整个小区生态中其他更深层次的作用,如隔热、防风、防尘、防噪音、消除毒害物质、杀灭细菌病毒等,甚至从视觉感官和心理上消除精神疲劳等作用。而在房屋的建造上,则要考虑自然生态和社会生态的需要,注重节省能源,注重居住者对自然空间和人际交往的需求。低碳住宅要把健康落在实处。房地产不是以卖地皮为最终目的,也不是以卖钢筋+水泥的房子为最终目的,更不是以卖概念和环境为最终目的,而是以营造符合人类社会发展和人性需
求的健康文明新家园为最终目的。可以说,房地产是卖一种生活方式,是卖一种新文化,卖一种新社会和新的时尚。作为一个社区的业主,要真正享受社区健康文明新生活,不仅体现在房地产商的设计图上,也不仅是在房地产小区的配套硬件设施上,而是要落在社区服务软件上,要让人真正享受到身心愉悦。这才是进了健康文明的家园。住宅品质与其规模和所处位置密切相关。低碳经济时代必须提倡降低居民的交通成本。可是近几年在居住区选址和用地方面存在的问题是,有些城市的新建居住区选址面积过大且距离市中心过远,动辄用地几平方公里居住数十万人口,而且居住功能过于单一,缺乏就近就业的机会。其结果是新建居住区变成了缺乏活力的“睡城”,造成新区与旧城之间每天早晚时的“钟摆式人流”,导致道路拥堵和出行困难。所以,那种前几年流行一时的大规模的“造城运动”,如果配套设施和配套项目跟不上,就不是一种好的解决居住问题的方案。生活在这种环境中的居民交通成本高,精神压力大,难以拥有满意的生活质量。也违背了整个社会减少碳排放的要求。
小区规划设计水平高低对居住品质和能源消耗影响很大,为了使其更加科学合理,目前可以运用越来越多的现代科技手段辅助规划设计。如今建筑日照分析软件已经在小区规划设计阶段得到广泛应用。此外良好的通风组织也是提高居住品质和节约能源的有效手段,现在已可以应用计算机技术进行居住小区未来风环境模拟,并根据模拟结果对规划方案进行调整,直到所得结果满意为止。
低碳经济时代应当鼓励人们减少对小汽车的依赖,但并不能阻止小汽车大量进入我国寻常百姓家庭的趋势,因此搞好小区内动态和静态交通组织是居住区规划不容回避的课题。如果车库的规划设计尽量利用天然采光和自然通风,就能够大幅度减少常规能源消耗
五、如何搞好低碳住宅的建设
所谓绿色生态住宅,是指充分利用环境自然资源,以有益于生态、健康、节能为宗旨,确保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确保居住者在身体上、精神上、社会上完全处于良好状态,从而实现人与自然的融合,达到人与自然双赢的住宅。在国际上,通常把能体现三大主题的住宅称为生态住宅:以人为本,呵护健康舒适;资源的节约与再利用;与周围环境的协调与融合。
(1)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 据了解,目前很多房地产项目招投标,设计单位只提供最基本的设计方案,
具体牵涉到诸如保温、隔热、西向房间的遮阳等细节却往往被忽略。其实设计师的意识和对施工以及设计的控制能力,决定着住宅生态层次上的档次。设计低碳住宅时,要根据当地的自然环境,运用生态学、建筑学的基本原理及现代手段,合理安排住宅建筑与其它相关因素之间的关系,式住宅和环境等成为一个有机的结合体。在设计的宏观定位中,应从创造生态环境的空间规划布局出发,分析住区朝向和风向,开辟阻止住区风道与生态走廊;应考虑建筑单体群体、园林绿化对于阳光与阴影的影响,规划阳光区和阴影区;应最大限度地利用住区地面作为景观环境用地,甚至可将住宅底层架空,使之用作景观生态场地;发挥住区周围环境背景的有利因素,或是借景远山,或是引水入区,创造山水化的自然住区;应注重动物、植物的引进和生物多样性,创造真正具有良性生态效果的住区环境。在低碳住宅设计中,具有良好的室内空气条件和较强的生态气候调节能力,以满足人们居住生活的舒适,使人、建筑与生态环境之间形成一个良性循环系统是基本的要求。为此,应力求每户有通向住区之外的风廊通道;应充分利用绿化、地形、建筑、景观小品,尽量组织通透深远、层次丰富的景观空间;应以曲代直,在住区环境空间布局形态上避免横平竖直的建筑城市化形态,还住区自然园林空间的生态面目;应结合地点特征,努力创造出其他住区所没有的景观低碳优势。“浦东世纪花园”的成功,就在于其在景观设计上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通过一条贯穿东西向的绿色景观主轴将各部分的中心绿地紧密相连,并通过各个休闲步行绿轴向每一个组团绿地、休闲绿地、宅间绿地渗透,形成一个连续的由点到面的整体绿化景观系统。并在中央绿地中突出湿地植物特色,巧借紧邻的大型生态公园(世纪公园)辐射的鲜氧,建成了一座独具特色的完全生态化社区。目前住宅户型设计对学习空间的布置重视不够,这与建设学习型社会的方针不够同步,也满足不了家庭生活的实际需要。在已进入信息时代的21世纪,家庭学习空间不再只是能否安放下一两张书桌的问题。有条件的家庭非常需要每个成员都拥有相对独立、不受干扰的学习场所。因此,即使在设有书房的套型中,各个次卧室也应能布置得下学习空间,有网络终端接口和电源插座供插接私人电脑,放得下书籍光盘,适合阅读和书写等。
洗衣服是一项经常性的家务活动,但目前许多住宅对洗衣空间的设计不太重视。作为洗衣空间,只放下一台洗衣机是不够的,还应有存放待洗衣物、各种洗涤剂、电熨斗和熨衣板的空间。在气候潮湿地区最好还能同时布置下一台烘干机。而且洗衣空间不应距离晾衣空间太远。
套内贮藏空间不足是当前我国住宅设计的另一个比较普遍的缺陷。不少开发商和建筑师存在着一种认
识误区,认为中小户型住宅的面积本身已经不够宽余,再腾出一些来布置贮藏空间会使套内面积分配更为紧张。事实上越是居住在中小户型的家庭,越需要有较多的贮藏空间来存放各类杂物。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家庭成员特别是女性的服装鞋帽手袋等物品越来越多,一两个大衣柜早已不能满足需要,因此有条件的户型可以把部分贮藏空间设计成进入式衣橱。
生活阳台面积偏大是当前一个比较普遍的现象,甚至有的阳台设计不是为了居民使用而仅仅出于建筑造型和立面效果的考虑。尽管阳台只计算1/2的建筑面积,可是实际生活中人们在阳台上的驻留时间很短,所以生活阳台面积过大是一种资源浪费,不符合低碳生活的理念。在北方地区,大进深的南向阳台还会遮挡宝贵的冬季日照,所以北方地区南向阳台的进深尺度更不宜太大。
隔声性能是衡量集合式住宅品质高低的重要指标。尤其是楼板隔声、分户墙隔声和临街住宅的外墙隔声,都显著地影响着居住质量。由于我国仍属于人均国民收入排在世界100位之后的发展中国家,现行国家标准所规定的隔声指标很低,只能算是政策标准而不是舒适标准。建议有条件的新建住宅项目大幅度提高隔声性能。
窗户是住宅的主要部件,窗户的档次和实际功能也对住宅品质有重大影响。目前的问题在于开发商和建筑师越来越热衷于选用大窗户,这种趋势与低碳经济理念背道而驰。当前另一个问题是偌大的外窗其可开启部分却往往小得可怜,有的甚至达不到规范规定的不小于房屋地面面积1/20的要求。现在许多住宅楼的外窗没有配备纱窗,致使蚊蝇较多地区的居民苦不堪言。还有,目前国内生产的窗户普遍存在着擦玻璃困难的问题,而这一点无论在我国建国初期还是目前在国外,都是建筑师必须关注并一定要妥善解决的问题。
在建筑造型方面,国内住宅往往比国外花俏,但效果却经常不尽人意。不少住宅楼的顶部设计了毫无实际功能的飘板或空架作为装饰,其中有的造型如同尺度巨大的苍蝇拍子,既浪费资源又给城市造成视觉污染,成为设计败笔。万一发生地震,强烈的边梢效应还可能导致这些屋面赘余构件首先破坏,危及居民安全。
当前国家大力提倡建设省地节能环保型住宅,节能环保性能一跃而成为衡量住宅品质的主要标志。我
国自八十年代中期开始启动建筑节能工作,并提出了建筑节能分四步走的战略规划,规定每一步都要在前一步能耗水平基础上节能30%,即四个步骤要达到的节能目标相对于八十年代初期未做节能设计的建筑来说,分别应当节能30%、50%、65%、75%。换句话说,也就是当第四步节能目标实现时,建筑能耗应相当于非节能建筑的1/4。国家要求2010年各地普遍达到第二步即节能50%的目标,而北京、天津、山东等地前些年已率先提出了实现第三步即节能65%的目标。国家的规定从建筑节能总体进程上有它的合理性,但是从每一个作为“百年大计”的具体建筑工程来看,分几步达标却似乎有些荒唐。为了避免将来再一次进行建筑节能改造浪费资源,在技术和经济条件许可的情况下,新建住宅项目应当按照第四步建筑节能目标一次实施。
(2)充分利用自然资源 当今地球上的自然资源,经过产业革命以来长期掠夺性的开发攫取,人们已经开始惊呼能源危机了。我国人口众多,人均资源更加紧缺,其占有量不及世界平均值的一半。如人均耕地面积不及世界人均值的47%,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为世界人均值的1/4(人均林地和草地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1/9和1/3.而我国的能耗总量却位于世界第二,其中燃煤总量占世界第一,二氧化碳排放量为世界第二,资源的短缺及生态的破坏为世所罕见。本世纪,我国的住宅需求量仍将逐年增加。传统的住宅建设需占用大量的土地资源,消耗大量的能源。绿色——作为新世纪住宅的主旋律,应体现节地、节水、节能、治污。建造低碳住宅,不仅要尽量减少和高效利用如煤、电、水等不可再生资源,还要尽可能充分利用如太阳能、风能、水能、地热能、生物能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再生能源以及废弃物转换为能源如沼气等的回收利用。随着新能源逐步普遍推广利用,特别是再生能源用于住宅建筑的降温、保温、隔热、采光、炊事以及其它家居生活管理设施的需要,必然促进人类生存环境发生根本性的变革,甚至影响住宅建筑的形体和空间的变革。
(3)营造住区的自然生态 目前,国内不少建筑是先建楼后造景,在小区内设置大面积的人工环境,如大型的铺地广场、硬质的道路地表、枯山死水等。其实这种人为的片面地追求环境景观的气势和新意的做法,是逆自然的,并不利于区内小环境的正常生态循环,反而会增加日后环境的护养管理费用。建设低碳住宅,一定要注重研究住区内植被、微生物、动物和人之间的关系,强调自然对人的影响,强调各种生物之间是共生共荣、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根据自然法则来对这些元素进行合理配置。通过植被的多样性、自然水资源的保护和利用、化学污染的降低,来营造住宅区的环境质量。
五、结语
面向21新世纪,走“可持续性发展”之路,维护生态平衡,营造绿色生态低碳住宅将是人类必然选择。在住宅建设和使用过程中,有效利用自然资源和高效节能材料,使建筑物的资源消耗和对环境的污染降到最低限度,使人类的居住环境能体现出空间环境、生态环境、文化环境、景观环境、社交环境、健身环境等多重环境的整合效应,从而让人居环境品质更加舒适、优美、洁净,让人类的明天更加美好!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