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对中学数学教学策略从两方面进行了思考。教学思想上,学生为本的策略:激发学生认知内驱力,加强合作、适当竞争,建立互信平等的师生关系;教学方法上分层学导的策略:分层策略,学导策略。
关键词:教学策略 学生为本 分层学导 1、教学思想上,学生为本的策略 1.1 激发学生认知内驱力
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指出:“当学生认为学习内容与达到自己目的有关时,他就会全身心地投入这种学习。”因此,要想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兴趣,首先要有兴奋的情绪和生机勃勃的精神。每门学科都有其自身的认知价值和特有的魅力。数学学科中探求自然、征服自然的无穷奥秘,数学学发展史中蕴涵的爱国主义情操和人类探求真理的执著与艰辛,数学科学方法的严谨,数学学科体系的完备,数学规律表述的对称与优美,这些都是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最重要和最强大的诱因。教师要抓住学科特点,让学生把认知和情感合二为一,获取学习的动力。 1.2 加强合作,适当竞争
合作与竞争意识,是现代人必备的基本素质之一。对中学生进行合作与竞争意识的培养,是中学教育教学面临的重要任务。新课标所倡导的学习方式就是:自主、合作、探究。合作是一种意识,是一种体验,是一种能力,要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培养与塑造。适度
的竞争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师要积极鼓励学生进行有益的、适度的竞争。竞争可以是自己与自己竞争,也可以选定竞争对手进行一对一的竞争,还可以是组与组、班与班,甚至是不同年级、不同学校之间的竞争。
1.3 建立互信平等的师生关系
美国心理学家、学生行为咨询专家格拉塞通过调查指出:学校是满足学生需要的最主要场所。因此,教师要真诚地爱学生,与学生建立起互信平等的师生关系,让每一个学生在互信、互尊、互爱中体验成功,共享快乐。教师要把爱寓于教学中,通过语言、动作、表情、姿态,直至知识的力量、人格的魅力,使学生产生积极的情绪和良好的心境,“尊其师,信其道”,在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中愉快地学习,师生情感融合,形成强大的教育合力。教师在课堂上,要真正把学生当成主体,以学生为本,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甘当“平等中的首席”,变“传道、授业、解惑“为”学习的激发者、组织者和引导者”,变“讲堂”为“学堂”,实现师生间双向交流、多向交流、多边互动。 2、教学方法上,分层学导的策略 2.1 分层策略
大量研究表明:学生学习的本质特点是“学习的个体性”。正如黎世法教授所讲:“学习过程贯穿着一条学生进行系统独立思考的主线,这个学习过程是任何人(包括教师)和物(包括现代技术手段和教学机器)都不能代替的。”“教师教的实质,就是指导学生有效
地学。”因此,要获得大面积的教学效益,就要使教师的教符合学生学的需求。而分层策略,是目前乃至今后相当长的时间内,大班额集体教学的现实背景下,实现有效的个别指导的最佳选择。 分层策略应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的始终,落实在教学的每个环节上。
2.2 学导策略
学,应当包括学生自主地获取知识、体验过程、训练技能、提升素质的一切活动,如自学、实验、练习、探究等。要做到课本让学生自学,规律让学生发现,探究让学生完成,问题让学生提出、学生讨论、学生回答、学生评价,等等。
导,指基于学生乐学、学会、学好为目的的诱导、引导、指导、辅导、督导。诱导,即创设学生乐学之情境;引导,即激发学生愿学之动因;指导,是对学生进行方法上的引领;辅导,是对学生学中所遇困难的帮助;督导,乃对学生学的过程与结果的跟踪与调控。 学导,还应包括两层含义。其一,先学后导。学为根本,学在先,导在后。对不同的学生,还须因材施导,以不同的策略、不同的方法、不同的力量导之。诱导、引导、指导、辅导、督导,也应有先后之分,诱导、引导、指导在先,辅导、督导在后,同样应因材施导。其二,学导和谐发展。古人云:”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知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这就是“教学相长”的教育思想。当今的课堂上,师生同惑、师不妇生的情形已越发普遍,学导便应是双向的、多向的,是相互促进、和谐发展的。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