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小学美术活动方案参考(4篇)

来源:赴品旅游

小学美术活动方案参考

  一、活动目的:

  通过美术兴趣小组的活动,使学生的美术特长得到更好的发展,进一步了解美术的基本知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观。

  二、活动要求:

  1、组织学生按时参加活动,并保持室内清洁。

  2、每星期三的下午第三节课至五点三十分进行活动,小组成员必须准时到达美术室。

  3、美术小组成员应严格遵守纪律,不准在美术室大声喧哗,不准做与美术学习无关的事。

  4、每次老师布置的作业,学生都应按时完成。

  5、爱护美术教室内的设施和用品。

  三、活动内容:

  1、使学生了解一些简单的美术常识知识,(美术种类、常用工具、基本的使用方法、尝试几种儿童绘画方法)。

  2、以绘画为主,以手工制作为辅,以创作画为主进行教学。

  3、给学生自己创作作品的时间和空间。

  4、欣赏名人名画名作提高欣赏水平。

  5、进行手工创作教学,训练学生的动手能力和造型能力。

  四、活动步骤:

  要办好美术兴趣小组,教师必须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将美术兴趣小组办得有声有色。所以我觉得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去着手。

  (一)、组织健全美术兴趣小组。

  美术兴趣小组人数不宜过多,大约20名左右。活动固定,通常每周两次,活动制度化。参加这次兴趣小组的人员除了自愿以外还应是美术方面比较有特长的学生。激发学生的责任感和荣誉感。教师要做到精心计划,精心备课,精心上课,这样才能保证兴趣小组的深度、广度和力度。

  (二)、具体计划小组活动内容。

  美术是一个很广的课程,设计、绘画、欣赏等都是学习的内容。学的多不如学的精,所以教师应该给学生制定具体的学习内容,而这次的兴趣小组学习的内容主要从刮蜡画方面着手,以刮蜡画为主,基础课程(素描、色彩等)为辅。所以,小组具体的活动内容分为三个:(1)重点辅导学生刮蜡画方面的学习;2)重视基础方面的学习,从素描、色彩、速写等方面入手,从而来解决课堂中难以解决的疑难问题;(3)、指导学生从事美术创作,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热爱生活的习惯,以校园中的好人好事以及丰富多彩的活动为主旋律,创作出内容积极向上,催人奋进,有一定的艺术品味的作品。

  (三)、定期举办学生作品展览。

  举办我校兴趣小组成员美术展览,交流、回顾、总结学习成果,可以为学生提供表现自己实力,增强自信心。作为教师则要精心指导,严格把关。学生的一些佳作可以在校内展出以起到示范作用。对于一些才华出众、个性鲜明的同学,提供条件为他们举办联展和个展,努力培养出色的艺术人才。

  (四)、组织观摩活动。

  我们设想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法,组织学生参观美展,不失时机地让学生开阔视野,增长感知。参观展览前,多介绍背景知识。参观中,边看边讲边记边画。使教学与观摩融为一体,让同学们得以受益。

  (五)、举行美术绘画比赛。

  美术比赛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素质和能力。到一定的时期,可以让学生举行国画、速写、简笔画、素描等比赛,通过训练比赛,能够促进学生快速、准确、熟练的技能。通过训练比赛,大大促进了学生快速、准确、熟练的技能。

  开展美术兴趣小组活动,真正使学生学有所得,老师应该做出很大的努力,勤于思考,大胆实践,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将美术兴趣小组开展得丰富多彩、富有特色

  五、采取的措施:

  (1)美术教师要认真负责,把它看成是学校教育的组成部分,使小组活动开展得生动、活泼、丰富。

  (2)做好组织工作。

  在学生自愿报名参加的基础上,要挑选各班有一定美术基础、成绩较好的学生参加。要选出有工作能力、成绩也好的学生担任组长。兴趣小组要在教师的指导下充分发挥学生的骨干力量。

  (3)安排好活动时间和活动地点。

  根据学校的统一安排,一般情况下每周组织两次,要坚持课余活动的原则。

  (4)订立必要制度,抓好思想工作。

  要教育学生自觉遵守学习制度,准时参加美术学习。明确学习目的,培养勤奋好学,积极进取的精神,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学期结束时,要举办全校性的美术作品展览会,展示学生的学习成果。

小学美术活动方案参考

  教学目标

  1.能够说出5—10件左右对称的物体。

  2.能够用对印的方法表现2—3幅作品。

  3.了解对称图形带给人们的一般感受。

  教学重、难点:

  1.是否能说出对称图形带给人们的一般感受.

  2.是否能留心观察对印作品产生的肌理效果。

  课前准备

  (1)学生准备颜料、调色盘、笔、抹布、水罐等工具材料。

  (2)教师准备与学生一样的材料及范画。

  教学活动过程:

  第一节:

  活动一:

  让学生观察教材上的制作过程图,鼓励学生在纸上试一试,之后,可以让学生交流在诗作中遇到的困难,大家一起帮他出主意,主要谈谈,什么情况下印的很清晰,什么情况下不容易印清楚,同时教师可以举例相关学生作品。

  然后组织学生讨论:那些物品适合用对印的方法来表现,除了书上的,你还能举出那些?

  活动二:

  教师示范:调色,绘画,对印。

  学生在正式的作业纸上练习。(由学生对颜料及水分的控制能力有差异,气候情况对作业效果的影响也很大,特别是晴朗的天气,颜料干得很快,动作稍稍慢一点就印不出来了,因此建议老师让孩子使用水粉颜料,调色过程中尽量少加水,并且,可将作业纸裁得稍小一些。)

  活动三:

  学生作业展示,请学生谈谈在作业中发现的问题及自己是怎样解决的。

  收拾与整理

  第二节

  活动一:展示学生上节印制的作业,让学生将作业拿得远一点,“看一看,想一想,我印出来的东西象什么?”然后进行添画。构图有缺陷的,用添画来补救;形象不清楚的,用添画使它具体;色彩不丰富的,用添画来点缀。可以直接用笔画上去,添画的时候注意对称。

  活动二:

  展示作品,欣赏学生及教材上的作品、图片,让学生谈谈感受,如:平衡、完美等等,学生所说的与对称相关的都予以肯定。另外,在对印的过程中,会产生许多偶然的、奇妙的效果,可提醒学生注意观察、欣赏。

  活动三:

  有目的的创作一幅对印作品,再进行添画。收拾与整理:

  将工具洗干净,将桌子擦干净。

  课后拓展:将作品制成卡片送给师长或朋友。

小学美术活动方案参考

  教学目标:感受大自然带来的神奇的天气现象。了解有关“雨的形成”的科普知识,以及“雨与人类”“雨与地球”“雨与生态环境”之间息息相关的联系。让孩子们在快乐的气氛中掌握用不同长短、粗细、疏密的线条来表现不同的雨的方法,并表达出自己对下雨的心理感受。

  教学重点:带领孩子们在愉快的气氛中去感受雨,并用画面表现出对下雨的心理感受。

  教学难点:用不同长短、粗细、疏密的线条以及形状和色彩来表现不同种类的雨的技能方法

  教学用具:不同雨声的音效录音、《小雨沙沙》歌曲

  学习用具:彩笔或油画棒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导入新课

  师:(播放雨声的音效录音)猜一猜,你听到的是什么声音?

  生:下雨的声音。

  三、讲授新课

  1、下雨的原因

  师:有谁知道天上为什么会下雨?能给大家讲一讲吗?

  生:传说中是因为东海龙王在天上打了一个喷嚏,所以地上就下起了雨;是因为地上的水被太阳蒸发到天上,变成了云,云越积越厚,小水珠也越变越重,在天上站不住了落下来,就形成了雨;……

  2、雨的用途

  师:谁能来说说下雨的作用?

  生:可以灌溉庄稼;可以净化空气;可以给地球洗澡;雨后有彩虹;有时候也会带来可怕的洪水;……

  3、雨带来的变化

  师:下雨的时候,周围会有什么不一样?人们的衣着会有什么变化?街道上有什么不一样?小动物、昆虫们在干什么?雨天的色彩是怎样的?……?

  生:人们会穿雨衣、穿雨鞋、打雨伞;街道上到处都是水;小动物们都躲在自己的窝里不出来;下雨天光线比较暗,室内要开灯;下雨天天空是灰色的;……

  4、雨的不同种类

  师:雨也有不同的性格脾气,时而温柔、时而暴躁、时而顽皮、时而阴郁,你知道不同性格脾气的雨它们都叫什么名字?

  生:大雨、中雨、小雨、雷阵雨、太阳雨、毛毛雨、雨加雪、梅雨、酸雨……

  师:用你的声音模仿一下不同的雨声?

  生:沙沙、沙沙——

  哗哗、哗哗——

  滴答、滴答——

  哗啦、哗啦——

  5、欣赏《小雨沙沙》的歌曲,跟唱,做动作。

  6、拿着自己的雨伞到室外去,直接观察一下下雨的情景。(此环节可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删减,或有意识的选择下小雨的天气上此课)

  教师引导学生:看,树叶被雨水洗得多么干净;听,雨滴的声音多么动听;闻,雨中的空气多么清新;触,小雨打在手背上的感觉多么冰凉。

  7、回教室交流感受。

  小组讨论,说说在室外你都感受到了一些什么?对下雨天你有那些不同的感受?

  师:喜欢下雨,为什么?说出你的理由。不喜欢下雨,又为什么?说出你的理由。(教师参与到学生小组讨论中去)

  小结:(渗透环保观念)从刚才大家的表现中,老师发现小朋友们的课外知识可真丰富。雨,是一种正常的自然现象,是自然界水资源循环的一种形式,它和人类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它使大自然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8、组内继续讨论.

  归纳一下可以用那些细小的形状和线条来表现不同种类的雨?(学生到黑板上来画和教师示范)

  四、学生作业

  你希望画出下雨时的那种情绪或感受?自选绘画材料,运用多种方法表现你印象最深的雨中的情景。

小学美术活动方案参考

  教学目标

  1、了解有关造型设计的知识,培养泥塑造型能力。

  2、发挥想象力,用泥做一个有人脸的小罐或杯子。

  3、提高学生德望审美情趣,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

  教学重点

  学习用泥塑的方法表现有人脸的器物。

  教学难点

  创造性地设计一个有特点的人脸器物。

  课前准备

  橡皮泥(纸黏土)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你见过特别漂亮或特别奇怪的杯子吗?有人脸的器物介绍给大家听听。学生回答(略)

  二、新授:

  1、老师书上有两种特别的器物,一起来看一看。打开书本,欣赏“大禾人面铜方

  鼎”(商)和新石器时代的“人头形器口彩陶瓶。”

  提问:“这两种古代器物有什么特别之处?”“大禾人面铜方鼎”以人脸为装饰

  图案;“人头形器口彩陶瓶。”整体以人为造型。)

  2、这样的设计给你什么感觉?

  学生回答(略)

  3、古代人为什么要在设计中将人脸运用进去吧?学生回答有人脸的器物(略)

  4、“同桌相互观察彼此的脸。”

  “你看到同学的表情有什么变化?”

  学生回答(笑)教师用简笔画画笑的表情。

  “你还会表演其他表情吗?”

  学生表演,教师画

  5、“原来人脸这么有意思,我们也来设计一个有人脸的杯子或罐吧!”

  6、欣赏范作。

  “几件范作有什么不同?”

  (材料相同:紫沙泥。制作方法有所不同,造型不同,人脸表情不同。)

  7、“你想做一个什么样的人脸器物?”

  学生回答(略)

  三、学生练习,教师指导。

  四、展评:

  1、介绍自己作品的独特之处。

  2、教师总结。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