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小车线小车分线箱到电机线 小车移动电缆线。 即两分线箱之间的电缆线。 主升定子 主升转子 副升定子 副升转子 小车定子 小车转子 主升制动器 副升制动器 主升限位 副升限位 超载限制器 小车规格 主升定子 主升转子 副升转子 电源到司机室 电源线 名称 型号 YC YC YC YC YC YC YC YC YC YC YC YC YC YC YC YC YC YC 估算长度 S1+(H+5)+H1+8 S2+S+(H+5)+H1+6 S3+H+H1+10 S+S3+H+H1+6 (S1+S2+S)*1.15+11 (S1+S2+S)*1.15+11 (S1+S2+S)*1.15+11 (S1+S2+S)*1.15+11 (S1+S2+S)*1.15+11 (S1+S2+S)*1.15+11 (S1+S2+S)*1.15+11 (S1+S2+S)*1.15+11 (S1+S2+S)*1.15+11 (S1+S2+S)*1.15+11 (S1+S2+S)*1.15+11+S1+25 5t—10t 6 6 16t—32t 7 7 8 50t—75t 12 12 12 共4页 壹
单位 m m m m m m m m m m m m m m m m m m 若协议要求使用扁电缆即为此长度、若无屏则无此项 若协议要求使用扁电缆即为此长度 包括小车线和司机室内线 若协议要求使用扁电缆即为此长度 备注 大车集电器在司机室同侧 大车集电器在司机室对侧 大车集电器在司机室同侧 大车集电器在司机室对侧 MDG单主梁门式起重机电缆电线配线表
序号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端梁分线箱到控制屏或司机室 小车线小车分线箱到电机线 名称 小车规格 副升转子 小车定子 小车转子 主升制动器 副升制动器 主升限位 副升限位 主升定子 主升转子 副升定子 副升转子 小车定子 小车转子 主升制动器 副升制动器 主升限位 副升限位 司机室到主升屏 型号 YC YC YC YC YC YC YC YC YC YC YC YC YC YC YC YC YC YC 5t—10t 4 4 2 6 S1+8 S1+8 S1+8 S1+8 S1+8 S1+10 12 共4页 贰 估算长度 16t—32t 8 6 6 7 3(7) 7 9 S1+5 S1 S1+4 S1+1 S1+10 S1+2 S1+5 S1+5 S1+5 S1+5 50t—75t 12 12 12 12 12 12 12 S1+5 S1 S1+4 S1+1 S1+10 S1+2 单位 m m m m m m m m m m m m m m m m m m 备注 括号内电缆长度为有控制屏时的长度 MDG单主梁门式起重机电缆电线配线表
序号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控制屏控制线 电阻器到控制屏或司机室 端梁分线箱到控制屏或司机室 大车电机到大车控制屏或司机室 名称 小车规格 主升屏到副升屏 司机室到大车屏 检修插座线 大车定子 型号 YC YC YC YC YC YC YC 主起升电阻线 BXR BXR BXR BXR BXR BXR BXR BXR BXR BXR 5t—10t 估算长度 16t—32t 5 14 (S1+S2+S)*1.15+11+S1+16 S+2H+2H1+16 S+2H+2H1+8 S+2H+2H1+7 S+2H+2H1+8 12(1.25M+N+4) 6(1.25M+N+12) 12(1.25M+N+4) 6(1.25M+N+12) 6(1.25M+N+12) 24(1.25M+N+4) 12(1.25M+N+12) 12(1.25M+8) 12(1.25M+8) 7(1.25M+8) 共4页 叄
50t—75t 单位 m m m m m m m m m m m m m m m m m m 备注 两根220V3和6V 无大车控制屏 有大车控制屏 无大车控制屏 有大车控制屏 有主升屏;M、N为屏到电阻器间屏和电阻器的数量 无主升屏;M、N为屏到电阻器间屏和电阻器的数量 有副升屏;M、N为屏到电阻器间屏和电阻器的数量 无副升屏;M、N为屏到电阻器间屏和电阻器的数量 有控制屏 无控制屏 大车转子 副起升电阻线 小车电阻线 大车电阻线 主升控制线 副升控制线 大车控制线 MDG单主梁门式起重机电缆电线配线表
序号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名称 桥架照明线 照明变压器线 大车限位线 小车限位线 门安全开关线 型号 YC BXR YC BXR BXR 估算长度 S1+S2+S+15 50 S3+2H+2H1+15 2(S1+S2+S+22) 50 单位 m m m m m 备注 注:S1、S2为司机室同侧和对侧悬臂;S为跨度;S3为大车轮中心距;H为有效起升高度;H1为主梁高度;根据机械结构和电器布置合理调整
制定: 校对: 审查: 审查: 批准:
共4页 肆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